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學成文武藝,賣給A和T

文|朱曉培

1

《龐涓夜走馬陵道》一開始就點明了古代人建功立業的路徑:“學成文武藝, 貨與帝王家。 帝王不用, 賣與識家。 識家不用,

仗義行俠。 ”

到了中國的互聯網創業圈裡, 這句話就被演繹成了:學成文武藝, 賣給BAT(百度、阿裡、騰訊)。

2010年, 團購大熱, 還在KPCB(凱鵬華盈)的周煒跟吳波談好了價格, 要投資把手網。 結果, 簽約的前一天, 被朱嘯虎給截胡了。

周煒當時很沮喪, 最後投資了當時的第四名, 高朋網。

現在談起這件事兒, 周煒還有點兒小慶倖。 相比當時的把手、窩窩, 高朋算是善始善終, 最終賣給了騰訊。

2011年, 騰訊3.25億元投資高朋。

同年, 騰訊還花6000美元投資了好樂買, 8440萬美元投資了藝龍。 團購, 電商, 線上旅遊, 都是競爭殘酷的市場, 創業公司成批的出現又成批死去, 這幾家公司雖然沒有最終的勝者, 但創始人卻都得以全身而退。

創業這件事, 賺到了錢, 就不能算輸。

2010年到2013年, 中概股經歷著倒春寒。

2010年12月, 當當上市時, 媒體紛紛羡慕, “李國慶套現2080萬美元”。 但到了, 2012年3月, 唯品會登陸紐交所時, 已經變成了“流血上市”。

此時, 已經上市的BAT(阿裡B2B業務2007年在香港上市), 手裡有了現金儲備, 也有了投資並購的意識, 開始投資並購一些創業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 2010年, 阿裡騰訊各自投資了大約10家公司。

市場上的風險投資還不像今天這樣普遍, IPO之路又道阻且長。 年輕的創業者, 心裡大抵有個暗暗的想法:把公司做到一定的規模, 等被BAT收購後, 就可以實現財富自由了。

到2014年年中, 有一兩百個公司因為BAT的收購而上岸。 資料顯示, 騰訊自上市後花了537億元並購了80家公司, 其中的98%發生在2010年之後。

▲圖片截自VC SaaS。

2

2014年前後, 中國互聯網領域迎來了一個收穫的高潮。

不說阿裡、京東這樣巨大的造福運動——傳言中, 淘寶上市, 造就一萬多名千萬富翁。 單是聚美、陌陌等公司的刺激, 也讓創業者們激動不已。

2014年, 聚美優品在紐交所IPO, 陌陌登陸納斯達克。 這些成立僅僅三年多的公司, 一上市, 市值就接近30億美元。

而唯品會也在這一年 4 月市值超越 360, 成為了中國第四大互聯網上市公司。

這一年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榜, 40 under 40, 也格外耀眼。 前十名分別是京東劉強東, 搜狗王小川, 58姚勁波, 人人貸管理團隊(張適時、李欣賀、楊一夫 )、獵豹傅盛, 聚美陳歐, 百度副總裁李明遠, 美團王興, 途牛於敦德, 陌陌唐岩。

此外, 還有大量的未上市獨角獸在列, 包括獵聘網戴科彬, 觸控陳昊芝, 豌豆莢王俊煜, 格瓦拉劉勇, 優信戴琨, 口袋購物王珂, 美柚陳方毅等。

這些創業故事, 刺激著更多的創業者, 想要成為耀眼的明日之星。

而且, 此時的風險投資大放光芒。 按發行價, 經緯投資獵豹回報約16倍, 紅杉投資聚美優品回報約144倍, 塞富亞洲投資58同城回報約48倍, 今日資本投資京東回報約121倍,

軟銀中國投資阿裡巴巴回報超過1000倍。

讓更多的創業者和投資機構對未來充滿信心, 認為即使創業維艱, 一樣條條大路通羅馬。

然後, 三年多過去後, 創業者們又不得不重新認清一個殘酷的現實。 大部分創業到最後, 可能還是要賣給阿裡和騰訊的(就連百度也已經遠遠落後于騰訊阿裡了)。

2016年7月5日, 阿裡宣佈全資收購豌豆莢, 作價2億美元。 2億美元聽起來不少, 但與最風光的時候相比, 已經是泥車瓦狗。 3年前, 百度收購91無線的價格是19億美元。

曾經因為捕魚達人風光一時的觸控, 最終也只能在韓國通過子公司曲線上市。

就連曾經因為並購土豆網而風光一時的優酷也難逃被收編的命運, 最終被阿裡以56億美元全資收購。 優酷新掌門楊偉東說,現在優酷土豆不著急盈利了,也不怕投資(燒錢)了,因為背後有阿裡的生態和資本。

