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台媒:各項成長皆停滯 誰讓高雄快變成“老三”

華夏經緯網7月17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文章指出, 高雄市區域“立委”席次在2020年恐將減1席, 雖然民進黨握有“執政”優勢, 選區重劃可依藍綠選民結構做到“機關算盡, 刀刀見骨, 如外科手術般精准”, 藍營也難討到便宜;但民進黨“執政”高雄近20年, 陳菊更是做了近11年市長, 人口不增反退, 少了1席“立委”, 高雄市還是成了最大輸家。

據報導, 高雄市長陳菊在各家媒體民調的滿意度調查中, 都是名列前茅、可圈可點, 但根據“內政部”統計, 高雄近6年人口總數都在277.8萬徘徊, 同屬“6都”的台中市每年卻以2萬人幅度成長, 上月底與高雄僅相差1444人,

儼然將成為臺灣第二大城市, 依台中市的人口成長速度, 很可能拼過高雄市, 陳菊一不小心就可能變成臺灣“第3大城”的市長。

事實上, 高雄的城市規劃得天獨厚, 昔日加工出口區帶來幾十年繁華, 民進黨自1998年開始治理高雄, 除了早期的高雄捷運、輕軌, 當局、地方更砸大筆經費建設亞洲新灣區, 硬體建設不比其他縣市少。

但高雄人真正在乎的荷包問題仍然無解。 隨著產業外移, 扣除掉公教, 高雄的產業主力只剩“中鋼”、石化、傳統製造業, 以及十大建設留下來的造船業, 其餘的服務業、消費型產業則呈疲軟狀態。 高雄的經濟規模難以餵養所有市民, 不少人早長年外移其他縣市工作, 更遑論吸引新的人口移入。

或許會有人高喊中選會算式有問題, 但不可忽視, 高雄是“6都”中唯一可能減“立委”席次的“直轄市”。 由於縣市人口數對應“立委”席次, 這不僅代表其他縣市表現超越高雄, 更反映高雄近年停滯成長的病徵。 當局與地方這些年投入資源興建許多硬體建設, 但新產業依舊無法支撐就業人口, 高雄市政府難辭其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