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桐廬縣委書記朱華:以產業支撐全域旅遊發展

人物名片:

朱華, 男, 1968年3月出生, 漢族, 籍貫浙江湖州, 1995年1月入黨, 1991年8月參加工作, 研究生, 管理學博士。

曾任杭州市委辦公廳督查室副處級秘書, 省委辦公廳督查室副處級秘書、正處級秘書, 杭州市蕭山區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杭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局長, 杭州市余杭區委副書記、區長, 浙江杭州未來科技城(海創園)党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

訪談地點:桐廬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訪談人物:桐廬縣委書記 朱華

導語

北宋名臣范仲淹一句“瀟灑桐廬郡”道盡桐廬山水之美。 近年來, 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桐廬縣的持續踐行,

“全域旅遊”建設藍圖的不斷鋪展, 桐廬縣在旅遊產業上交出了一份份優質答卷。 中國最美縣、國際人居環境示範獎的獲評, 特別是全國全域旅遊創建工作現場會的召開, 讓這座縣城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域旅遊“範本”。

“全域旅遊背後需要有非常清晰的產業支撐, 而這也正是桐廬接下來將重點規劃打造的方向。 ”桐廬縣委書記朱華, 從風景與人文出發, 縱觀旅遊整體發展脈絡, 向記者展示了產業與全域旅遊相輔相成的綜合畫卷。

探索“兩山”轉化通道

堅持生態立縣為一切發展落腳點

記者:近年來, 隨著全國各地全域旅遊創建工作不斷推進, 不少地方都取得相當大的成效。 對桐廬來講,

絕美的生態環境是發展全域旅遊最具魅力、也最具競爭力的優勢。 那麼桐廬在全域旅遊發展中保留了什麼特色, 堅持了哪些重點?

朱華:旅遊是一個關聯性很強、融合度很高的產業, 一個地區要發展旅遊, 跟整個區域的交通、區位和輻射半徑相關度都非常高, 而不僅僅有好山好水就行。 習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桐廬這幾年也是按照總書記的要求在不斷地踐行這個理念。 綠水青山跟金山銀山兩者不是一個簡單的等同, 而需要轉化, 從桐廬縣委縣政府層面考慮, 就是要找到這個將綠水青山真正轉化為金山銀山的通道, 尋找一條轉化的路徑。

桐廬的最大優勢、最基礎的優勢是綠水青山, 所以全縣第十三次黨代會中提出“一大目標、三大戰略”,

一大目標是指要建設山清水秀、民富縣強的美麗中國桐廬樣本。 三大戰略中第一大戰略是生態立縣, 生態是桐廬的生命線, 一定要把它保持好並且發揮好;第二大戰略是產業強縣, 這就指出不管做什麼產業都要建立在生態立縣基礎上, 因此我們也提出了“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兩個概念, 生態產業化是指要把潛在的生態優勢、資源優勢, 轉變成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 大力發展與之相吻合、相適應的產業, 全域旅遊就是走生態產業化的路子。 產業生態化是指首先產業必須符合生態要求, 或者發展的這個產業本身能夠形成產業鏈以及生態圈。 把“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這兩篇文章真正做深了,
才能找到兩山轉化的一個通道;第三大戰略是全民興縣。 全民興縣有幾層意思, 一是要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始終以群眾的利益、群眾幸福指數的提升、群眾的獲得感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屬點。 第二是要讓市場的無形之手、政府的有形之手、人民的勤勞之手這“三隻手”同向發力, 共創美好生活。 這三大戰略之間實際上是一個有機整體。

從全域旅遊上說, 近幾年來桐廬縣委縣政府已經充分認識到山水、生態優勢以及文化積澱是桐廬的最大財富, 目標也一直很明確——“旅遊全域化, 全域景區化, 景區生態化”, 最終的落腳點是在生態。 為了把優勢發揮出來, 桐廬也從高標準規劃、高品質建設出發, 打造了新城, 由美麗縣城開始, 到美麗鄉村, 再到如今的中國最美縣, 桐廬一直走在縣城美、兩江美、鄉村美到全域美的這條路上, 接下來也希望將各旅遊專案、旅遊重點規劃出相應版塊, 同類項目進行歸類, 打一套組合拳。

