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刻畫中國農民的靈魂美國女作家賽珍珠

廬山上的別墅很多, 大多數都是軍政要人的, 幾乎沒有文化名人的。 這好理解, 文化人哪有那實力在這裡買地造屋。 山上僅有的一幢屬於文化人的別墅是一位美國女作家賽珍珠的, 現在已辟成了賽珍珠紀念館。

這幢別墅面積不大, 只有140平方米, 但可能是廬山別墅群中唯一誕生過文學作品的房子, 正是在這裡, 賽珍珠寫出了以中國農民為題材後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長篇小說《大地》。

關於賽珍珠, 此前我一無所知, 甚至把她和中國近代史上的另一位“名女人”賽金花混為一談。 到了廬山, 才弄清楚這是兩個人,

賽珍珠, 是美國人、作家, 她的英文名字是PearlComfort(珍珠•安慰), 賽珍珠是她的中文名字(PearlSydenstricker)。

賽金花是中國人, 是位妓女, 她的真名是什麼, 已沒人知道, 賽金花是她的藝名;她因為和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的風流韻事成為“名女人”, 也成為後來各種演義小說中的人物。

▲老年的賽珍珠

賽珍珠是當時世界上獲得諾貝爾文學大獎的第四個婦女和第一個美國婦女。 著名的美國歷史學家詹姆斯·湯瑪斯評價賽珍珠是自十三世紀馬可·波羅以來最能使西方瞭解中國的一個西方作家。 當賽珍珠得知自己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時, 居然是先用中國話喊道“我不相信”, 然後才講起了英語。 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沒有派人去參加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 因為賽珍珠曾經多次公開批評過蔣介石不夠民主。

1

《大地》的主人公王龍是一個安徽小鎮附近的農民, 他父親省吃儉用, 攢了一點錢, 替他娶了一個媳婦, 叫阿蘭。 阿蘭嫁給王龍的時候已經20歲了, 是地主黃家廚房裡的一個丫頭, 長得不漂亮,

未曾纏過腳, 兩隻腳因此很大。 因為醜, 阿蘭在黃家大院很不討人喜歡, 自然也不如其他丫頭那樣受到老爺和少爺們的寵愛, 因此嫁給王龍時她還是一個黃花閨女。 阿蘭不喜歡說話, 但很勤快, 在她和王龍的辛勤勞作下, 再加上風調雨順收成又好, 王龍一家的生活逐漸有了改善。 手頭寬綽了些後, 王龍買了地主黃家靠近護城河邊的一塊稻田。

有了這塊地, 此後王龍家的收成接連兩年奇好, 王龍將穀物賣掉攢了不少銀錢。 可是好景不長, 第三年夏天旱災降臨, 到了秋天, 莊稼顆粒無收, 饑餓席捲了整個小鎮, 村子裡甚至發生了人吃人的現象。 眼看沒有活路了, 有人想用低價買王龍的地, 王龍拒絕了, 不得已他和阿蘭扶老攜幼,

背井離鄉來到了南京, 用僅有的錢買來幾張席子, 在路邊搭了一個窩棚。 安頓好後, 王龍出去找事做, 拉起了黃包車, 阿蘭則帶著孩子沿街去乞討, 實在沒有了吃的, 兩個兒子就小偷小摸弄些吃的。 不久, 城裡爆發了一次搶劫富人的騷亂, 王龍也從一個富人那裡擄到一把金子, 阿蘭在那個富人家的牆洞裡掏到一包珠寶。

有了錢, 王龍一家又回到了安徽小鎮, 這時地主黃家更加敗落了, 王龍用金子和珠寶買來更多土地, 雇用他以前的鄰居當管家, 很快就發了家, 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地主。 成了地主後, 王龍的生活隨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他開始逛妓院, 並將妓女荷花贖回家做妾, 把同在妓院原是黃家大院的丫頭杜鵑也買了回去,

過起了錦衣玉食的生活。 他的大兒子長成了一個紈絝子弟, 二兒子精明能幹, 十五六歲便去糧店做生意了。 按照兒子們的意思, 王龍一家也搬到城裡住了, 他晚年又買了幾個丫頭, 並且看上了其中一個瘦弱白淨叫梨花的丫頭, 不料他的三兒子也喜歡梨花。 梨花做了王龍的小妾之後, 三兒子外出當兵去了。 不管生活怎樣奢華, 王龍還是不忘土地, 經常到鄉下去走走看看, 臨死前, 聽到兩個兒子商量著要賣土地, 他告誡他們永遠都不要賣土地, 否則一個家就完了。 兩個兒子表面上答應了, 但內心仍想著要把土地賣掉。

阿蘭是賽珍珠著力刻畫的女主人公。 她勤勞肯幹, 孝敬老人, 把家裡家外照料得妥妥當當。 她十分堅強,連生孩子都是自己接的生,讓王龍給弄一片竹篾,她自己把臍帶割斷。生完孩子第二天,就又下地幹活去了。在饑荒年頭,怕養不活孩子,她親手掐死了一個剛生下的女兒。

她能忍辱負重,又努力保持自己的尊嚴,當王龍討回小妾荷花的時候,她沒有能力改變這個現實,只能以不去見荷花這些人表示反抗。她甚至有些未卜先知的能力,王龍發家過程的三次關鍵的轉折都依仗了她的神奇能力。第一次是她生完第一個孩子,帶著孩子到地主黃家看望舊東家的時候,她本來是想回去向黃家上下“炫耀”一下自己現在的生活很順心,但出來後,她告訴王龍黃家將要衰敗了,因為雖是新年,但家裡的僕人卻沒換新衣服,王龍由此動了買黃家土地的念頭,這是他買的第一塊地。第二次是在城裡時,王龍貧困得受不了了,又沒有錢回鄉下,想把小女孩賣了回家,但阿蘭告訴他等一等,因為可能會發生騷亂。

果然,幾天後,騷亂發生了,王龍趁機搶了金子,這才回到家鄉,繼續買地。王龍搶的金子是無意中撞上的,阿蘭則憑藉她在大戶人家當過丫頭的經驗,從牆洞裡找到了一包珠寶帶了回來,這包珠寶為王龍買地做了巨大貢獻。第三次是王龍的大兒子發育成熟後,王龍沒有意識到,但作為母親的阿蘭發現了,提醒王龍趕快給兒子尋門親事。王龍開始沒在意,直到兒子差一點和自己的小妾荷花上了床,才按阿蘭的建議,給兒子找媳婦。總之,是阿蘭那憑著先知般的神力,護佑著王龍從一個貧苦農民變成地主的。

