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中醫人物志|第15期:王惟一——創針灸銅人的御醫

最初講針灸理論的教具是《明堂圖》, 一般畫有正反兩面兩個人體, 人體上標了許多表示針灸穴位的圈圈點點。 後來王惟—發明的針灸銅人是一項劃時代的創新。 “針灸銅人”, 簡稱“銅人”, 指刻有穴名的人體銅像, 是形象直觀的針灸穴位模型。 自從北宋王惟一創造性地用青銅鑄造了兩具針灸銅人以後, 針灸銅人在中國古代針灸教育和臨床取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王惟一曾是宋仁宗時(1023—1063)的翰林醫官、朝散大夫、尚藥奉禦, 天聖初年(1023)奉敕主持編撰《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一書, 於1026年完成該書。 後又於1027年設計並主持鑄造銅人針灸孔穴模型兩具, 與書配合。 王惟一不但編撰《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將腧穴理論進行考證並規範, 還在書中繪製了十二經穴圖十二幅及經脈三人圖各—幅,

以便更直觀地觀察人體周身的腧穴分佈及經脈歸屬等。 宋代周密撰《齊東野語》記載:“以精銅為之, 臟腑無—不具, 其外俞穴則錯金書穴名於旁, 背面二器相合, 則渾然全身。 ”可見, 當時所鑄的銅人是十分精緻的。 銅人鑄成後, 一具置於太醫院, 一具置於大相國寺仁濟殿。

王氏鑄針灸銅人與《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互相參照, 其目的主要是為了弄清腧穴的位置。 因為除了用文字表述和圖畫來表達腧穴的位置外, 鑄造銅人並在上面標明腧穴位置, 非常有助於準確判斷腧穴的定位, 這對於提高針灸醫者的技藝大有裨益。 不但如此, 所鑄銅人還是當時醫生考試的一個重要而有效的工具。

應該說, 王氏開創了醫學模型的先河, 為腧穴理論的規範、針灸療法的傳播和發展所做出的貢獻是不言而喻的。 在宋代的針灸教育中, 針灸銅人既是老師講授“人體腧穴”課的直觀教具, 又是學生考試“腧穴定位”的標準答案。

針灸銅人是中國古代中醫輝煌歷史的見證,

其年輕英俊的面龐和那神秘可愛的笑容令人過目難忘, 堪稱我國銅制工藝品之最。 天聖銅人和宋刻石碑至15世紀己破損不堪, 所以明朝政府於正統8年(1113 )重新仿製。 可惜, 宋代的“天聖銅人”己不復存在, 就連明代“正統銅人” 也流落海外, 其原物於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時被沙皇俄國從太醫院掠走, 現藏於俄羅斯聖彼德堡冬宮。 值得安慰的是, 1965年、1973年、1983年, 北京市在拆除明代北京城牆的考古工作中, 陸續發現宋天聖 《新鑄銅人腧穴圖經》殘石六方, 為針灸學術界所矚目, 亦為“宋天聖針灸銅人”的再現提供了依據。

1985年經過專家們對宋代天聖針灸銅人的挖掘和精心考證,歷時三年艱苦努力,整理設計,論證修改,塑形定穴,鑄造調試,終於在1987年重新鑄造成功。2006年,針灸銅人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主 編:陸 翔

責任編輯:蘇雪貞

美術編輯:朱麗莉

1985年經過專家們對宋代天聖針灸銅人的挖掘和精心考證,歷時三年艱苦努力,整理設計,論證修改,塑形定穴,鑄造調試,終於在1987年重新鑄造成功。2006年,針灸銅人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主 編:陸 翔

責任編輯:蘇雪貞

美術編輯:朱麗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