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張景嶽治痰四要之五:溫腎化痰,“水不歸源,水泛為痰”,“故其本無不在腎”,左歸、右歸、六味、八味丸

專業醫學團隊, 只為優質內容, 請點右上角關注!

彭鑫

治本脾腎之:溫腎化痰

張景嶽在臨床中以擅長溫補而著於醫淋, 其中溫補當中,

尤重腎氣。 因腎為真陰真陽之寓所, 生生之本, 氣化之源。 腎陽不足, 氣化不利, 水濕上泛, 聚而為痰。 命門火衰, 脾陽溫運之源不足, 水穀不化精微, 變生痰濕;腎陰虧耗, 虛火內熾, 灼津而為痰。 因此, 無論腎陰腎陽, 皆是由虛而致痰。

張景嶽認為, 腎之痰證無非虛證, 陽虛因火不暖土, 土不制水, 水泛為痰;陰虛因火盛克金, 水虧金涸, 津枯液煉為痰。 所以治療中以補腎為立法, 滋陰扶陽, 俾陰平陽秘, 氣化正常, 金固水充, 既可化除上泛之痰濕, 又可杜絕痰證之複萌。

在具體治療上, 有腫脹而多痰者, 多因水入脾經所致, 稱為反克。

髒平者, 用【六味地黃丸】、【左歸飲】之類;

髒寒者, 用【理陰煎】、【加減金匱腎氣丸】、【八味地黃丸】之類。

中藥:丸劑

若脾濕偏盛, 單助脾經亦能化濕, 宜溫燥治之, 用【六味異功煎】及【理中湯】、【聖術煎】皆可酌情選用。

有虛損而生痰者, 因水虧金涸、精不化氣、氣不化精而成, 則應養陰以濟陽, 則腎氣充, 痰飲化, 水歸源, 痰自寧, 宜用左歸、右歸、六味、八味丸等, 酌其寒熱選用。

若陰火乘肺, 津液乾枯,

或喉痛, 或煩熱, 或喜冷, 或大便實, 如真有火邪, 痰嗽不已者, 宜【四陰煎】、【一陰煎】之類加減主之;

若不是真有火邪, 則宜純補, 可保萬全。

張景嶽在治療痰病上重視脾腎之法, 脾腎兩髒既要分治又要同治, 既要明其共性, 又要知其特性。 脾以調為主, 腎以補為主, 脾主運化, 脾健則水穀化為氣血精微, 脾虛失運, 土不制水, “不能化食而食即為痰”, “故痰之化無不在脾”。 腎主水, 統管水液代謝, 若腎不制水, 則水液代謝失常, “水不歸源, 水泛為痰”, “故其本無不在腎”, 因此確立了溫脾補腎的基本治法, 這種思路雖頗多借鑒薛立齋之言, 實乃遵張仲景治痰飲當以“溫藥和之”之旨。

從臨床應用來看, 是在張仲景治痰飲學說的基礎上發揚光大, 擴大了痰病涵蓋的病種,

深化了痰病的病機認識, 並在方藥選用上更加細緻精准, 為後世中醫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借鑒。

下期:張景嶽治痰四要之六:引吐除痰, “若痰之甚者, 惟用吐法為最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