當阿蘭去世後,王龍家族的墮落就開始了。當然,阿蘭的先知能力並非來自神秘的天授,而是來自她的生命經歷。她從小就被賣進大戶人家當丫頭,挨打受罵,養成了她堅忍不拔的性格。而在大戶人家的經驗,使她見多識廣,瞭解了財富形成的秘密。她是女人,有著女人愛美的天性,當王龍把她弄回來的珠寶全要去買地的時候,她給自己選了兩顆最小的珍珠留了下來,只是想時時摩挲一下,體會珍珠那美麗的光澤。但她是個悲劇人物,就是那兩顆珍珠,後來也被王龍強行要去,給小妾荷花做了耳墜。面對王龍的驕奢淫逸,阿蘭毫無辦法,只能在心裡憋屈著,最後肚子裡竟長出個大瘤子,死了。在臨死之前,她強撐著身體為大兒子成親,盡了一個母親最後的職責。

王龍和阿蘭的大女兒,也就是後來他們逃荒到城裡,王龍為了回家想賣掉的那個小女孩,因為幼時營養不良而長成一個傻女。王龍和阿蘭對這個傻女兒很愛護。阿蘭死後,王龍一個人撫養她。王龍臨死前,擔心他死後傻女兒沒人照顧,活在世上受罪,就給小妾梨花一包毒藥,托她把毒藥攙到米飯裡讓傻女兒吃下去。

▲廬山賽珍珠紀念館內景之書房

這座蠟像是正在打字機前寫作的賽珍珠,正是在這裡,賽珍珠開始醞釀並完成了一批反映當時中國社會現狀的文學作品。

2

1931年,《大地》在紐約面世,小說出版後立刻引起轟動。好萊塢以5萬美元的高價買下了《大地》的電影改編權,1936年美國米高梅公司在美國拍攝電影《大地》,演員都是美國人,次年初,電影在美國公映,創下了2500萬票房紀錄,影片獲得多項奧斯卡獎提名,女主角的扮演者露伊絲•雷納榮膺奧斯卡獎。1938年,瑞典皇家學院以《大地》“對中國農民生活的豐富而真實的史詩般描寫”,以及它對中國題材小說所作的開創性貢獻,將該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授予賽珍珠。

依筆者的閱讀經驗,《大地》獲此殊榮可謂實至名歸,小說看似人物不多,結構簡單,敘述的也都是當時中國農村中的尋常故事,但其旨趣卻十分宏遠,從一戶普通農民的興衰史中,展示了那個時代所發生的一切事情:饑荒、暴動、兵亂、政治理念衝突、城鄉差距與矛盾,還展示了中國農民的勤奮、精明以及富裕後的墮落。諾貝爾獎委員會評價該書對中國農民的生活做出了“豐富、真實、史詩般的描寫”,其中,我覺得“史詩般的”這個評價最為中肯,因為確實寫出了一個中國農民的歷史,由貧到富、再由富而墮落的歷史,這種具有深刻含義的農民形象在同時代,直至今天中國農民題材的作品中,都是罕見的。

▲美國電影《大地》劇照

米高梅公司在拍攝這部電影時,起初將拍攝場地選在中國,然而,當時蔣介石政府指派一個村莊給電影公司,要求在電影中農民們都穿乾淨的衣服,女人頭帶鮮花,還試圖用中國還不多見的拖拉機去替換水牛。

導演不同意,電影不得不到美國拍攝。攝製組特意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契特華斯附近租下了500英畝土地,在那裡修建模擬了當時中國農村的道具場景,甚至修築了一段中國長城,為了盡可能真實地表現出中國的“情調”,製片方為電影《大地》收集道具也可謂是頗費心機。

當時,人們每天都能看到一個“瘋子”:一早推著一輛裝滿了嶄新的家用器物的車子,在各村轉來轉去,沿路上向中國農民換回他們家裡最古、最舊的同樣物品。這個“瘋子”就是電影《大地》的道具員。該片於1937年在美國公映,並榮獲該年奧斯卡(第10屆)最佳女主角獎和最佳攝影獎。讓中國觀眾感到遺憾的是,戲中的演員全是美國人,而且直到今天,我們也沒有看到過這部電影,也不知道電視臺電影頻道“佳片有約”欄目為什麼不選播這部曾獲過奧斯卡大獎的電影。

3

真奇怪,一個美國女人,是怎樣如此深刻地瞭解中國農民的生活和心理的,如果沒有細緻入微的觀察和強大的跨文化理解能力,是無論如何刻畫不出如此生動的人物形象的。所以,我非常想瞭解賽珍珠的創作與生活過程。

▲年輕時期的賽珍珠

賽珍珠出生于一個傳教士家庭,他的父親賽兆祥和母親凱麗長期在中國許多城市從事傳教活動,賽珍珠出生後3個月就被父母帶到了中國,先後在江蘇淮安和鎮江生活了18年,此後她在美國讀了四年大學,畢業後又回到中國工作。她的啟蒙老師,也是她幼時的保姆王媽,教她學漢語,給她講很多中國童謠和民間故事,並經常帶她上街遊逛,聽中國老百姓的談話,親眼目睹民間的疾苦。賽珍珠25歲時結的婚,他的丈夫布克是一位農學專家,婚後他們在安徽宿州生活過兩年多時間。布克的職業使他們有了經常與中國農民打交道的機會。在宿州,他們經歷過一次嚴重的饑荒,遇到過土匪攻城的戰鬥。賽珍珠經常到鄉下去和那裡的婦女聊天、談心,當時中國婦女在家庭中和社會上的地位十分低下,她們中的許多人後來成了賽珍珠的至友。這種與中國農民朝夕相處的生活經歷使賽珍珠真正地瞭解了中國農民的實際生活和精神世界。

▲賽珍珠和布克的家庭照

這是賽珍珠、布克夫婦在上海的合影,左邊的小女孩是她的癡呆女兒,中間的是她的養女。據說,賽珍珠是在廬山的一次聚會上認識了布克,這是賽珍珠的第一次婚姻,但二人最終不歡而散,這段婚姻給賽珍珠留下了一個患有癡呆症的女兒,關於兩個人離異的原因,說法很多,有人說是因為生了一個癡呆兒,賽珍珠把原因歸結到布克身上,也有人說是因為身為農學家的布克不喜歡文學,但是正是因為布克的農學家職業才使得賽珍珠開始接觸到中國農民,開始了她的創作歷程。布克後來娶了位中國姑娘,生了三個孩子,都很健康。據鎮江賽珍珠故居的湯蓓主任介紹,賽珍珠曾暗戀過中國詩人徐志摩,後來不了了之。

