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東關街道推網格化服務新體系精准服務送到百姓心坎裡

通訊員 曉輝 華健 記者 丁雲

近日, 東關街道發佈實施《社區治理網格化服務標準》, 以全觸角的資訊網, 知曉社情民需;以全員化的責任網, 為民排憂解難;以全覆蓋的服務網, 為居民提供全面、精准服務, 著力實現解民需、扶民困、保民安、宜民居、助民樂、促民富的“六民”服務目標。 與此同時, 東關街道探索推廣“網格長‘四診四則’工作法”, 把精准化服務送到居民心坎裡。

從6月30日開始, 東關街道75個網格大聯動, 網格中黨員帶頭, 聯合相關部門成立電力、水網、燃氣煤氣服務及危房排查四支專業志願者服務隊伍, 走街串巷,

送平安進萬家。

自去年該街道深化推進社區治理網格化工作以來, 這樣的“貼心服務”隨時可見。 目前, 東關街道探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符合現實和長期發展的“三層閉環”服務體系, 即行政服務管理體系、公眾參與服務體系、居民互助服務體系。 比如75個網格每年計畫安排了“網格聯動服務日”和“儀式日”, 如黨建為民服務日、擁軍愛民服務日、敬老服務周、婦女關愛周, 新兵入伍壯行式、勞模先進嘉獎式、新生入學勵志式等。 固化黨員集中服務時間, 組織關係在社區的黨員、居住在社區的在職黨員、駐地單位的黨員、流動黨員定期為居民服務。

為進一步總結、提煉服務模式, 近日, 東關街道發佈實施《社區治理網格化服務標準》,

就工作規範、隊伍建設、服務陣地、服務機制、考核辦法等進行明確, 就服務流程、應急回應、資訊採集、網格長培訓提升等進行明晰要求, 並且對設置服務點的原則、審核升級等都作了詳細的規範。

東關街道党工委負責人介紹, 在具體的實踐中, 將不斷調整完善網格化服務標準, 探索出東關街道社區治理網格化“六民”服務實踐的新模式。

探索“四診四則”工作法

這幾天, 熱浪滾滾, 7月13日下午, 何園社區、徐凝門街社區和新倉巷社區利用網格建立了20個歇腳點, 為環衛工人們提供休息、飲水、納涼等服務。

根據百姓的需求, 東關街道將社區細分為75個網格, 建設各種服務點100多個, 如便民工具站(房)、集中曬衣點、免費茶水點、遊客歇腳點、古城配餐中心、環衛工人歇腳點與早餐免費供應點等,

2360名網格員隨時服務。

“服務是最好的管理, 只有近民、親民、惠民, 不斷提高社區服務供給、文化引領、居民參與、依法治理等能力, 才能贏得民心, 凝聚人心。 ”東關街道党工委負責人介紹, 街道通過六互助方式, 即社區與居民互助、駐地單位與居民互助、商戶與居民互助、居民間互助、社會組織與居民互助、公益志願組織與居民互助, 緊扣百姓需求、遊客需要、弱勢群體亟待改善提高生活品質的需求, 按照“民需、民困、民居、民樂、民安、民富”六類別, 形成網格化服務標準, 把精准化服務送到居民心坎裡。

為做好精准化服務, 東關街道探索出“網格長‘四診四則’工作法, “四診”即望、聞、問、切,

望——進門入戶常探望;聞——掌握情況曉民意;問——徵詢意見問民需;切——發現問題解癥結。 “四則”即加、減、乘、除, 加——各方參與齊服務;減——減少環節提效能;乘——集聚合力送關愛;除——消除隱患保平安。

網格長、瓊花觀社區主任李華說, 該工作法是對全街道眾多社區工作者工作經驗的提煉、總結, 拿起來就用。

“五可”標準引導網格長沉下身子

走進東關街道大街小巷, 隨處可以看到網格服務的公示牌, 網格長、社區民警、城管隊員的手機號碼及服務內容清晰可見。 目前, 街道已張貼網格服務公示牌約1500塊、發放網格長聯繫卡近10萬份。

要推行精准化服務, 網格長必須沉下身子。 如何引導呢?東關街道党工委負責人介紹, 在推進服務標準化過程中, 確立“五可”工作準則。

按照“五可”(可定義、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追究)準則, 引導網格長做到“一本、兩聯、三清、四確保、五到場、六必訪”。

據介紹, “網格化服務標準”明晰網格長(員)工作職責、紀律要求, 量化相關考核指標, 建立管理網格長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日巡查制度、每日晨會制、網格長交流制度、協力廠商滿意度測評、問責辦法等, 對網格長評定有星級、獎懲有細則, 以責任協調落實系統促使網格長真正成為社區治理的“活戶籍”“活檔案”“活地圖”。

在科學的考核制度下, 人人都在“六提升”, 即:從“等上門”到“我上門”提升工作理念, 從“專科社工”到“全科社工”提升社工隊伍, 從“官考”到“民考”提升考核辦法, 從“廣泛服務”到“精准服務”提升服務內容, 從“單一提供”到“以需定供”提升服務品牌,從“單向服務”到“雙向互動”提升服務機制,全面推行“治理到門口、服務到家庭”的社區網格化服務模式,使管理服務的觸角延伸到社會的最末端,為居民提供全面、精准服務。如每個網格長掛包一戶困難戶,明確幫扶小組、措施、實現的目標,實現由單力幫助向合力扶持的轉變,實現由捐贈幫扶向引路脫困的轉變。

目前,東關街道已形成符合古城特點的“街道/社區/網格長+X”的網格化服務新體系,實現社會服務管理資源聚集、力量整合,為探索基層社區治理走出一條新路。

從“單一提供”到“以需定供”提升服務品牌,從“單向服務”到“雙向互動”提升服務機制,全面推行“治理到門口、服務到家庭”的社區網格化服務模式,使管理服務的觸角延伸到社會的最末端,為居民提供全面、精准服務。如每個網格長掛包一戶困難戶,明確幫扶小組、措施、實現的目標,實現由單力幫助向合力扶持的轉變,實現由捐贈幫扶向引路脫困的轉變。

目前,東關街道已形成符合古城特點的“街道/社區/網格長+X”的網格化服務新體系,實現社會服務管理資源聚集、力量整合,為探索基層社區治理走出一條新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