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海上名廚|在上海的義大利主廚:別再說義大利菜只有披薩、意面了!

編者按:對於美食愛好者來說, 上海是個福地。 在海納百川、中西合璧的城市大背景下, 各地各國的人們紛紛湧入, 催生出魔都美食的豐富生態。 無論要吃什麼菜, 在這裡都不愁找不到對應的菜系, 以及質素高的館子。 這次的“海上名廚”系列, 即將開啟的就是一場場魔都美食尋覓之旅, 關注美食本身, 也關注美食背後的故事。 因為我們相信, 真正好的食品, 除了食材本身, 同時也一定是有靈魂的。 如果你恰好也有這樣的美食和有故事的大廚推薦, 歡迎通過renwoxinggy@163.com與我們聯繫, 本徵集長期有效。

在黃澄澄的本地南瓜蓉燴飯上,

擺上煎好的平菇、金針菇、香菇等菌菇, 再灑上歐洲的幹菌菇碎和開心果碎, 一道帶有上海本地特色的意式燴飯就在馬泰奧•阿夫尼奧(Matteo•Arvonio)手中大功告成。

馬泰奧試做的菜品 拍攝:裘雯涵

“菌菇不進冰箱, 風味才最佳, 所以我們選擇的是本地菌菇。

”馬泰奧說。 在上海浦東麗思卡爾頓酒店52層的義大利餐廳內, 這位有著蔚藍色眼睛的義大利主廚這樣解釋他心目中的美食:忠於食材, 成就食材。 “好的食材是一道菜的基礎, 不管是本地還是進口的, 我只選擇最適合的食材。 ”

馬泰奧正在撒幹蘑菇碎 拍攝:裘雯涵

【12歲起就跟著主廚舅舅學做菜】

馬泰奧出生在義大利皮埃蒙特區一座名為韋爾巴尼亞的小城, 這裡以美酒聞名, 海鮮都是最新鮮的。 因為還有個在奢華酒店做主廚的舅舅, 他從小就沐浴在義大利的各式美食之中。

12歲那年暑假, 在和舅舅一起度假時, 馬泰奧就迫不及待地學起了做菜。 他們很早起床去魚市, 只為挑到最新鮮的魚, 再回到住處一起燒。 “舅舅教會了我什麼是好的食材、好的烹飪。 ”馬泰奧說。 他繼承了舅舅骨子裡熱愛美食和旅行的天性, 因此也暗下決心:今後一定要以舅舅為目標, 也做一名大廚。

主廚馬泰奧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 除了在烹飪學校進修, 馬泰奧還在義大利各地穿梭, 尋找最地道的食材和最純正的烹飪手法。 在馬泰奧心中, 義大利20個區, 每個區都有獨特的魅力。

他在西西里島待了3年之久, 因為那裡有最新鮮的海鮮, 茄子、番茄等色彩豐富的蔬菜;家鄉所在的北部地方是馬泰奧最熟悉的地方, 這裡盛產優質牛肉和羊肉, 蔬菜也多為捲心菜之類的根莖植物;在中部的托斯卡納地區,

則能尋覓到各類蔬果和上等豬肉。 在旅行中, 對每個地區食物的不斷學習, 讓馬泰奧完全“吃透”了義大利這個美食天堂。

馬泰奧的意式美食

【不一樣的地域, 不一樣的美食】

走遍義大利之後, 馬泰奧開啟了他在世界各地的美食之旅。 他先後在印度、卡達、西班牙和瑞士工作,又在2013年來到了中國。在工作之餘,他也從未停下探索食材的腳步。

馬泰奧說:“廚師永遠都在學習。”過去的經歷中,印度這個國度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處於熱帶,印度的蔬果、香料和海鮮都和地中海差別很大,印度廚師還會將香料風乾以增加風味,這對馬泰奧來說是非常新奇的做法。

馬泰奧正在擺盤

在中國,食材給他帶來的新奇就更多了。和義大利不一樣,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區的溫度、氣候都不同,自然也就醞釀出了不同的飲食文化。“雲南、山東、湖南、四川,每個地區都不一樣,”馬泰奧用生澀的漢語,描述著這些地方的美味。其中,雲南的各類菌菇和香料給他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雞樅、牛肝菌、松茸這些雲南菌菇和烹飪方法,都與地中海完全不一樣。

為什麼不同的地區會形成截然不同的飲食文化?馬泰奧認為這和大自然賦予這片土地的食物是分不開的。對於每個國家、地區的人來說,尊重當地食材,學習怎樣用最佳的方式烹飪這些食材,是一門必修課。馬泰奧也認為,只有尊重食材,才能烹飪出最佳料理。

