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汪兆龍:感謝援疆給我一個學習鍛煉和成長平臺

汪兆龍, 2011年底到新疆工作, 擔任北京援疆和田指揮部規劃部部長、和田地區發改委副主任, 2016年6月, 被任命為北京援疆和田指揮部黨委委員、副指揮, 2017年3月, 又兼任和田行署副專員, 已連續參加第七、八、九批援疆, 是名副其實的老援友。 六年來, 他組織實施受援地中小學、幼稚園和醫院供暖設施改造, “異想天開”抑物價、天翻地覆建機制、調查研究謀“造血”, 全心全意真抓實幹為當地群眾謀福祉, 當地群眾、幹部稱他為“焦裕祿式援疆幹部”, 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認可。 他真誠表示:“感謝北京市委市政府對援疆幹部的信任關心,

感謝援疆搭建的學習鍛煉和幹事創業平臺, 我的援疆經歷生動體現了北京市委市政府把援疆作為培養鍛煉幹部重要平臺的理念。 ”

他曾在汶川地震後, 被中組部統一選派到四川什邡援建, 擔任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當時他的愛人已懷孕數月, 當他完成災後重建任務回到家裡時, 兒子已經兩歲了, 孩子躲在媽媽身後, 像看陌生人一樣看著他。 2011年底, 北京援疆前指向北京市發改委求援, 需要一位元懂計畫管理又有援建經驗的同志來和田擔任指揮部規劃發展部長。 當發改委領導徵求他的意見時, 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 他覺得既然組織徵求自己的意見, 就說明一定是工作特別需要, 自己絕不能瞻前顧後。

汪兆龍是家中長子, 父母和妹妹還在安徽霍邱農村, 妻子獨自一人帶著兒子在北京, 每天擠地鐵、趕公交接送上幼稚園的孩子, 其中的艱辛和無助, 尋常北京人不難體會。

剛到和田不久, 他在調研中發現當地很多鄉鎮中小學、幼稚園教室和醫院病房的牆都是黑的, 經瞭解, 都是因為冬季沒有暖氣、靠煤爐取暖的緣故。 看到孩子們凍傷的小手, 他幾夜不能入眠。 經過思考, 他提出對全地區鄉鎮中小學、幼稚園和醫院開展供暖集中改造的設想, 並和部門同事多次論證方案, 得到了指揮部和受援方領導的充分認可, 這類項目連續多年列入年度項目投資計畫, 完成123所中小學校供暖設施改造, 9.5萬名師生的學習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

當看到孩子們坐在安全溫暖乾淨的教室裡讀書時, 他的內心感到無比欣慰。

針對受援地大型專案管理人才缺乏、經驗不足, 專案前期深度不夠、論證不夠充分, 導致個別專案實施過程中多次需要變更專案建設位址等問題, 他不等不靠, 積極借鑒在四川什邡援建的經驗, 從加強專案前期工作入手, 實現專案投資科學決策、專案功能優化, 並控制投資成本、保障工程品質。 他牽頭制定了《北京市對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區“一市三縣”及兵團農十四師專案管理辦法》, 完善了交鑰匙、交支票專案管理實施細則、援建專案竣工驗收等管理規定, 形成了完善的援疆專案管理制度體系。 在全國19個對口支援省市中率先建立了動態的專案儲備庫制度。

2014年6月初, 他正忙於研究起草北京市貫徹落實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實施方案, 妹妹突然打來電話, 哭著告訴他, 73歲的老母親不慎嚴重燒傷, 在昏迷中不斷呼喊著他的乳名。 他一聽心急如焚, 一邊趕緊訂機票往家裡趕, 一邊安排將母親轉往合肥治療。 在醫院, 他除了在病床前悉心照料母親, 就是跑到醫生辦公室瞭解病情、溝通治療事項, 有時等一兩個小時才能與醫生說上幾句話, 他想以這種方式多盡點孝道。 而此時的汪兆龍心裡也總是有一絲不安, 他很清楚, 在他走前手中忙著的方案, 關係到北京市貫徹落實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的進展, 處裡幾位同事又是年初剛剛輪換來新疆和田,

對新疆和田總體情況和援疆工作歷程還不熟悉。 北京援疆和田指揮部領導幾次打電話表達慰問, 他在感動之餘, 又隱隱感到領導的焦慮。 當母親度過危險期後, 汪兆龍就立即回到了新疆和田。 前後, 他只在醫院待了一周, 這已是他參加援建以來, 在家鄉陪母親的最長時間。 他感慨地說:“古人說忠孝不能兩全, 這確實最艱難的選擇。 沒有親身經歷, 絕不會體驗到這句話的分量。 ”

北京援疆前指和和田地委行署的領導, 也一直給予汪兆龍無微不至的關心。 地委行署和指揮部黨委積極向上級彙報他的現實表現和先進事蹟, 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市委組織部領導也一直關注他的成長。 2014年, 他在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網信辦舉辦的網路評選中, 入選“十佳最美援疆幹部”;2016年6月,被破格提拔為北京援疆前指黨委委員、副指揮。他表示,這對自己和廣大援疆幹部,都是一個巨大的鼓舞。(北京援疆和田指揮部)

(責編:李曉嘯、李龍)

入選“十佳最美援疆幹部”;2016年6月,被破格提拔為北京援疆前指黨委委員、副指揮。他表示,這對自己和廣大援疆幹部,都是一個巨大的鼓舞。(北京援疆和田指揮部)

(責編:李曉嘯、李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