不只是對中國農民生活的深刻觀察,賽珍珠本人也經歷了一場她一生為之悲痛不已的不幸遭遇。賽珍珠只生過一個孩子,是個女兒,叫卡洛爾。那是她和丈夫布克在南京時生的第一個孩子。賽珍珠是很愛孩子的,她本來想多生幾個孩子,但是生完卡洛爾後,她的子宮裡被查出了一個腫瘤,手術後便失去了生育能力。因為只有一個孩子,賽珍珠便決定將全部愛心都寄託到女兒卡洛爾身上。但是卡洛爾從小被查出患有不可醫治的癡呆症,為了不影響工作,賽珍珠不得不含淚把女兒送到美國的一所收養學校,托在美國的親人照顧她。由於收養費很昂貴,賽珍珠拼命寫作,賺取稿費。《大地》出版後,賽珍珠獲得10萬美元的版稅,她將其中的4萬美元捐給了卡洛爾所在的學校,方才解除了撫養卡洛爾的後顧之憂。卡洛爾在這所收養學校度過了她的一生,直至1992年去世。

難怪賽珍珠在《大地》中會將阿蘭和王龍的大女兒寫成一個傻女,又在這個傻女身上傾注了那麼多的愛,我想,她在寫傻女的時候,心裡一定想著自己的女兒。她愛傻女,但卻沒有從傻女身上獲得任何一點愛和欣慰,這是她做母親的悲哀。有了這種切膚之痛,我們才能讀懂小說中阿蘭做母親的堅忍,才能讀懂傻女在書中的悲劇力量。

▲鎮江賽珍珠故居

賽珍珠故居位於鎮江市區西北登雲山上,占地約400平方米,是一座青磚木結構的兩層樓房。賽珍珠在鎮江度過了童年、少年,進入到青年時代,前後長達18年之久,把中文稱為“第一語言”,把鎮江稱為“中國故鄉”。

▲通向鎮江賽珍珠故居的小巷

賽珍珠在鎮江市知名度很高,隨便打聽其故居都能問出結果,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婦孺皆知”。順著這段幽深靜謐的小巷走上山,就可以看見賽珍珠故居。

4

賽珍珠因《大地》出了名,但美國文學界卻不接受她。美國著名詩人弗羅斯特說,“如果她(賽珍珠)都能獲獎,那麼誰也能獲獎。”大作家威廉•福克納更是明確地聲稱,他寧可不拿諾貝爾文學獎,也不願意與“賽中國通夫人”為伍。可笑的是,這位福克納先生似乎很健忘,1949年他因長篇小說《喧嘩與騷動》站到賽珍珠曾經站過的領獎臺上,“拿”走了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文學界不承認賽珍珠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她的小說題材取自中國,遠離美國人的現實生活,遠離了美國人的心靈世界。賽珍珠在中國生活和工作了40年,她對中國農民的生活有長期而深刻的觀察,因此對中國農民的生存狀態和內心世界都比較熟悉,比較瞭解,在創作時能夠運用自如又不失深刻。她後來回美國定居,也曾嘗試寫過一些以美國為背景的小說,但由於缺乏對美國生活的體驗,她的努力失敗了。

另一方面,賽珍珠與當時美國主流作家的文學觀念存在根本分歧。二十世紀的美國文壇正是現代主義風格大行其道的時代,美國主流作家們走的是求新求怪的時尚路線,而賽珍珠走的卻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現實主義路線。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之間存在著本質的區別:現實主義文學意在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經驗,語言力求準確、簡潔,而現代主義文學試圖在現實生活經驗之外,創造出一個純粹虛構的精神世界。雖然賽珍珠的小說比美國同時代現代主義作家的作品要通俗易懂、清新自然,也更暢銷,更受讀者青睞,但在美國主流作家的眼中,她所運用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與現代主義相比不夠時髦。

儘管美國文學界不接受賽珍珠,但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還是把諾貝爾文學獎授給了賽珍珠,當時正值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因此,賽珍珠的獲獎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對中國抗戰的支援。

▲鎮江賽珍珠故居之書房

賽珍珠從小接受過中國傳統教育的薰陶,對於中國一些古典文學作品十分熟悉。童年時的賽珍珠就對寫作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儘管父親不太看好她,但是在母親的大力支持下,賽珍珠堅持了自己喜好,最終走上了文學道路。

▲鎮江賽珍珠故居之餐廳

在鎮江的生活給賽珍珠一生都留下了難忘的記憶,在美食上,賽珍珠不僅十分喜歡中國菜,還特別鍾情於鎮江的街頭小吃,甚至在晚年時,為了緩解自己對中國故鄉的思念,還親自編寫了一部介紹中國美食的書,叫《東方美食》。

5

賽珍珠能寫出這麼傳神的中國題材的作品,與她深厚的中國文化修養密不可分。賽珍珠在中國長大,從小學習中國文化,對中國小說的認識很深刻。在1938年12月12日的瑞典學院諾貝爾獎授獎儀式上,賽珍珠就以“中國小說”為題發表演說,用90%的篇幅向西方世界介紹中國小說。她說,小說在中國的地位不如詩歌和散文,登不上文學的大雅之堂,是非主流的。文人不認為小說是文學,這是中國小說的幸運,也是小說家的幸運!人和書都擺脫了學者的批評,用不著受他們對藝術要求的束縛,因而它是自由的。同時,中國小說主要是為了讓平民快活而寫的,它紮根於民間,是中國農村中那些讀書人或說書人,以講故事的形式一段一段口口相傳、後來經過小說家長期精雕細琢演化而來的。其語言非常簡潔,除了一些描寫之外不用任何技巧,並十分注重塑造人物形象。

賽珍珠十分推崇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對它們的藝術成就予以充分肯定。她認為《水滸傳》的成功,“並不是因為它充滿了刀光劍影的情節,而是因為它生動地描繪了108個人物。”1932年,賽珍珠將《水滸傳》譯成英文,書名是《AllMen are Brothers》,國內漢譯為《四海之內皆兄弟》,但我個人認為這個名字不如譯為《好漢們》或《兄弟們》更為恰當一些。