堅持產業支撐全域旅遊

創新發展路徑展現“桐廬特色”

記者:去年,全國全域旅遊創建工作現場會曾在桐廬召開,這對於桐廬的全域旅遊來說影響是相當大的。您剛才也提到,在桐廬的三大戰略中,產業強縣是其中重要一塊。您怎麼看待全域旅遊與產業關係?產業怎樣助推桐廬全域旅遊的發展?

朱華:在全域旅遊的佈局當中,桐廬的目標是立足於全國,甚至面向全球,這就要求我們旅遊發展不能走傳統路子,不能為做旅遊而做旅遊,需要更深入地進行文化和產業的培育。

我個人很反對鋪天蓋地開設農家樂,因為資源難以支撐。我認為一個地方旅遊發展光山水資源好是不夠的,一定需要其他產業支撐。我常常會參考瑞士這個國家:作為目前全球旅遊最成功的國家之一,在世界大戰期間作為中立國家,瑞士產生了自己的銀行管理體系,在銀行等同于金融的時代,它金融業發展起來便吸引大量人過來銀行存錢,短暫停留。在二次大戰期間,相關會議的召開,帶動了它會展旅遊的發展。隨著國際機構的進駐,當地餐飲業、住宿業等也快速發展,而瑞士本身的精工製造業也與旅遊結合,使工業旅遊興起……瑞士就是這樣一步步從產業帶動了旅遊。

從瑞士的例子中受到啟發,我一直堅信全域旅遊背後一定要有非常清晰的產業支撐,要把當地的多種優勢整合起來,讓旅遊真正成為一個融合狀態。

我認為桐廬的好山好水完全可以與生命健康、休閒養生、康療產業緊密結合。上屆縣委縣政府佈局了富春山健康城,現在桐廬還是要把這塊文章深化下去,做三大塊工作:

第一塊,以中醫中藥為支撐的養生休閒旅遊板塊。這是桐廬的根脈所在,也是桐廬的文化傳承,桐廬就是因為黃帝時代在桐君山的梧桐樹下結廬、懸壺濟世的桐君老爺而得名,他被稱之為中華中醫中藥的鼻祖,所以桐廬是中醫中藥的發源地,天然就跟中醫中藥、養生緊緊聯繫在一起。

第二塊,是運動健康板塊。桐廬在運動健康上也有基礎,桐廬有國家足球訓練基地。目前桐廬與萊茵體育合作打造運動健康小鎮,希望把足球的訓練、冰上運動等,與攀岩、騎行等戶外運動結合起來。

第三塊,是生命健康。包括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桐廬希望相關企業以及研究機構進駐。

明年高鐵開通後,桐廬將真正融入全國整個綜合交通體系中,對我們來講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特別是對全域旅遊以及其他產業發展,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都可以迅速到桐廬,大大提高了便捷程度,因此我們一定會熱情擁抱高鐵時代的來臨。

此外,桐廬也需要有自己的特色模式來吸引人,更要真正打造自己的特色產業。打造產業很難,五年起步,十年成形,桐廬還需要繼續探索,在產業支撐全域旅遊的路上走更遠。

以5A景區打造為突破

實現生態美、人民富、經濟強有機整體

記者:鄉村是桐廬旅遊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桐廬率先提出的村落景區概念走在了全國前列,富春江國家級5A景區創建工作也如火如荼,那麼在全域旅遊的創建上,桐廬目前已經走在哪個階段?取得了哪些成效?

