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眾安保險為何估值千億?三重身份三份估值!

國內首家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眾安, 終於要上市了。 一家成立不足4年的新公司, 眾安有什麼?憑什麼?又要幹什麼?『慧保天下』作為專注於保險行業的觀察者, 在此提出眾安保險“三重身份與三重估值”的邏輯, 通過剖析眾安的發展路徑, 詳加審視互聯網保險的演進過程。

第一重身份

蒙昧時代的互聯網保險啟蒙者

第一重估值:“三馬”合力下注, 賣點在於全新的互聯網保險產品運營模式

從“互聯網”概念開始興起, 保險行業就不斷探索著與之結合的種種可能, 從最早的通過網路展示保險相關資訊, 到借助官網、門戶等銷售保險產品,

再到通過OTA旅遊網站銷售航意險等場景化保險初探。 伴隨著淘寶“退貨運費險”的興起, 全新的保險產品形態的運營模式逐步浮出水面, 掌控資料的大佬們已經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價值。

大佬出手了。 2013年10月, 眾安保險應運而生, 這是全球首家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 它的成立, 意味著眾安背後的大佬提前看清了互聯網保險的遊戲規則, 中國互聯網保險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 眾安由“三馬”聯手打造, 背靠阿裡、騰訊、平安三棵大樹, 可謂融合最頂尖的互聯網與保險基因, 註定生而不凡。

眾安保險成立初期, 自然專攻場景保險, 阿裡、騰訊兩大互聯網股東成為其在該階段最主要的場景提供方。 “退貨運費險”在眾安手裡更加得心應手,

旨在為淘寶賣家釋放消保金的“眾樂寶”等產品也相伴而生。 受益于股東, 但也受“疑”于股東, 2014年, 眾安保險第一個完整經營年度, 即實現盈利0.27億元, 但讚歎與質疑齊飛, 而輿論質疑的最主要一點就是接近8億元的保費收入中, 超過2/3皆為退貨運費險。

於是乎, 從2015年起, 眾安保險似乎開始了“脫離”股東懷抱的獨自奮鬥之旅, 開始以一種更加開放的心態與更多的互聯網企業展開合作。 步步保、甜橙白條、輪胎意外保、小米盜刷險、大疆無人機險等基於各種互聯網生態的產品被逐漸研發上線。 一路高歌猛進, 眾安人力從2015年中的300人迅速發展至2015年末的600人, 對於新產品研發也進入爆發狀態, 僅2016年一季度其就上線42個產品,

從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 更是新增產品189個, 增幅達到183.5%。

迎合著當時互聯網+的創業浪潮, 眾安保險迅速調整組織結構, 由最初主要服務阿裡場景, 轉而形成9個事業部, 搭建六條業務線, 具體包括電商、航旅及商險、消費金融、3C及數碼事業部、車險、健康險。 眾安保險打造了一個開放式平臺, 以滿足更多場景的產品或服務定制需求。 通過向合作夥伴進行技術輸出, 從而將公司的保險產品植入到應用場景之中。

敞開大門擁抱整個互聯網生態之後, “過分依賴股東”的質疑得到緩解, 到2016年末, 其退貨運費險在全部保費收入中的占比已經降低到了35%左右。

憑藉開放的態度, 以及過硬的技術手段, 快速的回應能力, 眾安保險搭建起生活消費、消費金融、健康、旅遊、汽車五個生態系統,

並意圖孵化更多生態系統。 眾安以傳統保險公司難以想像的形式, 連接了超過180個合作夥伴, 累計服務4.92億客戶, 提供逾72億份保單, 累計實現75.28億元保費。

一定程度上說, 有了眾安, 保險公司和保險產品才第一次真實跟上了互聯網的步伐, 激發出大量的互聯網化的保險產品, 給行業帶來了耳目一新的發展理念。 互聯網保險成為互聯網場景化生活的一個小小的保障基礎設施, 不得不說, 這是由眾安肇始的。

且眾安保險在各種生態場景中銷售的雖然多是碎片化的產品, 但這些產品都有實實在在的市場需求作為前提, 都是真正的“保障型產品”。 與很多公司通過互聯網保險銷售理財型保險產品相比,

