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菜籃子】油茶和鹹豆漿

文摘報·您的生活伴侶

總覺得湘川渝一帶的美食油茶和蘇浙滬一帶的美食鹹豆漿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十餘年前我第一次遊湘川(那時渝尚未離川直轄), 就曾驚豔於那裡的特色油茶。

山城重慶老街鳳凰台是個很具市井風情的地兒, 高低迂回的小街, 蹭磨得發亮的石階, 兩旁古色古香的房舍, 鱗次櫛比的店家, 還有密集擺設的攤點, 各種山貨地產的食物應有盡有;熱烈粗獷的“棒棒”呼著號子來回穿行著,

記得已是深秋時節, 柑橘柚橙迤邐於道, 色彩異常絢麗, 價格煞是便宜, 間或有加工熏肉的攤子, 攤主一手捏著豬蹄, 一手持電焊槍“嗤嗤”噴著藍色的火苗, 便有一股焦糊味彌漫開來。 飯店和酒家甚見密集, 價格都便宜, 幾元一盤的炒菜和十幾元一大盆的酸菜魚最是實惠。 尤其是酸菜魚, 用不銹鋼臉盆盛著, 兩三人還吃不了呢。

然而在諸多山城特色飲食中, 我最為留意的是一種名叫油茶的湯汁食品。

早時一直聽聞湘川地域人愛喝油茶, 不知油茶是什麼勞什呢。 這次到了山城重慶, 在鳳凰台這樣的老式街區, 有緣相遇, 那就斷然不會失之交臂啦。 想著, 那邊一股撲騰而來的香霧把我的目光牽引了過去,

視之, 一旌奪目:“老重慶油茶”, 審視之, 一個身穿皮茄克皮褲子、紮著馬尾巴辮子的中年時髦女子正當壚而立, 提起一把長嘴巴的銅壺一上一下(是“鳳凰三點頭”的傳統動作)沖著油茶呢。 人打扮得時尚前衛, 其動作卻古樸地道, 於是乎我們幾個同行者都信步向那油茶攤走去。

油茶攤一爐一灶, 羅列著各類原料和佐料, 爐灶上文火燉著兩把大銅壺, 由攤主交替使用, 壺內裝的是滾燙的薄米糊, 一元一碗的油茶由大把碎油饊子和各種佐料組成, 如蝦皮、麻辣油、蔥花、榨菜等, 然後將米糊澆入碗內, 立時騰起一團香霧和饊子的“嗤嗤”聲。 金黃的饊子、透紅的辣油、翠綠的蔥花與雪白的米糊融合在一起, 好看而誘人食欲。

我端起油茶碗, 用調羹舀起, 抿嘴一嘗, 好燙好香好辣好脆, 深秋寒意頓時為之驅散。

其後我凡到川渝湘等地旅遊觀光, 油茶都是必嘗的美味。 因油茶的美味我油然聯想起了蘇浙滬一帶的鹹豆漿來了, 兩者屬於一個類型的地方美味呢, 做法和口味甚是相近, 不知是鹹豆漿學習了油茶, 還是油茶效仿了鹹豆漿?其中小有不同的是油茶用滾燙的米糊沖澆, 鹹豆漿用燒開的豆漿沖澆, 還有就是油茶的主角是碎的饊子, 咸豆漿的主角是剪小的油條, 油條和饊子其實差不多, 竊以為饊子更脆點呢。

我居家過日子, 天天早晨都打豆漿吃, 以淡漿為主, 偶爾也會鼓搗回鹹豆漿換換口味, 尤其是自己難得熬了豬油或雞油, 便會將油渣留著沖鹹豆漿吃。

自己熬得的油渣衛生可靠, 滾燙的豆漿沖入後, 與一眾原料佐料搭配, 那鹹漿呈五花之色, 和著豆漿的香味, 那一碗鹹漿格外肥腴可口。

來源: 文摘報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 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