朱華:今年以來,桐廬的美麗鄉村建設、村落景區規劃和全域旅遊創建工作會相互間配合運作,我們希望把資源集聚起來,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共同推進。從今年開始,以後每年都要規劃幾個重點推進區域,逐步積累起來。

一個資源如何集聚?區域怎麼形成重點?最關鍵的是要推進過程中,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集體經濟的錢袋子、企業的錢袋子和政府的錢袋子都鼓起來,所以在這個推進積累的過程中,縣委縣政府要全方位考慮到全縣產業要發展、景區要建設、農村的環境生態要保護,老百姓的生活也要提升好,真正讓旅遊帶來山清水秀、民富縣強,生態美、人民富和經濟強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在這個資源集聚、推進的過程當中,我們也認識到桐廬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標誌性的、品牌化的拳頭產品。5A景區的創建對於打造品牌、吸引眼球、提升知名度一定會產生很好的正面影響,毫無疑問會更吸引遊客的關注。桐廬富春江山水之美美在兩岸,桐廬打造 5A級景區,是在三江兩岸旅遊開發的過程中先行一步,把沿江的資源跟兄弟縣市、杭州市共用,比如開通三江兩岸的遊船線路,增加觀光體驗。這樣把富春江沿岸的點串珠成鏈,也是全域旅遊當中的一個重要佈局。

在我看來,全域旅遊的旅遊並不等同於玩。旅遊有兩種東西能夠成為絕對的品牌,一種是資源的獨佔性,桐廬的富春江山水就具有自然山水的獨佔性;第二種是文化的獨特性,長久以來積累的文化內涵,是獨一無二的。 只有擁有這兩種東西拿出去,才能打響品牌。我們正處於創5A工作中,在全域旅遊背景下打造這種獨特性內容,讓遊客想到就是桐廬。目前看來,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逆城市化浪潮的出現,順著人們返歸自然、回到鄉村的潮流,桐廬的鄉村旅遊、民宿經濟應運而生。桐廬的農事體驗、三花節、櫻桃節等節慶活動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江南古民居、森林氧吧概念開始逐漸被遊客所接受,野外露營、攀岩等運動類項目也在摸索當中。

除了景區景點上打造的成果,桐廬在旅遊執法這塊也成立了聯合執法的模式,並成立旅遊巡迴法庭,建立旅遊公共資訊中心,將旅遊景區的安全監測跟公安、城管共用。

至於具體處於全域旅遊發展的哪個階段目前還很難劃分,桐廬一直在邊探索邊發展,並且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深化,所以可以說桐廬的全域旅遊目前即是謀劃階段,又是起步階段,也是深化階段,但絕對不敢說已經到成熟階段。

發揮“後花園”魅力

全方位加速融入國際化市場

記者:目前,杭州正加快發展成為“中國旅遊國際化示範城市”。作為杭州的“後花園”,桐廬接下來將如何接軌大城市,釋放集群效應,並進一步念好“開放經”?

朱華:G20峰會將杭州迅速推向了世界舞臺的“風口”,在2018年、2022年,杭州又將相繼承辦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和亞運會,這些重大國際賽事的舉辦,無疑將大大加快杭州城市國際化的步伐。

隨著杭州“兩會”舉辦和“兩區”建設,杭黃鐵路、臨金高速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推進,桐廬的發展也迎來了風口期、加速期。為此,我們將不斷堅持開放融合,放大發展格局,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展開工作。

一是放眼全域抓融入。桐廬需要主動對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搶抓杭州城市國際化帶來的重大機遇,立足生態優勢,構建更高層次、更高水準的開放型經濟體系。特別要加快產業項目、科技人才、文化旅遊、教育衛生等全方位、多層次互動合作。

二是依託生態強招引。全域旅遊需要產業支撐,桐廬將在這個過程中切實把引資引智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讓更多與桐廬資源稟賦相匹配的優秀企業“不請自來、慕名而來”,提高招引精准度和實效性,積極招引一批層次高、輻射強的龍頭型、基地型、平臺型專案。

三是內外並舉拓市場。堅持高水準“走出去”,樹立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開放思維,厚植桐廬開放發展新優勢,同時進一步創新行銷方式和手段,推進客源市場國際化,加快拓展港澳臺、日韓、東南亞、歐美等入境旅遊市場。

創新發展路徑展現“桐廬特色”

記者:去年,全國全域旅遊創建工作現場會曾在桐廬召開,這對於桐廬的全域旅遊來說影響是相當大的。您剛才也提到,在桐廬的三大戰略中,產業強縣是其中重要一塊。您怎麼看待全域旅遊與產業關係?產業怎樣助推桐廬全域旅遊的發展?

