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疏二叫停,校園貸為何依舊屢禁不止

提起校園貸, 伴隨的必然是“裸貸”、“欺詐”、“暴力催款”, 從去年到今年, 不知道有多少大學生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校園貸詐騙資料包告》顯示, 2016年4月至今, 被報導的的校園貸詐騙案達41起, 涉及全國22個省市, 平均每月曝光2-3起。 據不完全統計, 僅匯總時有據可查的校園貸詐騙案的受騙人數就有約3600人, 涉案金額近5500萬元。

校園貸背後是大學生借款融資的強烈需求, 根據2015年中國人民大學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走訪252所高校近5萬大學生撰寫的《全國大學生信用認知調研報告》, 在彌補資金短缺時, 有8.77%的大學生會使用貸款獲取資金, 其中網路貸款幾乎占一半。 校園貸款的出現, 幫助大學生打開一扇“經濟解困”的窗, 為其消費、助學、創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無奈市場魚龍混雜, 且被某些機構利用設置高利貸陷阱, 最終演變為人人喊打的“校園害”。

諸多血的教訓之後, 2016年4月,

教育部與銀監會聯合發佈了《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路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 明確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園不良網路借貸日常監測機制和即時預警機制, 同時, 建立校園不良網路借貸應對處置機制。

然而, 由於監管缺失等因素, 這次對校園貸亂象的疏通並未產生太大效果。 號稱低利率的校園貸, 還主打“從申請到審核完畢、成功借款, 時間非常短”的賣點, 依然吸引著大批學生趨之若鶩, 悲劇依舊不斷上演。 根據央視調查, 僅在2017年3月16日到4月9日短短半月餘, 就有4則校園貸相關的悲劇被媒體報導。 (過往相關報導:1、“裸照”借貸, 是用來鑽法律空子的? 2、借3千5買手機欠債10萬, 還做了援交女……世上套路深啊! 3、“校園借貸”一雷接一雷的炸,

千萬別再上當了! )

於是, 2017年5月27日, 教育部再一次聯合銀監會、人社部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範管理工作的通知》。 6月28日, 中國銀監會、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發佈通知, 要求現階段一律暫停網貸機構向在校大學生開展網貸業務,

並根據自身存量業務情況, 明確退出時間表, 同時鼓勵銀行等合格放貸主體進入“校園貸”, 並明確互聯網平臺可以提供助貸等服務。

據統計, 截至6月23日, 全國共有62家互聯網金融平臺開展校園貸業務, 主要是消費分期平臺和線上信貸平臺, 其中專注於校園貸業務的平臺有31家。 同期, 全國共有59家校園貸平臺選擇退出校園貸市場, 但仍有平臺“頂風作案”。 就在7月9日, 大二女生為買蘋果手機借1.25萬, 8個月“滾”成23萬欲輕生。

經過此次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校園貸監管, 校園貸為何還是屢禁不止?

存量業務未禁, 網貸機構趁機作祟

根據《通知》, 平臺存量業務的消化是一個過程, 強行收貸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 也不符合整治的初衷, 所以,

應給平臺退出留出一定時間。 但就是這樣的寬容, 極有可能被不法機構利用, 趁機作祟, 繼續危害大學生。

性價比低, 銀行接手雷聲大雨點小

叫停網貸機構, 由銀行接手, 這無疑給校園借貸業務加了一層保障。 但是, 于銀行自身意願而言, 可能並不願意花特別大的力氣做這個事情校園借貸方面的業務, 一是性價比低。 二是學生多無償還能力又不能納入征信系統, 很容易有借無回。

政府的多方管理略顯疲軟

從目前出臺的一些管理舉措來看, 大多較為原則和籠統, 未能打到校園貸的“七寸”。 比如校園貸缺乏明確的管理主體;比如要求借貸平臺加強對借款人的資質審核, 也基本上是一種提醒, 缺乏制度性約束和具體辦法。

消費欲望暴漲的大學生群體

對“90後”一代的大學生來說,“花明天錢、圓今天夢”的超前消費觀念不再是件新鮮事。對新產品的好奇、對時尚的追逐,刺激著大學生的消費欲望。但面對高價產品,沒有收入來源的大學生又往往囊中羞澀。矛盾產生了市場,貸款因此走進大學生群體。

