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不能不去的柬埔寨」人在小吳哥,則不作他想了

去了大吳哥, 更要去小吳哥。 大小吳哥風格也大不相同。 雖經千年歲月盤剝風化, 依然是華彩熠熠, 精美絕倫……

柬埔寨的小吳哥窟,

與中國的萬里長城、印度的泰姬陵、印尼的婆羅浮屠, 並稱為東南亞的四大建築奇跡之一, 也有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之稱, 是吳哥古跡中最為輝煌的建築群。

每一次到了這樣的人類燦爛文化的聚集呈現之地, 我都會有種難以言說的情緒, 很多感受甚至無法表達。

小吳哥寺全貌

12世紀時, 吳哥建築達到了藝術上的頂峰。

當時建造的吳哥廟, 所有的牆壁全都刻有精美的浮雕, 每個寶塔平臺的周圍都有面向四方的長廊, 連接著神殿、角塔和階梯。 吳哥廟不僅本身規模宏大無比, 廟宇的外面還有一條將近10米寬的堤路, 直通廟宇的大門, 堤路的兩邊也都豎立著巨大威嚴的神像。

柬埔寨的國旗就取材于小吳哥寺

一般說來, 世界各國所有的廟宇都是坐西朝東, 而唯獨吳哥廟大門朝西, 這使後來研究古代高棉的考古學家百思不解。

此後, 吳哥王朝歷代國王的建城工作就一代又一代地傳了下來。 該寺全部用砂岩重疊砌成, 占地約2平方公里, 四周有城壕環繞。 神廟圍有依次增高的3層回廊, 各回廊的四角配有高塔, 以中心塔(高出地面65米)為頂點, 形成高度依層次遞減的高塔群, 呈現出無以倫比的均衡美。

通向中心塔的階梯被封掉, 只好去爬寶塔背後的木質階梯, 才能登上“天堂”

吳哥寺的裝飾浮雕同樣豐富多彩。 浮雕刻於回廊的內壁及廊柱、石牆、基石、窗楣、欄杆之上, 題材取自印度教神話和高棉王朝的歷史。 放眼望去, 好像是一本雕刻在大地上的史書。

中心塔上的回廊

小吳哥寺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塊石雕

我們出遊的這天,天氣極其炎熱,地面溫度達到40多度。我們沿著河堤路進入寺門,只一會兒就是大汗淋漓、氣喘吁吁,需要不斷補充水分,以免虛脫。

最後到達中心塔下,人們早已是渾身濕透,許多人只能是望塔興歎,那直通塔尖的木質臺階,又高又陡,不敢攀爬。據說,以前的臺階是沒有扶手的,1973年,一名法國女遊客失足跌落致死,她的丈夫悲痛之余捐資在臺階一側修了扶手,以避免悲劇重演。這一側階梯也被稱作“愛情階梯”。


我鼓足勇氣長舒了一口氣,一步一步順著“愛情階梯”爬山塔尖,終於登上塔頂。

這裡又是一番景象,還是一座方城,回廊在塔上環繞,廊柱、基石、窗眉、欄杆之上都是精美石雕。這裡涼風習習,放眼四望,只見小吳哥寺城壕環繞,回廊婉轉,塔群鱗次櫛比,雕刻精美無比——雖經千年歲月盤剝風化,依然是華彩熠熠,精美絕倫,其建築與藝術的完美統一,絕非其他遺跡可比,古老文明、亞洲雄風;藝術頂峰、後世敬仰。頃刻間,疲勞全無,精神為之一振,真不虛此行也!遙遙萬里,為了就是這一刻啊!

觀賞小吳哥的細處,精美的浮雕隨處可見,能看出東南亞風格的審美範式,有一種柔中帶剛、剛柔並濟的美感。

在古跡中行走的人們也是美麗的風景,都別具一格。

這裡信奉的是小乘佛教

本地的孩子們在這裡流連

當然,也有金髮碧眼的遊客們

(老韋圖文作品皆為原創,除授權轉載外,版權所有。)

小吳哥寺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塊石雕

我們出遊的這天,天氣極其炎熱,地面溫度達到40多度。我們沿著河堤路進入寺門,只一會兒就是大汗淋漓、氣喘吁吁,需要不斷補充水分,以免虛脫。

最後到達中心塔下,人們早已是渾身濕透,許多人只能是望塔興歎,那直通塔尖的木質臺階,又高又陡,不敢攀爬。據說,以前的臺階是沒有扶手的,1973年,一名法國女遊客失足跌落致死,她的丈夫悲痛之余捐資在臺階一側修了扶手,以避免悲劇重演。這一側階梯也被稱作“愛情階梯”。


我鼓足勇氣長舒了一口氣,一步一步順著“愛情階梯”爬山塔尖,終於登上塔頂。

這裡又是一番景象,還是一座方城,回廊在塔上環繞,廊柱、基石、窗眉、欄杆之上都是精美石雕。這裡涼風習習,放眼四望,只見小吳哥寺城壕環繞,回廊婉轉,塔群鱗次櫛比,雕刻精美無比——雖經千年歲月盤剝風化,依然是華彩熠熠,精美絕倫,其建築與藝術的完美統一,絕非其他遺跡可比,古老文明、亞洲雄風;藝術頂峰、後世敬仰。頃刻間,疲勞全無,精神為之一振,真不虛此行也!遙遙萬里,為了就是這一刻啊!

觀賞小吳哥的細處,精美的浮雕隨處可見,能看出東南亞風格的審美範式,有一種柔中帶剛、剛柔並濟的美感。

在古跡中行走的人們也是美麗的風景,都別具一格。

這裡信奉的是小乘佛教

本地的孩子們在這裡流連

當然,也有金髮碧眼的遊客們

(老韋圖文作品皆為原創,除授權轉載外,版權所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