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博士畢業年薪百萬 人工智慧催生最貴搶人大戰

還沒從浙大畢業就被包圓

為了搶人, 杭州有科技公司直接把總部放進校園

為了吸引人才, 國內頂尖的人工智慧創業公司格靈深瞳,

由CEO親自出面在浙大招聘暑期實習生。

Boss直聘的資料顯示, 跟人工智慧相關的資料服務行業, 是今年公司薪資預算增長最快的領域。

即將博士畢業的臧強(化名)終於選好了自己的下一站, 去北京, 加入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 這個決定能為他帶來上百萬的年薪和可觀的期權。

身為國內為數不多熟悉機器視覺技術的人, 他的求職更像是給大批科技公司出的一道難題。

沒投過一份簡歷, 沒參加過一次筆試, 就連面試都是走過場;打飛的去公司參觀, 對方負責全部費用, 順帶受邀給對方員工做個分享……這是臧強記憶裡關於招聘的大部分細節, 即便所說的物件是百度、阿裡、騰訊、華為這些國內最優秀的科技公司, 他依然很坦然。

當然, 誰叫他一腳踩在了“人工智慧”的風口上。

年薪是其他人的三倍

臧強主攻的是一種叫Slam的技術。 它能幫機器人建立類似于人的空間感, 能廣泛用於無人車、無人機以及AR、VR領域。 這也是他選擇進入百度的原因, 對方在這些領域有長期的技術積累。

去年下半年, 臧強準備求職的意願剛在圈子裡傳開, BAT(百度、阿裡、騰訊)三家公司的相關人員就通過各種關係找到了他, 明確表示出興趣。 “目前國內人工智慧的圈子很小, 這也在我的預期之內”, 之後, 就是持續的溝通, 直到他完成“百裡挑一”的工作。

這是他的導師章國鋒願意看到的一幕, 章國鋒是浙江大學電腦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實驗室的一名副教授。 就在幾年前, 他還得眼睜睜看著學生畢業後轉向搜索、程式設計等其他領域, 原因只有一個, 國內從事AR、VR以及人工智慧研發的企業太少了, 相關畢業生除了出國, 很難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

“那時最吃香的應該是iOS和安卓工程師。 ”杭州資深獵頭顧問謝波峰回憶, 當時一個有兩年從業經驗的iOS工程師月薪能達到2萬元,

“當然和現在人工智慧方面的人才還是沒法比”。

與前者相比, 被視為未來“水電煤”的人工智慧地位顯然要高出很多。 更為重要的是, 這方面的人才十分短缺, 而且無法在短期內培養出來, “僧多粥少”的局面下身價自然不菲。

“目前, 在我們電腦學院, 研究方向和人工智慧、機器視覺有關的畢業生, 薪酬的平均水準要比其他專業學生高出1.5-2倍。 ”章國鋒說, “一般情況下, 研究生畢業薪水在20萬元以上, 博士畢業能達到70萬元以上。 ”

如果畢業生在校拔尖, 會更受雇主青睞。 今年, 章國鋒有三個研究生畢業後進了網易, 其中一個拔尖的拿到了35萬多元的年薪, 高出另外兩個5萬-10萬元。 他的一個博士朋友,

入選國家百人計畫, 騰訊給他開出的年薪超過200萬元。

好的人有錢也挖不到

為了能夠在國內找到優秀的人才, uSense淩感科技權衡再三, 把國內的總部放到了浙大, 因為這裡有電腦圖形領域最頂尖的畢業生。 他們現在採取的辦法, 就是以組建聯合實驗室的模式, 與浙大共用人才庫。 而國內頂尖的人工智慧創業公司格靈深瞳, 乾脆由CEO親自出面, 在浙大招聘暑期實習生。

科技公司不惜代價地搶人, 卻給獵頭們出了道難題。 不久前, 謝波峰剛婉拒了杭州一家大資料公司的招聘請求, 對方要求在機器學習和圖像演算法領域各找一個人才, “想了想還是放棄了, 這些人才太稀缺, 免得砸了自己的招牌”。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高校培養和市場需求之間的斷層。每年,一所學校人工智慧、資料演算法相關專業的碩士畢業生有20-30位,博士大概10位,這還不包括從事科研的。另外,國內能夠提供相關專業人才的高校也不過20多所。

黃超是杭州一家知名人工智慧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在他看來,人工智慧是基於大資料演算法的,但目前全球在演算法領域,每年畢業的博士也就小幾百人,遠遠不夠科技公司挖的。而在“人工智慧+”背景下,要求人才有更多元化的知識結構,這樣的人往往是可遇不可求。

當然,也很少有人能預測到人工智慧的突然爆發,成為這輪資本寒冬裡,為數不多得到瘋狂追逐的對象。過去一年,ROOBO科技演算法類員工數量增加了16個,在2017年仍需要增加這類人才的招募力度。

