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臨夏精准扶貧路上的鏗鏘步伐

本報記者 馬龍

自2013年以來, 全州農村貧困人口由最初的56.1萬人, 下降到如今的26.08萬人, 貧困面從32.37%下降到14.93%,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最初的3626元, 增加到如今的5680元。

自2013年以來, 全州新改建農村公路450公里, 100%的建制村、70%的自然村實現了通瀝青(水泥)路, 全面完成了42個貧困村安全飲水工程, 解決了5.3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改造農村危房1.96萬戶, 易地搬遷2.2萬人。

自2013年以來, 全州共選派5104名州縣鄉機關幹部到村開展幫扶, 構建了縱向到村、橫向到邊的州縣鄉村四級扶貧工作機構。

……

伴隨著精准扶貧精准脫貧的號角吹響, 臨夏州緊扣“兩不愁三保障”目標,

圍繞州委“六抓”思路舉措, 緊盯年度脫貧目標任務, 在不斷創新扶貧工作方式的同時, 變“大水漫灌”為“精准滴灌”, 緊緊圍繞“精准”這一根本, 專項扶貧壓茬推進, 行業扶貧合力推動, 社會扶貧全力跟進, 各類資源集聚扶貧開發, 全面打響了精准扶貧整體戰、攻堅戰和決勝戰。

精准識別脫貧時不我待

物件上牆、內容上牆、目標上牆、措施上牆……現如今, 走進我州每個貧困村的村委會均能看到顯眼處有這樣一張“853”作戰圖, 圖上清晰記錄著貧困戶的基本資訊、致貧原因、生產條件、勞動能力及增收計畫等基本情況。

打贏這場史無前例的扶貧攻堅戰, 摸清窮底是關鍵, 只有把真正的貧困戶找出來, 精准扶貧工作才能得到所有群眾的認可。

為此, 州上結合我州實際, 提出了全州脫貧攻堅“12345”工作思路, 全力實施脫貧攻堅“一號工程”。

“幹部們做事認真仔細得很, 每次來都拿著計算器, 邊問、邊算、邊記, 我自己記帳都沒這麼清楚”。 買家集鎮石咀村貧困戶李雙方說道。 自精准扶貧“戰役”在臨夏全面打響以來, 州上就把準確識別扶貧物件, 看做決定“精准扶貧”成敗的關鍵, 緊緊圍繞物件、目標、內容、方式、考評和保障“六個精准”, 嚴格要求各縣市、部門迅速落實, 儘快摸清底數, 找准物件, 精准施策。

同時, 採取“鼓信心、增技能、加動力”的方式, 切實引導貧困戶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從“等靠要”到“內生動力”的轉換, 通過多種途徑提高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

積極實現自主脫貧。

產業扶持 搭建脫貧載體

一個“窮”字是貧困地區共同的身份標籤, 窮有窮的原因, 扶要結合實際。 我州是六盤山片區乃至全國扶貧攻堅難度最大的地區之一, 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 貧困發生率在全省14個市(州)中位居第二。 對於這樣一個底子薄的少數民族貧困地區來說, 扶貧工作好比走蜀道上青天, 如何讓廣大貧困群眾徹底摘掉“窮帽子”?怎樣才能改變貧困落後的面貌?“在‘精’字上尋良方, 在‘准’字上做文章, 在‘實’字上破難題, 在‘細’字上下工夫”, 州委書記楊元忠一語中地切中了開展這項工作的要害。

和政縣買家集鎮石咀村63歲的村民虎祥林, 多年來一直在搞養殖, 因缺技術資金, 一直沒有形成規模。

自從他被確定為精准扶貧戶後, 該縣給他修建了大門和圍牆, 還新修了養殖暖棚, 發放了4只膘肥體壯的基礎母羊, 給他貸了5萬元的精准扶貧專項貸款, 讓他擴大養殖規模。 同時, 相關部門專門請來畜牧養殖方面的技術員, 為他開起“小灶”。

