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AC米蘭為什麼是英語Milan而不是義大利語Milano

飛機在晚點一個小時後終於接近米蘭瑪律彭薩國際機場, 舷窗下的樓房在平緩的地面上朝著地平線延伸, 一眼望不到盡頭。 已是晚上8點, 但夏日的義大利晝長夜短, 太陽仍舊斜掛在西方的天空。 粉橙色的晚霞覆蓋了大半蒼穹。 從西面射來的陽光曬在人臉上, 很快就讓面孔有了被燎烤的感覺。 地處南歐的義大利擁有真正的夏天, 不一會頭上就結起一層汗珠, 順著脖子流進了襯衫裡。

走進航站樓, 聲調高低起伏的義大利語隨處可聞。 跟中國近年修建的機場比起來, 瑪律彭薩機場航站樓略顯低矮破舊,

似乎配不上義大利最繁華的大都會, 世界時尚之都米蘭。 但是機場到達區到處可見的Benvenuto a Milano!(歡迎到米蘭!)使人確信無疑——這裡就是米蘭。

並不怎麼“義大利”的倫巴第

和絕大多數80後的中國人一樣, 米蘭是筆者從小到大最熟悉的外國地名之一。 甚至在知道羅馬巴黎之前, 就從足球節目中知道了米蘭。 這座北意巨城有兩家頂級俱樂部, AC米蘭與國際米蘭。 同在米蘭, 奇怪的是, 兩支隊伍名稱中“米蘭”的拼寫卻不一樣, AC米蘭全稱Associazione Calcio Milan, 國際米蘭全名F.C. Internazionale Milano。 國際米蘭的米蘭就是義大利語的Milano, 但是AC米蘭的Milan又是怎麼回事呢?

AC米蘭

所有看過AC米蘭比賽的人大概都會對球迷聲嘶力竭地大喊“Milan, Milan!”印象深刻。 這個讓米蘭人瘋狂不已的足球俱樂部創始人卻是兩個英國人——阿爾弗雷德·愛德華茲和赫伯特·吉爾平。 英語中米蘭是Milan, AC米蘭俱樂部也就一直沿用了英語Milan的拼寫, 除了法西斯時期被迫改為Milano之外, AC米蘭創建百多年都以Milan為名。

赫伯特·吉爾平當年旅居米蘭, 創立了AC米蘭俱樂部

這並非是因為英國人自出機杼。 而是因為在地道的米蘭當地語言——倫巴第語中, 米蘭就是Milan, 而非Milano。

米蘭是倫巴第大區的首府, 在義大利地位舉足輕重。 如果說倫巴第地區在義大利的地位略似中國的江浙地區的話, 那米蘭就是當仁不讓的義大利版上海。 米蘭人以身為北方人而自豪,

通勤火車由Trenord(北方火車)運營, 倫巴第則由主張北意自治或獨立的政黨Lega Nord(北方聯盟, 全稱Lega Nord per l’Indipendenza della Padania)執政。 無論從人口、經濟體量、國際地位, 米蘭都不遜色於首都羅馬。 而要論起時尚、流行的話, 米蘭人對羅馬的鄙視簡直和上海人對北京“土氣”的挖苦如出一轍。

然而倫巴第這塊義大利的精華之地, 卻並不那麼“義大利”。

義大利北部自古以來都仰賴橫貫北意的波河。 波河雖然不長, 水量卻極其豐沛, 灌溉舟楫之利讓波河平原直到現代都是義大利最為富庶的地區。 波河河谷甚至有個專名Padania, 來自波河的拉丁語名字Padus。

位於阿爾卑斯山脈和亞平寧山脈之間的波河谷地是義大利最大的平地

坐火車穿行於波河河谷是一種別樣的享受。 在地中海沿岸普遍被苦夏焦灼地枯草遍地之時, 滾滾波河給兩岸的田地帶去了充足的水源。 稻田、玉米田、葡萄園、橄欖園從波河兩岸一直延伸到阿爾卑斯腳下。 中間星羅棋佈的村莊城鎮本來掩藏於綠浪之中, 但是幾乎每個村鎮都有的高聳的教堂鐘樓卻讓它們又顯出了形。

