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麥積山 凝固的一千六百年佛教和雕塑史

2017年7月1日, #精品絲路 如意甘肅##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樂途靈感旅行家#活動第一天。 我在甘南漫遊了5天回到蘭州, 於昨夜入住安多香巴拉飯店, 這是一家環境和設施都很不錯的藏式風情酒店。

早上, 一碗蘭州拉麵開啟一天的生活。 我們從蘭州起亞4S店拿到另一輛KX7, 兩台車三個人往天水方向開去,行程356公里, 目的地:麥積山石窟。

安多香巴拉飯店大堂, 攝影:陳俊林, 華為P10

下午一點多, 我們順利到達位於天水市麥積區東南28公里處的麥積山。 山看起來山並不高, 形狀有些奇特, 孤峰崛起, 猶如麥垛, 故名。 以前多次西行路過天水, 卻從沒有來仰視過, 本次參加絲路自駕行程單上是我最有興趣的一個亮點。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 圖文:陳俊林

門票將景區分為兩個部分, 從售票處乘景區觀光車到石窟來回15元(單程8元), 如果不上棧道的景區門票20元;在石窟前驗票點和圍欄形成另一部分, 門票90元。 麥積山石窟窟龕鑿于高20-80米、寬200米的垂直崖面上, 存有窟龕194個, 其中東崖54窟, 西崖140窟。 麥積山石窟與龍門石窟、雲岡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合稱為中國四大石窟, 其中雲岡、龍門以石雕著稱, 敦煌以壁畫聞名, 麥積山則以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

如果說敦煌是一個大壁畫館的話, 那麼, 麥積山就是一座大雕塑館。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 圖文:陳俊林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 圖文:陳俊林

石窟始建于後秦(384年―417年), 距今大約一千六百多年, 大興於北魏, 後經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斷的開鑿擴建, 共有泥塑、石胎泥塑、石雕造像7800餘尊, 壁畫1000餘平方米, 由於地處偏遠, 避免了戰火破壞和掠奪, 保存基本完好。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 圖文:陳俊林

約在唐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的時候, 麥積山發生了強烈的地震, 石窟的崖面中部塌毀, 窟群從此分為東、西崖兩個部分。 其中東崖大佛高15.8米, 是隋代作品, 也是麥積山石窟中最大的塑像。 東崖的石窟以涅盤窟、千佛廊、散花樓上的七佛閣最為精美。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圖文:陳俊林

“西方三聖”中間的阿彌佗佛高13米,威嚴壯觀,神形兼備,琉璃珠做的眼睛炯炯有神,衣服上的褶皺刻畫的細緻入微。西崖聚集著萬佛堂、天堂洞、121窟、123窟、127窟、165窟等最有價值的洞窟。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圖文:陳俊林

麥積山山體為第三紀沙礫岩,石質結構鬆散,不易精雕細鏤,逐步形成了獨特的泥塑彩妝風格。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圖文:陳俊林

我以為遊石窟一定要請導遊講解的,太多的細節和故事需要專業人士講解。可導遊只是將我們領到瑞應寺前,沿路給我們看了些麥積山的雕塑圖片,簡單的講解了麥積山的歷史和遠觀幾個主要的雕塑,告訴我們基本所有的窟都鎖著,花90元只是上棧道看看外景,和幾個公開的窟,基本看不到什麼就走了,留下我們面對二十八樓高的棧道。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圖文:陳俊林

行走在狹窄且高的棧道上有些步步驚心,目睹一位女遊客嚇得不敢挪步大呼小叫的非要同伴拉著。在棧道的最高處,極目遠望,麥積山周圍風景秀麗,四面鬱鬱蔥蔥的青山將石窟掩藏其中。麥積山的雕像,大的高達近16米,小的僅有10多釐米,龐大的雕塑群展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全面地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圖文:陳俊林

開窟早期的佛像皆直鼻大眼,嘴小唇薄,軀體粗壯堅實,服飾為高冠披髮,袒裸上身,下著長裙,體態渾厚,有著明顯的西域特徵,題材內容主要是三世佛、交腳彌勒菩薩等。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圖文:陳俊林

北魏時期是麥積山石窟的輝煌發展階段,此時造像演變為身軀頎長、面容清秀、神色和悅的 “秀骨清像”,帶著睿智的微笑,有一種超逸瀟灑的美。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圖文:陳俊林

