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從搜索型、社會化走向智慧分發,問答超級社區的“天時”已至?

內容平臺能不能成為流量黑洞, 除自身特徵外, 離不開團隊的作戰能力和背後資本的雄厚程度, 但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先決條件——“天時”。

線上問答平臺正是一個典型例子。 互聯網出現的前三十年裡, 人們對線上問答這種內容形式毫無概念。 直到20世紀末, 幾家搜尋引擎出現, 資訊隨之裂變式的增長, 豐富的內容世界增加了使用者的篩選成本, 這時候, 人們才開始意識到自己對精准資訊的需求。

問答的機會正在萌芽, 但與利好的“天時”還有一段距離。 在PC時代, 它始終不溫不火, 那時候的天涯等平臺還只是小部分精英人群的世界。

直到去年, 一切才真正開始發生變化。 分答的出現在大眾意義上點燃了問答這種內容形態, 人們開始將視線重新投向過去寂寂無聞的問答領域。

“問答”的前世

在不恰當的時機嘗試一個未來才會火的產品並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在這一點上, 不得不感謝穀歌用10年來闡釋這個道理。

2002年, 韓國NHN公司推出了史上第一個線上問答社區——Knowledge-iN, 作為其搜尋引擎Naver的補充。

這種新穎的內容形態吸引了穀歌的注意, 他們“高瞻遠矚”進一步推出了收費的專家問答服務“穀歌問答”。 顯然這為時過早, 用戶尚未養成付費習慣, 穀歌問答專案以失敗告終。

儘管如此, 穀歌的嘗試還是引來了諸多效仿者。 2003年, 美國線上問答社區Answerbag誕生, 兩年後Yahoo Answers成為最受人歡迎的問答社區。 國內, “新浪愛問知識人”、“百度知道”、“騰訊搜搜問問”等都是這個時期的產物。

國內問答市場的萌芽讓穀歌再次看到了機會。 繼2006年雅虎中國上線了雅虎知識堂後, 谷歌聯合天涯社區開發了天涯問答(2010年天涯獨立運營問答)。

這時候的問答社區還是對Knowledge-iN的簡單延續, 始於搜尋引擎補充產品並始終與其結合密切, 更偏向一問一答的實用主義。 在這種單一模式下, 提問者和答題者缺乏雙向互動的機制。

直到2009年, Quora的出現才改變了這種現狀。 Quora的創始團隊曾在Facebook工作, 他們將諸多社交網路的元素引入問答, 創作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問答SNS平臺。

這時, 融合搜索和社會化基因的問答社區開始展示出其生命力。 用戶之間可以評論和互動, 也通過投票支持贊同的答案, 讓更多人看到。 離散的知識得以彙集, 用戶間的融合因此變得更為緊密。 話題性、原創性、專業性、深度……問答形態有了更多的可能。 知乎和升級版的天涯社區也正是在這段視窗期誕生。

穀歌並不想錯過社交問答的新戰場, 與天涯的合作告終後, 2013年, 穀歌推出基於Hangouts視頻聊天工具的專家收費問答Helpouts。 從化妝課程到個性化鍛煉, 從四弦琴培訓到治療方案……從服務範圍廣度不難看出穀歌這次的野心, 然而最終還是憾然折戟。

問答超級社區出現的時機和價值

從2014年開始, 移動互聯網浪潮明顯加速了它滾滾而來的進程, 很多移動物種野蠻生長起來。 分答的一炮而紅正踩在這個時點上, 可惜卻後繼無力。 好在對大公司來說, 只需要一個發現賽道的契機就好了。

我一直說, 互聯網企業都在迎合或者預測下一代人的場景趨勢。 過去, 用戶感到無聊或者產生疑惑、感覺某方面的知識存在缺陷時, 才會主動去尋求答案或填補不足,

如今, 用戶會無意識地吸收一些感興趣的知識, 這些內容轉化成個人的一種儲備。

過去兩三年, 今日頭條踩對了點, 將資訊市場帶入了feed流智慧推薦的賽道, 如今戰事仍酣。 另一邊, 悟空問答又將feed流智慧推薦引入問答市場, 這種情形與當年Quora引入社交基因別無二致。 就像搜尋引擎流問答不同於SNS流問答一樣, feed流問答意味著一條新賽道的開啟。 而今, 今日頭條的用戶加持以及BAT的追隨似乎都在告訴市場, 智慧化推薦的衍生賽道問答“超級社區”已經悄然成型。

