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京東大量招聘進軍汽配B2B 著力推進輪胎機油零配件批發業務

最近, 知情人士指出, 京東將重點放在與汽車後市場廠商品牌進行B2B合作專案的基礎上, 大力推進輪胎、機油、汽車零配件等類目的批發業務。 另有知情人士透露, 京東近期“不惜一切代價”在各個汽車零配件領域招聘B2B人才, 其需求量之大, 甚至動用了銷售、產品部門以及一些後市場媒體的人脈關係來尋人。

京東官網產品價低於線下批發商

業內人士指出, 京東進軍B2B批發的決心不可不謂堅決。 舉例來說, 規格為205/55R16、市面售價在500-600元上下的馬牌最新輪胎產品CC6花紋,, 在3月23日的京東官網上, 領券促銷後的最低售價甚至可達到459元一條(499元購買5條,

滿2399元減200元後計算每條均價得知), 遠低於市面售價標準, 甚至低於批發價——據輪胎行業業內人士透露, , 馬牌CC6代理商給到門店的批發價在460左右。

(圖為3月23日京東官網上關於205/55R16規格的馬牌CC6花紋售價)

這一現象也適用於其他輪胎品牌,

我們看到, 規格為205/55R16的米其林XM2花紋, 領券促銷後的最低售價為469元一條(509元購買5條, 滿2399元減200元後計算每條均價得知), 而普通輪胎門店拿到同規格的米其林XM2的批發價則為490元左右。

(圖為3月23日京東官網上關於205/55R16規格的米其林XM2花紋售價)

業界分析, 一方面京東很可能想通過價格優勢進一步擠壓線下批發商空間,

將流量轉化到線上;另一方面, 京東計畫和後市場品牌進行一輪合作, 重點很可能在於京東號稱的“火車頭一號”B2B專案——新通路事業部。 可以說, 這是後市場主流品牌對B2B管道的一次試水。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 中國替換胎市場爆發出巨大的潛力。 與此同時, 近年來中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向互聯網遷移已經成為趨勢, 傳統管道的市場份額不可避免的受到擠壓, 汽車後市場領域或將踏上3C產品10年前的發展路徑, 醞釀出一場變革。

而目前在汽車後市場供應鏈領域, 基本上一半由主機廠與4S店控制, 另一半由散落在各個城市的汽配城供給, 造就了汽車後市場兩大痛點,

“壟斷暴利”與“假冒偽劣”, 兩大勢力在飽受詬病中居然共生共榮了20多年, 如今到了該變革的時候了。

因此京東能否率先通過互聯網以及一眾品牌, 做成做大B2B批發業務, 就成了其佈局供應鏈的一步重要舉措。

“求賢若渴”背後 京東決心補拓後市場B2B短板

除了大量壓價之外, 京東近期還在大量招聘B2B供應批發人才, 職位包括管道批發經理、採購經理、B2B銷售等。 由於需求量甚大, 一時間京東不惜動員其員工推薦以往同事, 甚至動用了一些後市場媒體幫助其尋人。

那麼, 一貫以B2C業務著稱的京東, 為何會突然大量搞汽配B2B批發呢?

一方面, 想必與京東在汽車後市場B2C領域被一些品牌圍追堵截有關。

舉例來說, 早在2015年6月, 一名消費者(汽修廠老闆)通過京東自營“全球購”買了99桶"馬來西亞"版的殼牌潤滑油,

收貨後發現:產地為香港, 並非馬來西亞;部分機油產品沒有驗證碼, 頓時起了疑心。

隨後消費者致電殼牌中國進行投訴, 隨後收到了殼牌中國的官方聲明, 聲明稱該消費者購買的殼牌機油並非殼牌生產, 並且京東同意停止銷售該機油, 同事呼籲廣大消費者到殼牌授權的官方管道購買。

一時間便發酵成了幾乎引起全行業關注的“京東假機油”事件。 儘管行業內對此並非莫衷一是, 認為京東銷售假機油, 也有聲音為京東鳴不平, 但是畢竟京東沒有獲得殼牌機油的授權是事實, 而且最終也無法拿出更有利、直接的證據為自己正名。

另一方面, B2B是一片藍海,利潤增長空間巨大。

以輪胎為例,長久以來,輪胎供應鏈採用多層分級代理模式,產品出廠之後先到一級(省級)經銷商手中,之後是市級、區級、縣級……不同的品牌代理商管道體系不同,但毫無疑問的是,最後傳遞到用戶手中已經經過了層層周轉和層層加價,時效性和價格上都顯得不具有親和力。

據凱度零售諮詢統計資料顯示,有近55%的品牌商使用了至少200個經銷商經營傳統通路。由於管道的壟斷和層級臃腫造成的汽車維修保養價格高昂、效率低下、標準不透明等無不損害汽車後市場用戶的利益,用戶雖對此有微詞,但是分級代理結構一直以來都顯得牢不可破,加之品牌商有意保護,也只好為此買單。

在2016年京東年會上,劉強東高調提出成立“京東新通路”事業部,為京東年度大型創新“火車頭一號”項目。從名字便可感受到新通路的使命,打造B2B領域新管道。發展一年多來,京東新通路先後與可口可樂、中糧、億滋、雀巢、瑪氏、統一、王老吉、脈動、恒天然、惠氏、寶潔、聯合利華、立白等眾多品牌達成合作,但是後市場領域品牌卻一直缺席。

缺少品牌的背書,便使得平臺產品處於尷尬的境地,而京東對此,體會只深不淺。在這樣的背景下,汽配B2B則是京東重要的突圍之路。

另一方面, B2B是一片藍海,利潤增長空間巨大。

以輪胎為例,長久以來,輪胎供應鏈採用多層分級代理模式,產品出廠之後先到一級(省級)經銷商手中,之後是市級、區級、縣級……不同的品牌代理商管道體系不同,但毫無疑問的是,最後傳遞到用戶手中已經經過了層層周轉和層層加價,時效性和價格上都顯得不具有親和力。

據凱度零售諮詢統計資料顯示,有近55%的品牌商使用了至少200個經銷商經營傳統通路。由於管道的壟斷和層級臃腫造成的汽車維修保養價格高昂、效率低下、標準不透明等無不損害汽車後市場用戶的利益,用戶雖對此有微詞,但是分級代理結構一直以來都顯得牢不可破,加之品牌商有意保護,也只好為此買單。

在2016年京東年會上,劉強東高調提出成立“京東新通路”事業部,為京東年度大型創新“火車頭一號”項目。從名字便可感受到新通路的使命,打造B2B領域新管道。發展一年多來,京東新通路先後與可口可樂、中糧、億滋、雀巢、瑪氏、統一、王老吉、脈動、恒天然、惠氏、寶潔、聯合利華、立白等眾多品牌達成合作,但是後市場領域品牌卻一直缺席。

缺少品牌的背書,便使得平臺產品處於尷尬的境地,而京東對此,體會只深不淺。在這樣的背景下,汽配B2B則是京東重要的突圍之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