對於中國小說,賽珍珠不僅學了,也做了,她確實學到了中國優秀文學的精髓。

▲賽珍珠翻譯的《水滸傳》

賽珍珠將《水滸傳》譯本的英文名定為《All Men are Brothers》(紐約莊台公司,1933年出版)。據說,她曾先後試用過《俠盜》、《義俠》等譯名,但都不甚滿意。直到出版前不久,她突然想到了《論語》中的一句名言:“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於是《水滸傳》的第一個英文全譯本便以All Men Are Brothers為名。其實,如果把這個書名再漢譯為《弟兄們》,也算傳神。此書在美國很是暢銷,曾一度雄踞當時美國權威的“每月圖書俱樂部”的排行榜之首。

6

奇怪的是,長期以來中國文學界也不接受賽珍珠。

30年代,除了葉公超、林語堂等少數幾個人對賽珍珠及其作品有過較好的評價外,其他中國現代作家則大多不以為然。巴金對賽珍珠的厭惡表現得十分明顯,他曾坦率地表白:“我素來對賽珍珠沒有好感……她得了諾貝爾獎金以後還是原來的賽珍珠。”茅盾則在《給西方的被壓迫大眾》一文中批評賽珍珠等人的小說對中國農民形象的歪曲。胡風也不滿意《大地》裡的中國。他認為《大地》的內容“是被一個略帶架空色彩的故事貫穿著的”。雖然他認為“大體上,作者對於中國農村的生活是很熟悉的,從描寫或敘述裡看得出來她的感覺的纖細和觀察的銳利”,但他認為故事是離奇的,而且賽珍珠只是一個比較開明的“基督教徒”,這使她難以瞭解中國農村和中國社會,從而把握不了中國農村的經濟結構,不能揭示中國農民悲劇命運的根由,忽略了中國與帝國主義間的矛盾,而去美化外國人。

魯迅對賽珍珠的評價是:“中國的事情,總是中國人做來,才可以見真相,即如布克夫人,上海曾大歡迎,她也自謂視中國為祖國,然而看她的作品,畢竟是一位元生長在中國的美國女教士的立場而已,所以她的稱許‘寄廬’也不足怪,因為她所覺得的,還不過一點浮面的情形。只有我們做起來,方能留下一個真相。”

魯迅對賽珍珠的這一評價還是比較客觀的,他道出了中國現代作家和賽珍珠創作立場的不同。中國現代作家是要為農民找出路的,因此他們筆下的農民都是受苦受難、受壓迫的典型,祥林嫂、閏土是其代表,而地主則是邪惡的、壓迫農民的階級,中國現代作家通過描寫農民和地主兩大階級的鬥爭,表明對農民處境的同情和為他們尋找出路的理想。而賽珍珠是一個旁觀者,她不關心中國農民的未來,只是對他們當時的生活做如實的記錄,看到什麼便寫什麼,王龍由一個樸實的農民變成地主後又走向了墮落,這是她在實際生活中見到過的。

中國作家當然也知道現實中是有這樣的事情的,但是為了改變中國的社會現狀,他們必須學會“忽略”掉這個事實,而只強調農民被壓迫的苦難和鬥爭的渴望,必須塑造正面的農民形象。由此可以理解,為什麼中國現代作家認為賽珍珠筆下的王龍不能代表中國農民的典型。

解放後,中國農民當家做了主人。時代不同了,中國作家認為賽珍珠對中國農民生活的記錄是錯誤的。為了謳歌中國農民的新生活,中國現當代作家筆下塑造的農民是積極向上的、朝氣蓬勃的、充滿革命理想主義精神的一支力量,因此,只有像梁生寶、高大全這樣的農民才能代表新中國的農民形象,而賽珍珠筆下由農民搖身變為地主的王龍身上的墮落和邪惡之氣,正是中國作家所要極力批判的。60年代初,中國內地的《世界文學》和《文學評論》連續發表3篇長文組織了對賽珍珠的批判。

▲賽珍珠手持為中國募捐的宣傳畫

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賽珍珠一邊募集資金捐助中國抗戰,一邊進行創作,先後發表了《龍種》、《愛國者》等一批反映中國抗戰題材的作品,在1938年,她還發表了《日本必敗》的政論駁斥當時的中國亡國論調。當時,她主辦了《亞洲》雜誌,積極向西方推介中國,斯諾的《西行漫記》最早就是在這裡連載的,中國左翼作家魯迅、茅盾、柔石、丁玲等的作品也相繼在這裡刊載。1941年,她創辦了東西方協會,將一批反映中國抗戰的舞劇在美國進行公開巡演,為中國抗戰爭取了更多的支持。

7

賽珍珠的前半生幾乎都是在中國度過的。1932年由於中國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和長江中下游爆發洪災,不堪中國內憂外患的危險,賽珍珠離開了她生活了近40年的中國,回到美國。在美國,她筆耕不輟,不僅繼續創作了大量的以中國農民生活為題材的小說,還發表文章為中國的抗日呐喊助威。1972年初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賽珍珠期望與尼克森一同來華,但由於當時中國正處於“文革”時期,她的願望沒能實現。1973年6月5日,賽珍珠因患肺癌病逝,享年81歲。賽珍珠在生前為自己設計的墓碑上,沒有用英文記下她的名字,只是鐫刻著“賽珍珠”三個漢字。

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國人民以廣闊的胸懷,開放的觀念從記憶中找回了幾乎被遺忘的賽珍珠,重新評價她在中西方文化方面所作的貢獻,並將鎮江和南京兩處的賽珍珠故居對外開放,供遊人參觀,紀念。

作為一名作家,賽珍珠無疑是成功的。賽珍珠的成功表明中國小說具有獨立的文學和美學價值,是世界優秀文學的一種。那麼,優秀文學作品的評價標準又是什麼呢?凡是能描寫出一個民族人民靈魂的作品就是優秀的文學作品。賽珍珠的《大地》是優秀的,因為從她的作品中,我們能看到真實的中國農民的靈魂。

▲賽珍珠墓

賽珍珠墓位於離其美國故居不遠的一片小樹林中。遵照賽珍珠的遺囑,墓地是朝東,其含義不言自明。墓碑後有一叢在美國很少見的青竹,而這種竹子在中國江南卻十分常見。賽珍珠一生為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突出貢獻,包括斯諾夫人、李約瑟、美國前總統布希等許多西方名人都是通過她的著作認識和喜歡上了中國。與此同時,她又向西方介紹了許多中國作家和作品,其中有林語堂和老舍等一批作家。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在賽珍珠葬禮的悼詞中稱 她是“一座溝通東西方文明的人橋”,“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一位敏感的富於同情心的人”。