西魏、北周時期為麥積山泥塑精練提高階段,造像溫婉淳厚,人物的體型和服飾逐漸體現出漢民族的特點,塑像取漢人面容,眉目清秀,衣福寬大,不再裸臂,反映了佛教藝術從西域傳播到中原的逐漸演變的過程。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圖文:陳俊林

崖壁上整齊地排列著許多尊石胎泥塑的神像,神情各異,栩栩如生。隋唐時期造像則豐滿誇張,麥積山自宋代再無開窟,大多是在原有佛龕基礎之上重塑佛像或修補,造像特點寫實求真,注重衣紋細節,面貌莊重。

明清以後的麥積山就只是修復了,主要體現在重妝和彩繪。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圖文:陳俊林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圖文:陳俊林

由於地處古絲綢之路的要道,東西文化交流的節點,麥積山的塑像有兩大明顯的特點:強烈的民族意識和世俗化的趨向,從北魏塑像開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視的體態,有和藹可親的面容,將天上的神和俗世的人相結合,成為人們美好願望的化身。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圖文:陳俊林

麥積山石窟塑像的演變,反映了印度佛教藝術與漢文化的完美融合過程。當時的藝匠們突破佛教的清規戒律,以現實生活中的人物為主要素材,加以藝術的誇張、想像、概括、提煉,從而創作出具有濃郁生活氣息的宗教人物。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圖文:陳俊林

在造像手法上,麥積山泥塑大致可以分為突出牆面的高浮塑、完全離開牆面的圓塑、粘貼在牆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類,其中數以千計的與真人大小相仿的圓塑,極富生活情趣,件件都是珍品。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圖文:陳俊林

很多壁畫可見古今人的到此一遊題字或塗鴉,以保護的名義,大多的石窟都被鐵絲網封上了,只能貼近網眼才能細看,手機的鏡頭勉強能透過網孔拍到些朦朧的影像。更多的石窟被封閉不能到達跟前,安保人員告訴我明天來,再出400元就能看見那些精品,比如著名的“東方微笑”。傳播欣賞文化與科學的保護始終是我們要平衡和學習的一門科學。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圖文:陳俊林

細看塑像衣服紋飾立體精細,神情動人,極富生活氣息。藝術家羅丹說過:雕刻不需要獨創,但一定要有生命。這些飽含生命的泥塑將一千六百餘年的時光凝固,我透過鐵藝網的網孔將一千六百年的時光收進我的記憶,冰冷的泥巴和石頭缺給佛教和藝術傳承了生命。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圖文:陳俊林

一直流連到保安人員下班了將我們請出來。抬頭仰視,棧道淩空貼在石壁上,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崖面上的棧道通達。先人們沒有這些棧道是如何修建規模巨大的石窟的呢,民間有“砍完南山柴,修起麥積崖”,“先有萬丈柴,後有麥積崖”的諺語,形象地了說明當時修建石窟所耗費的的巨大人力物力。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圖文:陳俊林

麥積山是我們此次自駕甘肅境內絲綢之路的起點,在餘下的七天七夜裡,我們將領略甘肅的歷史文化和風光魅力:蘭州黃河水車博覽園、長城第一墩、酒泉古勝跡、大佛寺、張掖丹霞山、莫高窟......遊覽是快樂的,回到家整理圖片和資料確是苦逼的:)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麥積山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除此之外,我還提到了...

特色住宿:

蘭州安多香巴拉飯店

起亞KX7,適合帶家人自駕出行的7座車。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因圖君 更新:2017.07.17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圖文:陳俊林

“西方三聖”中間的阿彌佗佛高13米,威嚴壯觀,神形兼備,琉璃珠做的眼睛炯炯有神,衣服上的褶皺刻畫的細緻入微。西崖聚集著萬佛堂、天堂洞、121窟、123窟、127窟、165窟等最有價值的洞窟。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圖文:陳俊林

麥積山山體為第三紀沙礫岩,石質結構鬆散,不易精雕細鏤,逐步形成了獨特的泥塑彩妝風格。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圖文:陳俊林

我以為遊石窟一定要請導遊講解的,太多的細節和故事需要專業人士講解。可導遊只是將我們領到瑞應寺前,沿路給我們看了些麥積山的雕塑圖片,簡單的講解了麥積山的歷史和遠觀幾個主要的雕塑,告訴我們基本所有的窟都鎖著,花90元只是上棧道看看外景,和幾個公開的窟,基本看不到什麼就走了,留下我們面對二十八樓高的棧道。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圖文:陳俊林

