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藥材的採收加工

採收是一項科學性要求較為嚴格的工作, 因為藥用植物只有生長發育到一定時期, 根據不同藥用部位, 在一定時間範圍內進行採收, 才能使收穫的中藥材品質有所保證。

中藥材品質由許多因素構成, 除了生長年限、採收期之外, 還與其生態環境、田間管理措施、採收、加工方法、農藥殘留和重金屬含量有關。

採收作為中藥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必須從多學科角度加以系統地研究, 最終完善採收加工制度來指導生產實踐。 由於沒有一個統一的、可執行的採收標準, 品質參差不齊, 不僅浪費了資源, 而且破壞了資源。

採收期

採收期:指藥用植物藥用部位或器官已符合藥用要求達到採收標準的收穫時期, 一般每一年按月、旬來表示採收期。

(二)採收年限

採收年限(收穫年限):指播種(或栽植)到採收所經歷的年數。

收穫年限的長短取決於三個主要因素:

藥用植物本身特性、環境因素的影響和藥材品質的要求。

藥用植物收穫年限分為:1年收穫、2年收穫、多年收穫和連年收穫。

最佳採收期:當藥用部位產量變化不大, 活性成分在藥用植物生長發育階段有一高峰期, 該高峰期就是最佳採收期。

適宜採收期:如果活性成分的含量高峰期與藥用部位產量不一致時,

則以藥用部位活性成分積累總量最大值為適宜採收期。 即:

活性成分總量=產量×活性成分含量(%)

若含有毒性成分, 應綜合予以考慮。

採收方法

挖掘、收割、採摘、擊落、剝離、割傷

各類藥用植物的採收

根及根莖類、皮類、莖木類、葉類、花類、全草類、果實種子類

藥用植物採收後, 絕大多數均需在產地及時進行初步處理與乾燥, 稱之為“產地加工”或“初加工”。

目的:提高藥效和活性成分的含量, 保證藥材的品質, 達到醫療用藥的目的, 便於包裝, 貯藏和運輸

產地加工的任務:

去除非藥用部位、雜質、泥沙等, 純淨藥材。 如根和根莖類藥材要除去殘留莖基和葉鞘等;全草類藥材要除去其它雜草和非入藥的根與根莖;花類藥材要除去黴爛或不合要求的花類等。

按藥典規定的標準, 加工修製成合格的藥材。

保持活性成分, 保證療效。 一些含有苷類藥材如苦杏仁、白芥子、黃芩等經過初加工後可破壞其含有的酶, 從而使活性成分穩定不受破壞, 保證療效。

降低或消除藥材的毒性、刺激性或副作用, 保證用藥安全。

進行乾燥、包裝成件, 以利於貯藏和運輸

工具:多為手工操作, 主要因為機械加工有困難, 或者藥材產量小。 例如, 切除非藥用部分、刮皮、切削等使用的刀剪, 清選分級用的篩, 清洗用的刷子、筐、蔞, 煎煮時紮孔排氣防裂口用的針等。 加工數量大的藥材, 所使用的工具近似機械, 但是仍靠手工操作, 如黃連、澤瀉、薑、薑黃、川芎、浙貝母等去皮、泥土、鬚根, 使藥材表面光潔所使用的撞籠、撞兜、木桶等

機械:主要用於去皮、切片、清選、分級、包裝、脫粒等, 如山茱萸去核機, 半夏去皮機、牛蒡脫粒機、切片機、穀物脫粒機、碾米機、貝母檫皮機等。 藥材加工機械化, 可以大大減輕勞動強度, 提高工效和藥材的加工品質。根據藥材的加工特點,應發展一機多能和小型化的加工設備

蒸煮燙設備:產量小的可以利用生活用的飯鍋、蒸籠(蒸屜)。產量大的則有專門的蒸煮設備,如鍋爐、附子加工用的大蒸籠、大鐵鍋等。蒸籠有木制、竹制或鋁制,大小不定,多為圓形或正方形。煮燙也可以使用機械。

浸漬、漂洗設備:產量小可以利用生活用具,如缸、盆、桶等進行浸、漂藥材。產量大的多用大池,大池可用混凝土、石塊等建造,並設有排水。(本文根據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李衛東教授在黔西南中藥材種植培訓班的課件整理,由於我們的編輯與理解水準有限,有不當之處請諒解!同時像李衛東教授表示歉意!)

提高工效和藥材的加工品質。根據藥材的加工特點,應發展一機多能和小型化的加工設備

蒸煮燙設備:產量小的可以利用生活用的飯鍋、蒸籠(蒸屜)。產量大的則有專門的蒸煮設備,如鍋爐、附子加工用的大蒸籠、大鐵鍋等。蒸籠有木制、竹制或鋁制,大小不定,多為圓形或正方形。煮燙也可以使用機械。

浸漬、漂洗設備:產量小可以利用生活用具,如缸、盆、桶等進行浸、漂藥材。產量大的多用大池,大池可用混凝土、石塊等建造,並設有排水。(本文根據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李衛東教授在黔西南中藥材種植培訓班的課件整理,由於我們的編輯與理解水準有限,有不當之處請諒解!同時像李衛東教授表示歉意!)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