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聚“沙”成“棋”服務群眾

晉中第一時間消息:7月11日, 綠樹掩映下的太谷縣人民醫院披紅掛彩、一片歡騰, 政府投資兩億元的新住院大樓破土動工。 作為太谷縣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的“總部”, 自4月12日醫療集團揭牌以來, 這個有著113年歷史、人文底蘊深厚的縣級公立醫院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生變的不只是太谷縣人民醫院。 從縣到鄉(鎮)再到村, 各級醫療衛生機構都在發生著蛻變。

這種蛻變, 得益於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 即由太谷縣人民醫院牽頭組建醫療集團, 整合縣鄉村三級醫療資源, 對“人、財、物”按需、統一分配,

進行一體化發展。

把以往各自為陣的“一盤散沙”, 凝鑄為集團化經營、集群式發展的“一盤棋”。 作為山西省醫改試點縣, 太谷縣為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提供了樣本。

7月10日、11日, 記者走進太谷縣, 對“新樣本”如何整合資源、提高效能一探究竟。

由“分”到“合” 縣鄉村成了“一家人”

沒有全民健康, 就沒有全面小康。 近年, 隨著優質醫療資源的不斷下沉, 縣級醫院的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但在鄉鎮乃至村裡, 資源沉不下去、服務提不上來, 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看不好病”的問題仍然存在。

為此, 繼以分級診療促進各級醫療機構之間聯動與協作後, 山西省於今年2月25日啟動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 以期通過組建獨立法人的醫療集團,

整合縣鄉村三級醫療資源, 實行行政、人員、資金、業務、績效和藥品“六統一”管理, 打通優質資源下沉的“最後一公里”, 實現城鄉醫療衛生一體化發展, 切實將新醫改“紅利”轉化為群眾健康福祉。

作為試點縣, 太谷率先試水。 經前期籌備, 4月12日, 太谷縣人民醫院醫療集團揭牌, 以縣人民醫院為龍頭, 9個鄉鎮衛生院為分院, 一體化格局成形。 自此, 縣、鄉、村醫療機構的關係, 從推進分級診療時上下幫扶的“朋友情”, 轉換為責任一體化、發展一體化、利益一體化的“一家親”。

作為走在我市經濟發展前列的太谷縣, 醫療資源集中在縣城, 僅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就有5所, 省、市駐縣的醫療機構有2所。 老百姓得了病都去縣醫院, 甚至市醫院、省醫院,

鄉鎮醫院功能萎縮, 有的甚至不如村裡私人診所的業務量。

“一體化改革, 就是要改變這種現狀。 通過發展規劃、人員聘用、財務運行、資源調配、績效考核、藥品采供的‘六統一’管理和分工協作、分級診療、人才培養、品質管制、技術共用的運行機制, 建立不同級別、不同類型醫療機構之間職責明晰、分工協作、有序競爭的一體化管理新格局和分級診療新秩序。 ”太谷縣副縣長王靖華介紹。

以此為目標, 醫療集團成立後即對各級醫療機構進行了摸底, 並進行了人、財、物的補足和配齊。

“人”方面, 針對編制率低的現狀, 招聘全額人員73人、補差15人。 目前, 該縣政府常務會議已通過, 招聘工作正在進行。

“財”方面, 政府投資5億元建設太谷縣人民醫院住院大樓、中醫院綜合樓和衛生服務大樓。

投資400萬元完成兩所分院建設, 並配齊配足分院基礎性醫療設備與急救醫療設備。

“物”方面, 以PPP模式吸引社會資本投資, 採用“政府還本、集團還息”的方式解決基層分院基礎設施問題。

在此基礎上, 整合資源優化配置, 構建“1+3+9”醫療服務體系。 “1”即投資建設1個資訊化平臺, 實現集團內部資訊與資料互通互認。 “3”即建立檢驗、醫學影像和消毒供應3個中心, 借助資訊服務平臺, 檢查、檢驗結果可在集團內互通互認, 還可及時傳輸至病人就診的醫院;對無菌物品統一清洗、消毒、滅菌, 對一次性醫療廢物和醫用垃圾統一集中處置, 有效切斷醫源性感染途徑。 “9”即建設以縣人民醫院集團總院為中軸、9個分院為網站的急救網路,

