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態“嚴治” 守住“顏值”

七月盛夏, 荷葉田田, 在雲霄縣佳洲島生態農業觀光園, 賞荷觀光的遊客絡繹不絕。 景美人氣旺, 在這個日均客流量逾1000人的地方, 每天都上演著各種不同的動人故事。

然而, 隨著越來越多遊客的到訪, 逐漸成為“旅遊明星”的佳洲島有了“新煩惱”:如何平衡生態保護與旅遊開發之間的衝突?雲霄縣建設完善佳洲島集生態管護與治安防控為一體的網格服務管理工作站, 宣導生態文明, “嚴治”生態, 留住綠色, 守住美景。

網格化管理, 為佳洲島帶來“生態福利”戴園笙攝

綠色管護打造生態園區

碧色掩映的佳洲島, 空氣中飄散著哈密瓜成熟的甜味, 綠洲果蔬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瓜娃們”等待著被收割打包, 運往全國各地消費者的餐桌。 “我們的大棚採用綠色環保的蔬果培植技術, 並以生物治理病蟲害, 無農藥殘餘。 而且大棚是對外開放的, 歡迎遊客的觀光與監督。

”在現代化蔬菜大棚裡, 綠洲果蔬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婕介紹道。

與綠洲果蔬一樣, 明晟農業等12家涉農企業、專業合作社投資落戶, 秉持著“綠色、環保、開放”理念將農田野趣化為旅遊美景, 使得佳洲島由“蔬果天堂”變身“旅遊樂園”。 然而隨著造訪人數的逐漸增多, 對甜蜜“瓜娃”伸手的人不在少數。 幼嫩的秧苗被掐斷, 番茄、哈密瓜未成熟的果實被摘走, 垃圾被隨意丟棄在種植園地裡……在護園工目力難及的地方, 不文明的現象破壞了旅遊景觀。 直到園林裡新添了“生態天眼”, 才打破了這一困境。

“果蔬種植很辛苦, 您這樣隨意掐斷秧苗, 不僅給護園工造成麻煩還破壞了自然生態。 ”在遊客向美景“伸手”的時候, 駐村民警吳旭東第一時間出現,

及時勸阻了部分遊客的不文明行為。 這種“閃現速度”得益於近年來佳洲島築立起的園區生態管護綠色保護屏障。 東坑邊防派出所以“全球眼”視頻監控探頭全覆蓋村主幹道, 即時保障蔬菜基地的安全, 切實構建起“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的網格化服務管理體系, 全方位保護生態園區。

“以前園區遊客紛至遝來, 公司的大棚不時發生果蔬被盜采的現象。 現在有了網格化管理, 一有不文明現象, 執法人員就能從監控視頻裡及時發現, 第一時間通知駐村民警及生態巡邏隊員勸導制止, 這讓我們省了多少心啊!”正在溫室大棚忙碌的工作人員一邊採摘蔬菜, 一邊說道。

綠色人文守衛生態村莊

佳洲島的清晨是從一陣陣“沙沙”的掃地聲開始的。

生態巡邏隊吳加文與同事們像往常一樣起了個大早, 手拿垃圾鉗、笤帚、畚鬥, 口袋裡揣著垃圾袋, 沿途巡邏中一發現垃圾紙屑立即彎腰拾取, 發現倒塌的花圃柵欄立馬扶起。 這支隊伍在佳洲島已經成立了將近4年, 在村裡, “環保急先鋒”是他們的響亮外號。

四年來, 生態巡邏隊逐漸壯大。 村裡的黨員幹部、駐村民警、志願服務隊、熱心村民, 擰成一股繩, 在佳洲島全面鋪開生態巡查保護網。 “掃路去!”一度成為佳洲村民們見面打招呼時的常用語。 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 如今的佳洲四面海藍藍、果蔬綠油油、風車吱呀轉、農戶喜豐收。

自2014年4月起, 佳洲村嚴格按照網格化管理劃分責任片區, 形成生態巡邏隊、民情搜集隊、綜合服務隊等多翼生態防治力量,

分派黨員幹部、村保潔員, 對責任網格內區域進行衛生清潔, 並且每日定時定點進行衛生巡查, 及時勸導遊客的不文明行為。 同時, 發動全村村民總動員, 做到“包乾淨、包整潔、包有序”的生態三包。