“人工智慧本身還只是露了冰山一角,行業卻已經有一定泡沫。”創新工廠創始人李開複說。正如人工智慧的人才短缺是客觀事實,但相關人員的待遇確實也存在被市場“扭曲”的可能。

Boss直聘的資料顯示,跟人工智慧相關的資料服務行業是今年公司薪資預算增長最快的領域,漲幅相比去年同期達到41.9%。

大公司也難以倖免

據媒體報導,阿裡雲人工智慧首席科學家閔萬里在2016年總共收到700多封跳槽邀約,相當於每天2封。他手下的中層和年輕員工也成了香餑餑,一批有兩三年工作經驗的年輕技術員也被挖了牆角。

在這場可以預見的科技革命面前,大公司變得有些脆弱。除了提防彼此間的挖角行為,他們還得時時刻刻準備好承擔核心員工辭職創業的風險。

昨天,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宣佈辭職,他是人工智慧業界公認的大拿。有消息稱,辭職之後,他將加入由他妻子參與創辦的美國一家無人駕駛公司。

人才的劇烈流動不只發生在工業界。去年,斯坦福大學電腦科學系副教授李飛飛從學術界轉到工業界,正式加入穀歌,擔任穀歌雲機器學習負責人。前不久,何曉飛卸任滴滴研究院院長一職,回歸浙大。

章國鋒將這種變化歸結于人工智慧涵蓋的領域太廣,涉及的技術太多,需要不斷跨界和學習。“特別是學術界,缺少資料支援,必須要多跟工商業界的公司合作。”目前,浙大電腦學院也成了許多畢業生考研讀博的目標,他已經收到不少學生的郵件,向他諮詢有關事項。

AI招聘服務商TalentSeer創始人Alex判斷,人工智慧人才的極端不平衡最多維持三年。因為三年裡會有大量人才被培養出來,同時投資過熱的情況會被矯正,而一些人工智慧公司會消亡,使得一批優質人才再度回流到市場中。

比如高校培養和市場需求之間的斷層。每年,一所學校人工智慧、資料演算法相關專業的碩士畢業生有20-30位,博士大概10位,這還不包括從事科研的。另外,國內能夠提供相關專業人才的高校也不過20多所。

黃超是杭州一家知名人工智慧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在他看來,人工智慧是基於大資料演算法的,但目前全球在演算法領域,每年畢業的博士也就小幾百人,遠遠不夠科技公司挖的。而在“人工智慧+”背景下,要求人才有更多元化的知識結構,這樣的人往往是可遇不可求。

當然,也很少有人能預測到人工智慧的突然爆發,成為這輪資本寒冬裡,為數不多得到瘋狂追逐的對象。過去一年,ROOBO科技演算法類員工數量增加了16個,在2017年仍需要增加這類人才的招募力度。

“人工智慧本身還只是露了冰山一角,行業卻已經有一定泡沫。”創新工廠創始人李開複說。正如人工智慧的人才短缺是客觀事實,但相關人員的待遇確實也存在被市場“扭曲”的可能。

Boss直聘的資料顯示,跟人工智慧相關的資料服務行業是今年公司薪資預算增長最快的領域,漲幅相比去年同期達到41.9%。

大公司也難以倖免

據媒體報導,阿裡雲人工智慧首席科學家閔萬里在2016年總共收到700多封跳槽邀約,相當於每天2封。他手下的中層和年輕員工也成了香餑餑,一批有兩三年工作經驗的年輕技術員也被挖了牆角。

在這場可以預見的科技革命面前,大公司變得有些脆弱。除了提防彼此間的挖角行為,他們還得時時刻刻準備好承擔核心員工辭職創業的風險。

昨天,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宣佈辭職,他是人工智慧業界公認的大拿。有消息稱,辭職之後,他將加入由他妻子參與創辦的美國一家無人駕駛公司。

人才的劇烈流動不只發生在工業界。去年,斯坦福大學電腦科學系副教授李飛飛從學術界轉到工業界,正式加入穀歌,擔任穀歌雲機器學習負責人。前不久,何曉飛卸任滴滴研究院院長一職,回歸浙大。

章國鋒將這種變化歸結于人工智慧涵蓋的領域太廣,涉及的技術太多,需要不斷跨界和學習。“特別是學術界,缺少資料支援,必須要多跟工商業界的公司合作。”目前,浙大電腦學院也成了許多畢業生考研讀博的目標,他已經收到不少學生的郵件,向他諮詢有關事項。

AI招聘服務商TalentSeer創始人Alex判斷,人工智慧人才的極端不平衡最多維持三年。因為三年裡會有大量人才被培養出來,同時投資過熱的情況會被矯正,而一些人工智慧公司會消亡,使得一批優質人才再度回流到市場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