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江西婺源理坑村,這裡的人好讀成風,崇尚理學的“進士村”

簡單瞭解一下理坑村

理坑村, 屬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沱川鄉, 原名理源, 距婺源縣城東北45公里。 建村於北宋末年, 村人好讀成風, 崇尚"讀朱子之書, 服朱子之教, 秉朱子之禮", 被文人學者贊為"理學淵源"。 自古以來, 理坑村人才輩出, 先後出過七品以上官宦36人, 進士16人, 文人學士92人, 著作達333部582卷之多, 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庫全書》。 尤其從明代晚期開始, 理坑村陸續出了一批很有名望的碩儒、大官, 文風文運自此經年不衰。 其中, 不僅有工部尚書余懋學、吏部尚書余懋衡等京官, 也有廣州知府余自怡、台州知州餘世儒等地方大員,

還有一些縣府的父母官。

明清時期, 理坑最為鼎盛, 形成了頗具特色的明清官邸古建築群, 數量、款式之多國內少見, 保存也最好, 理坑村至今保留著明清官宅120余棟, 被譽為“中國明清官邸、民宅最集中的典型古建村落”。 2005年10月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2006年5月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全國百個民俗文化村之一。

歷史淵源

據《沱川余氏宗譜》載:沱川余氏始祖余道潛, 與朱熹的父親朱松是宋徽宗重和八年(1118年)同科進士。 余道潛於庚子年(1120年)由安徽桐城遷沱川篁村。 其後代余景陽, 於1206年遷居理坑, 距今巳近800年。 一條小溪繞理坑村而過, 小溪在當地稱為“坑”, 所以取名理坑。 而理坑原名“理源”, 顧名思義, 理學淵源之地。

理坑村人好讀成風, 自西元1586年31歲的餘懋學考中進士後, 村人更是秉承勤學苦讀之風, 先後經科舉考試中進士者有16人。 取仕不成外出經商的, 則成巨賈。 這些達官顯貴, 巨富豪商, 或衣錦還鄉, 或告老隱退, 大量的官第、商宅、民居、祠堂、石橋、文化建築開始興建。

理坑在明末至清朝中葉最為鼎盛。 出了尚書、大理寺正卿、司馬、知府等高官及一批巨富。 嘉慶時全村號稱千煙, 有3000多人口。 高官巨富們不惜重金, 大興土木, 當時全村有500多座建築物, 60多條巷道。

1936年至今的3次行政區劃變動, 特別是1949年婺源劃歸江西管轄後, 加上歷次政治運動, 對這裡“徽文化圈”的繼承、保護、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 但由於理坑村相對閉塞, 經濟較為落後, 在社會發展進程中,

很少大拆大建。

1985年以來, 理坑村先後有6處古建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7月, 理坑村被江西省政府命名為首批“歷史文化名村”。

婺源縣政府加大了古村落的保護力度, 婺源縣人大常委會還於1998年通過了《婺源縣文物管理辦法》等地方性法規。 使理坑等古村落保存相當完整。

特色景點

司馬第

清代順治年間司馬餘維樞的府第“司馬第”已有350年歷史,司馬第的大門高大氣派, 簷下有靈芝磚四塊, 枋頭作雲卷, 脊端有鼇魚。 花枋間有陰刻“司馬第”三字, “司馬第”下麵的磚雕是《孫子兵法》。

尚書第

“尚書第”是明代萬曆年間戶部右侍郎、工部尚書余懋學的府第, 它地處理坑中心, 原有三層樓, 是村中最高建築, 三樓有個大視窗, 朝向北方,

叫“望京樓”, 後毀於一場大火, 現僅存一面牌樓, 這五鳳牌樓上“尚書第”三個楷書大字威風氣派。

余懋學富有才華, 他既是官, 又是大學者, 他撰寫的《春秋蠡測義》70卷被收入《四庫全書》。

花廳

位於村西頭的“花廳”是一座園林式建築, 距今有400多年歷史。 主人是明代末年的百萬富商, 綽號萬和仁, 其人樂善好施。 院門內設有木結構門券樓, 門樓非常考究, 門額上長達兩米多的菊花磚雕, 稱萬壽圖, 令人讚歎。 花廳的建築佈局別具一格, 揉和了蘇州園林的建築風格, 內為回廊式格局, 並有一跑馬樓, 兩側廂房由回廊相連, 中間空出個方形大院。 院落中花台、魚缸、石桌、石凳擺設一應俱全, 地面用卵石鋪砌成各種圖案。 奇花異木栽種於四角, 花台中的一顆梔子花已有幾百年的歷史;院子中間的步道,