還是2014年,打車戰爭爆發,滴滴最終成長為今天的出行小巨頭。公開資料顯示,滴滴前後融資約150億美元(還不包括優步中國的融資)。然而,融資方中,除了軟銀、淡馬錫、老虎基金等大型的國際投資機構外,還有一大部分資金來自蘋果、騰訊、阿裡巴巴等科技巨頭。

今天,市場上打的最激烈的兩家公司,ofo和摩拜,也變成了阿裡和騰訊的。公開資料顯示,阿裡領投ofo的E輪7億美元融資,騰訊領投了摩拜的E輪6億美元融資。

A和T的資本已經無處不在,即使京東、美團點評、滴滴、58這樣的小巨頭也都不能獨立在BAT之外。

360周鴻禕感慨說,“BAT太大之後,他們用了一種非常綜合的手段,看到哪個小傢伙有可能顛覆,有可能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進去,他就去買下或者投資,滴滴和快的就變成兩個巨頭的腳力。”

3

創業者要不要站隊,爭議由來已經。

現在,創業者們也越來越早的意識到了這一點:要早站隊。

“一定得站隊,你不站隊意味著你被拋棄了。” e家潔A輪的時候,創始人雲濤就去找了騰訊和盛大的投資,目前,騰訊一直跟投到C輪。

雲濤說,越高頻的東西,越需要BAT的附加價值,像打車外賣,就是BAT之間的流量競爭。你想著,你要自己做,獨立競爭,基本上沒有這種機會了,因為你面臨著支付等問題,逃不過BAT的基礎設施。

車輪互聯的吳峰,二次創業,公司每年有1億元的流水,但是他覺得自己很焦慮。“你看外賣、打車這麼激烈,我這個行業沒有對手啊,BAT怎麼不來找我呢?我是不是選錯方向了?”去年,他拿到了C輪數億元的融資,依舊因為投資不是來自BAT而少了一些激動。

雲濤認為創業者該站隊,是從流量入口的角度去看的。BAT在中國前二十年已經幫我們建了一個網路基礎設施,所以,我們必須要跟他合作。

流量入口重不重要?

但是,今天的創業者們,要面對的不僅僅是流量的問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東西,叫做資本。

周煒感慨說,今天的互聯網創業就是《三體》裡的黑暗森林狀態啊,降維攻擊時常發生。所謂降維攻擊,就是資本瞬間堆積到無限大,把市場上的資本全部抽走。

打車、外賣、共用單車,每一個做上風口的領域,無不在重複這種故事。

朱嘯虎曾經感慨說,打車那一仗,讓他意識到,千萬不能讓阿裡騰訊站在對立面上打起來,一旦打起來太嚇人了。

所以,投資ofo的時候,朱嘯虎特地拉上了滴滴,心裡想著滴滴同時有阿裡和騰訊的投資。但是,他萬萬沒想到,騰訊沒有進入ofo後,轉投了競爭對手摩拜。金沙江的另外一個投資人,羅斌感慨裡面的陰差陽錯,說如果騰訊投了ofo,真的是可以在90天之內結束戰鬥的。

▲圖片截自VC SaaS。

4

互聯網科技公司手裡的現金越來越多。

今天,阿裡、騰訊的市值都已經超過3000億美元。7月15日的資料顯示,阿裡市值一度突破3850億美元,騰訊也有3323億美元。

騰訊、阿裡不但有高現金流,還有高現金儲備。騰訊2017年1季度財報顯示,騰訊擁有現金淨額275.72億元,按40億美元算,也超過了很多大型投資機構管理的資金規模。

憑藉手裡的資金,騰訊、阿裡都在進一步加大了投資並購的力度。

一份來自分析機構的資料顯示,2015年,騰訊投資數量接近110起,阿裡也接近70起。2016年投資數量有所下降,騰訊90多起,阿裡60多起,但是投資的數額卻都進一步加大。

IT桔子顯示,2016年,騰訊投資或收購的公司超過85起,涉及金額137億美元。而阿裡巴巴2016年投資並購超過55家,涉及金額155億美元。

2016年的資料顯示,經緯中國,大概管理著13億美元的基金池。紅杉中國風險基金六期規模5億美元-5.5億美,紅杉中國成長基金四期規模為8.5億-9億美元。也就是說,阿裡和騰訊一年投出了至少30支中大型風險投資基金的規模。

風險投資機構必須要看到一個事實,互聯網科技巨頭手裡的現金儲備已經遠遠超過了自己。

這不是中國特有的現象。

《經濟學人》最新的一篇文章裡顯示,蘋果、穀歌(Alphabet)、微軟、亞馬遜和Facebook,這五大科技巨頭的總市值高達2.9萬億美元。他們不但市值節節攀升,而且持有的現金儲備也達到了空前的規模,有3300億美元之多。