實現醫療急救全縣覆蓋。

變“痛”為“通” 補足短板發展特色

通則不痛, 痛則不通。 對鄉鎮醫院來說, 醫療技術、衛生服務水準有限就是影響它們健康的“痛點”。

為了“除病去痛”, 太谷縣人民醫院醫療集團著力提升鄉鎮分院的能力。

北洸分院是首批受益的分院, 院長吳富安說:“應該有30個正式員工, 現在只有16個。 人員7月底到位後, 編制率能達到95%。 化驗、體檢, 彩超等設備也到位了。 ”此外, 該縣人民醫院定期派專家到分院坐診、進行巡迴醫療, 手把手培訓, 提升鄉鎮醫護人員的服務能力和水準。

一體化發展, 還為鄉鎮醫院帶來了很多方便。 “一天產生的醫療垃圾就一點, 以前自己處理, 燒毀或填埋, 很不環保。 現在兩天往鄉衛生院送一次, 由縣人民醫院統一收集、統一進行專業處理。”

將手裡的醫療垃圾放在北洸分院的醫療垃圾回收點,北洸村村醫賈艾小告訴記者。

此外,藥品由醫療集團組建的藥品集中採購管理服務中心集中採購,負責藥品議價、採購、配送和結算工作。

“省力省時,還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浪費。比如,以前普遍存在急救藥品使用過期問題,現在由集團藥械中心向各分院派送,可按有效期限調換。再如,氧氣採購成本高的問題,現在隨時可以到集團購裝。還有,檢驗試劑使用量小的問題,集團統一採購,我們按需使用。”吳富安舉例說。

這樣,鄉鎮分院就能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用於提升業務水準、發展特色專科。醫療集團在進行橫向比較、縱向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各分院實際發展相對優勢的專業,給予人、財、物的扶持和政策的傾斜,讓一部分專科先發展起來,比如北洸分院的精神病科、老年康復科、風濕骨科,範村分院、水秀分院的中醫科、胡村的老年科等。

突出特色,打造各個層次醫養結合的優勢專業,這是鄉鎮分院的發展方向,也是群眾實現就近就醫的希望所在。

轉“怨”為“喜” 群眾盡享新醫改“紅利”

在北洸鄉南咸陽村村衛生室,71歲的楊玉清聽說鄉里的醫生到村裡坐診,一早就趕了過來。“有些頭昏腦悶,讓大夫給看看。”楊玉清說,前些年生了病去鄉里治療,騎自行車得半個小時。現在縣裡、鄉里定期派專家來坐診,在家門口就把病治了。

“自從和家庭醫生簽了約,有個病病痛痛打個電話村醫就上門了。村醫解決不了有‘鄉醫’,‘鄉醫’不行還有‘縣醫’。”村民楊美蘭拿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協議書》,上面除了有縣、鄉、村醫生的簽名,還有他們的手機號。

楊美蘭所說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太谷組建醫療集團後的重點工作。太谷縣人民醫院與9所鄉鎮衛生院、166名鄉村醫生、198名計生服務員組成12支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除進行醫療行為外,還承擔著對群眾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導和普及工作。

村醫代俊芝介紹,簽約後鄉鎮分院每個月派人進村指導公共衛生,進行體檢、婦幼保健等工作,進行健康知識和醫療知識的宣傳。

村民對家庭醫生的服務很滿意,他們說:“有病治病、沒病預防。尤其是村醫,對我們每個人的體質、病情都清楚,向我們宣傳保健知識,提醒有病的定期檢查、正常服藥,服務細緻周到。”

按規劃,將有更多人享受到這樣貼心的服務。到2017年年底,太谷縣家庭醫生簽約在普通人群覆蓋率要達50%以上,高血壓、糖尿病等重點人群覆蓋率達到80%以上。

太谷縣最遠的村距離縣城有100多裡。因為分佈散落,危重病人的急救時機常常被延誤。現在,這一問題正得到改善。太谷縣衛計局局長石燕萍介紹,目前正在建設的急救網路輻射延伸到各村村衛生室。各分院的急診科建設也在進一步規範中,醫療集團還派出巡迴醫療隊,對基層醫務人員進行急診急救知識及技能培訓。石燕萍說:“120急救網站就緒後,在總院出動120的同時,患者可就近接受及時有效的搶救,從而贏得進一步救治的時機。”