沿途風景

維羅納

這個義大利的河谷與長江中下游平原有著詭異的相似:分別是義大利和中國最富庶的地區,但卻並非是兩國文明的起源地。中國人最初起源于北方渭河河谷到黃河中下游一帶,商朝時不斷南擴的華夏人才來到長江流域,而當時長江流域則居住著百越、百濮、群舒等人群。義大利人的祖先,羅馬人本來居住在今天的義大利中部羅馬附近,波河流域則本是伊特路斯坎人的地界。甚至連飲食方面,兩地都有意想不到的相似之處:義大利中南部喜歡麵食。而波河河谷的北方人則以大米為主要食物——恰似中國北方人吃面,南方人吃米那樣。

適宜的氣候,肥沃的土地讓波河河谷有史以來就是遭人覬覦的物件。

貝加莫,一座典型的倫巴第城市

貝加莫周邊

“倫巴第”和“米蘭”的由來

從米蘭出發,向北方行進,是縱貫阿爾卑斯山的數條峽谷。無論是從阿爾卑斯山北面進入亞平寧半島,還是從亞平寧半島北上翻山,米蘭都處於重要的通道之上。正是由於極重要的地理位置。西元前六世紀,第一批凱爾特人翻山進入波河谷地後,就在今天米蘭的位置建起了城市。

米蘭雖處波河河谷之中,但是卻並不緊鄰波河。它大約在波河和阿爾卑斯山南麓的中間位置。地勢平緩,無險可守,歷史上貿易往來依靠一系列溝通波河的運河進行。米蘭最早的拉丁語名字Mediolanum,即可能是“中央平地“的意思。

西元四世紀初,大批阿爾卑斯山北面的凱爾特高盧人再次翻山進入義大利,將阿爾卑斯山到波河南岸的膏腴之地納入囊中,羅馬人對他們無計可施,甚至羅馬本身都在西元前390年被高盧人攻陷。義大利北部大批城市的名字正是來自這次凱爾特入侵,如都靈(Torino)來自Taurini部,博洛尼亞(Bologna)來自Boii部。

卡莫尼卡山谷,溝通阿爾卑斯南北最主要的峽谷之一

西元前三世紀,不斷向北擴張的羅馬人終於征服了這片土地。對羅馬人來說,這片土地是高盧的一部分,稱為山內高盧(Gallia Cisalpina)。將山內高盧整合進羅馬的過程漫長而波折。高盧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叛亂。一直到西元一世紀,山內高盧終於平靜下來。西元前81年山內高盧建省,省會位於波河以南50多公里的摩德納,西元前49年山內高盧居民獲得羅馬公民權,長達幾百年的羅馬化最終完成。羅馬帝國東西分治時期,米蘭甚至成為帝國西半部的首都,西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正是在米蘭頒佈著名的米蘭敕令,使羅馬帝國境內的基督教合法化。

羅馬帝國衰落後,一波接一波的以日爾曼人為主的部落湧入亞平寧半島,米蘭經歷了令人眼花繚亂的一系列新主。西元402年,西哥特人攻陷米蘭,西羅馬首都被迫搬遷至拉文納,452年,匈人再陷米蘭,539年,東哥特人在和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戰爭中摧毀米蘭。

倫巴第羅馬遺跡不多,佈雷西亞的羅馬神廟是其中佼佼者

在這些部落中,有一支被稱為長鬍子的日爾曼部落,拉丁語為Langobardus。他們的故鄉本來在歐洲北部的易北河下游兩岸。西元四世紀後半葉,原鄉生活條件的惡化促使這些長鬍子的日爾曼人踏上向南遷徙的征途。在經歷了諸多波折後,他們遷居到了潘諾尼亞地區(今天的奧地利東部、匈牙利西部、克羅埃西亞北部一帶)。和之前入侵亞平寧半島的高盧人等不同,他們是從義大利最東北進入波河谷地,並不需要翻越高聳的阿爾卑斯山。在進入波河谷地後,倫巴第人沿著河谷上溯,很快佔領了整個北義大利,米蘭於西元569年再次失陷於倫巴第人。但是這一次,這支部落就此在北義大利定居,波河河谷一帶也就因此得名為倫巴第。後來倫巴第人繼續向義大利南方發展,但是他們在義大利的統治核心始終在義大利西北的倫巴第地區。