生態搞得好, 社會和諧也要快步跟上, 佳洲村的網格化管理也逐步同邊防派出所的警務工作相融合, 成功實現了由生態管理向治安防控的延展。 以網格為單位, 佳洲島實行“定格、定點、定人、定責”, 要求責任民警及網格員及時發現、上報、整改各類安全隱患, 為村民的生活安上了防火牆。

“衛生好了, 糾紛少了, 村民的生活環境變得越來越好, 乾淨整潔的家門口架起小攤子就是一家‘風情小店’。 ”吳加文感慨道。

綠色聯盟構建生態景區

佳洲島織就的“生態保護網”,觸角也延伸到了不遠處的漳江口紅樹林自然保護景區,這裡是北回歸線以北種類最多、生長最好的紅樹林天然群落。

隨著越來越多人造訪這座“森林公園”,紅樹林自然生態的保護備受考驗。為了觀賞群鳥齊飛的美景,造訪紅樹林的遊客,不惜拾起石頭驅鳥;看到灘塗上橫行的招潮蟹,小朋友用各種工具去抓;加之部分村民生態環境意識薄弱,從紅樹林抓泥蚶、抓青蟹等海鮮謀生,早前還砍伐紅樹林當柴火,毀林造池搞養殖,為紅樹林築牢綠洲保護牆迫在眉睫。為了改變過去這種狀況,佳洲島網格內的東坑邊防派出所聯合紅樹林管理局、海洋漁業管理局等各界力量,組建“綠色聯盟”。通過“網路+網格”的有效結合,視頻監控和人力巡邏相配合,佳洲島實現生態與治安管控的“無縫對接”。

就在網格化管理帶來生態福利的同時,一張遊客“出行安全網”也全面鋪開。網格內的景區治安值班室通過24小時值班監控巡查,及時發現身陷灘塗的受困遊客,並開展緊急救援;保護區附近村民成立“義務導遊隊”,為遊客提供“暖心”導遊;巡查隊在紅樹林木棧道張貼疏導標誌及緊急求救電話,防止遊客迷路,方便求救;通過基礎資料資訊的收集,對景區餐飲和出租屋加強管理考核,為觀鳥遊客、科研人員解決住宿等實際需求。今年來,共救助受困遊客21人次,提供導遊服務80余次,收到緊急求救電話31個。

”吳加文感慨道。

綠色聯盟構建生態景區

佳洲島織就的“生態保護網”,觸角也延伸到了不遠處的漳江口紅樹林自然保護景區,這裡是北回歸線以北種類最多、生長最好的紅樹林天然群落。

隨著越來越多人造訪這座“森林公園”,紅樹林自然生態的保護備受考驗。為了觀賞群鳥齊飛的美景,造訪紅樹林的遊客,不惜拾起石頭驅鳥;看到灘塗上橫行的招潮蟹,小朋友用各種工具去抓;加之部分村民生態環境意識薄弱,從紅樹林抓泥蚶、抓青蟹等海鮮謀生,早前還砍伐紅樹林當柴火,毀林造池搞養殖,為紅樹林築牢綠洲保護牆迫在眉睫。為了改變過去這種狀況,佳洲島網格內的東坑邊防派出所聯合紅樹林管理局、海洋漁業管理局等各界力量,組建“綠色聯盟”。通過“網路+網格”的有效結合,視頻監控和人力巡邏相配合,佳洲島實現生態與治安管控的“無縫對接”。

就在網格化管理帶來生態福利的同時,一張遊客“出行安全網”也全面鋪開。網格內的景區治安值班室通過24小時值班監控巡查,及時發現身陷灘塗的受困遊客,並開展緊急救援;保護區附近村民成立“義務導遊隊”,為遊客提供“暖心”導遊;巡查隊在紅樹林木棧道張貼疏導標誌及緊急求救電話,防止遊客迷路,方便求救;通過基礎資料資訊的收集,對景區餐飲和出租屋加強管理考核,為觀鳥遊客、科研人員解決住宿等實際需求。今年來,共救助受困遊客21人次,提供導遊服務80余次,收到緊急求救電話31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