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邊銀丙:香菇菌種生產方式必然從固體菌種轉變為液體菌種

邊銀丙作報告

報告現場

易菇網訊:“逐步‘消滅’固體菌種, 開發液體菌種生產應用技術是食用菌栽培模式創新的新方向。 ”3月17日, 華中農業大學邊銀丙教授在2017第二屆全國羊肚菌大會主旨報告環節談到。 現場, 他就目前國食用菌栽培方式出現的問題一一進行了剖析。

直麵食用菌栽培困境 工廠化關鍵技術尚需突破

報告中, 邊教授首先對我國目前草腐菌栽培、木腐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解析。

據瞭解, 草腐菌栽培主要以發酵料床栽和發酵料框栽的形式進行, 而木腐菌栽培則以段木栽培、代料栽培的形式進行。 然而這兩種形式卻存在一定的問題, 他指出, 發酵料品質難以控制、設備設施投入、勞動強度過大是草腐菌栽培存在的主要問題, 而木腐菌栽培過程中從需要的木屑、配方、裝袋以及其需要的無菌操作, 到菌種準備、滅菌、養菌控溫、催蕾條件、出菇環境都有要求。 會上, 他就香菇代料栽培過程中存在的大量消耗林木資源, 套袋、刺孔、補水、采菇流程以及春栽、秋栽、夏栽香菇出現的種種問題進行了闡述。

談及工廠化, 邊教授認為香菇工廠化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但關鍵技術尚需突破。 他也直言不諱的指出工廠化香菇存在的問題,

“農業香菇”永遠比“工業香菇”便宜, 香菇栽培的多潮次、零星出菇、分散採收決定了採收不能夠機械化, 工廠化的水泥磚牆永遠沒有大棚通風接“地氣”, 工廠裡難以出“花菇”, 而鮮菇“水菇”多, 品質差、風味差。

秸稈工廠化栽培香菇急需研究和規模化應用 液體菌種將成必然趨勢

據瞭解, 木屑資源受到森林資源保護的約束, 大量作物秸稈資源浪費急需轉化利用。 在此背景下, 邊教授指出, 秸稈工廠化栽培香菇急需研究和規模化應用。 對於秸稈代替木屑的問題, 他則認為:“不是不能代替的問題, 是最多能替代多少, 是秸稈預處理技術問題, 是配套栽培模式創新的問題, 是產品品質的問題。

報告中, 邊教授特別指出, 香菇菌種生產方式必然從固體菌種轉變為液體菌種。 他也闡述了原因:設備水準提高, 發酵罐小型化, 能夠適應各種需求;香菇企業增多, 意味著香菇栽培量增大, 對菌種的要求提高;液體菌種自產自銷, 不需要對菌種進行長途運輸。 但在選擇配方上不僅只考慮菌絲幹重, 更要關注所得菌種接種到菌棒上後的生長性狀和出菇情況。 影響香菇液體菌種品質的因素主要有接種量, 一般選用0.5%|(v/v)的接種量;溫度, 提高溫度加速菌絲生長, 溫度過高引起老化;pH值升高, 會引起菌絲球增大, 菌絲球個數減少;通氣量, 通氣量過少則易產生較大的菌絲球, 通氣量過大, 則易產生大量的菌絲片段, 增加菌液的粘稠度,

降低流動性;發酵週期(菌齡), 選擇處於指數生長期, 活強力的菌種;消泡劑的選擇與濃度控制, 表面活性劑, 促進菌絲體生物量的提高。

最後, 邊教授總結到, 逐步“消滅”堆料發酵, 開發發酵池通風發酵;逐步“消滅”固體菌種, 開發液體菌種生產應用技術;逐步減少自然養菌, 避免高溫燒菌, 推廣空調下控溫養菌;逐步替代木屑, 提高秸稈用量, 開發木腐菌秸稈栽培;避開全面工廠化陷阱, 開發適度設施化與機械化技術;開展菌根苗合成技術攻關, 淡定坦然開展菌根馴化是食用菌栽培模式創新的新方向。

2017第二屆全國羊肚菌大會安排了特邀報告、主旨報告、羊肚菌栽培技術研討會、羊肚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會議、羊肚菌產業化發展圓桌論壇及基地參觀等內容及活動, 同期還舉行了湖北省食用菌協會第八次會員代表大會,來自全國二十六個省市地區的400餘名參會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此次大會由中國菌物學會、湖北省食用菌協會主辦,由華中農業大學應用真菌研究所、中國菌物學會菌物產業分會、易菇網承辦。業內主流專家雲集,報告水準高,參會代表充滿熱情,會議組織服務周到,是一次專業性強、參與度高、影響面廣的行業盛會,奏響2017年食用菌行業活動華美序曲。

同期還舉行了湖北省食用菌協會第八次會員代表大會,來自全國二十六個省市地區的400餘名參會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此次大會由中國菌物學會、湖北省食用菌協會主辦,由華中農業大學應用真菌研究所、中國菌物學會菌物產業分會、易菇網承辦。業內主流專家雲集,報告水準高,參會代表充滿熱情,會議組織服務周到,是一次專業性強、參與度高、影響面廣的行業盛會,奏響2017年食用菌行業活動華美序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