由石板鋪成, 中間四塊寓意四季發財;兩側各三塊寓意六六大順。 這庭院是主人納涼、賞月之所。

天官上卿第

“天官府第”的外形凹凸不規則, 這是明代天啟年間吏部尚書余懋衡的府第。 大門朝北, 戧角門罩, 小八字照牆, 門樓額枋上有淺刻楷書“天官上卿”四字。

明朝不設宰相, 只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 以吏部為首, 故習慣尊稱吏部尚書為天官, 意思是除了皇帝就算他大。 天官府第樸實無華, 外牆歪歪扭扭, 連出三角, 連大門都開在角上, 它既沒有官廳的氣派, 也沒有司馬第的整齊。 據說余懋衡為政清廉, 辦事認真, 忠君敬業, 接連的提升被同僚妒忌, 奸臣誣陷, 余懋衡託病五次上書辭去官職。 後遭讒言被除數削職為民。直到崇禎皇帝登基,追功複職。所以在建這一府第時,他有意將外牆做成不整的棱角,以反映他一生坎坷不平的心態。

民俗風情

古典舞蹈與彩繪藝術的結晶——儺舞

儺舞,又稱鬼戲,是漢族最古老的一種祭神跳鬼、驅瘟避疫、表示安慶的娛神舞蹈。婺源儺舞歷史悠久,早在明代初葉就有婺源儺舞外出表演的記載。這種帶有原始宗教色彩和圖騰崇拜意識的舞儀,寄託了村民的美好願望,古時每逢打醮、新春都跳儺舞,祈福禳災,自娛自樂。

婺源的儺舞節目多為神話和民間傳說故事,表演非常古樸、粗獷、誇張、簡練。如《開天闢地》,舞者頭掛“盤古氏”面具,手持大斧,四面砍劈,表現出開創乾坤的盤古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英雄氣概。《判官醉灑》表現判官與小鬼嬉耍鬥酒的酩酊醉態,人物性格鮮明,饒有生活情趣。《舞花》則是一組大型舞劇,表現秦二世胡亥篡奪皇位的歷史故事,氣勢磅礴。

儺舞是一種古典舞蹈與彩繪木雕的相結合的藝術。婺源儺面具有50多種,以木頭雕做,工藝精緻,手法誇張,神氣活現,其忠奸優劣、老少妍陋無不神似。舊時鄉民把儺面具奉為“神靈”,開櫥和封存儺面具還有一套尊祀的儀式。

婺源儺舞由於受到明未盛行的目連戲的影響,有的節目逐漸發展為戲曲形式,除用鑼鼓伴奏,還增加了弦樂和高腔曲調,別具特色。

險中見趣的娛樂——抬閣

抬閣,是婺源地戲中由數名兒童扮演古裝戲劇人物,站立在四方形的高閣子上由人抬著行走的一種險中求趣的娛樂形式。

扮演者各飾某一傳統戲曲中的角色,根據劇情,組成一個個精彩的造型,固定在抬閣的鐵柱或支架上。造型有三層或五層不等,高達三至五米,也有的底層四人,頂層一人。抬閣由四人或八人扛著遊走。

為了扮演者的安全和保持抬閣行走時的平衡,抬閣支架上置有兩根長飄帶,一前一後交由地面人員拉扯控制,左右兩側還各有一個手持長叉的“保鏢”護衛,兼送食品給抬閣上的小演員以示鼓勵和助興。

