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世上最好吃的飯,是“雲吃飯”?

文 : 鄧詠儀;編輯 :昌炯

蝦頭熬出蝦油, 鹹鴨蛋、胡蘿蔔、豌豆依次放入鍋中, 蛋黃開始在熱油裡慢慢融化, 再倒入隔夜的米飯——刺啦一聲, 米粒在鍋中跳躍。 蛋液均勻地包裹住各種食材, 再把煮熟的蝦仁放進去翻炒, 最後撒下肉末、蔥花和胡椒, 一碗蝦仁炒飯冒著騰騰熱氣出爐了。

“看到日食記裡面的貓, 還有做飯的過程, 像做了一場遙遠的夢。 ”在北京工作了一年多的海芮對《博客天下》說。 短短5分鐘的視頻, 讓她覺得“美好得都不像是我們的生活”。

和大多數北漂一樣, 快節奏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沒有給海芮每天做飯的機會, 但不妨礙她通過觀看視頻的方式, 類比並享受一款美食的誕生。

海芮在互聯網公司上班, 每晚回到家最早也要8點多。 她是擁有900多萬關注者的“日食記”的忠實粉絲, 晚上睡覺前, 都會把當天更新的美食視頻看完。

她的這種行為, 在互聯網上有一個專門的稱謂——雲吃飯。

這一概念脫胎於越來越便捷的數位化生活。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文化的發展, 人們可以通過Google Art在網上“雲看展”, 通過觀看寵物博主的圖片和視頻“雲養貓”, 同樣也可以通過美食圖片或視頻“雲吃飯”。

跟“畫餅充饑”重在精神勝利不同, “雲吃飯”解決的並非是饑餓問題, 更多時候是在借食物表達情感。 換句話說, “畫餅充饑”為的是滿足胃, 是一種輸入;“雲吃飯”主要滿足的是某種情緒的釋放, 是輸出。

1

在國外, 誘人的食物圖像和影像被稱為“Food Porn”,這種誇張的表達生動地展現了人們對美食的熱愛。 在Instagram上, 帶有這個標籤的照片就有上億張之多。

食物帶來最原始的撫慰, 它承載的生活記憶也最為真切。 或許正是如此,

今年翻拍的多部日劇中, 《深夜食堂》得到了最廣泛的關注, 但它的生搬硬套也招致了海嘯般的批評——人們無法忍受對這種真切的背叛。

有網友評論道:“用食欲講人欲, 是個特別好的切口, 但故事必須是你自己的, 食物也必須是你自己的。 ”

跟《深夜食堂》主打食物連接的人物故事一樣, “雲吃飯”背後埋藏著一個個生動的個體故事。

來自湖北的大學生吳珈楠長期“雲吃飯”的方式是看吃播。 吃播是指以吃飯過程為主要內容的直播。 2013年, 韓國就開始興起吃播潮流, 播主在觀眾面前將食物吃完, 觀眾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打賞。 這一年, 韓國直播平臺Afreeca上最受歡迎的吃播播主一年就進賬25萬美元。

他最早接觸這類視頻是2014年底。 當時,

bilibili上一個名為“木下大胃王”的視頻引起了他的興趣。 視頻中, 來自日本的大胃王木下佑嘩在鏡頭下吃下一盤又一盤鋪滿芝士的披薩, 或是十幾盤餃子, 一頓的極限食量是6公斤。

“當時第一感覺就是很神奇, 怎麼這麼瘦小的妹子這麼能吃。 ”吳珈楠對《博客天下》說。

木下的視頻很精緻, 美食加上柔和的濾鏡, 剪輯節奏恰到好處。 這樣的視頻風格讓他覺得很舒服, “可以說是越看越餓, 越餓越看”。

後來, 看吃播成了他減肥健身的重要道具——常用“雲吃飯”的方式取代現實裡的進食。 “增肌減脂有很多忌口, 但是自己又不能吃, 所以只能把這種欲望寄託到吃播中。 ”吳珈楠說, “覺得能夠獲得屬於自己的滿足感和食物的美感吧。 ”