分析師們預測,到2020年,這5大巨頭的現金儲備將達到6800億美元。即使是早期一直因為虧損而遭受質疑的亞馬遜,淨現金儲備也將達到500億美元。

雖然,這些巨頭在各種燒錢領域進行了大量的投資,比如人工智慧、無人駕駛、雲計算等。2014年,Facebook以19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whatsapp。

但算上自己研發和投資並購,他們也只花掉了1000億美元。大概是5年前的3倍。

他們根本就花不完。分析師們算了一下,如果要5大巨頭把錢都花完,那麼2020年還要花出3000億美元。

據說,這是Netflix、優步、特斯拉這三家最缺錢的公司未來每年燒掉的51倍。也是這5大巨頭現有投資並購規模的37倍。

而全球所有的風險投資機構,每年的投資金額加起來還不到1500億美元,僅是這5大巨頭淨現金的一半。。

以前,創投圈就流行一個段子。

創業者找投資。投資人總會問:如果BAT也做你這個項目,你怎麼辦?

創業者微微一笑反問道:BAT也做投資呢,你們怎麼辦?

今天,他們都要好好的思考一下這個問題了——到底是賣給A,還是賣給T呢?

分析師們預測,到2020年,這5大巨頭的現金儲備將達到6800億美元。即使是早期一直因為虧損而遭受質疑的亞馬遜,淨現金儲備也將達到500億美元。

雖然,這些巨頭在各種燒錢領域進行了大量的投資,比如人工智慧、無人駕駛、雲計算等。2014年,Facebook以19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whatsapp。

但算上自己研發和投資並購,他們也只花掉了1000億美元。大概是5年前的3倍。

他們根本就花不完。分析師們算了一下,如果要5大巨頭把錢都花完,那麼2020年還要花出3000億美元。

據說,這是Netflix、優步、特斯拉這三家最缺錢的公司未來每年燒掉的51倍。也是這5大巨頭現有投資並購規模的37倍。

而全球所有的風險投資機構,每年的投資金額加起來還不到1500億美元,僅是這5大巨頭淨現金的一半。。

以前,創投圈就流行一個段子。

創業者找投資。投資人總會問:如果BAT也做你這個項目,你怎麼辦?

創業者微微一笑反問道:BAT也做投資呢,你們怎麼辦?

今天,他們都要好好的思考一下這個問題了——到底是賣給A,還是賣給T呢?

優酷新掌門楊偉東說,現在優酷土豆不著急盈利了,也不怕投資(燒錢)了,因為背後有阿裡的生態和資本。

還是2014年,打車戰爭爆發,滴滴最終成長為今天的出行小巨頭。公開資料顯示,滴滴前後融資約150億美元(還不包括優步中國的融資)。然而,融資方中,除了軟銀、淡馬錫、老虎基金等大型的國際投資機構外,還有一大部分資金來自蘋果、騰訊、阿裡巴巴等科技巨頭。

今天,市場上打的最激烈的兩家公司,ofo和摩拜,也變成了阿裡和騰訊的。公開資料顯示,阿裡領投ofo的E輪7億美元融資,騰訊領投了摩拜的E輪6億美元融資。

A和T的資本已經無處不在,即使京東、美團點評、滴滴、58這樣的小巨頭也都不能獨立在BAT之外。

360周鴻禕感慨說,“BAT太大之後,他們用了一種非常綜合的手段,看到哪個小傢伙有可能顛覆,有可能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進去,他就去買下或者投資,滴滴和快的就變成兩個巨頭的腳力。”

3

創業者要不要站隊,爭議由來已經。

現在,創業者們也越來越早的意識到了這一點:要早站隊。

“一定得站隊,你不站隊意味著你被拋棄了。” e家潔A輪的時候,創始人雲濤就去找了騰訊和盛大的投資,目前,騰訊一直跟投到C輪。

雲濤說,越高頻的東西,越需要BAT的附加價值,像打車外賣,就是BAT之間的流量競爭。你想著,你要自己做,獨立競爭,基本上沒有這種機會了,因為你面臨著支付等問題,逃不過BAT的基礎設施。

車輪互聯的吳峰,二次創業,公司每年有1億元的流水,但是他覺得自己很焦慮。“你看外賣、打車這麼激烈,我這個行業沒有對手啊,BAT怎麼不來找我呢?我是不是選錯方向了?”去年,他拿到了C輪數億元的融資,依舊因為投資不是來自BAT而少了一些激動。

雲濤認為創業者該站隊,是從流量入口的角度去看的。BAT在中國前二十年已經幫我們建了一個網路基礎設施,所以,我們必須要跟他合作。

流量入口重不重要?