這雖然是更瑣碎、更艱難的一條路, 但無疑也是更安全、更穩健的一條路。

第二重身份

金融科技時代保險科技領域的領航者

第二重估值:投行巨頭們連袂加持, 賣點在於用科技重塑保險價值鏈

一般而言, 保險的價值鏈條包括產品設計、定價、銷售以及理賠四個環節, 傳統的保險作業是高消耗、低產出的價值模式。 眾安走的是一條與傳統保險公司錯位競爭的路子, 與傳統保險有了完全不同的理念和基因, 不進入紅海, 不與傳統保險公司比拼傳統保險產品, 而在集中人力和技術的優勢, 在藍海迅速捕捉機會, 深耕傳統保險公司無暇顧及、技術能力實現不了的領域。

眾安的能力, 包括但不限於以下:

場景化定制產品,與場景緊密結合的能力;對事故發生率進行分析,通過資料精准定價的能力;客戶真實性識別、快速理賠及理賠外服務能力;對外輸出技術規範,打造協同示範效應能力等等。

產品設計方面,實現了根據場景需求定制化地設計產品。對於各種互聯網生態的接入,讓眾安觸及了大量的客戶以及相關資料,這讓基於大資料的千人千面的自動化定價成為了可能。

大量的市場需求被挖掘,大量的空白領域被填補,自成立至今,基於互聯網生態當中各種大大小小的場景,眾安保險已經推出數百款產品,和場景以及場景需求共生,成了名副其實的“生活化保險”。

一直為人所詬病的理賠問題,因為實現了高度的自動化,使得效率大幅提升。理賠的內容也已經開始產生實質性變化,從原來單純的提供金錢補償,改為提供解決方案,例如眾安開發的碎屛險上門維修服務,構建起產品設計、定價、銷售、理賠、服務為一體的生態系統。

保險產品的可獲得性由此大為增強,“尊享e生”的推出,是落實“保險姓保”的大膽嘗試,引發傳統保險主體的競相效仿,一款產品,撬開了一個中端醫療市場。

風險管理的埠大幅提前,例如,其推出的步步保,以運動換保險,是提供風險保障,更是引導用戶形成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從根本上降低理賠發生概率。

對外技術輸出能力大幅增強,在眾安保險開業三周年之際,其宣佈成立全資子公司---眾安科技,立志助推整個保險生態的資訊化升級,成為眾安內部及外部合作夥伴創新、創業的孵化器。

金融科技在保險價值鏈當中的大量運用,讓眾安這樣一家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的形象逐漸清晰起來,也讓保險變得與以往有所不同。當然,這背後,離不開眾安獨特的發展理念和人力資源支撐。在眾安保險聯合艾瑞諮詢發佈的《2016中國創新保險行業白皮書》中,首次曝光了眾安的整體戰略圖景:不只要“做有溫度的保險”,最終目標是通過金融科技的手段構建覆蓋各類人群的金融生活。

眾安的人力資源投入也使它迥異于傳統保險公司。招股書顯示,在眾安1574名員工之中,有57%是技術人員;過去三年中,眾安保險投入的研發資金從2240萬元,上升到2.14億元,占同期保費總數占比從2014年和2015年的2.8%,上升到2016年的6.3%。不得不說,眾安的技術投入和人才儲備應該是最為雄厚的。

現在的眾安保險與其說是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更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考察其含金量,保費收入只能算是其中的一個維度,客戶資料則是另外一個維度。成立不足4年,累計服務逾4.92億名客戶,且據招股說明書顯示,其60%的使用者群體年齡介乎20-35歲,是伴隨互聯網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未來的消費市場主力軍。眾安保險佔據了年輕人的入口,單這一點,就可以叫熟悉互聯網套路的投資人躍躍欲試了。

眾安在金融科技、保險科技方面的探索,也激發了資本市場對眾安生態佈局和能力邊界的無限想像。眾安首輪增資擴股就吸引了包括摩根士丹利、中金、鼎輝、凱思博、賽富等在內的一眾國際知名投資基金,募集資金約60億元,估值高達500億元,造就了保險類公司的估值神話。當然,大佬們連袂加持,更是想鞏固眾安在保險科技領域的壟斷地位,造就新的獨角獸。

第三重身份

人工智慧時代的保險行業紅利的收割者

第三重估值:依靠資本市場上市實現估值變現賣點在於快速無縫銜接人工智慧時代

一般人的常識裡,上市看什麼?當然是業績,再搭配每個行業大概的市盈率,基本可以推測出估價和估值。但眾安顯然不打算這麼幹,原因有二,一是按照保險業慣例看,業績的確一般般,二是金融保險企業的估值普遍被抑制,那還怎麼講好故事呢?

