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5個逆轉心理學改變自己的生活

想改變自己的生活, 卻不知如何著手?英國倫敦大學心理碩士程大洲, 一生中遭遇過退學、卡債、煙癮、辭退、低薪等大大小小的生命低谷, 卻屢次重新復活。 這些失敗經驗讓他整理出一套「逆轉心理學」, 告訴你有時山不轉人轉, 我們的想法為我們設下了過不去的坎。 5大心法, 教你破解心理迷思, 創造人生逆轉勝!

逆轉心理學1 期望效應:相信就能做到

心理學上的期望效應, 指的是預期心理所造成的改變。 美國心理學家Rosenthal曾做過1個經典的期望效應實驗。 他隨機挑選一群智商普通的小學生, 但告訴老師們這些學生是優等生。

一個學期過去, 這群小學生的智商增長率竟然真的高過一般學生。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答案是, 當老師們以為這群學生是優等生時, 他們就會對學生特別照顧、關懷、設法引起他們的學習動機。 受老師重視的學生, 自然會更有自信, 學業表現更上一層樓。 期望效應也適用於我們的生活, 當你相信自己是「優等生」時, 成功的機率也會上升。

逆轉心理學2 心理暗示法:加速擺脫壞習慣

俄羅斯科學家帕夫洛夫做過相當有名的制約實驗:每次先搖鈴再喂狗吃飯, 久而久之, 只要一搖鈴, 狗就會流口水。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心理制約的力量非常強大。 同樣的, 你也能為自己設下一些信條, 進行自我暗示, 時間一久,

規範自然會對你產生約束。

程大洲剛出社會時, 薪水只有四千多塊, 卻有10張信用卡。 刷卡的甜蜜陷阱, 讓他很快就深陷卡債風暴。 為了解決6萬多的債務, 程大洲以制約心理學訂出一套還錢計畫。

Step1 先寫下每張信用卡的負債金額。

Step2 列出每個月的生活開銷、檢視刪除不必要開銷後可以存下的金額。

Step3 找一張大大的白紙, 上面寫兩排字。 第一排是想要突破的事, 第二排是想鼓勵自己的事。 當時程大洲寫的是「還清負債, 存錢出國」。 這是心理暗示法最重要的一步, 每天朗讀標語、增強信心, 會激勵你儘早完成目標。

借著這套心理暗示法, 程大洲努力存錢, 真的在兩年內還清債務, 5年內達成出國留學的願望。

逆轉心理學3 棉花糖效應:延遲享樂帶來更大回饋

相信大家都聽過「別急著吃棉花糖」這句話,

但你知道棉花糖實驗的含義嗎?

美國史丹佛大學的研究團隊找來一群平均年齡4歲的小孩, 在他們面前擺上一顆棉花糖, 接著告訴他們工作人員會離開房間一陣子。 如果這段時間內, 小朋友可以忍耐不把棉花糖吃掉, 就可以再得到另一顆棉花糖。

研究結果發現, 忍耐著不吃棉花糖的小孩, 多年之後的學術能力表現較佳, 甚至BMI(身體品質指數)也較低。 這表示, 懂得延遲享受的人, 會獲得更好的成就。

程大洲在剛進倫敦大學讀碩士時, 第一次考試就沒有通過。 考試的壓力, 讓他忍不住想逃避念書, 上網買東西紓壓。 但是不久後他發現, 「如果每天8點就到圖書館報到可以讓我一年內順利畢業,

一時不上網又有什麼大不了?」。 與其及時行樂, 延遲享樂的成果更為甜美。

逆轉心理學4 生理同步效應:生氣只會讓事態惡化

對方犯錯, 為什麼不能罵他?當然能。 但你是否想過, 當對方讓你感到挫敗時, 營造感恩、和諧氛圍感染對方, 事情反而會變得更順利?

程大洲有一回遇到機票超賣, 必須在機場等候補位。 超賣是航空公司的疏失, 一般顧客自然不會給地勤小姐好臉色看。 但程大洲逆勢操作, 反而對地勤好聲好氣的說話, 體諒對方的壓力, 並且客氣的拜託她為自己想辦法登機。 最後, 地勤免費為他升等到頭等艙!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生理同步效應」。 當我們和憤怒的人互動時, 血壓會上升、腎上腺素分泌也會增加,

影響到原有的決策行為。 所以, 生氣只會讓事態惡化。 下次當對方惹怒你時, 試著用正面的態度對待他, 可能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好結果。

逆轉心理學5 馬太效應:找出優勢強化它

心理學上的馬太效應來自於聖經上的一句話:「凡有的, 你還要加添給他;沒有的, 連他手中的也要奪去」。 換句話說, 與其執著於自己的弱點, 不如挖掘天賦, 讓它錦上添花。 例如, 工程師比較擅長理性思維, 就別勉強他做感性溝通。

程大洲提出, 心理學常用DISC等性向測驗幫助人們厘清自己的性格。 例如, DISC就把人分為外向/事務導向、外向/關係導向、內向/事務導向、內向/關係導向等4型。 認識自己、找出喜歡的工作, 是想發光發熱的第一步。 接下來,就是要不斷的強化它。就算一時看不出成果,只要走在對的道路上,假以時日必能豐收。

金獎章-全球資產配置專家

訪問我們

G-medal.com

接下來,就是要不斷的強化它。就算一時看不出成果,只要走在對的道路上,假以時日必能豐收。

金獎章-全球資產配置專家

訪問我們

G-medal.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