朱華:在全域旅遊的佈局當中,桐廬的目標是立足於全國,甚至面向全球,這就要求我們旅遊發展不能走傳統路子,不能為做旅遊而做旅遊,需要更深入地進行文化和產業的培育。

我個人很反對鋪天蓋地開設農家樂,因為資源難以支撐。我認為一個地方旅遊發展光山水資源好是不夠的,一定需要其他產業支撐。我常常會參考瑞士這個國家:作為目前全球旅遊最成功的國家之一,在世界大戰期間作為中立國家,瑞士產生了自己的銀行管理體系,在銀行等同于金融的時代,它金融業發展起來便吸引大量人過來銀行存錢,短暫停留。在二次大戰期間,相關會議的召開,帶動了它會展旅遊的發展。隨著國際機構的進駐,當地餐飲業、住宿業等也快速發展,而瑞士本身的精工製造業也與旅遊結合,使工業旅遊興起……瑞士就是這樣一步步從產業帶動了旅遊。

從瑞士的例子中受到啟發,我一直堅信全域旅遊背後一定要有非常清晰的產業支撐,要把當地的多種優勢整合起來,讓旅遊真正成為一個融合狀態。

我認為桐廬的好山好水完全可以與生命健康、休閒養生、康療產業緊密結合。上屆縣委縣政府佈局了富春山健康城,現在桐廬還是要把這塊文章深化下去,做三大塊工作:

第一塊,以中醫中藥為支撐的養生休閒旅遊板塊。這是桐廬的根脈所在,也是桐廬的文化傳承,桐廬就是因為黃帝時代在桐君山的梧桐樹下結廬、懸壺濟世的桐君老爺而得名,他被稱之為中華中醫中藥的鼻祖,所以桐廬是中醫中藥的發源地,天然就跟中醫中藥、養生緊緊聯繫在一起。

第二塊,是運動健康板塊。桐廬在運動健康上也有基礎,桐廬有國家足球訓練基地。目前桐廬與萊茵體育合作打造運動健康小鎮,希望把足球的訓練、冰上運動等,與攀岩、騎行等戶外運動結合起來。

第三塊,是生命健康。包括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桐廬希望相關企業以及研究機構進駐。

明年高鐵開通後,桐廬將真正融入全國整個綜合交通體系中,對我們來講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特別是對全域旅遊以及其他產業發展,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都可以迅速到桐廬,大大提高了便捷程度,因此我們一定會熱情擁抱高鐵時代的來臨。

此外,桐廬也需要有自己的特色模式來吸引人,更要真正打造自己的特色產業。打造產業很難,五年起步,十年成形,桐廬還需要繼續探索,在產業支撐全域旅遊的路上走更遠。

以5A景區打造為突破

實現生態美、人民富、經濟強有機整體

記者:鄉村是桐廬旅遊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桐廬率先提出的村落景區概念走在了全國前列,富春江國家級5A景區創建工作也如火如荼,那麼在全域旅遊的創建上,桐廬目前已經走在哪個階段?取得了哪些成效?