眾安有著驚人的估值預期,即便有著貌似平平的業績表現。論保費規模(2017年前5月保費收入20.58億元,在財產險公司中排名第22位)也只能算是小型財產險公司。從年度資訊披露來看,眾安成立的第一年就實現了盈利,已持續三年,但值得注意的是,其2017年一季度,出現了高達3.17億元的虧損。

眾安保險成立至今主要業務資料:

要知道,內地財產險龍頭險企人保財險,2017年一季度末,淨資產1229.33億元,目前總市值不過2227.24億元。而眾安保險2017年一季度,淨資產66.66億元,只相當於人保財險的1/20,預期的估值卻高達百億美元,相當於人保財險的1/2。

那眾安估值的邏輯就只能落在New Money上了。眾安保險腳踩中國廣袤的保險市場,頭頂互聯網、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等等先進技術帶來的巨大的想像空間,再加上金融科技第一股的名號,標的的稀缺性等等因素,如果將其視為傳統保險公司來進行估值,未免有失偏頗,甚至錯失機遇。

眾安的機會在即將到來的波瀾壯闊的人工智慧時代,BAT中的百度率先轉型為人工智慧公司,阿裡和騰訊自不必多說,都在海量大資料的基礎上不斷打造人工智慧觸角。比如,5月25日,螞蟻金服宣佈向保險行業開放首個“車險分”,將海量“從人”資訊通過人工智慧等技術進行挖掘,對車主進行精准畫像和風險分析,量化為300-700不等的分數,從而來提升保險行業的風險識別能力。6月27日,螞蟻金服又向保險行業全面開放技術產品“定損寶”,用AI(人工智慧)模擬車險定損環節中的人工作業流程,説明保險公司實現簡單高效的自動定損。這也是圖像定損技術首次在車險領域實現商業應用。

金融行業將是人工智慧重點衝擊的領域,保險業界對“科技化是保險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已經形成共識,未來,保險業很大程度上將是資料化存在,智慧化、自動化以及個性化大幅提高,新科技在提升保險業效率方面的作用毋庸置疑。

根據眾安科技實驗室的經驗,人工智慧已經服務于保險的方方面面,比如人臉識別、身份證OCR等技術,保證了遠端身份識別的安全;人工智慧客服,降低業務對人工客服的依賴;發票識別OCR技術,實現了票據的自動化錄入和全自動理賠服務。平心而論,眾安頭戴第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的名號,其實際表現和人們的預期仍有差距,但,不論是其他互聯網公司還是人保平安等老牌公司,在保險科技方面的積累都難與眾安匹敵。

當然,這條路並不好走。平安發力互聯網這麼多年,資本市場仍然不接受其按照互聯網定價估值,阿裡騰訊覬覦保險業的雄心毫不掩飾,眾安也面臨著多維度的競爭和質疑,你憑什麼值這麼多?深耕保險行業的從業者或許很難理解眾安的估值,但在金融科技的驅動,的確開啟了新的跑道和新的遊戲規則,時間會成為真正的裁判。如果人工智慧時代來的快一些,眾安的升騰伴隨著傳統中小保險公司的衰落,新錢戰勝舊錢,眾安將成為行業利益的收割機;可如果保險業的變化緩慢僵化呢,則如此高的估值將如何支撐?