自從1942年離開中國後,她就再沒有踏上這塊土地。賽珍珠由於她的特殊經歷和言行,在美國被列入“紅色危險人物名單”,行動一度受到限制。新中國成立後,因賽珍珠先後創作了《北京來信》(1957年)和《梁太太的三個女兒》(1969年)等反映中國政治運動的作品,又被當作“反共作家”,在中國成為被斥責和批判的對象,為她被中國拒訪埋下了禍根。中美建交後,賽珍珠不願同美國政府混在一起,她要獨自作為中國人民真誠的朋友和親人重回故土。然而,她的訪問要求被拒絕。賽珍珠受此打擊,一病不起。為了安慰她,周總理特意委託尼克森轉送給賽珍珠一套精美的漆盒。不久,賽珍珠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

▲賽珍珠墓碑上的篆刻漢字

賽珍珠對中國文化極為精通,據說這個幾個篆字是賽珍珠自己所寫。賽珍珠臨終時,特意囑咐其墓碑上只鐫刻上這三個漢字。

▲賽珍珠在美國的故居青山農場

青山農場在費城西北,賓夕法尼亞州一個很小的鎮子都柏林附近。賽珍珠離開中國後,就一直居住於此。就是在這充滿田園風光的安寧環境裡,一邊寫作,一邊興辦兒童福利事業,一直到去世。然而,離開中國的賽珍珠依然眷戀中國這塊養育過她的土地,並為這塊土地上的人民捍衛他們在美國的權益,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排華法案的廢除。排華法案簽署於1882年,這部法案使華人成為美國歷史上唯一曾被國會及聯邦政府立法排擠和禁止移民的民族。對於這部排華法案,當年的清政府都曾提出過抗議,但後來身為國家領袖的蔣介石並未就此發出聲明,這也成為賽珍珠看不起蔣介石夫婦的一個原因。賽珍珠發起成立了廢除排華法案公民委員會,要求將中國人民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外國人民予以同等待遇,由賽珍珠的丈夫擔任主席,賽珍珠當發言人。賽珍珠通過演講和辯論最終取得了美國政界的支持,這部臭名昭著的法案終於在1943年10月22日被廢止了。

編輯: 九章丨審核:子白

休閒讀品雜誌社(xiuxiandupinTX)

她十分堅強,連生孩子都是自己接的生,讓王龍給弄一片竹篾,她自己把臍帶割斷。生完孩子第二天,就又下地幹活去了。在饑荒年頭,怕養不活孩子,她親手掐死了一個剛生下的女兒。

她能忍辱負重,又努力保持自己的尊嚴,當王龍討回小妾荷花的時候,她沒有能力改變這個現實,只能以不去見荷花這些人表示反抗。她甚至有些未卜先知的能力,王龍發家過程的三次關鍵的轉折都依仗了她的神奇能力。第一次是她生完第一個孩子,帶著孩子到地主黃家看望舊東家的時候,她本來是想回去向黃家上下“炫耀”一下自己現在的生活很順心,但出來後,她告訴王龍黃家將要衰敗了,因為雖是新年,但家裡的僕人卻沒換新衣服,王龍由此動了買黃家土地的念頭,這是他買的第一塊地。第二次是在城裡時,王龍貧困得受不了了,又沒有錢回鄉下,想把小女孩賣了回家,但阿蘭告訴他等一等,因為可能會發生騷亂。

果然,幾天後,騷亂發生了,王龍趁機搶了金子,這才回到家鄉,繼續買地。王龍搶的金子是無意中撞上的,阿蘭則憑藉她在大戶人家當過丫頭的經驗,從牆洞裡找到了一包珠寶帶了回來,這包珠寶為王龍買地做了巨大貢獻。第三次是王龍的大兒子發育成熟後,王龍沒有意識到,但作為母親的阿蘭發現了,提醒王龍趕快給兒子尋門親事。王龍開始沒在意,直到兒子差一點和自己的小妾荷花上了床,才按阿蘭的建議,給兒子找媳婦。總之,是阿蘭那憑著先知般的神力,護佑著王龍從一個貧苦農民變成地主的。

當阿蘭去世後,王龍家族的墮落就開始了。當然,阿蘭的先知能力並非來自神秘的天授,而是來自她的生命經歷。她從小就被賣進大戶人家當丫頭,挨打受罵,養成了她堅忍不拔的性格。而在大戶人家的經驗,使她見多識廣,瞭解了財富形成的秘密。她是女人,有著女人愛美的天性,當王龍把她弄回來的珠寶全要去買地的時候,她給自己選了兩顆最小的珍珠留了下來,只是想時時摩挲一下,體會珍珠那美麗的光澤。但她是個悲劇人物,就是那兩顆珍珠,後來也被王龍強行要去,給小妾荷花做了耳墜。面對王龍的驕奢淫逸,阿蘭毫無辦法,只能在心裡憋屈著,最後肚子裡竟長出個大瘤子,死了。在臨死之前,她強撐著身體為大兒子成親,盡了一個母親最後的職責。

王龍和阿蘭的大女兒,也就是後來他們逃荒到城裡,王龍為了回家想賣掉的那個小女孩,因為幼時營養不良而長成一個傻女。王龍和阿蘭對這個傻女兒很愛護。阿蘭死後,王龍一個人撫養她。王龍臨死前,擔心他死後傻女兒沒人照顧,活在世上受罪,就給小妾梨花一包毒藥,托她把毒藥攙到米飯裡讓傻女兒吃下去。

▲廬山賽珍珠紀念館內景之書房

這座蠟像是正在打字機前寫作的賽珍珠,正是在這裡,賽珍珠開始醞釀並完成了一批反映當時中國社會現狀的文學作品。

2

1931年,《大地》在紐約面世,小說出版後立刻引起轟動。好萊塢以5萬美元的高價買下了《大地》的電影改編權,1936年美國米高梅公司在美國拍攝電影《大地》,演員都是美國人,次年初,電影在美國公映,創下了2500萬票房紀錄,影片獲得多項奧斯卡獎提名,女主角的扮演者露伊絲•雷納榮膺奧斯卡獎。1938年,瑞典皇家學院以《大地》“對中國農民生活的豐富而真實的史詩般描寫”,以及它對中國題材小說所作的開創性貢獻,將該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授予賽珍珠。

