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海交通大整治交出一年成績單,繼續常態長效管理憑哪些“動力”?

昨天下午16時, 市民唐麗經過常德路上的人行橫道。 沒有紅綠燈, 沒有交警, 幾輛經過的車紛紛停在斑馬線前, 等她經過。

冷雨紛紛, 這樣一個小小的細節, 讓唐麗感到這座人口超過2000萬的超大型城市的融融暖意:“上海交通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但正向的變化真實地發生在我的身邊。 ”

去年3月25日, 一場力度空前的交通大整治席捲上海。 資料統計顯示, 一年來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同比分別下降23.8%、14.7%、38.0%, 其中機動車違反交通信號、超速行駛引發的事故數分別下降65.2%、48.9%, 9成受訪者對大整治成效表示滿意。

交通問題是超大城市永恆的主題和難題之一。 這一年間, 上海在補牢交通問題這塊短板上, 經歷了怎樣的探索與實踐?

依法治理: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解決頑症

昨天上午9時, 延安路、華山路路口交通繁忙依舊。 交管輔警站在路中, 正引導車輛按交通燈通行, 民警則在路口四邊跑動, 發現違法立即糾處。 9時21分, 延安路上一輛小客車越過停車線, 就被交警處罰。

嚴管之下, 雙向15車道、地鐵工地近在咫尺的路口, 車輛自覺成排, 變道加塞、壓線行駛這些過去常見的違法行為無一發生, 連違法鳴號音也聽不到了。

持續已經一年的上海交通大整治, 並不是上海第一次直面交通這一難題。 然而過去往往整治一陣, 交通秩序好一陣,

一旦結束違法行為捲土重來。

這一輪的上海交通大整治, 目標直指違法行為。 在上海市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白少康看來, 上海堅持運用法治思維明確目標定位, 運用法治方式破解交通管理難題, 把大整治工作準確定位為“整治道路交通違法行為”, 以整治違法行為為核心, 以查處違法來立法律規矩、以糾正行為來正尊法風氣, 牢牢牽住城市交通管理的“牛鼻子”。

吳淞路、武進路路口, 虹口交警支隊一大隊大隊長陳崢攔下一輛違法變道的車輛, 還沒開口, 駕駛員主動認了錯:“對不起對不起, 今天開車急了點, 我認罰!”

去年交通大整治開始第二天, 陳崢在這個路口處理一輛違反禁令標誌行駛的小客車時, 駕駛員朱某竟忽然駕車加速逃逸,

撞倒陳崢導致他受傷。 一年過去, 事故留下的傷疤依然可見, 但陳崢明顯感覺到執法環境、守法風氣的變化:“如今守法是大眾, 違法是小眾。 我們一線執法, 從違法者到圍觀市民, 都很理解和支持我們。 ”

在一些專家看來, 上海能不能實現交通秩序的根本轉變, 特別是破解一些長期存在的頑症性問題, 關鍵是堅持從嚴執法。 今年3月25日即將正式實施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條例》, 為上海從嚴管理交通提供了法律支撐。

過去, 駕駛員在路邊違法停車時, 往往留下一人坐在車內——按照法律規定, 現場查處違法停車必須“先勸離再處罰”。 此次《條例》明確, 在設置禁止停車標誌、標線處違法停車, 將按照違反禁令標誌罰200元、計3分,

通過地方立法以更加嚴格的方式解決過去的管理瓶頸。

上海市公安局法制辦主任范宏飛表示, 交通大整治的執法實踐豐富了立法內容, 而新《條例》“依法嚴管、綠色出行、綜合治理”的理念, 也為上海這樣一座超大型城市交通管理明確了方向:“例如《條例》鼓勵公交出行外, 還明確載客人數在20人以上的汽車可以借用公交專用道, 就是要引導市民出行方式向集約化轉變。 ”

技術治理:提升交通管理精細化水準

今年3月3日, 松江發生一起交通事故:路口一輛車輛左轉彎之後, 竟駛入對向車道逆行, 導致一名正常穿越馬路的行人重傷。 這是一起典型的“大彎小轉”事故:根據交通法規的規定, 左轉彎車輛應以較大半徑轉彎以確保安全。

然而實踐中, 轉彎動作稍縱即逝, 取證難度大, 很多駕駛員不以為意。

近期, 上海公安交警部門拓展部分電子員警功能, 試點抓拍“大彎小轉”、“左轉彎車輛不讓直行車輛”等違法行為。 3月3日起, 浦東新區峨山路、南泉路試點對左轉彎車輛不讓直行車輛違法行為進行抓拍, 目前已查處違法行為59起。