誰來投資眾安?考驗的是香港資本市場的投資者眼光。奇跡曾經存在過,以騰訊上市為例,2004年6月16日,騰訊控股正式掛牌上市,發行價為3.7港元,截止2017年7月14日,收於284.8港元,考慮到騰訊曾經在2014年一拆五,簡單計算,股價翻了384倍,這才是踏准互聯網大潮節奏的公司的發展趨勢。面對眾安的上市,那些資本老手們又會如何抉擇呢?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眾安所選擇的又是一條從未有人走過的路,其註定生而艱難。可以說,眾安自出生就進入了無人區,沒有普適道路可以走,尤其是在人工智慧和保險的結合還處於爆發的前夜,眾安保險的這種孤獨感恐怕在很長時間內都將無從消解。

場景化定制產品,與場景緊密結合的能力;對事故發生率進行分析,通過資料精准定價的能力;客戶真實性識別、快速理賠及理賠外服務能力;對外輸出技術規範,打造協同示範效應能力等等。

產品設計方面,實現了根據場景需求定制化地設計產品。對於各種互聯網生態的接入,讓眾安觸及了大量的客戶以及相關資料,這讓基於大資料的千人千面的自動化定價成為了可能。

大量的市場需求被挖掘,大量的空白領域被填補,自成立至今,基於互聯網生態當中各種大大小小的場景,眾安保險已經推出數百款產品,和場景以及場景需求共生,成了名副其實的“生活化保險”。

一直為人所詬病的理賠問題,因為實現了高度的自動化,使得效率大幅提升。理賠的內容也已經開始產生實質性變化,從原來單純的提供金錢補償,改為提供解決方案,例如眾安開發的碎屛險上門維修服務,構建起產品設計、定價、銷售、理賠、服務為一體的生態系統。

保險產品的可獲得性由此大為增強,“尊享e生”的推出,是落實“保險姓保”的大膽嘗試,引發傳統保險主體的競相效仿,一款產品,撬開了一個中端醫療市場。

風險管理的埠大幅提前,例如,其推出的步步保,以運動換保險,是提供風險保障,更是引導用戶形成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從根本上降低理賠發生概率。

對外技術輸出能力大幅增強,在眾安保險開業三周年之際,其宣佈成立全資子公司---眾安科技,立志助推整個保險生態的資訊化升級,成為眾安內部及外部合作夥伴創新、創業的孵化器。

金融科技在保險價值鏈當中的大量運用,讓眾安這樣一家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的形象逐漸清晰起來,也讓保險變得與以往有所不同。當然,這背後,離不開眾安獨特的發展理念和人力資源支撐。在眾安保險聯合艾瑞諮詢發佈的《2016中國創新保險行業白皮書》中,首次曝光了眾安的整體戰略圖景:不只要“做有溫度的保險”,最終目標是通過金融科技的手段構建覆蓋各類人群的金融生活。

眾安的人力資源投入也使它迥異于傳統保險公司。招股書顯示,在眾安1574名員工之中,有57%是技術人員;過去三年中,眾安保險投入的研發資金從2240萬元,上升到2.14億元,占同期保費總數占比從2014年和2015年的2.8%,上升到2016年的6.3%。不得不說,眾安的技術投入和人才儲備應該是最為雄厚的。

現在的眾安保險與其說是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更是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考察其含金量,保費收入只能算是其中的一個維度,客戶資料則是另外一個維度。成立不足4年,累計服務逾4.92億名客戶,且據招股說明書顯示,其60%的使用者群體年齡介乎20-35歲,是伴隨互聯網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未來的消費市場主力軍。眾安保險佔據了年輕人的入口,單這一點,就可以叫熟悉互聯網套路的投資人躍躍欲試了。

眾安在金融科技、保險科技方面的探索,也激發了資本市場對眾安生態佈局和能力邊界的無限想像。眾安首輪增資擴股就吸引了包括摩根士丹利、中金、鼎輝、凱思博、賽富等在內的一眾國際知名投資基金,募集資金約60億元,估值高達500億元,造就了保險類公司的估值神話。當然,大佬們連袂加持,更是想鞏固眾安在保險科技領域的壟斷地位,造就新的獨角獸。

第三重身份

人工智慧時代的保險行業紅利的收割者

第三重估值:依靠資本市場上市實現估值變現賣點在於快速無縫銜接人工智慧時代

一般人的常識裡,上市看什麼?當然是業績,再搭配每個行業大概的市盈率,基本可以推測出估價和估值。但眾安顯然不打算這麼幹,原因有二,一是按照保險業慣例看,業績的確一般般,二是金融保險企業的估值普遍被抑制,那還怎麼講好故事呢?

