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宇宙真空環境中沒有氧氣,為何太陽可以一直燃燒?

對於這個問題, 我們從小做過化學實驗都知道燃燒需要氧氣,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火焰, 火焰就是物質在燃燒的時候, 釋放光子進入到人的眼中被接受, 因為燃燒的物質(比如說木頭)中的可燃物氣化出來, 在空氣中與氧氣反應, 在原子或者分子層面中, 能級的跳躍而產生光子的。 又因為氣體無形多變, 所以看到的火焰是不定的形狀的, 容易受到周圍空氣流動的影響。 再說太陽, 太陽能發光, 的確是因為她在燃燒, 但是燃燒的方式不是地球上面的可燃物與其他物質反應(比如說氧氣), 這種反應最多只會改變到分子層面,

不會改變參加反應的原子。 而太陽中的燃燒方式是核聚變, 涉及到原子層面之間的反應。

現在太陽中的主要核聚變是H與H之間反應生成He, 中間也有生成其他的元素, 總之這個反應還挺複雜的, 就不多說了。 在核反應中能量的生成量是用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計算,

其中有個量是光速的平方, 想一想那得多少能量呀!而他的反應區域在太陽的中心區域, 能量就會以各種方式傳到表面再到地球。 然後也會順帶的將表面的物質(主要是H)以各種方式激發, 發光發熱。 好了, 大概就這樣, 可以在地球上面感受到太陽了。 至於為什麼可以稱為火焰, 請參照前面的。

我們常見的燃燒屬於化學燃燒。 又稱“高能氧化反應”氧化時發光發熱。 說不定還產生高溫等離子體。 這個高溫等離子體俗稱“火焰”。 典型的化學燃燒例如氫氣燃燒成水, 炭燃燒成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氧化物, 鎂粉燃燒成氧化鎂。 磷燃燒成千氧化四百磷之類的。 而太陽燃燒則屬於物理燃燒。 又稱“核反應”典型的核反應就是恒星的核聚變。 還有一些非典型的例如原子彈爆炸等核裂變反應。 也會產生高溫等離子體。 你所感受到的燃燒其實就是物質在發生變化釋放能量過程中在幾個頻段釋放出電磁波。 包括可見光頻段和紅外線頻段。 你所感受到的火焰其實就是一種高溫的等離子體。

例如閃電, 例如太陽主體都是等離子體。

燃燒是一種化學變化, 不一定需要氧氣的參與, 很經典的就是氫氣和氯氣生成氯化氫的反應。 燃燒作為一種很強烈的氧化還原反應, 瞬間釋放出大量的能量,

有光和熱的形式放出, 這使我們看到物質燃燒火焰的現象。 其次, 太陽內部並沒有進行化學變化, 而是核聚變為主導的物理變化。 有最簡單的質子(氫原子)和中子開始, 相互結合, 變成氕、氘、氚、氦等多種元素原子, 最後終止於比結合能最大的鐵。

原子序數比鐵大的需要依靠聚變反應釋放的大量能量進行反應,在核聚變過程中, 由於舊粒子和新粒子之間存在品質差, 也就是新生成的粒子品質要少於舊粒子, 我們稱之為品質虧損。 虧損的品質按照愛因斯坦質能方程【E=mc^2】轉化為大量能量, 並以光和熱的形式放出。 此時釋放的能量成為結合能, 所以, 太陽的發光發熱和燃燒的火焰並不是一個東西。 雖然都是大量能量的釋放形式, 但燃燒為氧化還原反應的能量釋放,而太陽是核聚變反應過程中將少量品質轉化為能量,並以光和熱的形式放出。

(更多趣味 請關注人類智慧)

但燃燒為氧化還原反應的能量釋放,而太陽是核聚變反應過程中將少量品質轉化為能量,並以光和熱的形式放出。

(更多趣味 請關注人類智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