朱華:今年以來,桐廬的美麗鄉村建設、村落景區規劃和全域旅遊創建工作會相互間配合運作,我們希望把資源集聚起來,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共同推進。從今年開始,以後每年都要規劃幾個重點推進區域,逐步積累起來。

一個資源如何集聚?區域怎麼形成重點?最關鍵的是要推進過程中,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集體經濟的錢袋子、企業的錢袋子和政府的錢袋子都鼓起來,所以在這個推進積累的過程中,縣委縣政府要全方位考慮到全縣產業要發展、景區要建設、農村的環境生態要保護,老百姓的生活也要提升好,真正讓旅遊帶來山清水秀、民富縣強,生態美、人民富和經濟強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在這個資源集聚、推進的過程當中,我們也認識到桐廬目前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標誌性的、品牌化的拳頭產品。5A景區的創建對於打造品牌、吸引眼球、提升知名度一定會產生很好的正面影響,毫無疑問會更吸引遊客的關注。桐廬富春江山水之美美在兩岸,桐廬打造 5A級景區,是在三江兩岸旅遊開發的過程中先行一步,把沿江的資源跟兄弟縣市、杭州市共用,比如開通三江兩岸的遊船線路,增加觀光體驗。這樣把富春江沿岸的點串珠成鏈,也是全域旅遊當中的一個重要佈局。

在我看來,全域旅遊的旅遊並不等同於玩。旅遊有兩種東西能夠成為絕對的品牌,一種是資源的獨佔性,桐廬的富春江山水就具有自然山水的獨佔性;第二種是文化的獨特性,長久以來積累的文化內涵,是獨一無二的。 只有擁有這兩種東西拿出去,才能打響品牌。我們正處於創5A工作中,在全域旅遊背景下打造這種獨特性內容,讓遊客想到就是桐廬。目前看來,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逆城市化浪潮的出現,順著人們返歸自然、回到鄉村的潮流,桐廬的鄉村旅遊、民宿經濟應運而生。桐廬的農事體驗、三花節、櫻桃節等節慶活動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江南古民居、森林氧吧概念開始逐漸被遊客所接受,野外露營、攀岩等運動類項目也在摸索當中。

除了景區景點上打造的成果,桐廬在旅遊執法這塊也成立了聯合執法的模式,並成立旅遊巡迴法庭,建立旅遊公共資訊中心,將旅遊景區的安全監測跟公安、城管共用。

至於具體處於全域旅遊發展的哪個階段目前還很難劃分,桐廬一直在邊探索邊發展,並且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深化,所以可以說桐廬的全域旅遊目前即是謀劃階段,又是起步階段,也是深化階段,但絕對不敢說已經到成熟階段。

發揮“後花園”魅力

全方位加速融入國際化市場

記者:目前,杭州正加快發展成為“中國旅遊國際化示範城市”。作為杭州的“後花園”,桐廬接下來將如何接軌大城市,釋放集群效應,並進一步念好“開放經”?

朱華:G20峰會將杭州迅速推向了世界舞臺的“風口”,在2018年、2022年,杭州又將相繼承辦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和亞運會,這些重大國際賽事的舉辦,無疑將大大加快杭州城市國際化的步伐。

隨著杭州“兩會”舉辦和“兩區”建設,杭黃鐵路、臨金高速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推進,桐廬的發展也迎來了風口期、加速期。為此,我們將不斷堅持開放融合,放大發展格局,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展開工作。

一是放眼全域抓融入。桐廬需要主動對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搶抓杭州城市國際化帶來的重大機遇,立足生態優勢,構建更高層次、更高水準的開放型經濟體系。特別要加快產業項目、科技人才、文化旅遊、教育衛生等全方位、多層次互動合作。

二是依託生態強招引。全域旅遊需要產業支撐,桐廬將在這個過程中切實把引資引智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讓更多與桐廬資源稟賦相匹配的優秀企業“不請自來、慕名而來”,提高招引精准度和實效性,積極招引一批層次高、輻射強的龍頭型、基地型、平臺型專案。

三是內外並舉拓市場。堅持高水準“走出去”,樹立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開放思維,厚植桐廬開放發展新優勢,同時進一步創新行銷方式和手段,推進客源市場國際化,加快拓展港澳臺、日韓、東南亞、歐美等入境旅遊市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