抬閣造型優美,畫面壯觀,加上鑼鼓相伴,十分氣派,一直為群眾所喜聞樂見。

婚嫁壽誕的席間樂隊——串堂班

婺源民間每有婚嫁壽誕等喜事,都會請串堂班在宴席間演奏,場面十分熱鬧。客人邊吃喝邊聽奏樂,別有一番趣味。

串堂班是一種民間音樂組織,成員一般六到八人,有的是以此為生的樂隊,有的是農閒時臨時邀集而成,如今基本上是後一種。串堂班有大鑼、雲鑼、小鑼、鼓、鈸、嗩呐、笛子、二胡、京胡、三弦等樂器。每人擅長二三種樂器,班主由文、武場技巧全面者擔任。

飲食推薦

荷包紅鯉魚此魚是婺源獨有的魚種,形似荷包,已被選入國宴,可以加香菇、豬油、蔥白和薑清燉或紅燒。8兩到1.2斤的最為合適¥15-20元/斤

去過的朋友這麼評價TA

①作為藝術生去婺源理坑寫生,是一次難忘的回憶,典型的徽派建築,醇香的佳釀,美味的小吃,來自各地的可愛的人,還有當地的工藝品,熱鬧的夜生活,有情調的酒吧,談得來的陌生人。擼串和美酒,閑侃和朋友,在這個古鎮真的格外融洽。有機會還要再遊一次。

②理坑是首次來婺源的我最喜歡的地方,雖說少有點商業氣氛,可是留下來的老東西算不少。這裡的大宅子許多都是朝庭做官的人留下的,精美的木雕,還有牆上刻的官帽、花瓶,高門深宅的小姐樓,都在訴說著那一段歷史,這裡足可以逗留上半日~我們自駕來的,路上彎比較多,但是比起看人海的李坑、月亮灣,這裡安靜多了!

③是中華歷史文化名村,村子裡以李姓人家聚居,以徽派建築風格為主,村子依河而建,水質清澈見底,那裡民風樸實,消費不高,很值得去。

④婺源的幾個村落看多了 景色都差不多,很容易審美疲勞 建議選取幾個有代表性對景點遊覽,或者找幾個遊客不多的景點,雖然配套稍微差了一點兒 但是遊客少 玩兒起來也很隨性。

交通路線

1. 從婺源縣乘班車到沱川後,再往裡面徒步1公里左右就是理坑村。

2. 從婺源縣乘車到清華鎮,再從清華坐到沱川的車,或者可從清華直接包車去理坑。

最佳季節:四季皆可

建議遊玩:1天

門票:60元(注意:理坑並不包含在婺源聯票的十四景之內,需另行購票)

開放時間:全天

地址: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沱川鄉

特別提示:1. 婺源另有一個景點叫“李坑”,和理坑不是同一個地方,別混淆了。2. 村中的古道、古井、古屋背後都有許多故事,佈局都有風水上的講究,最好請個導遊講解,導遊費20元左右,自己看不一定能懂。

本文由雲果樹官方網路收集整理,如有侵犯還請聯繫刪除!

後遭讒言被除數削職為民。直到崇禎皇帝登基,追功複職。所以在建這一府第時,他有意將外牆做成不整的棱角,以反映他一生坎坷不平的心態。

民俗風情

古典舞蹈與彩繪藝術的結晶——儺舞

儺舞,又稱鬼戲,是漢族最古老的一種祭神跳鬼、驅瘟避疫、表示安慶的娛神舞蹈。婺源儺舞歷史悠久,早在明代初葉就有婺源儺舞外出表演的記載。這種帶有原始宗教色彩和圖騰崇拜意識的舞儀,寄託了村民的美好願望,古時每逢打醮、新春都跳儺舞,祈福禳災,自娛自樂。

婺源的儺舞節目多為神話和民間傳說故事,表演非常古樸、粗獷、誇張、簡練。如《開天闢地》,舞者頭掛“盤古氏”面具,手持大斧,四面砍劈,表現出開創乾坤的盤古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英雄氣概。《判官醉灑》表現判官與小鬼嬉耍鬥酒的酩酊醉態,人物性格鮮明,饒有生活情趣。《舞花》則是一組大型舞劇,表現秦二世胡亥篡奪皇位的歷史故事,氣勢磅礴。

儺舞是一種古典舞蹈與彩繪木雕的相結合的藝術。婺源儺面具有50多種,以木頭雕做,工藝精緻,手法誇張,神氣活現,其忠奸優劣、老少妍陋無不神似。舊時鄉民把儺面具奉為“神靈”,開櫥和封存儺面具還有一套尊祀的儀式。

