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林躍視點”第3期:任茜組合有驚喜 一米板走板不易

體壇+特約奧運冠軍林躍評述

7月17日淩晨結束了一場女子雙人10米台的比賽, 我掃了一眼賽後評論, 發現網友們和我的感受很一致, 都覺得任茜和司雅傑“水花壓得好”, “同步率也超高”。

針對“壓水花”這一點, 司雅傑在之前還跟我提過一回, 兩位小姑娘一直對自己的入水效果欠點信心, 訓練時在這一項上也沒少練習。 不過在我看來, 兩人都是能力極強的比賽型選手, 從201B(向後翻騰半周屈體)這個動作就開了個好頭。

可能有不少觀眾有這樣的“誤區”:亞洲運動員的身形纖瘦, 壓水花的時候有優勢;歐美的運動員“塊兒頭”大,

所以水花也大。 其實大家不知道的是, 壓水花主要還是靠練!我們賽前熱身時做的半周動作, 或是頭朝下入水的動作, 都是在鍛煉更好的壓水花效果。 歐美選手在近幾年體格沒變, 但入水效果有了明顯改進, 這就是加強訓練的結果。

女子10米台比賽中另一個值得一提的動作就是407C(向內翻騰三周半抱膝), 兩位運動員在同步方面完成得特別好, 按照網友的話來說就是“從側面看就像是一個人”。

在比賽中, 運動員上臺, 裁判吹哨後, 其實就已經進入裁判考查同步率的範疇了。 先邁哪條腿, 什麼時候抬手, 這都是需要兩位元運動員事先商量好的。 像我們中國的運動員, 從配對開始, 大約通過一兩個月的時間就能夠達到比較高的默契程度。

不過這也和每個運動員的性格、技術風格有關。 比如說任茜和司雅傑這樣是“00後”和“90後”的組合, 司雅傑的性格比較酷、很沉穩, 當然了, 也有大大咧咧的時候;任茜就還是個小女孩, 兩人的性格也算是很互補了。

7月20日會進行女子單人10米台的比賽, 從目前來看, 身兼三項的任茜狀態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 依據我的比賽經驗來看, 前兩個項目的良好發揮會給她的單人比賽打下不錯的基礎, 任茜的競技狀態會在之後越來越好。

再來說說男子1米板的情況。 彭健烽和何超兩人總體發揮穩定。 雖然或多或少地出現了走板失誤這樣的小狀況, 但這可能是每位跳水運動員從接觸項目的第一天到退役那一刻都沒法完美攻克的難關。

以我為例吧, 我在跳板這塊練得比較少, 如果說平時訓練能保證90%的走板成功率, 等到了比賽的時候, 很有可能只能發揮出40%-50%的功力。

尤其是在1米板的項目上, 空間本來就很有限, 走板的好壞在大部分時候都會直接影響動作的完成度。 單腿蹬板起跳, 怎麼靠著這個動作借到最大的力, 既要掌握平衡, 又要獲得最理想的騰空高度, 真不是那麼容易的。 所以大家有時候在比賽中看到運動員出現各類的走板失誤, 也請抱著一個理解的心態吧。

林躍個人資料:

中國男子跳水運動員。 曾獲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男子雙人10米跳臺冠軍;2016年裡約奧運會男子雙人10米跳臺冠軍;2007年、2009年以及2015年世界游泳錦標賽男子雙人10米跳臺冠軍。

推薦閱讀:

“林躍視點”第1期:飛機上就要倒時差 彭健烽是奇才

“林躍視點”第2期:曹緣組合有遺憾 任茜兼項挑戰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