依筆者的閱讀經驗,《大地》獲此殊榮可謂實至名歸,小說看似人物不多,結構簡單,敘述的也都是當時中國農村中的尋常故事,但其旨趣卻十分宏遠,從一戶普通農民的興衰史中,展示了那個時代所發生的一切事情:饑荒、暴動、兵亂、政治理念衝突、城鄉差距與矛盾,還展示了中國農民的勤奮、精明以及富裕後的墮落。諾貝爾獎委員會評價該書對中國農民的生活做出了“豐富、真實、史詩般的描寫”,其中,我覺得“史詩般的”這個評價最為中肯,因為確實寫出了一個中國農民的歷史,由貧到富、再由富而墮落的歷史,這種具有深刻含義的農民形象在同時代,直至今天中國農民題材的作品中,都是罕見的。

▲美國電影《大地》劇照

米高梅公司在拍攝這部電影時,起初將拍攝場地選在中國,然而,當時蔣介石政府指派一個村莊給電影公司,要求在電影中農民們都穿乾淨的衣服,女人頭帶鮮花,還試圖用中國還不多見的拖拉機去替換水牛。

導演不同意,電影不得不到美國拍攝。攝製組特意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契特華斯附近租下了500英畝土地,在那裡修建模擬了當時中國農村的道具場景,甚至修築了一段中國長城,為了盡可能真實地表現出中國的“情調”,製片方為電影《大地》收集道具也可謂是頗費心機。

當時,人們每天都能看到一個“瘋子”:一早推著一輛裝滿了嶄新的家用器物的車子,在各村轉來轉去,沿路上向中國農民換回他們家裡最古、最舊的同樣物品。這個“瘋子”就是電影《大地》的道具員。該片於1937年在美國公映,並榮獲該年奧斯卡(第10屆)最佳女主角獎和最佳攝影獎。讓中國觀眾感到遺憾的是,戲中的演員全是美國人,而且直到今天,我們也沒有看到過這部電影,也不知道電視臺電影頻道“佳片有約”欄目為什麼不選播這部曾獲過奧斯卡大獎的電影。

3

真奇怪,一個美國女人,是怎樣如此深刻地瞭解中國農民的生活和心理的,如果沒有細緻入微的觀察和強大的跨文化理解能力,是無論如何刻畫不出如此生動的人物形象的。所以,我非常想瞭解賽珍珠的創作與生活過程。

▲年輕時期的賽珍珠

賽珍珠出生于一個傳教士家庭,他的父親賽兆祥和母親凱麗長期在中國許多城市從事傳教活動,賽珍珠出生後3個月就被父母帶到了中國,先後在江蘇淮安和鎮江生活了18年,此後她在美國讀了四年大學,畢業後又回到中國工作。她的啟蒙老師,也是她幼時的保姆王媽,教她學漢語,給她講很多中國童謠和民間故事,並經常帶她上街遊逛,聽中國老百姓的談話,親眼目睹民間的疾苦。賽珍珠25歲時結的婚,他的丈夫布克是一位農學專家,婚後他們在安徽宿州生活過兩年多時間。布克的職業使他們有了經常與中國農民打交道的機會。在宿州,他們經歷過一次嚴重的饑荒,遇到過土匪攻城的戰鬥。賽珍珠經常到鄉下去和那裡的婦女聊天、談心,當時中國婦女在家庭中和社會上的地位十分低下,她們中的許多人後來成了賽珍珠的至友。這種與中國農民朝夕相處的生活經歷使賽珍珠真正地瞭解了中國農民的實際生活和精神世界。

▲賽珍珠和布克的家庭照

這是賽珍珠、布克夫婦在上海的合影,左邊的小女孩是她的癡呆女兒,中間的是她的養女。據說,賽珍珠是在廬山的一次聚會上認識了布克,這是賽珍珠的第一次婚姻,但二人最終不歡而散,這段婚姻給賽珍珠留下了一個患有癡呆症的女兒,關於兩個人離異的原因,說法很多,有人說是因為生了一個癡呆兒,賽珍珠把原因歸結到布克身上,也有人說是因為身為農學家的布克不喜歡文學,但是正是因為布克的農學家職業才使得賽珍珠開始接觸到中國農民,開始了她的創作歷程。布克後來娶了位中國姑娘,生了三個孩子,都很健康。據鎮江賽珍珠故居的湯蓓主任介紹,賽珍珠曾暗戀過中國詩人徐志摩,後來不了了之。

不只是對中國農民生活的深刻觀察,賽珍珠本人也經歷了一場她一生為之悲痛不已的不幸遭遇。賽珍珠只生過一個孩子,是個女兒,叫卡洛爾。那是她和丈夫布克在南京時生的第一個孩子。賽珍珠是很愛孩子的,她本來想多生幾個孩子,但是生完卡洛爾後,她的子宮裡被查出了一個腫瘤,手術後便失去了生育能力。因為只有一個孩子,賽珍珠便決定將全部愛心都寄託到女兒卡洛爾身上。但是卡洛爾從小被查出患有不可醫治的癡呆症,為了不影響工作,賽珍珠不得不含淚把女兒送到美國的一所收養學校,托在美國的親人照顧她。由於收養費很昂貴,賽珍珠拼命寫作,賺取稿費。《大地》出版後,賽珍珠獲得10萬美元的版稅,她將其中的4萬美元捐給了卡洛爾所在的學校,方才解除了撫養卡洛爾的後顧之憂。卡洛爾在這所收養學校度過了她的一生,直至1992年去世。

難怪賽珍珠在《大地》中會將阿蘭和王龍的大女兒寫成一個傻女,又在這個傻女身上傾注了那麼多的愛,我想,她在寫傻女的時候,心裡一定想著自己的女兒。她愛傻女,但卻沒有從傻女身上獲得任何一點愛和欣慰,這是她做母親的悲哀。有了這種切膚之痛,我們才能讀懂小說中阿蘭做母親的堅忍,才能讀懂傻女在書中的悲劇力量。

▲鎮江賽珍珠故居

賽珍珠故居位於鎮江市區西北登雲山上,占地約400平方米,是一座青磚木結構的兩層樓房。賽珍珠在鎮江度過了童年、少年,進入到青年時代,前後長達18年之久,把中文稱為“第一語言”,把鎮江稱為“中國故鄉”。

▲通向鎮江賽珍珠故居的小巷

賽珍珠在鎮江市知名度很高,隨便打聽其故居都能問出結果,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婦孺皆知”。順著這段幽深靜謐的小巷走上山,就可以看見賽珍珠故居。