在悟空問答的智慧推薦模式下, 使用者可以不主動發覺, 就能獲得屬於自己的各類興趣圈子, 收到關心的問題和答案:在減少成本的同時, 也進一步縮短了資訊傳輸路徑, 從連接人與資訊到連接人與人。

如今,悟空問答正在不斷擴展“超級社區”賽道的外延。根據官方公佈的資料,悟空問答已經擁有了5000萬用戶,每天提問數超過1萬個,回答數超過10萬條,問題和回答通過智慧演算法分發,獲得超過1.5億次的閱讀量。

但問答要成勢,光靠流量必然不行,畢竟BAT哪家不是帶著天然的流量基礎。在問答的整個鏈條中,用戶習慣、需求以及社交的培養缺一不可。這個階段,試圖切入問答市場的部分工具型應用,很可能由於受眾缺乏在其上進行內容消費的習慣而遭遇失敗。

得益於今日頭條,悟空問答在用戶消費習慣方面具備了先天優勢。2016年末,今日頭條資訊流發出了一個名為“尋找全世界最坑爹的工作”的問題,這個問題得到了七千多個回答,其中包括39位名人明星如羅永浩、黃健翔等。今年年初,頭條問答陸續推出了“你對春晚最深的印象是什麼”,以及在世界自閉日的公益視頻“怎樣讓孩子喊我一聲媽媽”等問答活動,都有大量用戶參與。

橫跨兩條賽道的問答混戰

並不是每個公司都賭對了這條“超級社區”的跑道,在現在的問答產品中,付費問答仍佔據了一定的比例,它們堅持著知識共用經濟,距離全領域內容、資訊高效流轉、相當於現實生活投射的問答“超級社區”正越來越遠。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它們都要為付費的相關爭議焦頭爛額。就像前段時間,當知乎live被詬病品質參差不齊,體驗和評價體系尚待驗證時,周源不得不出面回應“廣告依舊是商業化的基礎,而知識市場是‘上層建築’”。

用戶數量也是橫亙在付費問答面前的難題,但是對於免費問答產品,尤其是悟空問答來說,並不是什麼問題。與聚焦知識領域的社區產品不同的是,悟空問答的訴求是要做所有人的問答社區,無關職業、領域和身份。比如,在悟空問答上有很多關於滴滴司機的問題,很常態、生活化,這類問題可以說不存在意見領袖之說,完全靠司機間的真實故事和體驗撐起分享交流的價值。

對悟空問答這種大眾問答平臺來說,企業家、富豪、明星和學者固然重要,但水電抄表工、泥瓦匠和遠洋船員的思考和經歷也自有其必要性。即便你是行業內數一數二的專家,但當家中的空調壞掉時,你想看到的也不是同行艱深的論述,而是一位資深維修工的手把手解答。

我們能夠看到的是,線上問答最終還是走向了兩個方向,然而“知識付費”和問答“超級社區”兩條賽道孰優孰劣尚無定論,一條距離錢更近,一條距離用戶更近。即便是在單條賽道上,也無法斷定最終的勝者,領先者真的能笑到最後嗎?

儘管feed流的競逐已然十分激烈,但各家產品的走勢和命運未知。UC問啊、澎湃新聞和網易新聞的問吧還處於強人工運營機制下,百度派還未開發獨立的APP,企鵝問答一度從天天快報feed流中“失蹤”,至今未歸。但值得肯定的是,獨立運營後的悟空問答步子正越來越穩,為後來者探索著“超級社區”的更多可能性。

撒母耳·貝克特曾創作過一部與《等待戈多》齊名的荒誕派名劇——《終局》,因劇情艱澀而遠離大眾視野。有評論說,該劇意義支離破碎,情節顛倒無序,主題模糊不清,語言捉摸不定,舞臺荒誕不經,使得讀者很難進行理解和詮釋。