但是,今天的創業者們,要面對的不僅僅是流量的問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東西,叫做資本。

周煒感慨說,今天的互聯網創業就是《三體》裡的黑暗森林狀態啊,降維攻擊時常發生。所謂降維攻擊,就是資本瞬間堆積到無限大,把市場上的資本全部抽走。

打車、外賣、共用單車,每一個做上風口的領域,無不在重複這種故事。

朱嘯虎曾經感慨說,打車那一仗,讓他意識到,千萬不能讓阿裡騰訊站在對立面上打起來,一旦打起來太嚇人了。

所以,投資ofo的時候,朱嘯虎特地拉上了滴滴,心裡想著滴滴同時有阿裡和騰訊的投資。但是,他萬萬沒想到,騰訊沒有進入ofo後,轉投了競爭對手摩拜。金沙江的另外一個投資人,羅斌感慨裡面的陰差陽錯,說如果騰訊投了ofo,真的是可以在90天之內結束戰鬥的。

▲圖片截自VC SaaS。

4

互聯網科技公司手裡的現金越來越多。

今天,阿裡、騰訊的市值都已經超過3000億美元。7月15日的資料顯示,阿裡市值一度突破3850億美元,騰訊也有3323億美元。

騰訊、阿裡不但有高現金流,還有高現金儲備。騰訊2017年1季度財報顯示,騰訊擁有現金淨額275.72億元,按40億美元算,也超過了很多大型投資機構管理的資金規模。

憑藉手裡的資金,騰訊、阿裡都在進一步加大了投資並購的力度。

一份來自分析機構的資料顯示,2015年,騰訊投資數量接近110起,阿裡也接近70起。2016年投資數量有所下降,騰訊90多起,阿裡60多起,但是投資的數額卻都進一步加大。

IT桔子顯示,2016年,騰訊投資或收購的公司超過85起,涉及金額137億美元。而阿裡巴巴2016年投資並購超過55家,涉及金額155億美元。

2016年的資料顯示,經緯中國,大概管理著13億美元的基金池。紅杉中國風險基金六期規模5億美元-5.5億美,紅杉中國成長基金四期規模為8.5億-9億美元。也就是說,阿裡和騰訊一年投出了至少30支中大型風險投資基金的規模。

風險投資機構必須要看到一個事實,互聯網科技巨頭手裡的現金儲備已經遠遠超過了自己。

這不是中國特有的現象。

《經濟學人》最新的一篇文章裡顯示,蘋果、穀歌(Alphabet)、微軟、亞馬遜和Facebook,這五大科技巨頭的總市值高達2.9萬億美元。他們不但市值節節攀升,而且持有的現金儲備也達到了空前的規模,有3300億美元之多。

分析師們預測,到2020年,這5大巨頭的現金儲備將達到6800億美元。即使是早期一直因為虧損而遭受質疑的亞馬遜,淨現金儲備也將達到500億美元。

雖然,這些巨頭在各種燒錢領域進行了大量的投資,比如人工智慧、無人駕駛、雲計算等。2014年,Facebook以19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whatsapp。

但算上自己研發和投資並購,他們也只花掉了1000億美元。大概是5年前的3倍。

他們根本就花不完。分析師們算了一下,如果要5大巨頭把錢都花完,那麼2020年還要花出3000億美元。

據說,這是Netflix、優步、特斯拉這三家最缺錢的公司未來每年燒掉的51倍。也是這5大巨頭現有投資並購規模的37倍。

而全球所有的風險投資機構,每年的投資金額加起來還不到1500億美元,僅是這5大巨頭淨現金的一半。。

以前,創投圈就流行一個段子。

創業者找投資。投資人總會問:如果BAT也做你這個項目,你怎麼辦?

創業者微微一笑反問道:BAT也做投資呢,你們怎麼辦?

今天,他們都要好好的思考一下這個問題了——到底是賣給A,還是賣給T呢?

分析師們預測,到2020年,這5大巨頭的現金儲備將達到6800億美元。即使是早期一直因為虧損而遭受質疑的亞馬遜,淨現金儲備也將達到500億美元。

雖然,這些巨頭在各種燒錢領域進行了大量的投資,比如人工智慧、無人駕駛、雲計算等。2014年,Facebook以19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whatsapp。

但算上自己研發和投資並購,他們也只花掉了1000億美元。大概是5年前的3倍。

他們根本就花不完。分析師們算了一下,如果要5大巨頭把錢都花完,那麼2020年還要花出3000億美元。

據說,這是Netflix、優步、特斯拉這三家最缺錢的公司未來每年燒掉的51倍。也是這5大巨頭現有投資並購規模的37倍。

而全球所有的風險投資機構,每年的投資金額加起來還不到1500億美元,僅是這5大巨頭淨現金的一半。。

以前,創投圈就流行一個段子。

創業者找投資。投資人總會問:如果BAT也做你這個項目,你怎麼辦?

創業者微微一笑反問道:BAT也做投資呢,你們怎麼辦?

今天,他們都要好好的思考一下這個問題了——到底是賣給A,還是賣給T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