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貞豐縣魯容鄉:8支“突擊隊”再攻堅

“全鄉總人口4367戶19168人, 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783戶7534人, 貧困發生率為39.31%。 ”

“易地扶貧搬遷涉及9個村40個組1150戶5365人, 任務艱巨。 ”

……

這是一組來自貴州省20個極貧鄉(鎮)之一、地處北盤江畔的貞豐縣魯容鄉的數據。 山高坡陡, 土地貧瘠, 廣種薄收, 產出率低, 脫貧攻堅困難重重的魯容鄉, 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要求, 通過省、州、縣、鄉、村5級脫貧攻堅體系集中發力, 各項工作有力推進。 鄉里的8支“突擊隊”, 重點突擊, 重點突破, 加快脫貧攻堅步伐。

早春2月, 走進貞豐縣魯容鄉, 映入眼簾的, 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第一批重點項目25個, 總投資3.5億元, 第二批開工建設專案25個, 總投資1.2億元, 而每一個項目的建設開工, 都離不開我們的每支‘突擊隊’!”在魯容極貧鄉脫貧攻堅指揮部, 掛任貞豐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魯容極貧鄉脫貧攻堅指揮部前線工作隊常務副隊長的省委組織部黨員教育中心綜合處副處長王強介紹說。

在指揮部, 掛在四周牆壁上的作戰圖、幹部分工圖等格外顯眼。 在交流中, 王強說得最多的, 是8支“突擊隊”。

“為了確保以超常規的力度和辦法,堅決打贏魯容極貧鄉脫貧攻堅戰, 加快工作有序穩步推進, 進一步整合人力資源、提高工作效率, 強化脫貧攻堅工作的組織領導, 我們成立了8支脫貧攻堅‘突擊隊’, 通過完善機制, 建立隊伍,

凝聚決戰脫貧攻堅力量。 ”王強說。

據王強介紹, 8支脫貧攻堅“突擊隊”分別是:專案管理突擊隊, 小康路建設專案突擊隊, 小康水工程建設專案突擊隊, 小康電、小康訊建設項目突擊隊, 沿江生態文化旅遊建設項目突擊隊, 產業專案突擊隊, 黨建突擊隊, 土地管理突擊隊, 突擊隊分工明確, 每名隊員都肩挑重擔。

“組建8支‘突擊隊’不是兒戲, 就是來攻堅的, 與魯容鄉的貧困群眾一道, 使打贏魯容極貧鄉脫貧攻堅戰更有底氣。 8支‘突擊隊’可是我們魯容脫貧攻堅一線的主心骨, 排頭兵。 ”王強說。

據瞭解, 魯容鄉8支“突擊隊”, 由省、州、縣、鄉四級相關領導幹部組成, 每一支“突擊隊”, 都有自己的工作職責和任務。

成立“突擊隊”, 如何儘快地開展工作。

小康路建設項目突擊隊隊長杜安鵬介紹, 8個“突擊隊”成員, 開展工作的第一堂課, 就是要進村入戶對魯容鄉的貧困情況、資源優勢和致貧原因等進一步進行全面排查梳理, 確保實施的每一項工作有底氣。

“‘要致富, 先修路’, 我們隊主要負責魯容鄉通組路、串戶路、產業路等交通類專案的規劃、組織實施;處理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土地徵用、矛盾糾紛、群眾上訪等相關事宜。 ”

“成立突擊隊後, 各項工作開展起來, 順利多了, 效率高不說, 群眾也滿意。 ”杜安鵬如是說。

從魯容鄉政府駐地出發, 十多分鐘就到了魯容鄉萬牛養殖基地, 一下車便看見, 工人們正忙著砌築擋牆。 “基地建設才有兩個多月, 再有一個月就可以投入使用。 ”施工現場負責人羅江流說。

“如此大的一個項目建設, 幾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完成, 這都得感謝我們的‘突擊隊’啊。 ”羅江流感慨。

原來, 在基地啟動建設前, 8支“突擊隊”根據各自分工, 一起上, 協調土地修路、水電等, 為專案建設一路開綠燈, 讓項目儘快落地, 讓群眾早日享受到實惠。

在魯容村, 說起鄉里的8支“突擊隊”, 村民林光先十分熟悉。 他介紹, 他家的土地離家比較遠, 由於路不通, 自己想搞種養殖都困難, 就連種點莊稼, 都要人挑馬馱。 “你看這條路, 修好後, 方便多了, 直接用電三輪車去拉, 不再彎腰駝背的去背東西了, 減輕了我們的負擔和勞動成本。 ”林光先指著眼前魯容村通往裡秀村孔索組路說。

納翁村過翁一組的韋吉光說, 一直以來, 村裡的用電不穩定,

用電高峰期, 會出現飯煮不熟、甚至停電等情況。 “他們(指小康電、小康訊突擊隊)過來後, 為我們村增加了2台變壓器, 並給我們的線路進行改造, 再也沒有吃過夾生飯!”

而這一些, 僅僅只是魯容鄉突擊隊工作縮影, 也是所有“突擊隊”工作的一個縮影。

“我們魯容的每個項目規劃一出來, 我們8支兄弟‘突擊隊’, 加班加點, 做群眾思想工作、修路、拉水電等, 很辛苦, 用實際行動保證了項目的如期建設開工。 ”魯容鄉黨委副書記龔瀛說。

8支“突擊隊”全身心“撲”在了脫貧一線, 將魯容鄉一張張美麗的藍圖, 變為現實, 為魯容鄉脫貧攻堅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他們的行動, 讓魯容的鄉親充滿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工作中, 魯容鄉8支“突擊隊”嚴格按照“產業發展脫貧一批、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脫貧一批、教育脫貧一批、基礎設施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的“六個一批”開展工作, 公平公正的工作態度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看著他們那股幹勁,我都佩服了,帶頭簽訂搬遷協議,主動放棄30多萬造價的新房,響應黨組織的號召。”卡務村67歲王周全老人說。

在魯容鄉孔明村灑落組,今年74歲的王光利老人,是村裡的寨老,說起魯容鄉現在的變化,十分高興。“全鄉的變化,實在太快,一天一個樣,我們村個個支持黨委政府的建設,跟著黨走,不會有錯。”

“我也不打算出去了,看著家鄉變化那麼大,就在家鄉發展。”魯容鄉魯容村年輕小夥林徐說。

北盤江畔,青山綠水,8支“突擊隊”正在用行動、用汗水、用心血,為魯容鄉的鄉親父老,兌現到2020年“不讓一個貧困家庭、一個貧困人口掉隊”的承諾。

作者:記者 肖 雄

公平公正的工作態度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看著他們那股幹勁,我都佩服了,帶頭簽訂搬遷協議,主動放棄30多萬造價的新房,響應黨組織的號召。”卡務村67歲王周全老人說。

在魯容鄉孔明村灑落組,今年74歲的王光利老人,是村裡的寨老,說起魯容鄉現在的變化,十分高興。“全鄉的變化,實在太快,一天一個樣,我們村個個支持黨委政府的建設,跟著黨走,不會有錯。”

“我也不打算出去了,看著家鄉變化那麼大,就在家鄉發展。”魯容鄉魯容村年輕小夥林徐說。

北盤江畔,青山綠水,8支“突擊隊”正在用行動、用汗水、用心血,為魯容鄉的鄉親父老,兌現到2020年“不讓一個貧困家庭、一個貧困人口掉隊”的承諾。

作者:記者 肖 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