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新焦點」剛買房買車就被騷擾!400萬條個人資訊被瘋狂販賣!寧夏偵破公安部掛牌案!

生活中, 也許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買了新房, 裝修公司電話接踵而至;剛買新車, 就有人來推銷保險。 除了被騷擾, 更讓公眾擔憂的, 是其背後的個人資訊安全。 幾年前, 四川一小夥胥某來銀川一裝修公司打工, 慢慢的在工作中瞭解到, 售賣個人資訊給裝修公司能獲取更多利益。 隨後, 胥某辭去工作, 開始售賣個人資訊並從中獲利, 在短短不到2年時間, 僅他個人販賣的資訊就高達上百萬條。

新消息報記者 張磊

7月17日, 銀川市興慶區公安分局發佈通報, 經過三個月來的偵查, 成功偵破公安部掛牌督辦“4.05”寧夏銀川市興慶區侵犯公民個人資訊案。 一個長期盤踞銀川, 輻射3省7地的跨地區跨行業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犯罪團夥被一網打盡, 12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歸案, 查獲公民個人資訊超過400萬條, 涉案金額超過50萬元。

電話叫賣, 進入警方視野

“多是電話轟炸, 有賣衛浴的, 有兜售櫥櫃的, 還有房屋仲介, 很多群眾察覺自己資訊被人盜用後不堪其擾, 就報了案。 ”興慶區公安分局網安大隊王警官介紹。 根據群眾舉報線索, 網安大隊民警因情施策, 展開網上巡查, 對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的違法犯罪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2017年3月以來, 興慶區警方針對網路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犯罪逐年多發態勢, 緊盯電話叫賣、網路售賣資訊線索, 開展打擊整治駭客攻擊破壞和網路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犯罪專項行動。

經過一個月的網路偵查, 一家在銀川註冊的裝飾工程公司進入民警視野,

其法人陳某涉嫌非法購買公民個人資訊, 並指使公司業務人員利用這些資訊, 向購房者實施“精准”的電話“騷擾”。

“很多受害人都是剛買房不久, 接到電話時都會疑惑的問:‘你是怎麼知道我電話的’?”網安大隊偵查員介紹。

逆向偵查, 上線浮出水面

針對線索, 興慶區公安分局迅速抽調精幹警力形成專班, 組織網安、刑偵、便衣多部門合成攻堅, 通過擴線梳理、回訪報案人、網上篩檢開展精准資訊研判, 制定逆向偵查方案、先期固定證據, 抓捕時機逐漸成熟。

今年4月8日上午, 絲毫沒有意識到自己行為, 已經觸犯法律的陳某在其公司被民警抓獲, 從其電腦和各類存放裝置中查獲涉及公民身份、房產、家庭等資訊100余萬條。

審訊中, 陳某交代, 其所掌握的上百萬條公民個人資訊都是從一個在銀川市“小有名氣”的資訊販子胥某手中購買的。

那麼, 又是誰為胥某提供如此海量而精准的公民資訊呢?作為上線的胥某成為案件偵破的關鍵。

4月11日下午,對胥某行蹤如指掌的偵查員,在位於銀川市興慶區清河南街一賓館中,將正在網上交易的胥某逮個人贓並獲,此時,民警看到胥某電腦上出現大量個人資訊,名字、身份證號、所住社區都非常詳細。

民警從胥某個人電腦和存放裝置中,當場查獲公民個人資訊150余萬條。同時,從其手機中查獲交易資訊100餘條,涉案資金超過30萬元。

面對鐵證,胥某道出真相。原來,2015年7月,胥某在朋友聚會上認識銀川一單位資訊管理人員郭某、王某。幾番宴請後,胥某很快與郭某和王某達成協議,由郭某和王某利用工作便利,向胥某提供公民房屋資訊,胥某將資訊打包、分類以0.5至1元不等的價格售賣給來自寧夏、福建、山東等地的房屋仲介、家裝、衛浴公司,謀取巨額利潤。

自此,一個以郭某、王某為資訊源,胥某為“仲介”,各家裝及相關產業公司為買家,結構清晰、分工明確的跨省犯罪團夥浮出水面,一張抓捕的大網隨之展開。

幕後黑手落網

“該案是自治區偵破的首例侵犯公民個人資訊案件,偵辦過程中在法律認定、電子證據提取、涉案人員關聯等方面都遇到了不小的挑戰。”興慶區公安分局副局長蘇波介紹。

針對該案涉及人員複雜、輻射範圍廣、社會危害性大等特點,民警分別前往福建、山東、上海等地展開抓捕,追擊行程累計超過15000公里,剩餘10名犯罪嫌疑相繼歸案。其中,主犯郭某于4月14日在銀川落網,王某則在17日被民警從上海押解回銀。

