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隱藏在長沙寧鄉的千年古寺,聳立著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千手觀音

但凡千年古寺, 都有悠遠的人文歷史, 長沙甯鄉密印寺也不例外。

據說這裡有高達99.19米的千手觀音, 一起來領略密印寺的風貌吧!

密印寺, 地處湖南長沙市寧鄉縣溈山山腰、毗盧峰下。 是中國佛教南禪五大宗之一溈仰宗的起源地。 禪宗有“一花五葉”之說, 溈仰宗為五葉之首。 唐憲宗元和二年(也就是西元807年), 靈祐禪師來溈山開法, 西元847年, 由時任潭州觀察使、後任唐朝宰相的裴休奏請朝廷, 當時的皇帝唐宣宗李忱御筆親書“密印禪寺”門額, 建立了密印寺。

密印, 來源於佛教中的“密傳心印”一語。 密印寺開山祖師靈佑禪師承繼于禪宗門下南嶽懷讓一脈, 其弟子慧寂禪師前往江西仰山傳法, 後人合稱溈仰宗。 密印寺寺門有聯曰:“法雨來衡嶽;宗風啟仰山。 ”據史籍記載, 唐宋時, 密印寺占地廣闊, 殿宇宏偉, 傳說極盛時有僧眾3000餘人, 寺內鑄有千僧鍋、萬斛洪鐘, 聲震山野。

我不是佛教徒, 但對宗教向來懷著敬畏之心, 到寧鄉旅行, 密印寺自然成為參觀項目之一。

密印寺大門外聳立著很多石柱, 石柱的頂部為站立手三面觀音, 中部為觀音坐像。 觀音大士慈眉善目, 洞悉世間事。

珠黃色的寺院外牆盡顯佛門聖地的莊嚴肅穆!

甯鄉密印寺創建一千多年來, 歷經朝代更迭, 多次遭遇兵火, 後又經多次重建。 現存建築有山門、大殿(萬佛殿)、警策殿、選佛場、禪堂、祖堂等。

跨過密印寺大門, 宏偉的寺院建築群展現眼前, 令人肅然起敬!

萬佛殿是整座寺內最著名的建築, 高一共有九丈, 重簷歇山頂, 內外有柱三十八根, 全為白色, 花崗石, 金色琉璃瓦頂。 牆磚高尺餘, 每磚模制貼金佛像, 共12988尊, 鑲嵌於四壁, 佛殿內金光燦爛, 為世界寺院奇觀之一。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遊覽密雲禪寺,不禁想起這首禪門的謁語。佛法無邊,度世間一切苦厄,更度人的心靈,心若澄明,便可處處看見蓮花!

密印寺古木茂盛,綠意蒼蒼,更添不受凡塵俗世侵擾的悠悠之境。

從密印寺佛殿往聳立千手觀音石像的山頂攀登會經過一面石牆,上書毛澤東的手跡“溈山是個好地方,有個密印寺,要好好保護起來。”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手跡呢?這裡有個故事。

1917年暑假,青年毛澤東和蕭子升漫遊了長沙、甯鄉、安化、益陽、沅江。他倆一把雨傘,一個布包,剃髮光頭,從長沙出發,先行前往沙田何叔衡家中,後慕名拜訪密印寺,在黃昏時分,二人來到了密印寺山門。對門口小沙彌說:“我們是為乞討而來的。”小沙彌說:“乞討與佛門本來就是一回事。”便讓進寺院。二人提出要謁見方丈,小沙彌見是求乞的,便婉言拒絕。毛蕭二人遞進名帖後,主持見“毛”字寥寥數筆卻占三格,“蕭”字洋洋上十筆卻拘於一格,認定毛澤東非同凡人,破例接見,並開素筵共進晚餐。兩人縱論深談了兩天三夜,毛澤東也由密印寺之行感悟:“救國救民在於找到大本大源,而大本大源在於工農大眾”。1936年,毛澤東在同斯諾談話時還曾感觸深厚的談及此事,1956年,毛澤東親囑甯鄉縣委書記張鶴亭:“溈山是個好地方,有個密印寺,要好好保護起來。”

油鹽石是密印寺內一塊平平無奇的黑色石頭,不過這塊石頭卻有著一個神奇的傳說。

相傳密印寺創建之時,裴休從長沙攜家眷常來小住。一天傍晚,有位老尼來拜訪裴休的夫人。兩人一夜同眠,視如知己,老尼得知裴休的夫人憂心寺廟油鹽供應不足的問題。第二天,老尼老妮爬上院內的一塊磐石,畫上兩個碗大的圓圈,口中念念有詞,瞬刻之間,只聽“轟隆”一聲巨響,兩柱碎石灰片如噴泉騰向天空。磐石上形成兩個大小一般的石孔,油鹽也隨之溢將上來。裴休夫人正要拜謝,老尼卻不見蹤影了。頓悟,原來卻是菩薩顯靈助修寺廟。

溈山露天千手觀音造像莊嚴地聳立于密印禪寺的後山-溈山半山,高99.19米,純銅材質,是密印寺的新代表性建築。千手觀音又稱大悲觀音。能破除地獄道眾生的三種障礙。據密宗經典《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記載,觀世音菩薩在過去無量億劫中,也就是無法描述記載的遙遠過去,跟隨千光王靜住如來修行菩薩道,聞聽如來宣講“大悲心陀羅尼”,當下從初地證到超八地。

