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北京城有“五大鎮物”,有一處很神奇,幾百年沒有火災

鎮物, 說白了就是鎮宅之物, 如鍾馗像、天師像、七星寶劍等, 除此之外, 用神像、佛經、神符等供奉於家中, 也能抵禦邪怪侵犯, 以取“以正壓邪”之意。

在封建時代, 人們十分重視“鎮物”的使用, 常見的鎮物有“泰山石敢當”、“厭勝塔”、“八卦牌”、“石獅子”、“獸面牌”等, 主要用來保護城市平安。 但在眾多的鎮物中, 名氣最大的莫過於老北京的五大鎮物。

老北京城的五大鎮物, 出現於明清時期。 當時, 以道家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的理論, 在北京城的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各設立了一個鎮物, 用以辟邪除害, 確保京城萬壽無疆, 皇權千秋永固。

東方鎮物:金絲楠木

東方屬木, 鎮物就是廣渠門外神木廠的金絲楠木。 關於這金絲楠木, 有很多比較“邪氣”的說法, 其中一個說法就是, 別看如今那金絲楠木早已經腐爛了, 但“精氣神兒卻一點都沒散”, 北京城的地兒老著火, 就這個神木廠, 從來沒有發生過火災,

就是因為神木跟通惠河一塊, 把火給鎮住了。

今天的神木廠, 如今已經成為大北窯, 北京有名的CBD商務區, 很多大企業都駐紮在這裡, 難怪有人說:“昔日神木廠, 今日黃木莊, 昔日休閒地, 今日商務區。 ”看來這鎮東之地, 確實是個不平凡的地方。

西方鎮物:大鐘寺永樂大鐘

西方屬金, 鎮物是大鐘寺的永樂大鐘。 大鐘寺原本叫覺生寺, 雍正十一年(1733)建, 是皇帝祈雨的佛寺。 乾隆八年(1743), 從萬壽寺移永樂大鐘至覺生寺, 至此, 覺生寺更名為大鐘寺。

永樂大鐘, 高6.75米, 重46.5噸, 有世界鐘王之稱。 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 如此重量的大鐘, 當時是怎麼移到覺生寺的?

據說, 為了搬動該鐘, 為了搬動大鐘, 先是在路上打井若干孔, 在冬天的時候潑水結冰, 鐘下墊圓木滾到覺生寺。 然後先將鐘滾到一個事先準備好的土堆上, 再蓋房子, 立柱搭架, 最後將鐘的土一點點地清除掉。 這樣, 46.5噸的永樂大鐘便懸掛成功了。

南方鎮物:永定門的燕墩

南方屬火, 鎮物是宴墩。 燕墩, 又被叫做煙墩, 位於今永定門外大街的路西。 史料記載, 燕墩始建于元朝, 原本只有土台, 明嘉靖三十二年(1533)以磚包砌。 清乾隆十八年立石碑, 其上有乾隆御筆, 為滿漢文對照的《禦制皇都篇》碑文, 是北京最著名的碑文之一。

北方鎮物:頤和園的銅牛

北方屬水, 鎮物是銅牛。 銅牛位於頤和園內, 臥伏在一座雕花石座上, 神態生動, 形似真牛, 原材料為銅, 因此得名為銅牛。 銅牛建造於乾隆二十年(1755), 據傳是為鎮壓水患而建。 如今牛背上鑄有八十字銘文《金牛銘》, 所以銅牛又被稱為“金牛”。

中央鎮物:景山

中央屬土, 鎮物是景山, 也就是今天北京著名旅遊景點---景山公園。 景山原是明成祖朱棣建北京城時堆煤的地方,所以老北京人管它叫煤山。

中央屬土,需聚土而鎮,以壓制元朝王氣。景山東坡下有一棵古槐,那是明朝崇禎皇帝上吊的地方。

景山算是最大的人工假山了,如今的它巍然矗立於京城中央,位居北京中軸線之上,是皇城故宮北邊的一道重要屏障。

景山原是明成祖朱棣建北京城時堆煤的地方,所以老北京人管它叫煤山。

中央屬土,需聚土而鎮,以壓制元朝王氣。景山東坡下有一棵古槐,那是明朝崇禎皇帝上吊的地方。

景山算是最大的人工假山了,如今的它巍然矗立於京城中央,位居北京中軸線之上,是皇城故宮北邊的一道重要屏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