日爾曼征服者和說拉丁語的居民雜居過程中,雖然居於統治地位,但由於人口和文化上的巨大劣勢,長鬍子的日爾曼人逐漸被被征服者同化,改說了拉丁語。只是和阿爾卑斯山北面的法國一樣,日爾曼人學說的拉丁語畢竟也不是那麼地道。同樣是受到日爾曼嚴重影響的拉丁語後代,波河平原的語言和義大利南方相差較大,和法語的親戚關係反倒近一些。正如法語能把拉丁語的saputum(知道)縮合成su一樣,北義大利的倫巴第語也經歷了相對南方義大利語劇烈得多的音變。Langobardus作為族稱變成了Lombard,拉丁語gelum(凍)在義大利語中是gelo,變化甚微,在倫巴第語中卻變成了zel,米蘭更是一下子由Mediolanum變成了Milan。

佈雷西亞聖茱莉婭修道院,世界文化遺產,倫巴第遺存

“Milan!Milan!”

作為倫巴第第一大城市,義大利的經濟中心,在米蘭想要尋找倫巴第人的痕跡已經非常困難。米蘭歷經戰火,凡想控制倫巴第,征服米蘭則是一個必要的先決條件。西元1162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攻破米蘭。米蘭大半被毀,之前的倫巴第遺跡也在戰亂中化為烏有。現今要找尋倫巴第人的遺跡,得去東倫巴第的中心佈雷西亞甚至在行政上不屬於倫巴第大區的佩魯賈、貝內文托、烏迪內等地。只是雖說當年留著長鬍子的日爾曼人已經徹底義大利化,但是相比義大利南方,米蘭市民中金髮碧眼的比例仍然要高出許多。

有形的遺產已經不復存在,無形的遺產也漸漸消亡。義大利統一後推行以中部托斯卡納方言為基礎的義大利語。義大利北富南窮,北方的倫巴第地區源源不斷接收著南方義大利移民。米蘭更是首當其衝。

和上海一樣,米蘭集聚了全義大利尋夢的移民。倫巴第人對南方人向來有些微詞。義大利人性格幽默,好開玩笑,一位大學教授對筆者說:“你看我們北方人把西瓜叫anguria,南方人叫cocomero,現在南方人太多了,我們也聽得明白cocomero是什麼東西了,不過你猜他們除了cocomero還往北方文化輸出了一樣東西,是什麼?”筆者回答不出。長得頗似墨索里尼的教授哈哈大笑,說:“黑手黨啊,現在政府裡不都是他們嗎?”

曾經的義大利,各地各說各話,幾乎無法溝通,一個著名的段子就是全義大利唯一一個各地相同的詞彙就是espresso(濃縮咖啡)。然而今天在米蘭,幾乎人人都說一口標準的義大利語。細心的人仍然可以聽出米蘭人說的義大利語和南方托斯卡納、羅馬等地略有區別。米蘭人說的la casa(房子)是la kaza,南方人則比較接近la kkasa。不過真正的倫巴第語卻本應是說la cà的。

米蘭大教堂,米蘭的標誌

當今的上海人往往為了上海話的式微而扼腕歎息,米蘭人對倫巴第語的流失心態卻相當好。一個米蘭大媽對筆者說:“五六十年代,那些南方來的人可真是一點不懂規矩禮貌,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喧嘩打鬧那是家常便飯,但現在他們的後代和我們米蘭人也沒什麼區別,我們米蘭照樣是全義大利最好的城市。”

坐在米蘭大教堂前的廣場上,欣賞著來來去去的時尚男女,嚼著剛買的義大利火腿,想像著AC米蘭主場一浪高過一浪的“Milan!Milan!”,霎時覺得這位米蘭大媽說的似乎也不錯。

