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歐盟為何高調紀念《羅馬條約》

新華社布魯塞爾3月23日電 誕生。

作為地區一體化的典範, 歐共體以及後來的歐盟取得的成就可圈可點:歐洲大陸數百年來持續不斷的戰亂得以結束, 歐洲人享受了前所未有的持久和平;歐盟成為全球最大單一市場, 商品、資本、服務和人員的自由流動成為一體化標杆;歐元成為全球使用最廣泛的貨幣之一;歐盟外交軟實力舉足輕重, 伊朗核協議、《巴黎氣候協定》等外交成就背後都能看到歐盟的身影……

直面挑戰

儘管如此, 歐盟也清醒認識到自身面臨諸多挑戰, 其全球地位正在逐漸下降。 白皮書重點指出了三大問題:

一是人口挑戰。 到2060年, 歐洲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例將不足5%, 而且任何一個歐盟成員國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例都不會超過1%。 同時, 人口老齡化趨勢愈發明顯。 到2030年, 歐盟人口平均年齡將達到45歲, 而屆時世界人口平均年齡為33歲。

二是經濟挑戰。 雖然歐盟經濟正在從金融危機中逐漸復蘇, 但這種復蘇在成員國間並不平衡。 長遠看, 到2030年, 歐盟經濟占全球經濟的比重將從目前的22%下滑至遠低於20%。 此外, 最令歐盟頭疼的年輕人失業頑疾仍將如影隨形。

三是安全挑戰。 白皮書認為, 歐盟東部邊境地區的軍事動向、西亞北非的戰亂和恐怖主義活動, 以及世界各國軍力的強化都凸顯了一個越來越緊張的全球環境。

白皮書說, 雖然北約將繼續為大多數歐洲國家提供安全保護, 但“我們不能天真, 要管好自己的安全問題。 當武力淩駕于規則之上時, 擁有軟實力將不夠強大”。

除此之外, 歐盟還面臨民粹主義、英國“脫歐”、難民危機和恐怖威脅等問題相互交織的挑戰, 這個區域一體化組織似乎再次站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 其前景受到前所未有的懷疑。

展望未來

為應對質疑之聲, 白皮書以歐洲一體化建設進程中曾經發生的波折為例——包括上世紀50年代“歐洲防務共同體”計畫胎死腹中以及近年來一些國家放棄入盟和公投反對有關條約等, 以此證明“歐盟總是處在十字路口, 但也總能不斷適應並演進”。

白皮書提出了未來歐洲一體化的五種設想,

“多速歐洲”這個老話題被重提。 在這一模式下, 歐盟成員國將不再按照同一速度進行融合。 以法國、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等為代表的歐盟核心成員國已明確表態支持“多速歐洲”, 但部分中東歐國家對此心存疑慮, 擔心遭到邊緣化。

分析人士認為, “多速歐洲”將成為歐盟未來的現實選擇。

歐洲智庫“歐洲之友”政策主管莎達·伊斯蘭說:“如果歐盟國家要向前邁進, 將不得不採取不同的速度。 這是不可避免的, 因為我們並非都處於同一發展水準, 我們有不同的關切, 我們的政府既沒有完全相同的政治色彩, 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利益。 ”

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日前發佈的研究報告也指出, 相當一部分成員國認為歐盟內部需要更具彈性的合作——即“多速歐洲”方案,

但也有部分成員國擔心這會使歐盟機構被架空, 德國等核心成員國將佔據更多資源, 成為“主宰國”。

可以預見, “多速歐洲”將成為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歐盟內部角力的焦點, 歐盟羅馬特別峰會將是各國就此展開角力的一個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