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啄木鳥在行動|變廢為寶的“神器”來了!拆違拆臨建築垃圾不愁“無處安放”

無線濟南7月17日訊 據濟南電視臺新聞頻道《有麼說麼新聞大社區》欄目報導, 拆違拆臨是今年濟南市的一項重點工作, 拆違拆出了環境美, 拆出了綠色, 拆出了寬敞, 這是很多市民有目共睹的。 但是拆違拆臨也拆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建築垃圾。

如何消化這些建築垃圾呢?現在, 變廢為寶的“神器”來了!

在濟南曆城區郭店山前村村莊整合拆遷現場, 記者就看到這樣一個能吃建築垃圾的神器, 它的全名叫移動式破碎機。 要說這種機械的工作原理也不複雜, 就倆字兒——破碎。

幾輛大型挖掘機、鏟土機將建築垃圾放入巨大的移動式破碎機中, 經過打碎、分篩之後, 破碎的混凝土、磚塊、石料, 就會根據大小, 通過四個傳送自動分離。 分離出來的這些就成了可利用的建築材料。

設備企業負責人于艦稱, 村莊的建築垃圾經過設備的處理, 就成了新型的建築骨料, 骨料顆粒徑是0~20cm, 可以用於市政修路工程路基的墊層上, 一台機器的產量一天大約在2000~3000立方米。

工作人員介紹說, 再生骨料可直接填充樓槽與市政道路, 也可通過深加工成為磚塊、混凝土或者幹混砂漿, 基本能夠實現建築垃圾100%的資源化再利用。 由於再生磚石骨料質地輕、吸水率高,

特別適用于海綿城市建設, 價格也比傳統產品市場價低不少。

現場技術人員為記者演示了由這些骨料生產出的地面磚的透水性, 一瓶礦泉水倒在磚上瞬間全部滲出, 感覺就像竹籃打水。

現在曆城區已經把這個建築垃圾迴圈利用項目作為試點,

未來會逐步推廣, 借助現代科技力量, 把拆違拆臨和村莊整合舊村改造產生的垃圾變廢為寶。

郭店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王書華表示, 山前村大約有建築垃圾14萬立方米, 再過一個月, 全部建築垃圾就能處理完畢。 這種處理模式一是減少了外運的成本, 二是防止建築垃圾帶來的二次污染。 下一步, 街道辦下轄的其他9個村, 也將以這種處理模式對建築垃圾進行無公害處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