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非凡匠心」特別節目“張國立紮獅頭再現黃飛鴻獅王風采”

張國立與王耀慶, 千里迢迢遠赴四川青神拜訪竹編大師, 求得最極致的青神瓷胎竹編技藝與龍泉青瓷結合, 達成兩項千年絕技的跨界合作, 最終成就寓意豐富深遠的匠心之作。 四川青神有“中國竹編之鄉”之稱, 瓷胎竹編以“精選料、特細絲、緊貼胎、密藏頭”為特色;而龍泉青瓷集越窯、婺窯、甌窯制瓷之大成, 青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賞之讓人心情暢然。

清代四川竹編匠人張國正發明了瓷胎竹編,

將竹編技藝與瓷器結合, 十幾道工序全憑一雙巧手, 當之無愧成為“大國匠心”。 《非凡匠心》首度聚焦兩種傳統技藝, 不僅有張德明大師的竹編技藝, 還邀來“80後”新銳瓷器匠人劉傑, 實現了新老兩代匠人的“傳而不統(用自己的方法傳承一門手藝)”、頗具創新意識的跨界合作。 瓷胎竹編在兩相結合間也令人感受到兩代匠人彼此珍視的非凡匠心。

徐克於1993年拍攝的《黃飛鴻之獅王爭霸》堪稱經典, 開場便是一隻靈動獅頭的大特寫, 壓軸的各式舞獅設計更是多彩多姿, 以恢弘的大場面舞獅賦予了“黃飛鴻”系列電影新的面貌。 而電影裡的這只獅頭正是出自佛山的黎家獅。 如今已經71歲高齡、黎家獅第五代傳人黎偉老人自豪地向張國立介紹, “黎家”自清代道光年間開業至今已有180多年歷史, 也是佛山唯一的五代紮獅、從未間斷的家族。 當年徐克導演要求一定要使用真正原汁原味的傳統佛山獅頭, 傳統到什麼程度?就是這個紮獅的老字型大小必須是黃飛鴻時代就已經有的。

黃飛鴻本人用的是第四代“黎家獅”傳人做的獅頭, 電影《黃飛鴻》用的則是“黎家獅”第五代做的獅頭。 面對這樣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張國立當下拜黎偉為師要學做獅頭!

紮獅頭不但考驗人的耐心, 還必須有著堅強的毅力。 竹子上有很多倒刺沒有削乾淨,

紮的時候很容易深深紮入手中, 獅頭還沒紮出形, 張國立的手就被紮成了“篩子”。 張國立坦言, 這是《非凡匠心》錄製以來, 自己遇到的最難的任務, “心氣兒還不能那麼燥, 慢工出細活, 這就是我要學習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