大學生法律意識單薄,風險控制缺失也懈怠

根據騰訊新聞的調查顯示,在23939個大學生調查樣本中,對於“你瞭解校園貸的相關金融和法律風險嘛?”問題,37%的大學生表示完全不知道,26%的大學生表示基本不知道,22%的大學生表示部分知道,僅有15%的受訪者表示非常瞭解。即85%的受訪大學生可能“不太瞭解”校園貸的相關法律風險。可見,高發的校園貸悲劇背後,是大學生們法律知識的匱乏和漠視。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部分機構確實存在禁而不止的情況,不過預計今年校園貸會繼續向合規之路靠攏,或轉型或者退場。不可否認的是,校園貸裡也有教育貸款,不可能一棍子打死,轉型的可能性更大。國外不乏‘校園貸’業務做得比較好的案例,如桑坦德銀行,為校園貸款設立合理的額度限制,而且會根據學生的年級、地域、家庭情況等不同,提供分層次、個性化、差異化、多樣化的金融服務。

大學迎新季即將到來,昨天在北京化工大學開展的第四屆“助學·築夢·鑄人”主題宣傳活動上,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馬建斌對學生關於校園貸和電信詐騙的提問做了回答,國家會從政策層面堅決打擊,高校也會加強教育,堅決維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

的確如此,一味靠堵很難真正解決問題,校園貸也屬於金融的一種類型,它與消費者本身的金融觀念、金融的意識、風險控制的意識甚至是消費的觀念都息息相關,可見校園貸的整肅和清理需要多方助力。監管部門嚴格控制,金融機構積極介入,教育部門更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使其養成良好的金融消費習慣,合理借貸,及時還貸,保持自己良好的個人信用記錄。如果只是一味禁止,即便叫停借貸,很難保證不會出現其他問題。

消費欲望暴漲的大學生群體

對“90後”一代的大學生來說,“花明天錢、圓今天夢”的超前消費觀念不再是件新鮮事。對新產品的好奇、對時尚的追逐,刺激著大學生的消費欲望。但面對高價產品,沒有收入來源的大學生又往往囊中羞澀。矛盾產生了市場,貸款因此走進大學生群體。

大學生法律意識單薄,風險控制缺失也懈怠

根據騰訊新聞的調查顯示,在23939個大學生調查樣本中,對於“你瞭解校園貸的相關金融和法律風險嘛?”問題,37%的大學生表示完全不知道,26%的大學生表示基本不知道,22%的大學生表示部分知道,僅有15%的受訪者表示非常瞭解。即85%的受訪大學生可能“不太瞭解”校園貸的相關法律風險。可見,高發的校園貸悲劇背後,是大學生們法律知識的匱乏和漠視。

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部分機構確實存在禁而不止的情況,不過預計今年校園貸會繼續向合規之路靠攏,或轉型或者退場。不可否認的是,校園貸裡也有教育貸款,不可能一棍子打死,轉型的可能性更大。國外不乏‘校園貸’業務做得比較好的案例,如桑坦德銀行,為校園貸款設立合理的額度限制,而且會根據學生的年級、地域、家庭情況等不同,提供分層次、個性化、差異化、多樣化的金融服務。

大學迎新季即將到來,昨天在北京化工大學開展的第四屆“助學·築夢·鑄人”主題宣傳活動上,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馬建斌對學生關於校園貸和電信詐騙的提問做了回答,國家會從政策層面堅決打擊,高校也會加強教育,堅決維護大學生的合法權益。

的確如此,一味靠堵很難真正解決問題,校園貸也屬於金融的一種類型,它與消費者本身的金融觀念、金融的意識、風險控制的意識甚至是消費的觀念都息息相關,可見校園貸的整肅和清理需要多方助力。監管部門嚴格控制,金融機構積極介入,教育部門更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使其養成良好的金融消費習慣,合理借貸,及時還貸,保持自己良好的個人信用記錄。如果只是一味禁止,即便叫停借貸,很難保證不會出現其他問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