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宏觀七日談 | 靴子還是要落地的



一, 7月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簡稱714會議)剛剛結束, 信息量很大。 如果要劃重點, 我覺得就是三個:金融監管的頂層設計(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 金融改革和財稅改革國企改革的配套(地方政府債務終身問責制), 對金融體系的激勵機制約束(功能監管和行為監管)。
二, “714會議”再次確認了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的方向——要把防範金融系統性風險放在首位。 又進一步加上了制度的頂層設計, 成立在一行三會之上的監管協調機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
三, “714會議”沒有超預期的松, 只有符合預期的嚴。
既確認了防系統性風險的大方向, 又建立了一行三會之上的監管協調機制, 這些說明金融去杠杆不會半途而廢, 監管將在協調中繼續, 抬起的靴子還是要落地的。
四, 金融的根子在財政。 這次單獨將國企改革和約束地方政府債務拎出來敲打, 強調了對地方政府債務的約束, 建立了地方政府債務追責制, 有希望從根子上解決金融體系的剛性杠杆問題。 中國金融體系中的剛性杠杆看上去是金融的問題, 實際上背後根源是制度剛兌。
金融體系的底層資產穿透後, 很多仍是預算軟約束部門(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的龐氏債務。 只要制度剛兌不打破, 龐氏債務仍是剛性的信用需求, 杠杆仍是只上不下的棘輪,
承接這些龐氏債務的各種交易結構(嵌套、表外、委外、資金池、灰色的抽屜協議)短期也難以消散。
五, 所以, 金融改革要有國企改革和財政改革的配套, 金融出清需要有實體經濟中的龐氏部門(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的債務出清, 否則很難單兵突進。 所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不僅協調一行三會, 也協調財政部。
處理化解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有個新老劃斷的過程, 這個過程是增量受約束, 存量風險逐漸暴露, 風險大家共擔。 今年以來的財政部50號文、87號文都體現了對地方政府增量債務的約束。 這些道理都懂, 方向都對, 最終看怎麼落地執行了。
六, 6月監管一鬆口, 金融加杠杆的舞曲就再度響起了。 6月待回購債券餘額和同業存單淨融資額雙雙大增,
銀行體系表現出高度的剛性負債和同業依賴。
長端利率賭性難消, 仍是市場與央行博弈的局, 賭經濟下行監管就會放鬆, 賭金融去杠杆接近尾聲, 賭監管的靴子不會落下。 長端的賭性使得利率期限曲線從短到長的傳導阻滯。
“714會議”開完, 我相信這個對賭盤基本可以了結了, 長端利率大幅下行的空間基本鎖死了。
七, 目前監管還在上半場, 正處於機構自查和銀監局督查並行的階段。 監管的靴子都已抬起但沒有落下。 政策的不確定性對風險偏好的壓制短期內不會消散。 這種情況下, 資產價格將表現出很強的慣性, 之前強化的交易行為很難打散, 資產價格繼續向確定性溢價和流動性溢價聚攏。

權益的3000-50的beta結構難以解散, 大盤股跑贏小盤股, 所謂的“漂亮50”(上證50+白馬龍頭)繼續受到追捧。 債券上看短做短, 越來越接近“安全出口”。
八, 穩健的貨幣政策, 沒有“中性”兩字, 這個看如何理解了。 我的理解是貨幣政策會繼續被動輔助於監管政策, 維持流動性穩定, 發生全面壓迫式錢荒的概率越來越小, 但超常寬鬆也難出現。
九, 我們在《開弓沒有回頭箭》中曾說, 要把過去5年金融自由化產生的結果扭轉過來, 不是短期就能做到的。 無論是美國的衍生品市場還是中國的表外創新、同業創新, 金融創新的根源相近——缺乏激勵機制約束的監管套利。
當金融穩定和降低系統的道德風險成為選項後, 金融創新和自由化就會被先擱置一邊。
“714會議”沒有大方向的變化, 但更加細節和具體。 不僅確立了功能監管的制度設計, 堵住監管套利的空間, 也強調了行為監管的重要性, 約束金融體系的激勵機制, 糾正過去金融自由化缺乏約束之後的金融基礎行為問題(道德風險、逆向選擇)。 對於金融從業者來說, 合規會更加重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