行走在狹窄且高的棧道上有些步步驚心,目睹一位女遊客嚇得不敢挪步大呼小叫的非要同伴拉著。在棧道的最高處,極目遠望,麥積山周圍風景秀麗,四面鬱鬱蔥蔥的青山將石窟掩藏其中。麥積山的雕像,大的高達近16米,小的僅有10多釐米,龐大的雕塑群展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全面地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圖文:陳俊林

開窟早期的佛像皆直鼻大眼,嘴小唇薄,軀體粗壯堅實,服飾為高冠披髮,袒裸上身,下著長裙,體態渾厚,有著明顯的西域特徵,題材內容主要是三世佛、交腳彌勒菩薩等。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圖文:陳俊林

北魏時期是麥積山石窟的輝煌發展階段,此時造像演變為身軀頎長、面容清秀、神色和悅的 “秀骨清像”,帶著睿智的微笑,有一種超逸瀟灑的美。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圖文:陳俊林

西魏、北周時期為麥積山泥塑精練提高階段,造像溫婉淳厚,人物的體型和服飾逐漸體現出漢民族的特點,塑像取漢人面容,眉目清秀,衣福寬大,不再裸臂,反映了佛教藝術從西域傳播到中原的逐漸演變的過程。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圖文:陳俊林

崖壁上整齊地排列著許多尊石胎泥塑的神像,神情各異,栩栩如生。隋唐時期造像則豐滿誇張,麥積山自宋代再無開窟,大多是在原有佛龕基礎之上重塑佛像或修補,造像特點寫實求真,注重衣紋細節,面貌莊重。

明清以後的麥積山就只是修復了,主要體現在重妝和彩繪。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圖文:陳俊林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圖文:陳俊林

由於地處古絲綢之路的要道,東西文化交流的節點,麥積山的塑像有兩大明顯的特點:強烈的民族意識和世俗化的趨向,從北魏塑像開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視的體態,有和藹可親的面容,將天上的神和俗世的人相結合,成為人們美好願望的化身。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圖文:陳俊林

麥積山石窟塑像的演變,反映了印度佛教藝術與漢文化的完美融合過程。當時的藝匠們突破佛教的清規戒律,以現實生活中的人物為主要素材,加以藝術的誇張、想像、概括、提煉,從而創作出具有濃郁生活氣息的宗教人物。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圖文:陳俊林

在造像手法上,麥積山泥塑大致可以分為突出牆面的高浮塑、完全離開牆面的圓塑、粘貼在牆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類,其中數以千計的與真人大小相仿的圓塑,極富生活情趣,件件都是珍品。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圖文:陳俊林

很多壁畫可見古今人的到此一遊題字或塗鴉,以保護的名義,大多的石窟都被鐵絲網封上了,只能貼近網眼才能細看,手機的鏡頭勉強能透過網孔拍到些朦朧的影像。更多的石窟被封閉不能到達跟前,安保人員告訴我明天來,再出400元就能看見那些精品,比如著名的“東方微笑”。傳播欣賞文化與科學的保護始終是我們要平衡和學習的一門科學。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圖文:陳俊林

細看塑像衣服紋飾立體精細,神情動人,極富生活氣息。藝術家羅丹說過:雕刻不需要獨創,但一定要有生命。這些飽含生命的泥塑將一千六百餘年的時光凝固,我透過鐵藝網的網孔將一千六百年的時光收進我的記憶,冰冷的泥巴和石頭缺給佛教和藝術傳承了生命。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圖文:陳俊林

一直流連到保安人員下班了將我們請出來。抬頭仰視,棧道淩空貼在石壁上,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崖面上的棧道通達。先人們沒有這些棧道是如何修建規模巨大的石窟的呢,民間有“砍完南山柴,修起麥積崖”,“先有萬丈柴,後有麥積崖”的諺語,形象地了說明當時修建石窟所耗費的的巨大人力物力。

7天7夜樂途靈感之旅,圖文:陳俊林

麥積山是我們此次自駕甘肅境內絲綢之路的起點,在餘下的七天七夜裡,我們將領略甘肅的歷史文化和風光魅力:蘭州黃河水車博覽園、長城第一墩、酒泉古勝跡、大佛寺、張掖丹霞山、莫高窟......遊覽是快樂的,回到家整理圖片和資料確是苦逼的:)

貼士

我採集了關於麥積山的旅遊靈感,這裡適合與所有人共同體驗。

全年來玩最佳。

除此之外,我還提到了...

特色住宿:

蘭州安多香巴拉飯店

起亞KX7,適合帶家人自駕出行的7座車。

樂途旅遊網與樂途靈感旅行家:因圖君 更新:2017.07.17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