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燒錢票補搶份額成老套路 電影O2O平臺謀求差異化競爭和盈利

春節檔火爆的票房, 一度引發各界對電影市場復蘇的期盼, 然而3月的電影市場失去了春節檔的巨額補貼, 顯得格外冷清, 即便是3月7日、8日的“女生節”、“婦女節”, 也僅收得前兩年同日票房的六成左右, 業內人士估計全國3月難過30億票房大關。

這股寒流, 除了3月本身檔期較為冷清之外, 也折射了線上票務玩家對走馬圈地的熱情消退。 2015年是線上票務平臺最瘋狂的一年, 為了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 每個玩家都大力度補貼跑馬圈地, 推出低至十幾元甚至幾元的票價, 只為獲得更多的用戶和市場份額。 2016年, 粗放型的票補規模大大縮減,

加之2016年的優質影片較少, 很多影片即便有票補價格便宜用戶都不會去看, 沒有人會願意為一部爛片花錢又花時間。 到了2017年, 幾大票務平臺除了淘票票依然在虧損近10億的情況下繼續強化補貼攻勢以謀求更大的市場份額, 貓眼電影、微影時代以及百度糯米, 都在以更加謹慎的方式看待補貼, 也不再糾結於協力廠商機構出具的市場份額報告的資料。

燒錢跑馬圈地搶份額已成過去式

2016年以來, 電影市場整體增速放緩, 電影品質下滑, 業內普遍呼籲回歸理性;O2O市場同樣處於一個相對謹慎的狀態, 依靠補貼搶佔市場已成過去, 回歸商業本質才是O2O的正途。 在此背景之下, 線上票務平臺在有限的市場空間中去爭搶票房蛋糕顯然已經落後于時代,

利用互聯網思維、技術平臺流量優勢滲透傳統電影行業, 提升行業整體運營效率把蛋糕做大已經成為業內玩家的共識。

貓眼電影在與光線重組後加速了生態佈局, 以“互聯網+電影”綜合平臺為發展方向, 做電影全產業的長鏈條, 從上游的投資製作到中間的宣發以及下游的院線、售票、使用者、服務、結算, 都要參與其中的每一步, 打造貫穿電影產業上下游完整的商業產品矩陣。

微影時代自2016年品牌戰略升級後, 業務上也深入內容行業, 包括電影投資、電影製作、劇集製作、IP開發等業務, “微票兒”升級為“娛票兒”, 由最初的線上電影票務平臺向泛娛樂化平臺轉換, 業務覆蓋電影、演出、體育三大領域。

百度糯米則是首家喊出2017年要回歸O2O商業本質的, 向影院商家賦能, 專注于會員票務賣品資訊一體化解決方案、影院商圈陣地廣告、影片精細化發行等領域。 2017年初, 百度糯米影業率先實現盈利。

線上票務平臺競爭趨於理性規範探求商業本質

從各大平臺的發展路徑中可以看出, 每家平臺都在深挖自身資源優勢以實現差異化發展。 貓眼電影從美團團購的垂直頻道孵化出來, 在光線影業入股後, 更進一步加強了其宣發優勢;微影時代則加大了對國外大片的發行與支持力度, 對演出、體育賽事的扶植也進一步鞏固了泛娛樂平臺的定位。 百度糯米電影雖與貓眼一樣都是團購平臺的一個重要品類,

但依託百度糯米及百度的平臺資源, 以影院和商圈為核心, 構建了中國最大的連通線上線下的多樣化生活場景廣告平臺, 在行業還在思考如何去補貼求發展時已率先實現了盈利。

隨著消費結構升級, 電影成為日常生活多元消費行為中的一個愈發重要的環節, 承擔了多種社交功能, 並且成為一系列消費行為的觸發點。 人們在觀看電影時會綜合考慮購物、餐飲、親子活動等場景, 百度糯米電影依託百度糯米平臺, 以影院和商圈為核心構建生態, 提供觀影、就餐、購物等行為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在提升用戶休閒消費整體體驗感的同時, 也為影院及周圍商戶聚斂了高品質的消費人群。 同時, 通過智慧廣告行銷系統連接高品質消費人群、影院商家、以及百度糯米強大的廣告主資源,

百度糯米在影院智慧廣告服務上的形成了獨有的競爭優勢, 也引領了票務平臺在商業模式上的創新。

2017年, 線上票務平臺的競爭, 如果再單純依靠票補燒錢搶佔市場份額就又回到了2015年的老路, 是一種歷史的倒退。 2016年, 尤其是6月上海電影節上對創作和資本的討論, 引發了整個電影行業對互聯網及資本的冷靜思考, “所有影市公司都要為BAT打工”的擔憂也逐漸消除。 線上票務平臺要想探索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必須要在尊重電影行業規律的前提下, 挖掘自身的優勢資源形成差異化的競爭, 賦能電影行業推動電影生態的良性發展, 才可以從中得到反哺, 實現自身的長遠發展。

實現自身的長遠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