4

賽珍珠因《大地》出了名,但美國文學界卻不接受她。美國著名詩人弗羅斯特說,“如果她(賽珍珠)都能獲獎,那麼誰也能獲獎。”大作家威廉•福克納更是明確地聲稱,他寧可不拿諾貝爾文學獎,也不願意與“賽中國通夫人”為伍。可笑的是,這位福克納先生似乎很健忘,1949年他因長篇小說《喧嘩與騷動》站到賽珍珠曾經站過的領獎臺上,“拿”走了諾貝爾文學獎。

美國文學界不承認賽珍珠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她的小說題材取自中國,遠離美國人的現實生活,遠離了美國人的心靈世界。賽珍珠在中國生活和工作了40年,她對中國農民的生活有長期而深刻的觀察,因此對中國農民的生存狀態和內心世界都比較熟悉,比較瞭解,在創作時能夠運用自如又不失深刻。她後來回美國定居,也曾嘗試寫過一些以美國為背景的小說,但由於缺乏對美國生活的體驗,她的努力失敗了。

另一方面,賽珍珠與當時美國主流作家的文學觀念存在根本分歧。二十世紀的美國文壇正是現代主義風格大行其道的時代,美國主流作家們走的是求新求怪的時尚路線,而賽珍珠走的卻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現實主義路線。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之間存在著本質的區別:現實主義文學意在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經驗,語言力求準確、簡潔,而現代主義文學試圖在現實生活經驗之外,創造出一個純粹虛構的精神世界。雖然賽珍珠的小說比美國同時代現代主義作家的作品要通俗易懂、清新自然,也更暢銷,更受讀者青睞,但在美國主流作家的眼中,她所運用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與現代主義相比不夠時髦。

儘管美國文學界不接受賽珍珠,但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還是把諾貝爾文學獎授給了賽珍珠,當時正值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因此,賽珍珠的獲獎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對中國抗戰的支援。

▲鎮江賽珍珠故居之書房

賽珍珠從小接受過中國傳統教育的薰陶,對於中國一些古典文學作品十分熟悉。童年時的賽珍珠就對寫作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儘管父親不太看好她,但是在母親的大力支持下,賽珍珠堅持了自己喜好,最終走上了文學道路。

▲鎮江賽珍珠故居之餐廳

在鎮江的生活給賽珍珠一生都留下了難忘的記憶,在美食上,賽珍珠不僅十分喜歡中國菜,還特別鍾情於鎮江的街頭小吃,甚至在晚年時,為了緩解自己對中國故鄉的思念,還親自編寫了一部介紹中國美食的書,叫《東方美食》。

5

賽珍珠能寫出這麼傳神的中國題材的作品,與她深厚的中國文化修養密不可分。賽珍珠在中國長大,從小學習中國文化,對中國小說的認識很深刻。在1938年12月12日的瑞典學院諾貝爾獎授獎儀式上,賽珍珠就以“中國小說”為題發表演說,用90%的篇幅向西方世界介紹中國小說。她說,小說在中國的地位不如詩歌和散文,登不上文學的大雅之堂,是非主流的。文人不認為小說是文學,這是中國小說的幸運,也是小說家的幸運!人和書都擺脫了學者的批評,用不著受他們對藝術要求的束縛,因而它是自由的。同時,中國小說主要是為了讓平民快活而寫的,它紮根於民間,是中國農村中那些讀書人或說書人,以講故事的形式一段一段口口相傳、後來經過小說家長期精雕細琢演化而來的。其語言非常簡潔,除了一些描寫之外不用任何技巧,並十分注重塑造人物形象。

賽珍珠十分推崇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對它們的藝術成就予以充分肯定。她認為《水滸傳》的成功,“並不是因為它充滿了刀光劍影的情節,而是因為它生動地描繪了108個人物。”1932年,賽珍珠將《水滸傳》譯成英文,書名是《AllMen are Brothers》,國內漢譯為《四海之內皆兄弟》,但我個人認為這個名字不如譯為《好漢們》或《兄弟們》更為恰當一些。

對於中國小說,賽珍珠不僅學了,也做了,她確實學到了中國優秀文學的精髓。

▲賽珍珠翻譯的《水滸傳》

賽珍珠將《水滸傳》譯本的英文名定為《All Men are Brothers》(紐約莊台公司,1933年出版)。據說,她曾先後試用過《俠盜》、《義俠》等譯名,但都不甚滿意。直到出版前不久,她突然想到了《論語》中的一句名言:“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於是《水滸傳》的第一個英文全譯本便以All Men Are Brothers為名。其實,如果把這個書名再漢譯為《弟兄們》,也算傳神。此書在美國很是暢銷,曾一度雄踞當時美國權威的“每月圖書俱樂部”的排行榜之首。

6

奇怪的是,長期以來中國文學界也不接受賽珍珠。

30年代,除了葉公超、林語堂等少數幾個人對賽珍珠及其作品有過較好的評價外,其他中國現代作家則大多不以為然。巴金對賽珍珠的厭惡表現得十分明顯,他曾坦率地表白:“我素來對賽珍珠沒有好感……她得了諾貝爾獎金以後還是原來的賽珍珠。”茅盾則在《給西方的被壓迫大眾》一文中批評賽珍珠等人的小說對中國農民形象的歪曲。胡風也不滿意《大地》裡的中國。他認為《大地》的內容“是被一個略帶架空色彩的故事貫穿著的”。雖然他認為“大體上,作者對於中國農村的生活是很熟悉的,從描寫或敘述裡看得出來她的感覺的纖細和觀察的銳利”,但他認為故事是離奇的,而且賽珍珠只是一個比較開明的“基督教徒”,這使她難以瞭解中國農村和中國社會,從而把握不了中國農村的經濟結構,不能揭示中國農民悲劇命運的根由,忽略了中國與帝國主義間的矛盾,而去美化外國人。

魯迅對賽珍珠的評價是:“中國的事情,總是中國人做來,才可以見真相,即如布克夫人,上海曾大歡迎,她也自謂視中國為祖國,然而看她的作品,畢竟是一位元生長在中國的美國女教士的立場而已,所以她的稱許‘寄廬’也不足怪,因為她所覺得的,還不過一點浮面的情形。只有我們做起來,方能留下一個真相。”