沿途風景

維羅納

這個義大利的河谷與長江中下游平原有著詭異的相似:分別是義大利和中國最富庶的地區,但卻並非是兩國文明的起源地。中國人最初起源于北方渭河河谷到黃河中下游一帶,商朝時不斷南擴的華夏人才來到長江流域,而當時長江流域則居住著百越、百濮、群舒等人群。義大利人的祖先,羅馬人本來居住在今天的義大利中部羅馬附近,波河流域則本是伊特路斯坎人的地界。甚至連飲食方面,兩地都有意想不到的相似之處:義大利中南部喜歡麵食。而波河河谷的北方人則以大米為主要食物——恰似中國北方人吃面,南方人吃米那樣。

適宜的氣候,肥沃的土地讓波河河谷有史以來就是遭人覬覦的物件。

貝加莫,一座典型的倫巴第城市

貝加莫周邊

“倫巴第”和“米蘭”的由來

從米蘭出發,向北方行進,是縱貫阿爾卑斯山的數條峽谷。無論是從阿爾卑斯山北面進入亞平寧半島,還是從亞平寧半島北上翻山,米蘭都處於重要的通道之上。正是由於極重要的地理位置。西元前六世紀,第一批凱爾特人翻山進入波河谷地後,就在今天米蘭的位置建起了城市。

米蘭雖處波河河谷之中,但是卻並不緊鄰波河。它大約在波河和阿爾卑斯山南麓的中間位置。地勢平緩,無險可守,歷史上貿易往來依靠一系列溝通波河的運河進行。米蘭最早的拉丁語名字Mediolanum,即可能是“中央平地“的意思。

西元四世紀初,大批阿爾卑斯山北面的凱爾特高盧人再次翻山進入義大利,將阿爾卑斯山到波河南岸的膏腴之地納入囊中,羅馬人對他們無計可施,甚至羅馬本身都在西元前390年被高盧人攻陷。義大利北部大批城市的名字正是來自這次凱爾特入侵,如都靈(Torino)來自Taurini部,博洛尼亞(Bologna)來自Boii部。

卡莫尼卡山谷,溝通阿爾卑斯南北最主要的峽谷之一

西元前三世紀,不斷向北擴張的羅馬人終於征服了這片土地。對羅馬人來說,這片土地是高盧的一部分,稱為山內高盧(Gallia Cisalpina)。將山內高盧整合進羅馬的過程漫長而波折。高盧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叛亂。一直到西元一世紀,山內高盧終於平靜下來。西元前81年山內高盧建省,省會位於波河以南50多公里的摩德納,西元前49年山內高盧居民獲得羅馬公民權,長達幾百年的羅馬化最終完成。羅馬帝國東西分治時期,米蘭甚至成為帝國西半部的首都,西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正是在米蘭頒佈著名的米蘭敕令,使羅馬帝國境內的基督教合法化。

羅馬帝國衰落後,一波接一波的以日爾曼人為主的部落湧入亞平寧半島,米蘭經歷了令人眼花繚亂的一系列新主。西元402年,西哥特人攻陷米蘭,西羅馬首都被迫搬遷至拉文納,452年,匈人再陷米蘭,539年,東哥特人在和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的戰爭中摧毀米蘭。

倫巴第羅馬遺跡不多,佈雷西亞的羅馬神廟是其中佼佼者

在這些部落中,有一支被稱為長鬍子的日爾曼部落,拉丁語為Langobardus。他們的故鄉本來在歐洲北部的易北河下游兩岸。西元四世紀後半葉,原鄉生活條件的惡化促使這些長鬍子的日爾曼人踏上向南遷徙的征途。在經歷了諸多波折後,他們遷居到了潘諾尼亞地區(今天的奧地利東部、匈牙利西部、克羅埃西亞北部一帶)。和之前入侵亞平寧半島的高盧人等不同,他們是從義大利最東北進入波河谷地,並不需要翻越高聳的阿爾卑斯山。在進入波河谷地後,倫巴第人沿著河谷上溯,很快佔領了整個北義大利,米蘭於西元569年再次失陷於倫巴第人。但是這一次,這支部落就此在北義大利定居,波河河谷一帶也就因此得名為倫巴第。後來倫巴第人繼續向義大利南方發展,但是他們在義大利的統治核心始終在義大利西北的倫巴第地區。