【義大利菜不只是披薩意面】

在很多人眼裡,義大利食物只有披薩和意面。說到這個,馬泰奧有些激動,“這絕對是一種誤解”。在馬泰奧心中,披薩和意面只是義大利家常食物的一部分,魚和肉才是義大利食物中最重要的,因為“沒有這些主菜,成就不了一頓飯。”

來到浦東麗思卡爾頓工作之後,他也愛上了上海人的家常食物:生煎包、麻醬餛飩都讓這個義大利人大開“眼”界,他還喜歡蒸好大閘蟹後蘸自製的醬料吃,和上海人吃蟹蘸醋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就像披薩無法代表義大利美食一樣,小籠生煎也無法代表上海的美食。

上海浦東麗思卡爾頓義大利餐廳

義大利和上海的美食文化,都有外來文化的影子。馬泰奧告訴記者,如果有機會去義大利旅遊,會發現義大利北部的食物和法國食物十分接近,這是因為那裡受法國文化影響很深。同樣,由於近年來受到各種文化影響,上海食物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走在上海街頭,各種國際化、包羅萬象的餐館是上海飲食文化最大的特色。

正是因為這種對美食的包容性,讓馬泰奧認為他無需為本地食客做任何改變,而是要呈現出最原汁原味的義大利美食。不過上海本地的新鮮蔬果、菌菇和肥嫩的鴨肉等,馬泰奧也很樂意融入義大利菜肴中。他堅信,只要食材夠好,經過簡單烹飪,食物一定是美味的。無論是在上海、在孟買、還是在他的家鄉韋爾巴尼亞,“美味的食物是全世界共通的。”

文/裘雯涵 李寶花

他先後在印度、卡達、西班牙和瑞士工作,又在2013年來到了中國。在工作之餘,他也從未停下探索食材的腳步。

馬泰奧說:“廚師永遠都在學習。”過去的經歷中,印度這個國度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處於熱帶,印度的蔬果、香料和海鮮都和地中海差別很大,印度廚師還會將香料風乾以增加風味,這對馬泰奧來說是非常新奇的做法。

馬泰奧正在擺盤

在中國,食材給他帶來的新奇就更多了。和義大利不一樣,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區的溫度、氣候都不同,自然也就醞釀出了不同的飲食文化。“雲南、山東、湖南、四川,每個地區都不一樣,”馬泰奧用生澀的漢語,描述著這些地方的美味。其中,雲南的各類菌菇和香料給他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雞樅、牛肝菌、松茸這些雲南菌菇和烹飪方法,都與地中海完全不一樣。

為什麼不同的地區會形成截然不同的飲食文化?馬泰奧認為這和大自然賦予這片土地的食物是分不開的。對於每個國家、地區的人來說,尊重當地食材,學習怎樣用最佳的方式烹飪這些食材,是一門必修課。馬泰奧也認為,只有尊重食材,才能烹飪出最佳料理。

【義大利菜不只是披薩意面】

在很多人眼裡,義大利食物只有披薩和意面。說到這個,馬泰奧有些激動,“這絕對是一種誤解”。在馬泰奧心中,披薩和意面只是義大利家常食物的一部分,魚和肉才是義大利食物中最重要的,因為“沒有這些主菜,成就不了一頓飯。”

來到浦東麗思卡爾頓工作之後,他也愛上了上海人的家常食物:生煎包、麻醬餛飩都讓這個義大利人大開“眼”界,他還喜歡蒸好大閘蟹後蘸自製的醬料吃,和上海人吃蟹蘸醋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就像披薩無法代表義大利美食一樣,小籠生煎也無法代表上海的美食。

上海浦東麗思卡爾頓義大利餐廳

義大利和上海的美食文化,都有外來文化的影子。馬泰奧告訴記者,如果有機會去義大利旅遊,會發現義大利北部的食物和法國食物十分接近,這是因為那裡受法國文化影響很深。同樣,由於近年來受到各種文化影響,上海食物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走在上海街頭,各種國際化、包羅萬象的餐館是上海飲食文化最大的特色。

正是因為這種對美食的包容性,讓馬泰奧認為他無需為本地食客做任何改變,而是要呈現出最原汁原味的義大利美食。不過上海本地的新鮮蔬果、菌菇和肥嫩的鴨肉等,馬泰奧也很樂意融入義大利菜肴中。他堅信,只要食材夠好,經過簡單烹飪,食物一定是美味的。無論是在上海、在孟買、還是在他的家鄉韋爾巴尼亞,“美味的食物是全世界共通的。”

文/裘雯涵 李寶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