聳立於半山的千手觀音,仿佛看透世間一切,莊嚴肅穆間透著慈祥。

站立在溈山半山廣場,頓覺天地之大,人之渺小,而佛法可以指引眾生,到達彼岸。信佛之人,不是迷信,而一種哲學的唯心追求,這種追求是平和的,也是崇高的。

千手觀音佛壇下方的半山廣場聳立著韋陀的石像,韋陀雙手合十,閉目凝神,縱世間風雲變幻,唯佛門是寧靜的。

彌勒佛像,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庭院靜寂,偶爾可聽見鳥語,這裡的確是個修心念佛的好地方。

密印禪寺之行,瞭解了南派佛教建築之美,同時也是一次心靈淨化之旅,佛寺的氛圍總是使人平靜,有空確實應該多走寺院,特別是像密印寺這裡的古寺。

密印寺寺院的一角聳立著裴休的石像,以示尊敬!

密印寺交通攻略

長沙市內自駕車:向金洲大道G319—楓林路—雷鋒大道—S41長潭西高速—湘潭—婁底—懷化—邵陽方向行駛—209省道—104縣道—到655鄉道—到達路右側的目的地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遊覽密雲禪寺,不禁想起這首禪門的謁語。佛法無邊,度世間一切苦厄,更度人的心靈,心若澄明,便可處處看見蓮花!

密印寺古木茂盛,綠意蒼蒼,更添不受凡塵俗世侵擾的悠悠之境。

從密印寺佛殿往聳立千手觀音石像的山頂攀登會經過一面石牆,上書毛澤東的手跡“溈山是個好地方,有個密印寺,要好好保護起來。”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手跡呢?這裡有個故事。

1917年暑假,青年毛澤東和蕭子升漫遊了長沙、甯鄉、安化、益陽、沅江。他倆一把雨傘,一個布包,剃髮光頭,從長沙出發,先行前往沙田何叔衡家中,後慕名拜訪密印寺,在黃昏時分,二人來到了密印寺山門。對門口小沙彌說:“我們是為乞討而來的。”小沙彌說:“乞討與佛門本來就是一回事。”便讓進寺院。二人提出要謁見方丈,小沙彌見是求乞的,便婉言拒絕。毛蕭二人遞進名帖後,主持見“毛”字寥寥數筆卻占三格,“蕭”字洋洋上十筆卻拘於一格,認定毛澤東非同凡人,破例接見,並開素筵共進晚餐。兩人縱論深談了兩天三夜,毛澤東也由密印寺之行感悟:“救國救民在於找到大本大源,而大本大源在於工農大眾”。1936年,毛澤東在同斯諾談話時還曾感觸深厚的談及此事,1956年,毛澤東親囑甯鄉縣委書記張鶴亭:“溈山是個好地方,有個密印寺,要好好保護起來。”

油鹽石是密印寺內一塊平平無奇的黑色石頭,不過這塊石頭卻有著一個神奇的傳說。

相傳密印寺創建之時,裴休從長沙攜家眷常來小住。一天傍晚,有位老尼來拜訪裴休的夫人。兩人一夜同眠,視如知己,老尼得知裴休的夫人憂心寺廟油鹽供應不足的問題。第二天,老尼老妮爬上院內的一塊磐石,畫上兩個碗大的圓圈,口中念念有詞,瞬刻之間,只聽“轟隆”一聲巨響,兩柱碎石灰片如噴泉騰向天空。磐石上形成兩個大小一般的石孔,油鹽也隨之溢將上來。裴休夫人正要拜謝,老尼卻不見蹤影了。頓悟,原來卻是菩薩顯靈助修寺廟。

溈山露天千手觀音造像莊嚴地聳立于密印禪寺的後山-溈山半山,高99.19米,純銅材質,是密印寺的新代表性建築。千手觀音又稱大悲觀音。能破除地獄道眾生的三種障礙。據密宗經典《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記載,觀世音菩薩在過去無量億劫中,也就是無法描述記載的遙遠過去,跟隨千光王靜住如來修行菩薩道,聞聽如來宣講“大悲心陀羅尼”,當下從初地證到超八地。

聳立於半山的千手觀音,仿佛看透世間一切,莊嚴肅穆間透著慈祥。

站立在溈山半山廣場,頓覺天地之大,人之渺小,而佛法可以指引眾生,到達彼岸。信佛之人,不是迷信,而一種哲學的唯心追求,這種追求是平和的,也是崇高的。

千手觀音佛壇下方的半山廣場聳立著韋陀的石像,韋陀雙手合十,閉目凝神,縱世間風雲變幻,唯佛門是寧靜的。

彌勒佛像,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庭院靜寂,偶爾可聽見鳥語,這裡的確是個修心念佛的好地方。

密印禪寺之行,瞭解了南派佛教建築之美,同時也是一次心靈淨化之旅,佛寺的氛圍總是使人平靜,有空確實應該多走寺院,特別是像密印寺這裡的古寺。

密印寺寺院的一角聳立著裴休的石像,以示尊敬!

密印寺交通攻略

長沙市內自駕車:向金洲大道G319—楓林路—雷鋒大道—S41長潭西高速—湘潭—婁底—懷化—邵陽方向行駛—209省道—104縣道—到655鄉道—到達路右側的目的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