魯迅對賽珍珠的這一評價還是比較客觀的,他道出了中國現代作家和賽珍珠創作立場的不同。中國現代作家是要為農民找出路的,因此他們筆下的農民都是受苦受難、受壓迫的典型,祥林嫂、閏土是其代表,而地主則是邪惡的、壓迫農民的階級,中國現代作家通過描寫農民和地主兩大階級的鬥爭,表明對農民處境的同情和為他們尋找出路的理想。而賽珍珠是一個旁觀者,她不關心中國農民的未來,只是對他們當時的生活做如實的記錄,看到什麼便寫什麼,王龍由一個樸實的農民變成地主後又走向了墮落,這是她在實際生活中見到過的。

中國作家當然也知道現實中是有這樣的事情的,但是為了改變中國的社會現狀,他們必須學會“忽略”掉這個事實,而只強調農民被壓迫的苦難和鬥爭的渴望,必須塑造正面的農民形象。由此可以理解,為什麼中國現代作家認為賽珍珠筆下的王龍不能代表中國農民的典型。

解放後,中國農民當家做了主人。時代不同了,中國作家認為賽珍珠對中國農民生活的記錄是錯誤的。為了謳歌中國農民的新生活,中國現當代作家筆下塑造的農民是積極向上的、朝氣蓬勃的、充滿革命理想主義精神的一支力量,因此,只有像梁生寶、高大全這樣的農民才能代表新中國的農民形象,而賽珍珠筆下由農民搖身變為地主的王龍身上的墮落和邪惡之氣,正是中國作家所要極力批判的。60年代初,中國內地的《世界文學》和《文學評論》連續發表3篇長文組織了對賽珍珠的批判。

▲賽珍珠手持為中國募捐的宣傳畫

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賽珍珠一邊募集資金捐助中國抗戰,一邊進行創作,先後發表了《龍種》、《愛國者》等一批反映中國抗戰題材的作品,在1938年,她還發表了《日本必敗》的政論駁斥當時的中國亡國論調。當時,她主辦了《亞洲》雜誌,積極向西方推介中國,斯諾的《西行漫記》最早就是在這裡連載的,中國左翼作家魯迅、茅盾、柔石、丁玲等的作品也相繼在這裡刊載。1941年,她創辦了東西方協會,將一批反映中國抗戰的舞劇在美國進行公開巡演,為中國抗戰爭取了更多的支持。

7

賽珍珠的前半生幾乎都是在中國度過的。1932年由於中國遭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和長江中下游爆發洪災,不堪中國內憂外患的危險,賽珍珠離開了她生活了近40年的中國,回到美國。在美國,她筆耕不輟,不僅繼續創作了大量的以中國農民生活為題材的小說,還發表文章為中國的抗日呐喊助威。1972年初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賽珍珠期望與尼克森一同來華,但由於當時中國正處於“文革”時期,她的願望沒能實現。1973年6月5日,賽珍珠因患肺癌病逝,享年81歲。賽珍珠在生前為自己設計的墓碑上,沒有用英文記下她的名字,只是鐫刻著“賽珍珠”三個漢字。

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國人民以廣闊的胸懷,開放的觀念從記憶中找回了幾乎被遺忘的賽珍珠,重新評價她在中西方文化方面所作的貢獻,並將鎮江和南京兩處的賽珍珠故居對外開放,供遊人參觀,紀念。

作為一名作家,賽珍珠無疑是成功的。賽珍珠的成功表明中國小說具有獨立的文學和美學價值,是世界優秀文學的一種。那麼,優秀文學作品的評價標準又是什麼呢?凡是能描寫出一個民族人民靈魂的作品就是優秀的文學作品。賽珍珠的《大地》是優秀的,因為從她的作品中,我們能看到真實的中國農民的靈魂。

▲賽珍珠墓

賽珍珠墓位於離其美國故居不遠的一片小樹林中。遵照賽珍珠的遺囑,墓地是朝東,其含義不言自明。墓碑後有一叢在美國很少見的青竹,而這種竹子在中國江南卻十分常見。賽珍珠一生為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突出貢獻,包括斯諾夫人、李約瑟、美國前總統布希等許多西方名人都是通過她的著作認識和喜歡上了中國。與此同時,她又向西方介紹了許多中國作家和作品,其中有林語堂和老舍等一批作家。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在賽珍珠葬禮的悼詞中稱 她是“一座溝通東西方文明的人橋”,“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一位敏感的富於同情心的人”。

自從1942年離開中國後,她就再沒有踏上這塊土地。賽珍珠由於她的特殊經歷和言行,在美國被列入“紅色危險人物名單”,行動一度受到限制。新中國成立後,因賽珍珠先後創作了《北京來信》(1957年)和《梁太太的三個女兒》(1969年)等反映中國政治運動的作品,又被當作“反共作家”,在中國成為被斥責和批判的對象,為她被中國拒訪埋下了禍根。中美建交後,賽珍珠不願同美國政府混在一起,她要獨自作為中國人民真誠的朋友和親人重回故土。然而,她的訪問要求被拒絕。賽珍珠受此打擊,一病不起。為了安慰她,周總理特意委託尼克森轉送給賽珍珠一套精美的漆盒。不久,賽珍珠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

▲賽珍珠墓碑上的篆刻漢字

賽珍珠對中國文化極為精通,據說這個幾個篆字是賽珍珠自己所寫。賽珍珠臨終時,特意囑咐其墓碑上只鐫刻上這三個漢字。

▲賽珍珠在美國的故居青山農場

青山農場在費城西北,賓夕法尼亞州一個很小的鎮子都柏林附近。賽珍珠離開中國後,就一直居住於此。就是在這充滿田園風光的安寧環境裡,一邊寫作,一邊興辦兒童福利事業,一直到去世。然而,離開中國的賽珍珠依然眷戀中國這塊養育過她的土地,並為這塊土地上的人民捍衛他們在美國的權益,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排華法案的廢除。排華法案簽署於1882年,這部法案使華人成為美國歷史上唯一曾被國會及聯邦政府立法排擠和禁止移民的民族。對於這部排華法案,當年的清政府都曾提出過抗議,但後來身為國家領袖的蔣介石並未就此發出聲明,這也成為賽珍珠看不起蔣介石夫婦的一個原因。賽珍珠發起成立了廢除排華法案公民委員會,要求將中國人民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外國人民予以同等待遇,由賽珍珠的丈夫擔任主席,賽珍珠當發言人。賽珍珠通過演講和辯論最終取得了美國政界的支持,這部臭名昭著的法案終於在1943年10月22日被廢止了。

編輯: 九章丨審核:子白

休閒讀品雜誌社(xiuxiandupinTX)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