日爾曼征服者和說拉丁語的居民雜居過程中,雖然居於統治地位,但由於人口和文化上的巨大劣勢,長鬍子的日爾曼人逐漸被被征服者同化,改說了拉丁語。只是和阿爾卑斯山北面的法國一樣,日爾曼人學說的拉丁語畢竟也不是那麼地道。同樣是受到日爾曼嚴重影響的拉丁語後代,波河平原的語言和義大利南方相差較大,和法語的親戚關係反倒近一些。正如法語能把拉丁語的saputum(知道)縮合成su一樣,北義大利的倫巴第語也經歷了相對南方義大利語劇烈得多的音變。Langobardus作為族稱變成了Lombard,拉丁語gelum(凍)在義大利語中是gelo,變化甚微,在倫巴第語中卻變成了zel,米蘭更是一下子由Mediolanum變成了Milan。

佈雷西亞聖茱莉婭修道院,世界文化遺產,倫巴第遺存

“Milan!Milan!”

作為倫巴第第一大城市,義大利的經濟中心,在米蘭想要尋找倫巴第人的痕跡已經非常困難。米蘭歷經戰火,凡想控制倫巴第,征服米蘭則是一個必要的先決條件。西元1162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攻破米蘭。米蘭大半被毀,之前的倫巴第遺跡也在戰亂中化為烏有。現今要找尋倫巴第人的遺跡,得去東倫巴第的中心佈雷西亞甚至在行政上不屬於倫巴第大區的佩魯賈、貝內文托、烏迪內等地。只是雖說當年留著長鬍子的日爾曼人已經徹底義大利化,但是相比義大利南方,米蘭市民中金髮碧眼的比例仍然要高出許多。

有形的遺產已經不復存在,無形的遺產也漸漸消亡。義大利統一後推行以中部托斯卡納方言為基礎的義大利語。義大利北富南窮,北方的倫巴第地區源源不斷接收著南方義大利移民。米蘭更是首當其衝。

和上海一樣,米蘭集聚了全義大利尋夢的移民。倫巴第人對南方人向來有些微詞。義大利人性格幽默,好開玩笑,一位大學教授對筆者說:“你看我們北方人把西瓜叫anguria,南方人叫cocomero,現在南方人太多了,我們也聽得明白cocomero是什麼東西了,不過你猜他們除了cocomero還往北方文化輸出了一樣東西,是什麼?”筆者回答不出。長得頗似墨索里尼的教授哈哈大笑,說:“黑手黨啊,現在政府裡不都是他們嗎?”

曾經的義大利,各地各說各話,幾乎無法溝通,一個著名的段子就是全義大利唯一一個各地相同的詞彙就是espresso(濃縮咖啡)。然而今天在米蘭,幾乎人人都說一口標準的義大利語。細心的人仍然可以聽出米蘭人說的義大利語和南方托斯卡納、羅馬等地略有區別。米蘭人說的la casa(房子)是la kaza,南方人則比較接近la kkasa。不過真正的倫巴第語卻本應是說la cà的。

米蘭大教堂,米蘭的標誌

當今的上海人往往為了上海話的式微而扼腕歎息,米蘭人對倫巴第語的流失心態卻相當好。一個米蘭大媽對筆者說:“五六十年代,那些南方來的人可真是一點不懂規矩禮貌,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喧嘩打鬧那是家常便飯,但現在他們的後代和我們米蘭人也沒什麼區別,我們米蘭照樣是全義大利最好的城市。”

坐在米蘭大教堂前的廣場上,欣賞著來來去去的時尚男女,嚼著剛買的義大利火腿,想像著AC米蘭主場一浪高過一浪的“Milan!Milan!”,霎時覺得這位米蘭大媽說的似乎也不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