“從單一轉向複合, 從固定轉向移動, 從‘車牌管理’轉向‘人臉識別’。 ”上海市公安局交警總隊科技處處長商志剛表示, 上海交通大整治以來, 上海交通管理新技術、新手段也在逐步升級完善。

技術設備和手段的更新升級助力交通的精細化管理。 自電子員警載入相應功能以來, 截至今年3月20日, 上海已查獲駕車時未系安全帶36990起, 開車打手機2740起。電子員警“上崗”,威懾力不小:以延安路、華山路路口處安裝的違法鳴號電子員警為例,2016年10月這裡查處的違法鳴號行為達4657起,今年2月已下降至575起,不及過去的零頭。

在一些專業人士和駕駛員看來,如今上海的電子員警抓拍的違法行為越來越“細節”,正體現了上海運用技術手段對交通違法行為進行更加精細化的管理:“越是超大型城市,越是複雜的問題,越要有‘繡花’一樣的精細勁頭。”

這些智慧化設備也為市民帶來了便利。3月25日新《條例》實施後,5起以上交通違法逾期未處理被交警發現,可被暫扣行駛證。這讓不少習慣了年檢前一次性處理所有交通違法的駕駛員慌了陣腳,近期各交通違法處理點前排起了長隊。閔行公安分局交警支隊開發的10台智慧警務服務平臺“聚事通大手機”,設在辦理交通類業務集中、人流量高的地點,先期開發了包括機動車違法停車線上處理、交通違法處理預約、交通違法查詢三個應用在內的多項功能,以節省市民的排隊時間。

不僅僅是交通管理,這些技術手段和技術系統也在城市安全綜合治理中發揮作用。上海交警開發的“失格駕駛人違法行車分析系統”,通過大資料篩查、高科技辨析、精確化打擊,目前已查處失去駕駛資格仍違法駕駛的人員536人,其中包括10名因吸毒被註銷駕駛證的違法人員。上海寶山區正在試點智慧化精確打擊模式:一旦發現可疑人員和車輛,資訊將由系統直接發至一線交警處,以便於在街頭發現目標、實施攔截。

綜合治理:發動一切力量補牢短板

現代城市,每一個人都是交通參與者——調動多個政府部門、每個市民群眾的力量,是這一次上海交通大整治探索的新路徑。

“不就是罰點錢嗎,我給就是了!”過去交警執法中,時常會遇到這樣的“理直氣壯”的違法者,究其根本還是違法的社會成本太低。而《條例》明確了因交通違法被暫扣駕駛證、由他人代替計分等四大類行為,相關資訊將被納入上海公共信用資訊服務平臺。目前上海公安部門和經信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正在積極研究道路交通違法關聯個人征信、關聯居住證積分的相關政策。在一些專業人士看來,這樣的綜合施策,將更具威懾力。

隨著快遞、外賣行業和共用單車的興起,這些新生事物一度成了交通違法的“重點區域”。今年3月1日,浦東公安分局交警支隊與轄區近80家郵政快遞、外賣企業簽訂《2017年浦東新區快遞企業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責任書》,與企業建立溝通回饋機制,一旦查獲各類交通違法行為,將回饋企業,企業也承諾將其作為考核、錄用員工的指標。

此外,上海公安交警部門還會同交通、旅遊、綠化市容等部門,上門約談摩拜單車等企業,督促加強內部管理:“重點行業自治自律,有助於對交通安全管理形成疊加。”

交通大整治嚴格執法的同時,由此帶來的問題也被擺上風口浪尖,“停車難”最為明顯——交通大整治的可持續發展,要讓市民群眾有“獲得感”,主動參與交通治理。

位於普陀區的祥和家園社區,正規劃線車位320個、車庫車位 330個車庫,然而社區有1200多輛私家車,每天晚上上演“搶車位”,綠化帶也被停滿的私家車蹂躪成爛泥地。

普陀公安分局、普陀區建交委聯手推動社區居民自主管理,破解停車難題。社區居民們化身“工程師”,鑽進綠化帶丈量規劃,畫圖紙、出方案,做好其他居民工作——在不動一棵樹的前提下,縮減嚴重受損綠化帶以拓寬社區道路,見縫插針新增停車位,最終社區的地面車位數量增加至原先的3倍。

交通大整治一年來,上海排摸改造擁堵結點87處,優化調整交通信號配比1247處,對全市交通標誌標線進行了更新完善,並組織學校、醫院和其他公共服務機構,向社會共用內部停車泊位3.2萬餘個。

“上海交通大整治取得的成效只是初步的,距離真正形成城市文明交通的社會環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上海市公安局交警總隊總隊長邢培毅表示,將圍繞“執法要嚴、管理要精”的目標,把上海交通大整治與道路交通安全、城市道路通暢、公安改革創新和便民利民服務結合,推動上海公安交通執法管理水準的提升。

