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身在郟縣 心系襄城

作者:邵軍強

老家邵灣村處於郟縣的東部境域邊緣, 距襄城縣紫雲鎮侯莊村不過四華里。 過去現在, 村子裡和鄰縣的十裡鋪鄉、孫祠堂鄉(紫雲鎮的前身)的西部村落有不少新親舊眷。 基於地緣上的因素, 我對襄城縣有著難以言說的親切——沒有因為她和郟縣分屬許昌、平頂山而隔閡。

以前, 鄉親們除了事關行政之外, 去兩個縣城的幾率差不多:路程相近, 襄縣熱鬧!

騎自行車技術過硬的, 出村向北, 從長橋渡口過北汝河走省道238線:邵灣——長橋——二十裡鋪——十裡鋪——襄縣。

騎車技術不自信的, 出村向東, 從龍王廟渡口過北汝河沿河堤走:邵灣→漁陳村南——雁張——魯渡——侯村——單莊村——鄭莊——鮑坡——余莊——茶莊、八裡營——崔莊——仝莊——襄縣。

去襄縣上學之前, 我趕過張村的物交會、在孫祠堂賣過煙葉、到高橋買過紅薯苗、順河跑到鮑坡河段撈魚……在讀書的三年期間, 城區的大街小巷“來回出溜”,

除了湛北、麥嶺、姜莊、丁營、雙廟這幾個鄉鎮政府所在地沒涉足過, 其餘十個都“遊蕩”了——而郟縣呢, 我只去過堂街、長橋、王集、李口的鄉政府所在地, 還有十個沒到過, 個別鄉鎮甚至沒記住名稱。

所以, 我的“襄縣情結”很重。 從1988年畢業到2010年, 這期間, 我時不時地要獨自一人回“故地”溜達一圈兒:喝碗兒胡辣湯、吃碗兒燴面、啃塊兒燒餅、嘗幾片雞湯燉豆腐乾兒……之後,

隔三差五騎摩托車“躥”去一趟:買個“草綠”斜挎包、掂雙黑膠底子布棉靴、弄倆“草綠”鋁制水壺……時間充裕了, 一大早趕到襄縣, 吃過早飯, 進書店, “熬”到中午, 吃飯, 捎點兒“零哩八碎”的東西, 回來。

一年四季, 省道238線“郟縣——襄縣”段的沿路風景, 沒少讓我飽眼福。 2011年秋, 我騎摩托車這麼走了一遭:郟縣——白廟——安良——塚頭——王洛——汾陳——穎橋回族鎮-南街學校——穎陽——庫莊——襄縣——紫雲鎮——李口——李莊——鬧店——郟縣。

這一遭走過來, 心裡有說不出的踏實。

2013年元旦, 我一大早帶著上幼稚園的兒子坐車去襄縣“遊蕩”:爺兒倆先坐郟縣的12路城鄉公交, 在王莊倒車, 上襄縣的3路車, 到城區小十字街下來, 一路步行往南, 至大十字街吃早飯。 然後, 爺兒倆“地奔”前往影劇院廣場“休閒”。 中午, 去“馬記燴麵館”吃“懷舊”飯。 下午, 悠著去工人俱樂部“耗時”……

靜下心來, 剖析自己在旁人看來近乎怪異的舉止, 原因有二:感恩第二故鄉、不忘母校、牢記“八五級三班”的心思, 這有可能是根子;年近半百, 懷舊之心與日俱增, 這恐怕是種子嘍。

去秋至今, 襄郟兩縣都在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站在襄縣老汝河大橋北頭向西北看, 目之所及, 瓦礫一片, ……要不了多久, 記憶中的第二故鄉, 將“相見不相識”。

身在郟縣, 心系襄城!

【責任編輯:紫雲】

鄉土郟縣,郟縣人的鄉土。投稿郵箱:hnzysr@163.com

心系襄城!

【責任編輯:紫雲】

鄉土郟縣,郟縣人的鄉土。投稿郵箱:hnzysr@163.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