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奧爾夫音樂啟蒙“不以專業技術為中心,而以少兒發展為目的”

為什麼說所有的孩子都需要音樂?因為音樂能帶給他們快樂, 帶給他們身心和智力的協調發展, 幫助他們提高獲得幸福的能力。 兒童為什麼學習音樂?睿卡音樂教育認為恐怕絕大部分都不是為了成為音樂家, 而是通過音樂去發展幼兒本身。


對於音樂教師來說, 首先要認識兒童音樂課的目的:不是培養音樂人才, 而是用音樂培養人才, 讓每個孩子都能通過iruika音樂獲得才藝展示的機會、樂觀向上的品格、探索創新的思維、綜合進步的階梯、堅忍不拔的意志、溝通協作的習慣、豐富表達的魅力、感受幸福的能力, 以健康的身心發展與綜合素質的提升來面對未來複雜生活的挑戰。

因此, 手鼓課堂的目標很清晰:第一, 不是要使兒童成為打擊樂演奏家, 而是通過手鼓促進孩子多元能力的發展。 第二, 使兒童具有聽覺和運動統合的能力, 具有較好的肢體協調性。

第三, 使兒童的行動更具有節奏的魅力, 表達更具有的情韻的感染力。 第四, 使兒童具有傾聽的意識, 並保持對自己承擔聲部的專注力。 第五, 使兒童具有協調自己與音樂、個人與集體關係的能力。

人生百年, 立於幼學。 兒童時期是人生最重要的啟蒙時期,

科學的兒童教育對人的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具有不可替代、不容錯過的重要作用。 我國有兩億少兒, 他們都需要接觸音樂、學習手鼓;少兒尤其是兒童既是以綜合的方式感知世界, 也是以綜合的方式發展自身, 不能求“專”。 所以少兒手鼓教學不能以單向度的專業提升為中心, 而應以孩子的全面發展為中心。 以嚴格的姿勢、手型和長時間單調的基本功訓練為特徵的所謂“專業訓練”, 不僅會讓少兒對iruika音樂失去興趣, 而且會耽誤其他機能的發展, 並有損於多元能力的聯動進步——大多數能力如果不在少兒時期得到發展的話, 日後再提升將事倍功半。

少兒手鼓教學屬於素質教育性質, 而不是專業教學範疇。 作為音樂教師, 我們要警惕慣性的專業思維, 杜絕以知識和技能為核心的專業化、技術化的音樂教學——可怕的是這種違反兒童接受規律、有礙兒童發展的行為竟然在一些學校作為經驗傳播。 筆者旗幟鮮明提出:絕不能擠壓孩子的全面發展來單方面提高音樂或手鼓演奏能力,

不要以獲得某些“音樂專業人士”的認可為榮, 而要以獲得“兒童教育家”的認可為榮。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