他看吃播的時間往往在晚上, 困了就睡覺, 看餓了也沒關係——他在寢室裡不放除了脫脂牛奶以外任何吃的東西, 因為“不想挑戰自己的自控力”。

2

大學生牛楚韻跟“雲吃飯”長期結緣純粹是因為上癮。 去年冬天的一個晚上, 她在宿舍感歎好餓, 室友推薦她看吃播, 於是她隨意打開了幾個視頻。

視頻中的韓國主播大口吃著烤肉,日本妹子則捧起了超大碗的拉麵。“開始看的時候覺得特別無聊,”牛楚韻告訴《博客天下》,“但是又想著,今晚我沒有吃,我肯定不會胖。”

然而看著看著,她就開始饞了,感到口水一直在分泌。可時間一長,她又覺得油膩。“就跟吃火鍋一樣,去之前很想吃,後面真去了就越吃越膩。”

她覺得自己理智上知道這沒什麼好看的,但是看的時候就覺得“很魔性”,整個人都挺放鬆的,沒有動力關掉視頻。

比食物本身的味道更讓人難以排解的,是食物背後的生活記憶。

甜胚子是李語君最愛的家鄉美食之一。這是一種西北的特色小吃,用用筱麥蒸熟後加酒麴釀制而成,兌入涼開水,酸酸甜甜,極適合解暑。

她在蘭州長大,大學來到了北京,這是她第一次離家生活。

大一時,她還不大習慣北京夏天的燥熱,可找遍大眾點評也沒有發現北京有賣甜胚子的地方。“這個時候才覺得還挺想家的,回到家裡什麼愛吃的都有。”她對《博客天下》說。

後來她乾脆深夜躺在床上,捧著手機搜甜胚子的圖“雲吃”一波,“就當是看看解解饞吧”。

慶倖的是,李語君後來在學校附近找到了一家名為“一碗蘭”的蘭州牛肉麵館,這是她好不容易才找到的比較接近家鄉味道的牛肉麵。

不過數月前,李語君路過“一碗蘭”時,發現麵館已經不在了。她特別鬱悶。“好不容易有口吃的,結果就沒了。”

他在離家2000公里的江蘇上班,畢業上班剛一年多。雖然不是西北人,但牛肉麵還是讓他想起了家鄉的種種美食。

3

人們苦心尋找食物最好看的角度,拍照、p圖、發送、轉發、點贊,你來我往的互動中,食物變身為通用的社交貨幣,“雲吃飯”亦成為社交手段之一。

一些食物也因此踏上星途——喜茶、喪茶、鮑師傅等“網紅小吃”讓人們心甘情願在盤成蛇形的隊伍中等待一個下午。


人們陶醉的,或許不是味蕾上的雀躍,而是被認同的共鳴感。為心儀的美食拍個照片或視頻發給友人或發佈在社交平臺上,在自媒體時代越來越普遍。

很多時候,這與孤獨的都市生活有關。一人居、一人食、高房價、快節奏……各種壓力之下,食物成了一個出口。

儀式感也很重要。

24歲的柯詩雨“雲吃飯”已有5年歷史。她從2012年開始追一個名為《小夢幫倒忙》的美食節目。主持人小夢是土生土長的大連女孩,帶著觀眾在日本青森縣吃喝玩樂。每期節目不到15分鐘,內容常常是小夢津津有味地品嘗青森各地美食的鏡頭,讓人食指大動。

自從開始追這個節目,柯詩雨養成了習慣,只要一個人吃外賣,就一定要打開美食視頻一邊看一邊吃。“像‘小夢’更新我都不捨得看,每次看的時候都像帶著朝聖一般的心情。”她向《博客天下》回憶。

跟著小夢的腳步,柯詩雨知道了原來扇貝也能生吃,啃起來跟饅頭一樣;一個巨型蘋果派,熱乎乎地就能往嘴巴裡塞。“當時我口水都要流下來了,想像自己在吃那些食物,心裡想著以後一定要嘗嘗。”

吃著碗裡瞧著鍋裡,讓她覺得“外賣也突然更有味道了”。

這個節目陪著柯詩雨度過了一段比較困厄的時光。大學畢業後,她先是到了一家設計公司工作,辭職後來又和朋友創業,和朋友在外面合租。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她會先去買吃的東西,再打開“小夢”邊看邊吃。

柯詩雨覺得,小夢吃東西的時候元氣滿滿,毫不做作,非常有感染力,和《深夜食堂》《孤獨的美食家》那種美化過的過程不一樣,“特別有人情味”。

“其實真正讓你難過的是小事情,大事情你是不會想著難過的,只會想著解決。”她把看“小夢”當作生活中的元氣之源,無論開心還是難過都去看看,看完就覺得自己被治癒了。

視頻中的韓國主播大口吃著烤肉,日本妹子則捧起了超大碗的拉麵。“開始看的時候覺得特別無聊,”牛楚韻告訴《博客天下》,“但是又想著,今晚我沒有吃,我肯定不會胖。”

