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遊客“雷峰塔”拋幣祈福引熱議 遺址變成“金銀山”

正值旅遊旺季, 既有“顏值”, 又有文化底蘊的杭州雷峰塔自然成為暑期旅遊的熱門之地。

雷峰塔遺址內堆積的硬幣和紙幣。  王瀟婧 攝

萬餘人次的日遊客接待量, 使得雷峰塔地宮遺址變成了一座“金銀山”。 硬幣密密麻麻鋪在其中, 還有面額小到1角(人民幣, 下同), 大到50元花花綠綠的紙質人民幣, 難以計數。 錢幣越多的地方拋得人越多、越低的塔層拋得人越多。

“沒有法律法規明文規定, 遊客討吉利, 我們也不好強行制止, 但這無形中增加了額外工作量。 ”景區工作人員無奈地說, 遺址內的錢幣一個月至少需要清理兩次。

在雷鋒塔內, 記者不時聽到有硬幣清脆的叮噹聲傳來。 據觀察, 儘管每隔幾米就有“保護遺址, 請勿拋物”8個醒目的黃色大字貼在遺址玻璃牆外, 但仍有不少遊客熟視無睹, 拿出錢包、找到硬幣、掄圓胳膊拋出去, 整個過程一氣呵成。

雷峰塔內提示遊客的標語。  王瀟婧 攝

“雷峰塔能壓住蛇, 也就能壓住邪。 希望能求個好彩頭, 讓孩子平安健康成長。 ”剛抱著孩子拋完硬幣的范女士如是說。

“拋硬幣”似乎已成為遊客的自發傳統。 “他們有的為了祈福禱告, 而更多的則是看大家扔, 自己也扔, 從眾心理使然。

”雷峰塔景區負責人告訴記者。

“我從來沒有拋過, 因為祈福不能等同於封建迷信。 ”今年剛參加完高考的四川遊客王若宇說。

抱著孩子“拋硬幣”的遊客。  王瀟婧 攝

但是並非所有的遊客都和王若宇一樣。 近年來, 景區池塘、陳列櫃、雕像“被捐錢”的行為屢見不鮮。

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倪培民表示, 中國遊客“拋幣祈福”的現象源於大家的“實用心理”, 在沒有損害古跡、文物前提下不必過分譴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明文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愛護人民幣。 禁止損害和妨礙人民幣流通”。 “遊客投錢幣也是對人民幣尊重程度不夠。 ”浙江省杭州市歷史學會副會長仲向平說。

雷峰塔二層錢幣堆積情況相對較好。  王瀟婧 攝

如何才能消減一系列不文明出遊的陋習呢?在倪培民看來, 要根除“有錢任性”、“拋幣祈福”等陋習不能一蹴而就, 必須由家庭、社會和政府共同“會診”, 且持之以恆才能慢慢根除, 真正有用的“祈福”則是多學習傳統文化, 心存敬畏、遵守規則, 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增加自身的智慧與美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