同時,針對電子證據專業性強、資訊龐雜、時間跨度大、不易保存等特點,抽調專業技術人員加快證據提取速度。“光胥某一個人的資訊就10個G,盯著提取兩天兩夜才最終固定。”偵查員介紹。

截止目前,本案12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歸案,查獲公民個人資訊累計超過50G、400萬條,涉案金額超過50萬元,目前,4名主犯被興慶區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

犯罪嫌疑人抓捕現場

據民警介紹,此類違法犯罪活動呈現四方面特點:一是形成犯罪網路和利益鏈條。一些犯罪分子大肆向掌握資訊的部門內部人員購買資訊,並通過網路相互買賣,形成了公民個人資訊的網路交易平臺。二是內外勾結,許多資訊源頭都在內部。大量倒賣資訊的源頭都來自掌握公民個人資訊的單位和部門,個別“內鬼” 為了經濟利益非法出售大量公民個人資料。三是與詐騙等下游犯罪相互交織,危害巨大。一些犯罪團夥和非法調查公司利用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進行電信詐騙、敲詐勒索和綁架、暴力討債等違法犯罪活動。四是作案具有很強隱蔽性,極易銷毀證據。

4月11日下午,對胥某行蹤如指掌的偵查員,在位於銀川市興慶區清河南街一賓館中,將正在網上交易的胥某逮個人贓並獲,此時,民警看到胥某電腦上出現大量個人資訊,名字、身份證號、所住社區都非常詳細。

民警從胥某個人電腦和存放裝置中,當場查獲公民個人資訊150余萬條。同時,從其手機中查獲交易資訊100餘條,涉案資金超過30萬元。

面對鐵證,胥某道出真相。原來,2015年7月,胥某在朋友聚會上認識銀川一單位資訊管理人員郭某、王某。幾番宴請後,胥某很快與郭某和王某達成協議,由郭某和王某利用工作便利,向胥某提供公民房屋資訊,胥某將資訊打包、分類以0.5至1元不等的價格售賣給來自寧夏、福建、山東等地的房屋仲介、家裝、衛浴公司,謀取巨額利潤。

自此,一個以郭某、王某為資訊源,胥某為“仲介”,各家裝及相關產業公司為買家,結構清晰、分工明確的跨省犯罪團夥浮出水面,一張抓捕的大網隨之展開。

幕後黑手落網

“該案是自治區偵破的首例侵犯公民個人資訊案件,偵辦過程中在法律認定、電子證據提取、涉案人員關聯等方面都遇到了不小的挑戰。”興慶區公安分局副局長蘇波介紹。

針對該案涉及人員複雜、輻射範圍廣、社會危害性大等特點,民警分別前往福建、山東、上海等地展開抓捕,追擊行程累計超過15000公里,剩餘10名犯罪嫌疑相繼歸案。其中,主犯郭某于4月14日在銀川落網,王某則在17日被民警從上海押解回銀。

同時,針對電子證據專業性強、資訊龐雜、時間跨度大、不易保存等特點,抽調專業技術人員加快證據提取速度。“光胥某一個人的資訊就10個G,盯著提取兩天兩夜才最終固定。”偵查員介紹。

截止目前,本案12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歸案,查獲公民個人資訊累計超過50G、400萬條,涉案金額超過50萬元,目前,4名主犯被興慶區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

犯罪嫌疑人抓捕現場

據民警介紹,此類違法犯罪活動呈現四方面特點:一是形成犯罪網路和利益鏈條。一些犯罪分子大肆向掌握資訊的部門內部人員購買資訊,並通過網路相互買賣,形成了公民個人資訊的網路交易平臺。二是內外勾結,許多資訊源頭都在內部。大量倒賣資訊的源頭都來自掌握公民個人資訊的單位和部門,個別“內鬼” 為了經濟利益非法出售大量公民個人資料。三是與詐騙等下游犯罪相互交織,危害巨大。一些犯罪團夥和非法調查公司利用非法獲取的公民個人信息進行電信詐騙、敲詐勒索和綁架、暴力討債等違法犯罪活動。四是作案具有很強隱蔽性,極易銷毀證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