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石濤紀念館4·18前升級 雕塑再現"搜盡奇峰打草稿"

石濤雕塑泥稿。

“揚州八怪”對後世畫壇影響深遠, 而畫家石濤則深深影響了“揚州八怪”。 昨日, 記者採訪瞭解到, 位於大明寺內的石濤紀念館將進行升級完善, 有望在418之前全面對外開放。 與此同時, 歷時兩年打造的石濤雕塑已於近日完成泥稿。

升級完善凸顯石濤藝術地位

石濤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他是帝王胄裔, 後削髮為僧, 最終成為清代畫壇宗師。 著名文化學者、揚州石濤書畫院院長蕭平表示, 石濤人生的最後十年是在揚州度過的, 最後葬于揚州平山堂後面, 如若石濤沒有來過揚州, 那麼極有可能就不會出現“揚州八怪”,

中國的繪畫史恐怕也會因此而改寫。

2014年, 大明寺“千年一修”中, 位於西花園的楠木廳被打造成了石濤紀念館, 接著又成立了石濤書畫院。 揚州老藝術家協會主席、石濤書畫院執行院長曹如誠告訴記者, 此次升級完善, 特地邀請著名文化學者丁家桐、清代揚州畫派研究會名譽會長華幹林撰寫楹聯, 概述石濤的生平及藝術特徵, 並由孫曉雲、言恭達、周志高、王冬齡等著名書法家進行書寫。 “紀念館的匾額已經做好, 楹聯製作已經開始。 ”曹如誠說, 此次的升級有望在418之前完成。

為了讓中外遊客更為直觀地瞭解石濤的形象, 石濤書畫院還將請一尊石濤像。 兩年前, 這座雕像便由揚州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常再盛指授其研究生曹華進行製作,

其間已三易其稿。

自然生命還原石濤藝術理念

昨天下午, 記者在揚州北區的一處工作室中見到了已經完成的石濤雕塑的泥稿。 據製作者曹華介紹, 除了製作雕塑, 她還進行了論文的撰寫。 雕塑的泥稿製作完成, 論文《雕塑創作解析》也正在修改之中。

曹華告訴記者, 中國傳統雕塑形式多以靜態為主, 所以衣紋基本是下垂式的, 對衣紋的運動特性和規律涉及不多。 “我們在設計石濤衣服時, 根據寫實性來處理, 紋路重重, 橫斜向上而成曲線, 依照清初長衫造型設計, 也使整個雕塑的造型更加柔和, 具有親和力。 ”

在曹華看來, 從表現自然山川上, 石濤追求繪畫的“高古”, 即和自然生命相統一的境界,

反對只求形式變化和筆墨技巧, 有了自然生命的基礎, 在繪畫中就可以突破以往法則的限制, 實現藝術家的主體性。 因此, 此次石濤雕塑的創作也突出了自然生命。

借助雕塑傳承石濤精神

在背景的處理上, 曹華此前曾跟導師常再盛考慮過無數的處理方式, 但總覺得過於單調。 據曹華介紹, 石濤曾說過:“非山之任, 不足以見天下之廣, 非水之任, 不足以見天下之大。 非山之任水, 不足以見乎周流;非水之任山, 不足以見乎環抱。 山水之任不著, 則周流環抱無由。 ”

“因此在創作時, 我們決定將石濤置身於山水之間, 使得雕塑《搜盡奇峰打草稿》更有靈性, 更能表達出石濤所嚮往的大自然山水之意境。 而且石濤的一生就是在和山水情景打交道。

”他介紹, 他們從搜盡奇峰打草稿圖中選擇了這幅畫中的一個局部, 並且截取其中的一座山峰來做為這幅作品的背景來使用。

據常再盛透露, 希望能借此次石濤雕塑來傳承石濤的精神, 讓大家通過這個作品去進一步瞭解石濤。

本報記者聶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