眾安有著驚人的估值預期,即便有著貌似平平的業績表現。論保費規模(2017年前5月保費收入20.58億元,在財產險公司中排名第22位)也只能算是小型財產險公司。從年度資訊披露來看,眾安成立的第一年就實現了盈利,已持續三年,但值得注意的是,其2017年一季度,出現了高達3.17億元的虧損。

眾安保險成立至今主要業務資料:

要知道,內地財產險龍頭險企人保財險,2017年一季度末,淨資產1229.33億元,目前總市值不過2227.24億元。而眾安保險2017年一季度,淨資產66.66億元,只相當於人保財險的1/20,預期的估值卻高達百億美元,相當於人保財險的1/2。

那眾安估值的邏輯就只能落在New Money上了。眾安保險腳踩中國廣袤的保險市場,頭頂互聯網、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等等先進技術帶來的巨大的想像空間,再加上金融科技第一股的名號,標的的稀缺性等等因素,如果將其視為傳統保險公司來進行估值,未免有失偏頗,甚至錯失機遇。

眾安的機會在即將到來的波瀾壯闊的人工智慧時代,BAT中的百度率先轉型為人工智慧公司,阿裡和騰訊自不必多說,都在海量大資料的基礎上不斷打造人工智慧觸角。比如,5月25日,螞蟻金服宣佈向保險行業開放首個“車險分”,將海量“從人”資訊通過人工智慧等技術進行挖掘,對車主進行精准畫像和風險分析,量化為300-700不等的分數,從而來提升保險行業的風險識別能力。6月27日,螞蟻金服又向保險行業全面開放技術產品“定損寶”,用AI(人工智慧)模擬車險定損環節中的人工作業流程,説明保險公司實現簡單高效的自動定損。這也是圖像定損技術首次在車險領域實現商業應用。

金融行業將是人工智慧重點衝擊的領域,保險業界對“科技化是保險業未來發展的趨勢”已經形成共識,未來,保險業很大程度上將是資料化存在,智慧化、自動化以及個性化大幅提高,新科技在提升保險業效率方面的作用毋庸置疑。

根據眾安科技實驗室的經驗,人工智慧已經服務于保險的方方面面,比如人臉識別、身份證OCR等技術,保證了遠端身份識別的安全;人工智慧客服,降低業務對人工客服的依賴;發票識別OCR技術,實現了票據的自動化錄入和全自動理賠服務。平心而論,眾安頭戴第一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的名號,其實際表現和人們的預期仍有差距,但,不論是其他互聯網公司還是人保平安等老牌公司,在保險科技方面的積累都難與眾安匹敵。

當然,這條路並不好走。平安發力互聯網這麼多年,資本市場仍然不接受其按照互聯網定價估值,阿裡騰訊覬覦保險業的雄心毫不掩飾,眾安也面臨著多維度的競爭和質疑,你憑什麼值這麼多?深耕保險行業的從業者或許很難理解眾安的估值,但在金融科技的驅動,的確開啟了新的跑道和新的遊戲規則,時間會成為真正的裁判。如果人工智慧時代來的快一些,眾安的升騰伴隨著傳統中小保險公司的衰落,新錢戰勝舊錢,眾安將成為行業利益的收割機;可如果保險業的變化緩慢僵化呢,則如此高的估值將如何支撐?

誰來投資眾安?考驗的是香港資本市場的投資者眼光。奇跡曾經存在過,以騰訊上市為例,2004年6月16日,騰訊控股正式掛牌上市,發行價為3.7港元,截止2017年7月14日,收於284.8港元,考慮到騰訊曾經在2014年一拆五,簡單計算,股價翻了384倍,這才是踏准互聯網大潮節奏的公司的發展趨勢。面對眾安的上市,那些資本老手們又會如何抉擇呢?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眾安所選擇的又是一條從未有人走過的路,其註定生而艱難。可以說,眾安自出生就進入了無人區,沒有普適道路可以走,尤其是在人工智慧和保險的結合還處於爆發的前夜,眾安保險的這種孤獨感恐怕在很長時間內都將無從消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