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歐洲探測器在彗星上拍到會“行走”的巨石

“鴨子”“脖頸”處出現的巨大缺口。 (ESA)

彗星在靠近太陽前大多盤踞在太陽系週邊的冰雪王國裡。 在遠離太陽的地方, 溫度極低, 水只能以固態存在。

彗星本身就是攜帶有大量冰雪的小天體, 所以一旦它們進入太陽系內圈, 那麼這些冰就會因受熱而昇華, 壯觀的彗尾就是這麼形成的。

冰的受熱昇華會改變彗核的內部結構。 這種改變會影響彗核的穩定。 彗核受熱後噴出的氣體, 會導致它發生無序的翻滾, 這樣的翻滾會進一步加劇彗核的分裂。

彗星表面發生的諸多變化。 (ESA)

2014年, 歐洲空間局的“羅塞塔”探測器在旅行了10年後, 進入了環繞“67P/丘留莫瓦-格拉西梅彗星”的軌道, 並對其展開了為期2年的科學考察。 在此期間, 這顆彗星進入了內太陽系。 這是一個極佳的機會, 使得“羅塞塔”能夠近距離觀察彗核在受熱後的變化。

“羅塞塔”記錄下了許多彗核物質缺失事件。 一些原本平坦的地方出現了裂縫, 大片物質消失不見, 甚至有巨石發生了位移。 在接收了太陽的熱量後, 彗星表面委實是個奇異的世界。

彗星表面那些新出現的裂縫和“行走”的巨石。 (ESA)

“行走”的巨石。 左右兩圖的比例尺不同, 但仍然可以看出, 箭頭所指的巨石在一年前和一年後所處的位置不一樣。 (ESA)

這一系列事件還給彗星留下了致命的後遺症。

“67P/丘留莫瓦-格拉西梅彗星”的彗核看上去像是由一大一小兩個部分“粘合”而成的, 它的形狀如同一隻“橡皮鴨”。 而就在彗星靠近太陽的期間, 這只“鴨子”的脖頸處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缺口。 它總有一天會一分為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