然而看著看著,她就開始饞了,感到口水一直在分泌。可時間一長,她又覺得油膩。“就跟吃火鍋一樣,去之前很想吃,後面真去了就越吃越膩。”

她覺得自己理智上知道這沒什麼好看的,但是看的時候就覺得“很魔性”,整個人都挺放鬆的,沒有動力關掉視頻。

比食物本身的味道更讓人難以排解的,是食物背後的生活記憶。

甜胚子是李語君最愛的家鄉美食之一。這是一種西北的特色小吃,用用筱麥蒸熟後加酒麴釀制而成,兌入涼開水,酸酸甜甜,極適合解暑。

她在蘭州長大,大學來到了北京,這是她第一次離家生活。

大一時,她還不大習慣北京夏天的燥熱,可找遍大眾點評也沒有發現北京有賣甜胚子的地方。“這個時候才覺得還挺想家的,回到家裡什麼愛吃的都有。”她對《博客天下》說。

後來她乾脆深夜躺在床上,捧著手機搜甜胚子的圖“雲吃”一波,“就當是看看解解饞吧”。

慶倖的是,李語君後來在學校附近找到了一家名為“一碗蘭”的蘭州牛肉麵館,這是她好不容易才找到的比較接近家鄉味道的牛肉麵。

不過數月前,李語君路過“一碗蘭”時,發現麵館已經不在了。她特別鬱悶。“好不容易有口吃的,結果就沒了。”

他在離家2000公里的江蘇上班,畢業上班剛一年多。雖然不是西北人,但牛肉麵還是讓他想起了家鄉的種種美食。

3

人們苦心尋找食物最好看的角度,拍照、p圖、發送、轉發、點贊,你來我往的互動中,食物變身為通用的社交貨幣,“雲吃飯”亦成為社交手段之一。

一些食物也因此踏上星途——喜茶、喪茶、鮑師傅等“網紅小吃”讓人們心甘情願在盤成蛇形的隊伍中等待一個下午。


人們陶醉的,或許不是味蕾上的雀躍,而是被認同的共鳴感。為心儀的美食拍個照片或視頻發給友人或發佈在社交平臺上,在自媒體時代越來越普遍。

很多時候,這與孤獨的都市生活有關。一人居、一人食、高房價、快節奏……各種壓力之下,食物成了一個出口。

儀式感也很重要。

24歲的柯詩雨“雲吃飯”已有5年歷史。她從2012年開始追一個名為《小夢幫倒忙》的美食節目。主持人小夢是土生土長的大連女孩,帶著觀眾在日本青森縣吃喝玩樂。每期節目不到15分鐘,內容常常是小夢津津有味地品嘗青森各地美食的鏡頭,讓人食指大動。

自從開始追這個節目,柯詩雨養成了習慣,只要一個人吃外賣,就一定要打開美食視頻一邊看一邊吃。“像‘小夢’更新我都不捨得看,每次看的時候都像帶著朝聖一般的心情。”她向《博客天下》回憶。

跟著小夢的腳步,柯詩雨知道了原來扇貝也能生吃,啃起來跟饅頭一樣;一個巨型蘋果派,熱乎乎地就能往嘴巴裡塞。“當時我口水都要流下來了,想像自己在吃那些食物,心裡想著以後一定要嘗嘗。”

吃著碗裡瞧著鍋裡,讓她覺得“外賣也突然更有味道了”。

這個節目陪著柯詩雨度過了一段比較困厄的時光。大學畢業後,她先是到了一家設計公司工作,辭職後來又和朋友創業,和朋友在外面合租。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她會先去買吃的東西,再打開“小夢”邊看邊吃。

柯詩雨覺得,小夢吃東西的時候元氣滿滿,毫不做作,非常有感染力,和《深夜食堂》《孤獨的美食家》那種美化過的過程不一樣,“特別有人情味”。

“其實真正讓你難過的是小事情,大事情你是不會想著難過的,只會想著解決。”她把看“小夢”當作生活中的元氣之源,無論開心還是難過都去看看,看完就覺得自己被治癒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