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批評|胡曉明:茨威格《象棋的故事》是寫給歐洲精神的情書

【導讀】《象棋的故事》是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寫的一部中篇小說, 也是他生前的最後一篇小說。 我曾多次向文理科的大學生推薦過這篇小說。 小說是一部非傳統的悲劇, 所謂悲劇的意義何在?作家通過這個故事表達了什麼樣的沉重憂思?這個故事為什麼會成為一個現代性的經典?隨著故事的展開, 你會被一種透不過氣來的力道漸斬壓住, 掩卷而思, 你又會有一種難以言宣的透氣之感。 什麼叫歐洲文明最古老最有尊嚴的自由心靈, 從這篇小說可以略知一二。

在一艘從紐約開往布宜諾賽勒斯的客輪上,

B博士與象棋世界冠軍米爾柯•琴多維奇的一場棋賽正在展開。 B博士竟然二十多年未動過棋子, 在德國法西斯吞併奧地利時, 他遭暗算被囚於大旅館徒有四壁的單間內, 無比空虛孤寂中靠一本偷來的棋譜培養了象棋才能。 但這種沒有棋盤、沒有對手的自我對弈、也沒有選擇、單一狹窄的思維牢籠中, 使得他精神分裂乃至瘋狂。 B博士雖然贏了第一局, 然而在第二局裡, 世界冠軍感覺到了B博士的強烈焦躁與急切, 遂以陰毒狡猾的手段, 故意在關鍵時刻緩延時間, 誘發B博士的精神分裂, 並陷入狂亂的自我對弈之中……

茨威格是公認的情感描寫的聖手。 在《象棋的故事》中, 茨威格描寫主人公B博士在被軟禁中會長時間地凝視衣領上的那一滴小水珠——這是何等的深入骨髓的孤獨與戕殺人性的壓抑。

而茨威格本人是如此內心豐富、情感細膩、思想與感性兼勝的知識人, 這種深細銳感的精神世界, 我們在他《昨日的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裡, 可以大致領略一二。 那是他的孺慕之思, 也是他寫給思想豐饒的歐洲精神的情書, 是對於人文自由精神傳統的緬想。 我們似乎一直缺少這樣的深情憶念之作, 我能想到的齊邦媛先生《巨流河》可以依稀仿佛, 而後者的價值仍然被這一代人低估。

▲茨威格著作:《巴西:未來之國》(左)《昨日的世界》(右)

十分具有象徵意味的正是那本棋譜。 如果他沒有那本棋譜, 極有可能這位高智商高情商的貴族將被納粹惡毒的心靈桎梏折磨至投降、發瘋。

但是也正是得到了棋譜, 我們卻看到了在極度的空虛與單調, 完全無精神選項的情況下, B博士的精神災難。 他的精神之旅進入一種奇特的掙扎:下棋之後精神得到短暫的舒緩, 然而此後又陷於一種極度的空虛與緊張。 作家警示世人, “只有一樣東西”和“只有空虛”, 其實是無差別的, 同樣不免受到精神的扭曲與人性的壓抑。 B博士靠棋藝得到解放, 卻又擺脫不了象棋的再奴役。 作家之所以選取“得到棋譜——精神拯救——精神分裂後遺症”這樣一條情節發展線索, 不僅是更戲劇化地塑造傳奇人物, 更是意味深長地揭示那樣一種可悲可歎的精神拯救, 終將導致精神毀滅。

▲茨威格

茨威格一生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

二戰期間, 德國入侵奧地利, 作為猶太人, 他和妻子一起逃離了故國, 輾轉來到了巴西。 在貌似平靜安寧的生活下, 茨威格有著強烈的“異鄉感”, 他說:“仿佛每一次呼吸, 都要對一個陌生民族感恩戴德似的, 因為自己呼吸了他們的空氣。 ”他的朋友羅曼•羅蘭對他在巴西出版的書籍《巴西:未來之國》直言不諱地評價說:“我沒有看見您紮根在巴西這塊土地。 現在落地生根, 太遲了, 沒有根的人, 就成了幽靈。 ”《象棋的故事》當中兩處場所, 一是輪船, 二是囚房, 都是沒有根的地方。 而自我腦力對弈的世界, 更是一個抽象的沒有現實感的世界。

茨威格曾說:“我素來感興趣的就是各種有偏執狂的人, 即圃于某種單一的思想不能自拔的人”。

茨威格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他人生最後一次的偏執。

▲茨威格小說全集

我們會被《象棋的故事》打動, 被茨威格自己的人生故事打動, 被古老深厚的人文傳統打動, 被高貴而富於人性尊嚴的自由心靈打動, 用毛姆的話來說, 這樣的人雖然寥若星辰, 卻深深吸引著我們。 (作者系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 中文系博士生導師, 校圖書館館長, 文學研究所所長, 思勉高等人文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會長)

>>> 連結

也許從艾拉斯姆斯的時候起直到現在, 沒有一個作家像斯特凡·茨威格這樣遐邇聞名。 ——湯瑪斯·曼

我享受您的大作……您對妖魔般人物的心靈生活的深入發掘。 我極為欣賞您精巧優美的語言, 它表達的思想極為貼切,看上去像是透明的衣衫熨貼在古典雕像身上。——佛洛德

它表達的思想極為貼切,看上去像是透明的衣衫熨貼在古典雕像身上。——佛洛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