婺源儺舞由於受到明未盛行的目連戲的影響,有的節目逐漸發展為戲曲形式,除用鑼鼓伴奏,還增加了弦樂和高腔曲調,別具特色。

險中見趣的娛樂——抬閣

抬閣,是婺源地戲中由數名兒童扮演古裝戲劇人物,站立在四方形的高閣子上由人抬著行走的一種險中求趣的娛樂形式。

扮演者各飾某一傳統戲曲中的角色,根據劇情,組成一個個精彩的造型,固定在抬閣的鐵柱或支架上。造型有三層或五層不等,高達三至五米,也有的底層四人,頂層一人。抬閣由四人或八人扛著遊走。

為了扮演者的安全和保持抬閣行走時的平衡,抬閣支架上置有兩根長飄帶,一前一後交由地面人員拉扯控制,左右兩側還各有一個手持長叉的“保鏢”護衛,兼送食品給抬閣上的小演員以示鼓勵和助興。

抬閣造型優美,畫面壯觀,加上鑼鼓相伴,十分氣派,一直為群眾所喜聞樂見。

婚嫁壽誕的席間樂隊——串堂班

婺源民間每有婚嫁壽誕等喜事,都會請串堂班在宴席間演奏,場面十分熱鬧。客人邊吃喝邊聽奏樂,別有一番趣味。

串堂班是一種民間音樂組織,成員一般六到八人,有的是以此為生的樂隊,有的是農閒時臨時邀集而成,如今基本上是後一種。串堂班有大鑼、雲鑼、小鑼、鼓、鈸、嗩呐、笛子、二胡、京胡、三弦等樂器。每人擅長二三種樂器,班主由文、武場技巧全面者擔任。

飲食推薦

荷包紅鯉魚此魚是婺源獨有的魚種,形似荷包,已被選入國宴,可以加香菇、豬油、蔥白和薑清燉或紅燒。8兩到1.2斤的最為合適¥15-20元/斤

去過的朋友這麼評價TA

①作為藝術生去婺源理坑寫生,是一次難忘的回憶,典型的徽派建築,醇香的佳釀,美味的小吃,來自各地的可愛的人,還有當地的工藝品,熱鬧的夜生活,有情調的酒吧,談得來的陌生人。擼串和美酒,閑侃和朋友,在這個古鎮真的格外融洽。有機會還要再遊一次。

②理坑是首次來婺源的我最喜歡的地方,雖說少有點商業氣氛,可是留下來的老東西算不少。這裡的大宅子許多都是朝庭做官的人留下的,精美的木雕,還有牆上刻的官帽、花瓶,高門深宅的小姐樓,都在訴說著那一段歷史,這裡足可以逗留上半日~我們自駕來的,路上彎比較多,但是比起看人海的李坑、月亮灣,這裡安靜多了!

③是中華歷史文化名村,村子裡以李姓人家聚居,以徽派建築風格為主,村子依河而建,水質清澈見底,那裡民風樸實,消費不高,很值得去。

④婺源的幾個村落看多了 景色都差不多,很容易審美疲勞 建議選取幾個有代表性對景點遊覽,或者找幾個遊客不多的景點,雖然配套稍微差了一點兒 但是遊客少 玩兒起來也很隨性。

交通路線

1. 從婺源縣乘班車到沱川後,再往裡面徒步1公里左右就是理坑村。

2. 從婺源縣乘車到清華鎮,再從清華坐到沱川的車,或者可從清華直接包車去理坑。

最佳季節:四季皆可

建議遊玩:1天

門票:60元(注意:理坑並不包含在婺源聯票的十四景之內,需另行購票)

開放時間:全天

地址: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沱川鄉

特別提示:1. 婺源另有一個景點叫“李坑”,和理坑不是同一個地方,別混淆了。2. 村中的古道、古井、古屋背後都有許多故事,佈局都有風水上的講究,最好請個導遊講解,導遊費20元左右,自己看不一定能懂。

本文由雲果樹官方網路收集整理,如有侵犯還請聯繫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