題圖攝影:簡工博

文/簡工博

開車打手機2740起。電子員警“上崗”,威懾力不小:以延安路、華山路路口處安裝的違法鳴號電子員警為例,2016年10月這裡查處的違法鳴號行為達4657起,今年2月已下降至575起,不及過去的零頭。

在一些專業人士和駕駛員看來,如今上海的電子員警抓拍的違法行為越來越“細節”,正體現了上海運用技術手段對交通違法行為進行更加精細化的管理:“越是超大型城市,越是複雜的問題,越要有‘繡花’一樣的精細勁頭。”

這些智慧化設備也為市民帶來了便利。3月25日新《條例》實施後,5起以上交通違法逾期未處理被交警發現,可被暫扣行駛證。這讓不少習慣了年檢前一次性處理所有交通違法的駕駛員慌了陣腳,近期各交通違法處理點前排起了長隊。閔行公安分局交警支隊開發的10台智慧警務服務平臺“聚事通大手機”,設在辦理交通類業務集中、人流量高的地點,先期開發了包括機動車違法停車線上處理、交通違法處理預約、交通違法查詢三個應用在內的多項功能,以節省市民的排隊時間。

不僅僅是交通管理,這些技術手段和技術系統也在城市安全綜合治理中發揮作用。上海交警開發的“失格駕駛人違法行車分析系統”,通過大資料篩查、高科技辨析、精確化打擊,目前已查處失去駕駛資格仍違法駕駛的人員536人,其中包括10名因吸毒被註銷駕駛證的違法人員。上海寶山區正在試點智慧化精確打擊模式:一旦發現可疑人員和車輛,資訊將由系統直接發至一線交警處,以便於在街頭發現目標、實施攔截。

綜合治理:發動一切力量補牢短板

現代城市,每一個人都是交通參與者——調動多個政府部門、每個市民群眾的力量,是這一次上海交通大整治探索的新路徑。

“不就是罰點錢嗎,我給就是了!”過去交警執法中,時常會遇到這樣的“理直氣壯”的違法者,究其根本還是違法的社會成本太低。而《條例》明確了因交通違法被暫扣駕駛證、由他人代替計分等四大類行為,相關資訊將被納入上海公共信用資訊服務平臺。目前上海公安部門和經信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正在積極研究道路交通違法關聯個人征信、關聯居住證積分的相關政策。在一些專業人士看來,這樣的綜合施策,將更具威懾力。

隨著快遞、外賣行業和共用單車的興起,這些新生事物一度成了交通違法的“重點區域”。今年3月1日,浦東公安分局交警支隊與轄區近80家郵政快遞、外賣企業簽訂《2017年浦東新區快遞企業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責任書》,與企業建立溝通回饋機制,一旦查獲各類交通違法行為,將回饋企業,企業也承諾將其作為考核、錄用員工的指標。

此外,上海公安交警部門還會同交通、旅遊、綠化市容等部門,上門約談摩拜單車等企業,督促加強內部管理:“重點行業自治自律,有助於對交通安全管理形成疊加。”

交通大整治嚴格執法的同時,由此帶來的問題也被擺上風口浪尖,“停車難”最為明顯——交通大整治的可持續發展,要讓市民群眾有“獲得感”,主動參與交通治理。

位於普陀區的祥和家園社區,正規劃線車位320個、車庫車位 330個車庫,然而社區有1200多輛私家車,每天晚上上演“搶車位”,綠化帶也被停滿的私家車蹂躪成爛泥地。

普陀公安分局、普陀區建交委聯手推動社區居民自主管理,破解停車難題。社區居民們化身“工程師”,鑽進綠化帶丈量規劃,畫圖紙、出方案,做好其他居民工作——在不動一棵樹的前提下,縮減嚴重受損綠化帶以拓寬社區道路,見縫插針新增停車位,最終社區的地面車位數量增加至原先的3倍。

交通大整治一年來,上海排摸改造擁堵結點87處,優化調整交通信號配比1247處,對全市交通標誌標線進行了更新完善,並組織學校、醫院和其他公共服務機構,向社會共用內部停車泊位3.2萬餘個。

“上海交通大整治取得的成效只是初步的,距離真正形成城市文明交通的社會環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上海市公安局交警總隊總隊長邢培毅表示,將圍繞“執法要嚴、管理要精”的目標,把上海交通大整治與道路交通安全、城市道路通暢、公安改革創新和便民利民服務結合,推動上海公安交通執法管理水準的提升。

題圖攝影:簡工博

文/簡工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