如今,通過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太谷縣正在向著“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這一目標無限趨近。我們相信,隨著這一改革成果的推廣,將有更多群眾享受到這一新醫改“紅利”。

由縣人民醫院統一收集、統一進行專業處理。”

將手裡的醫療垃圾放在北洸分院的醫療垃圾回收點,北洸村村醫賈艾小告訴記者。

此外,藥品由醫療集團組建的藥品集中採購管理服務中心集中採購,負責藥品議價、採購、配送和結算工作。

“省力省時,還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浪費。比如,以前普遍存在急救藥品使用過期問題,現在由集團藥械中心向各分院派送,可按有效期限調換。再如,氧氣採購成本高的問題,現在隨時可以到集團購裝。還有,檢驗試劑使用量小的問題,集團統一採購,我們按需使用。”吳富安舉例說。

這樣,鄉鎮分院就能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用於提升業務水準、發展特色專科。醫療集團在進行橫向比較、縱向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各分院實際發展相對優勢的專業,給予人、財、物的扶持和政策的傾斜,讓一部分專科先發展起來,比如北洸分院的精神病科、老年康復科、風濕骨科,範村分院、水秀分院的中醫科、胡村的老年科等。

突出特色,打造各個層次醫養結合的優勢專業,這是鄉鎮分院的發展方向,也是群眾實現就近就醫的希望所在。

轉“怨”為“喜” 群眾盡享新醫改“紅利”

在北洸鄉南咸陽村村衛生室,71歲的楊玉清聽說鄉里的醫生到村裡坐診,一早就趕了過來。“有些頭昏腦悶,讓大夫給看看。”楊玉清說,前些年生了病去鄉里治療,騎自行車得半個小時。現在縣裡、鄉里定期派專家來坐診,在家門口就把病治了。

“自從和家庭醫生簽了約,有個病病痛痛打個電話村醫就上門了。村醫解決不了有‘鄉醫’,‘鄉醫’不行還有‘縣醫’。”村民楊美蘭拿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協議書》,上面除了有縣、鄉、村醫生的簽名,還有他們的手機號。

楊美蘭所說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是太谷組建醫療集團後的重點工作。太谷縣人民醫院與9所鄉鎮衛生院、166名鄉村醫生、198名計生服務員組成12支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除進行醫療行為外,還承擔著對群眾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導和普及工作。

村醫代俊芝介紹,簽約後鄉鎮分院每個月派人進村指導公共衛生,進行體檢、婦幼保健等工作,進行健康知識和醫療知識的宣傳。

村民對家庭醫生的服務很滿意,他們說:“有病治病、沒病預防。尤其是村醫,對我們每個人的體質、病情都清楚,向我們宣傳保健知識,提醒有病的定期檢查、正常服藥,服務細緻周到。”

按規劃,將有更多人享受到這樣貼心的服務。到2017年年底,太谷縣家庭醫生簽約在普通人群覆蓋率要達50%以上,高血壓、糖尿病等重點人群覆蓋率達到80%以上。

太谷縣最遠的村距離縣城有100多裡。因為分佈散落,危重病人的急救時機常常被延誤。現在,這一問題正得到改善。太谷縣衛計局局長石燕萍介紹,目前正在建設的急救網路輻射延伸到各村村衛生室。各分院的急診科建設也在進一步規範中,醫療集團還派出巡迴醫療隊,對基層醫務人員進行急診急救知識及技能培訓。石燕萍說:“120急救網站就緒後,在總院出動120的同時,患者可就近接受及時有效的搶救,從而贏得進一步救治的時機。”

如今,通過縣鄉醫療衛生機構一體化改革,太谷縣正在向著“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這一目標無限趨近。我們相信,隨著這一改革成果的推廣,將有更多群眾享受到這一新醫改“紅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