像虎祥林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讓群眾說了算、按群眾意願辦”, 臨夏州在精准扶貧工作中把中央、省州的政策舉措與地方實際結合起來, 按照全省精准扶貧“1+17”意見方案, 積極探索旅遊扶貧、電商扶貧、生態扶貧、光伏扶貧、折股量化分紅等新的扶貧模式, 在穩定增加收入、提高脫貧實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特別是針對不同貧困農戶和人員, 採取百姓“點菜”、政府“配菜”的方式, 根據貧困農戶的現狀、致富意願、致富能力等個體差異,

制訂不同的“功能表”來彌補貧困家庭的“營養缺失”, 精准發力, 讓一戶戶建檔立卡戶逐漸“消失”。

完善設施 打牢脫貧基礎

布楞溝, 在東鄉語中意為“懸崖邊”。 走進這裡, 就像一頭跌進了大山裡, 近處是山, 遠處是山, 滿眼都是山。 “上去一山又一山, 一道一道的塄坎。 ”這曲東鄉人吟唱的古老悠揚的花兒, 仿佛就是布楞溝村的寫照。

多少年裡, 乾旱與貧窮, 如影隨形纏擾著布楞溝。 每當旱情來臨, 走出去打工討生活, 成了村民唯一的選擇。

如今, 眺望布楞溝村, 昔日的小山村已改變了模樣。 山腰上層層的梯田纏繞, 山腳下平整的紅磚灰瓦房拔地而起;小學校裡紅旗招展, 漂亮的教學樓和鋪著綠色塑膠的小操場, 非常醒目。從山頂到村裡,是一條平坦的水泥硬化路。在布楞溝村委會的二層小樓上,設有衛生室、文化活動室和農家書屋。村裡家家戶戶都用上了自來水,添置了洗衣機等新家電……“若不是精准扶貧,我們村再過十年也不會有這麼大的變化”,70多歲的五保戶老人馬國權談起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時滿臉喜悅地說。

扶貧打好精准牌,脫貧按下快進鍵。在五年的脫貧之路上,2013-2016年我州共落實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7.2億元,各級幫扶單位落實幫扶資金2.49億元,落實精准扶貧專項貸款44.69億元,深入實施“七個一批”脫貧行動。

正是由於我州在開展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工作中不喊口號,不定好高騖遠的目標,瞄準目標、對症下藥,缺什麼、補什麼,把扶貧工作做在細處、做在實處。這才使一個個昔日的貧困村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一個個鮮活的數字,一串串鮮明的對比,無不跳動著令人心動的音符。一個個美麗的村莊,一張張幸福的笑臉,無不折射著精准扶貧的顯著成效。如今,依託著更好的優惠政策、更多的扶貧資金、更適宜的產業項目,全州上下凝心聚力正在續寫奮戰全面小康的美麗畫卷。

非常醒目。從山頂到村裡,是一條平坦的水泥硬化路。在布楞溝村委會的二層小樓上,設有衛生室、文化活動室和農家書屋。村裡家家戶戶都用上了自來水,添置了洗衣機等新家電……“若不是精准扶貧,我們村再過十年也不會有這麼大的變化”,70多歲的五保戶老人馬國權談起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時滿臉喜悅地說。

扶貧打好精准牌,脫貧按下快進鍵。在五年的脫貧之路上,2013-2016年我州共落實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7.2億元,各級幫扶單位落實幫扶資金2.49億元,落實精准扶貧專項貸款44.69億元,深入實施“七個一批”脫貧行動。

正是由於我州在開展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工作中不喊口號,不定好高騖遠的目標,瞄準目標、對症下藥,缺什麼、補什麼,把扶貧工作做在細處、做在實處。這才使一個個昔日的貧困村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一個個鮮活的數字,一串串鮮明的對比,無不跳動著令人心動的音符。一個個美麗的村莊,一張張幸福的笑臉,無不折射著精准扶貧的顯著成效。如今,依託著更好的優惠政策、更多的扶貧資金、更適宜的產業項目,全州上下凝心聚力正在續寫奮戰全面小康的美麗畫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