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雷立新:讓科技創新支撐引領發展

記者楊曉妍

2017年是落實市五次黨代會精神的開局之年, 是轉型升級、追趕超越的關鍵之年, 也是創新型渭南建設進入加速攻堅期。 就今年全市科技工作, 記者採訪了渭南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雷立新。

記者:請問2016年全市科技工作取得了那些成效?有哪些亮點工作?

雷立新:2016年, 全市科技工作以創新型渭南建設為統領, 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全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四項省考核市目標任務工作全部超額完成。 其中, 全社會科技研發投入完成17.30億元, 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1.21%,

高於目標任務0.41個百分點, 這項指標為我市贏得了0.41分加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科技研發投入完成17.12億元, 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為1.05%, 高於目標任務0.45個百分點;全市技術合同登記105項, 技術合同成交總額達到2.36億元, 完成目標任務的168.5%;專利申請2793件, 授權1283件, 分別完成目標任務的131%和114%。

去年, 全市科技工作在6個方面亮點紛呈:一是創新型渭南建設成效顯著。 目前大荔已被列入科技創新驅動縣域經濟發展省市共抓示範縣, 韓城、大荔、白水獲批省級創新型縣市試點。 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已達到34家;二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效突出。 通過舉辦首屆全市創新創業大賽、創新創業優秀產品展和大學生智慧財產權創意比賽, 營造了良好的創新創業社會氛圍。

目前, 全市共創建眾創空間15家, 其中國家級2家, 省級2家;農業“星創天地”10家, 其中科技部備案2家, 省級2家;三是構建全方位科技創新平臺。 共建成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 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個,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8個, 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5個, 農業科技園區13個, 農業科技專家大院25個;四是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 我市被授予全省技術交易工作先進市, 市科技局被評為全省技術交易認定登記優秀機構、全省技術轉移示範機構優秀單位。 韓城、蒲城分別被評為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試點縣。 由我市企事業單位參與的12項成果獲省科技獎, 取得近年來最好成績;五是科技專案引領示範作用持續增強。 全年共組織申報中省2016年科技計畫專案115項,
立項56項, 爭取資金3062萬元。 徵集市級科技計畫專案150余項, 立項99項, 安排資金2870萬元;六是科技幹部教育不斷加強。 組織選派局系統領導和幹部多批次赴外培訓, 開辦“科技創新大講堂”培訓人員900余人次。

記者:追趕超越是今年全省、全市各項工作的總基調。 要實現追趕超越目標, 重點在於補齊短板。 請問目前全市科技工作還存在哪些短板和不足?

雷立新:目前, 全市科技工作短板主要有科技創新氛圍不濃厚、科技資源比較短缺、支撐引領能力不強等方面。

首先, 科技政策宣傳力度不足, 讓社會上瞭解科技、參與科技的人員不多, 科技活動的影響力還是很有限;其次, 市域內科技資源有限, 統籌共用程度不高。

全市7萬多名專業技術人員中可共用服務的僅有878人, 在全省有聲望的專家寥寥無幾, 可共用儀器設備僅有650台套;最後, 創新主體引領作用不強, 規模上工業企業大多數集中在傳統產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領域內企業規模小、數量少, 引領產業轉型升級作用有限。 市域內高等院校以教育為主, 市屬科研單位以推廣為主, 不能有效發揮科技創新研發作用。

記者:面對新形勢新要求, 2017年全市科技工作有哪些新目標?同時, 將採取哪些措施激發出新動力, 助推渭南實現追趕超越?

雷立新:2017年, 我們將繼續以建設創新型渭南為統領, 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力爭全年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40%, 全社會科技研發投入占國民生產總值達到0.6%。

強化區域創新體系建設。 在市級層面, 積極實施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 建立協調聯動、齊抓共建的工作機制;在縣級層面, 緊扣“圍繞主導產業部署科技資源, 圍繞科技資源培育新興產業”思路, 推進科技創新驅動縣域經濟發展“一縣一策”, 重點做好示範縣建設;在開發區層面, 積極發揮西高新科技工作站作用, 加強技術需求提煉和成果匹配對接, 促進西安科技成果在渭落地轉化。 加快3個高新區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 加快培育高新技術企業。

持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依託市級以上的眾創空間, 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新創業大賽和項目路演活動, 激發全社會雙創熱情。積極發揮眾創空間作用,引導企業和社會力量更多參與建設。新建8個高標準、規範化、示範性的市級眾創空間和星創天地。積極制定渭南科技創新發展基金運營方案,設立基金管理公司,助推產業發展。

持續加強企業創新能力建設。重點圍繞我市工業五大重點產業集群,爭取中省科技專案資金,加大市級科技專案中股權投入專案比列,充分發揮財政科技資金的撬動作用,引導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技術創新,加強成果轉化。

不斷深化科技資源統籌改革。積極發揮市科技資源統籌中心服務功能,開展企業科技需求調查,加強科技人才、科學資料、設備儀器等科技資來源資料庫建設,做好科技創新券發行工作,探索建立西安飛地孵化機構。

強化科技成果轉化力度。進一步做好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省市科技獎勵、校地科技合作、智慧財產權培育、專利申請資助、科技人才培養等工作,並培育一批“民參軍”配套企業,推動軍民融合發展。

激發全社會雙創熱情。積極發揮眾創空間作用,引導企業和社會力量更多參與建設。新建8個高標準、規範化、示範性的市級眾創空間和星創天地。積極制定渭南科技創新發展基金運營方案,設立基金管理公司,助推產業發展。

持續加強企業創新能力建設。重點圍繞我市工業五大重點產業集群,爭取中省科技專案資金,加大市級科技專案中股權投入專案比列,充分發揮財政科技資金的撬動作用,引導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技術創新,加強成果轉化。

不斷深化科技資源統籌改革。積極發揮市科技資源統籌中心服務功能,開展企業科技需求調查,加強科技人才、科學資料、設備儀器等科技資來源資料庫建設,做好科技創新券發行工作,探索建立西安飛地孵化機構。

強化科技成果轉化力度。進一步做好技術合同認定登記、省市科技獎勵、校地科技合作、智慧財產權培育、專利申請資助、科技人才培養等工作,並培育一批“民參軍”配套企業,推動軍民融合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