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香港學子走進內蒙古紅城 感受民族樂器魅力

圖為旺盛向香港學子介紹馬頭琴。 張林虎 攝

中新網烏蘭浩特7月17日電(張林虎)“第一次看到這麼獨特的民族樂器, 它的聲音像是在訴說,

讓人仿佛置身於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中, 感受純淨、透明的音色與綠色草原。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學生李楚婷說道。

7月14日開始, “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內蒙古行”大型採訪活動走進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 為迎接香港學子, 興安盟烏蘭浩特市官方精心策劃了一場馬頭琴文化之旅。

圖為香港學子向工人瞭解馬頭琴製作工藝 。 張林虎 攝

烏蘭浩特蒙古語意為“紅色的城市”, 位於大興安嶺南麓。 1947年5月1日, 全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在這裡成立。

在烏蘭浩特市工業園區大學生創業基地, 中國馬頭琴協會理事旺盛被遠道而來的香港大學生們“包圍”著。 當旺盛用馬頭琴奏響悠揚動聽的《嘎達梅林》時, 幾名香港大學生“不顧形象”地隨著樂聲舞動起來。

圖為工人製作馬頭琴。 張林虎 攝

“馬頭琴製作需要幾道工藝”、“馬頭琴跟其它樂器有什麼區別”……學生們接二連三的問題並沒有讓旺盛慌亂, 他加快語速一一作答, 積極把握這個向香港學生“推介”民族樂器的好機會。

旺盛告訴記者, 製作馬頭琴需要選料、下料、雕刻、繪畫、人工打磨、嚴箱、噴漆、裝配等多道工序。 每一批琴都需要十余名工人共同製作一周左右, 馬頭琴的價格從上千元到數萬元不等。

圖為旺盛現場為香港學子彈奏馬頭琴。 張林虎 攝

記者瞭解到, 深受香港學子喜愛的馬頭琴是蒙古族特有的樂器, 因琴杆上端雕有馬頭而得名。

“兩根琴弦竟能演奏出如此優美、宛轉的音符, 太神奇了。 ”李楚婷說。 而西澳大學的張善雅則表示, 聽過現場版的馬頭琴演奏, 她更想瞭解這些民族音樂背後的故事。

旺盛說,

樂器的生命力就在於傳承。 在他創業的幾年間, 馬頭琴的銷量與日俱增, 越來越多的人愛上馬頭琴, 愛上了民族文化。

“馬頭琴的製作、演奏既是表演, 也是享受, 更是對民族文化、民間藝術的傳承。 ”旺盛說。

此次在烏蘭浩特的採訪活動中, 香港學子參觀了烏蘭浩特當地著名的成吉思汗廟, 還對烏蘭浩特市周邊的水稻種植、雜糧種植等進行了瞭解。 (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