但是未來亂與治,驗證與證偽,最終的結局又有誰知道呢?或許就藏在問答之間罷。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本文由 吳懟懟授權虎嗅網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請于文首標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餘作者身份資訊),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連結。原文連結:http://www.huxiu.com/article/205090.html

未按照規範轉載者,虎嗅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從連接人與資訊到連接人與人。

如今,悟空問答正在不斷擴展“超級社區”賽道的外延。根據官方公佈的資料,悟空問答已經擁有了5000萬用戶,每天提問數超過1萬個,回答數超過10萬條,問題和回答通過智慧演算法分發,獲得超過1.5億次的閱讀量。

但問答要成勢,光靠流量必然不行,畢竟BAT哪家不是帶著天然的流量基礎。在問答的整個鏈條中,用戶習慣、需求以及社交的培養缺一不可。這個階段,試圖切入問答市場的部分工具型應用,很可能由於受眾缺乏在其上進行內容消費的習慣而遭遇失敗。

得益於今日頭條,悟空問答在用戶消費習慣方面具備了先天優勢。2016年末,今日頭條資訊流發出了一個名為“尋找全世界最坑爹的工作”的問題,這個問題得到了七千多個回答,其中包括39位名人明星如羅永浩、黃健翔等。今年年初,頭條問答陸續推出了“你對春晚最深的印象是什麼”,以及在世界自閉日的公益視頻“怎樣讓孩子喊我一聲媽媽”等問答活動,都有大量用戶參與。

橫跨兩條賽道的問答混戰

並不是每個公司都賭對了這條“超級社區”的跑道,在現在的問答產品中,付費問答仍佔據了一定的比例,它們堅持著知識共用經濟,距離全領域內容、資訊高效流轉、相當於現實生活投射的問答“超級社區”正越來越遠。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它們都要為付費的相關爭議焦頭爛額。就像前段時間,當知乎live被詬病品質參差不齊,體驗和評價體系尚待驗證時,周源不得不出面回應“廣告依舊是商業化的基礎,而知識市場是‘上層建築’”。

用戶數量也是橫亙在付費問答面前的難題,但是對於免費問答產品,尤其是悟空問答來說,並不是什麼問題。與聚焦知識領域的社區產品不同的是,悟空問答的訴求是要做所有人的問答社區,無關職業、領域和身份。比如,在悟空問答上有很多關於滴滴司機的問題,很常態、生活化,這類問題可以說不存在意見領袖之說,完全靠司機間的真實故事和體驗撐起分享交流的價值。

對悟空問答這種大眾問答平臺來說,企業家、富豪、明星和學者固然重要,但水電抄表工、泥瓦匠和遠洋船員的思考和經歷也自有其必要性。即便你是行業內數一數二的專家,但當家中的空調壞掉時,你想看到的也不是同行艱深的論述,而是一位資深維修工的手把手解答。

我們能夠看到的是,線上問答最終還是走向了兩個方向,然而“知識付費”和問答“超級社區”兩條賽道孰優孰劣尚無定論,一條距離錢更近,一條距離用戶更近。即便是在單條賽道上,也無法斷定最終的勝者,領先者真的能笑到最後嗎?

儘管feed流的競逐已然十分激烈,但各家產品的走勢和命運未知。UC問啊、澎湃新聞和網易新聞的問吧還處於強人工運營機制下,百度派還未開發獨立的APP,企鵝問答一度從天天快報feed流中“失蹤”,至今未歸。但值得肯定的是,獨立運營後的悟空問答步子正越來越穩,為後來者探索著“超級社區”的更多可能性。

撒母耳·貝克特曾創作過一部與《等待戈多》齊名的荒誕派名劇——《終局》,因劇情艱澀而遠離大眾視野。有評論說,該劇意義支離破碎,情節顛倒無序,主題模糊不清,語言捉摸不定,舞臺荒誕不經,使得讀者很難進行理解和詮釋。

但是未來亂與治,驗證與證偽,最終的結局又有誰知道呢?或許就藏在問答之間罷。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本文由 吳懟懟授權虎嗅網發表,並經虎嗅網編輯。轉載此文請于文首標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餘作者身份資訊),並請附上出處(虎嗅網)及本頁連結。原文連結:http://www.huxiu.com/article/205090.html

未按照規範轉載者,虎嗅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