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借“癡癲”的眼光看世界——三本帶你探索心靈世界的書

這個世界, 究竟是什麼樣的?我們窮盡一生, 甚至用盡祖先積累的智慧, 瞭解的也只是滄海一粟。

向外, 有紛繁的世相, 浩瀚的宇宙;向內, 則是幽深的自我, 亙古的寂寥。 或許, 我們可以借別人的眼光, 重新對這個世界進行一番探求。

他們, 也許是精神病人, 也許是抑鬱症患者, 也許本身就是一個心理醫生。 借助他們的眼睛, 我們將會以從未想過的角度, 重新審視這個世界, 尤其是複雜的內心世界。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
作者:高銘

這本書, 講述了近60個真實的精神病人案例。

在作者眼中, 他們雖然是接受治療的精神病人, 卻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智慧, 他們看似瘋癲無序的行為, 卻揭示著人間哲理, 或給人以強烈的啟示。

幾十個故事既有趣又有益, 篇篇引人入勝。

比如其中的《女人的星球》, 說出了一個“真理”——女人, 真的是另一種生物啊!

主人公是一位患有嚴重恐懼症的病人,

他恐懼的物件是女人, 甚至懷疑男醫生也是女扮男裝來謀害他的。


作者高銘

當醫生用自己的鬍子證明性別時, 病人才說出恐懼女人的原因——

人類共有46條染色體, 男女前44條染色體, 都是遺傳信息之類的東西, 而最後一對染色體是性染色體,

男性的是X/Y, 女性的是X/X。

男人的X/Y當中, X包含了兩三千個基因, 是活動頻繁的, Y只包含了幾十個基因, 活動很少。

而“女人的兩個X都包含好幾千個基因, 而且是活動頻繁的, Y對X, 幾十對好幾千。 就憑這些, 差別大了, 女人比男人進化得高級多了。 ”

當醫生提出差別並不大時, 病人卻反駁說:“人類和猩猩的基因相似度在99%以上, 就是那不到百分之一, 就導致了是一個人還是一個猩猩。 ”

進而, 病人得出結論:“對女人來說, 男人就像猩猩一樣可笑。 ”

病人還舉例說明:“女人生氣了, 你能看到她生氣了, 可你知道為什麼嗎?你不知道……”這就像寵物狗無法理解主人上網一樣。

因此, 病人非常驚恐地預言:“女人最終會統治這個星球, 只留下一些種男, 剩下的統統殺掉……”

這個結論過於極端, 然而從染色體的差異, 來審視女人的不同, 還真是一種新視角呢。

《渡過——抑鬱症治癒筆記》作者:張進

作者張進, 曾是一名優秀記者, 現在為某雜誌執行總編。

作者寫這本書的三年前, 與抑鬱症不期而遇。

那時, 他完全處在無助的狀態,

周圍的人們對這個病一無所知, 他在治療中走了不少彎路。

他想方設法治療, 與疾病苦苦纏鬥, 終於在半年後的一天豁然痊癒, 如同一陣狂風吹散了濃密的烏雲。

出於一個媒體人的敏感, 更是出於一個抑鬱症患者的探求心理, 他開始對抑鬱症進行研究。


張進

先是把用過的11種藥,化學結構、適應症等研究了一遍;之後閱讀大量病例,瞭解抑鬱症的病理知識;後來又將大專院校的精神科教材系統學習了一遍;甚至利用雙休日時間,到北京安定醫院主治醫生姜濤的診室旁聽……

在恢復工作之後,他還將抑鬱症作為報導題材,廣泛、深入採訪,撰寫了不少文章。

漸漸地,他居然成了抑鬱症治療的半個專家,吸引了不少患者和家屬來找他諮詢。

從“他渡”,地獄歸來;到“自渡”,做自己的心理醫生;直至最後“渡人”,他不僅走出了陰霾,更將手中的玫瑰贈與了需要幫助的人。

他的主治醫師姜濤,在推薦語中寫道:“張進的這本書,從患者感受出發,對抑鬱症做了多層次、多角度的解讀,深入淺出,引人入勝,很多地方比我們醫生說得都清楚,這是很不容易的。”


《登天的感覺——我在哈佛大學做心理諮詢》作者:嶽曉東

這是一本雖然專業,卻很容易讀進去的心理學書籍。

作者記錄了在哈佛大學心理諮詢中心實習期間經手的十個諮詢個案,讀起來深入淺出,讓人受益良多。

作者構思這本書時,還有一個有趣的情節。

那是在深圳火車站的一家咖啡廳裡,他攤開一張紙,寫寫畫畫,思考著這本書該如何提筆。

一位叫阿靜的服務員,問他在寫什麼,他回答道:“是關於心理諮詢的書。”

阿靜問道:“什麼是心理諮詢啊?”

作者則反問:“你覺得心理諮詢會是什麼呢?”


嶽曉東

阿靜並不瞭解這一專業名詞,猜測它或許是教人怎麼開心的。

當作者問她,如果自己寫一本心理諮詢的書,她會不會看時,她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如果你寫的書不枯燥,不講大道理,像講故事那樣,而且最好是與愛情有關,那我就會看的。”

作者如醍醐灌頂——阿靜的要求,不就是讀者們的要求嗎?

於是,這本專業又有趣的心理學書籍誕生了。雖然不是每個故事都與愛情有關,但都與人情有關。相信你也會在悅納之後,有所啟發。

張進

先是把用過的11種藥,化學結構、適應症等研究了一遍;之後閱讀大量病例,瞭解抑鬱症的病理知識;後來又將大專院校的精神科教材系統學習了一遍;甚至利用雙休日時間,到北京安定醫院主治醫生姜濤的診室旁聽……

在恢復工作之後,他還將抑鬱症作為報導題材,廣泛、深入採訪,撰寫了不少文章。

漸漸地,他居然成了抑鬱症治療的半個專家,吸引了不少患者和家屬來找他諮詢。

從“他渡”,地獄歸來;到“自渡”,做自己的心理醫生;直至最後“渡人”,他不僅走出了陰霾,更將手中的玫瑰贈與了需要幫助的人。

他的主治醫師姜濤,在推薦語中寫道:“張進的這本書,從患者感受出發,對抑鬱症做了多層次、多角度的解讀,深入淺出,引人入勝,很多地方比我們醫生說得都清楚,這是很不容易的。”


《登天的感覺——我在哈佛大學做心理諮詢》作者:嶽曉東

這是一本雖然專業,卻很容易讀進去的心理學書籍。

作者記錄了在哈佛大學心理諮詢中心實習期間經手的十個諮詢個案,讀起來深入淺出,讓人受益良多。

作者構思這本書時,還有一個有趣的情節。

那是在深圳火車站的一家咖啡廳裡,他攤開一張紙,寫寫畫畫,思考著這本書該如何提筆。

一位叫阿靜的服務員,問他在寫什麼,他回答道:“是關於心理諮詢的書。”

阿靜問道:“什麼是心理諮詢啊?”

作者則反問:“你覺得心理諮詢會是什麼呢?”


嶽曉東

阿靜並不瞭解這一專業名詞,猜測它或許是教人怎麼開心的。

當作者問她,如果自己寫一本心理諮詢的書,她會不會看時,她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如果你寫的書不枯燥,不講大道理,像講故事那樣,而且最好是與愛情有關,那我就會看的。”

作者如醍醐灌頂——阿靜的要求,不就是讀者們的要求嗎?

於是,這本專業又有趣的心理學書籍誕生了。雖然不是每個故事都與愛情有關,但都與人情有關。相信你也會在悅納之後,有所啟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