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風景圖集:新疆十大最受歡迎旅遊景點 新疆最好玩的地方

新疆是個好地方, 那裡有著遼闊的地域, 適宜的氣候, 複雜多樣的地貌和土壤, 因而不僅風光旖旎, 而且特產資源十分豐裕。 那麼, 就來看看新疆旅遊有何好去處吧。

1、喀納斯湖

喀納斯湖又被稱為變色湖,他的源頭在終年被雪山冰川覆蓋的友誼峰,周圍以石灰岩為主,冰川融水和雨水把風化了的灰白色岩石粉末帶入湖中,湖水便呈乳白色,在藍天的映襯下,河水自然就呈現一種乳藍色了。

喀納斯的湖水遠看好像藍色的絲緞,近看卻是翠玉般墨綠。 如果有陽光和雲彩,湖水就更斑斕了。 從賈登峪一路在喀納斯湖畔,有一群原始的尖頂小木屋,那就是圖瓦人的居所。 這個才1人的部落,深藏在阿爾泰山裡。 每天,他們在仙霧飄飄的風景裡,放牧牛羊。 漫步湖邊。

2、天山天池

新疆天山天池位於柏格達峰北坡, 海拔19多米, 系高山融雪彙集而成。 傳說王母娘娘曾在此沐浴, 故稱瑤池。 天池共有三處水面, 除主湖外, 東側為東小天池(古名黑龍潭, 又稱“王母腳盆”), 西側為西小天池(又稱玉女潭)。 天池以西是燈杆山, 建有老君廟、東嶽廟。

天池北岸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堤壩, 形似一條鱷魚尾巴, 故稱“鱷魚壩”。 壩上有一棵孤零零的大樹,

這就是馳名中外的“鎮海古榆”。 天池風景區以天池為中心, 融森林、草原、雪山、人文景觀為一體, 形成別具一格的風光特色, 令遊人流連忘返。

“鱷魚壩”東建有人工水閘, 名“鱷魚閘”。 天池水由此下瀉, 形成一條十來米高的瀑布, 稱“鱷魚吐珠”(即東小天池源頭瀑布), 匯成了山澗溪流, 在不遠處形成東小天池, 池水碧綠, 深幽莫測。

東小天池北岸斷崖峭壁, 高近百米, 故稱“百米崖”。 每逢冰雪消融, 池水上漲並由北岸瀉漏下跌, 形成近百米高的“懸泉飛瀑”(“東小天池瀉水瀑布”), 此處, 流銀瀉玉, 水聲如雷。

3、禾木

禾木草原位於布林津縣喀納斯河與禾木河交匯區的山間斷陷盆地中, 海拔1124~23米。 盆地周圍山體寬厚, 頂部呈渾圓狀, 河流多切割為峽谷, 地形複雜, 禾木河自東北向西南貫穿其間, 將草原分割為兩半, 山地陽坡森林茂密, 蒼翠欲滴, 馬鹿、旱獺、雪雞棲息其間;而陰坡綠草滿坡, 繁花似錦, 芳香四溢, 蜜蜂在採花釀蜜, 牛羊滿山遍野覓食撒歡, 一派迷人的廣袤草原景色。

禾木自然、原始的山野風光,

風景獨美, 禾木河自東北向西南流淌, 原始落村與大草原和諧自然的融為一體。 來到禾木村, 首先進入我們視野的就是那一棟棟的小木屋和成群結隊的牧群, 與雪峰、森林、草地、藍天白雲構成了獨特的自然與文化景觀。 其意義是這些小木屋已成為圖瓦人的標誌, 小木屋基本有大半截埋在土裡, 以抵擋這裡將近半年的大雪封山期的嚴寒, 顯得特別原始古樸, 並帶有遊牧民族的傳統特徵。 房頂一般用木板釘成人字型雨棚, 房體用直徑三四十公分的單層原木堆成, 既保暖又防潮。

喀那斯區域最美的秋色在禾木, 層林浸染, 絢麗多彩, 是一處典型的原始自然生態風光。 在禾木村周圍的小山坡上可俯視禾木村以及禾木河的全景, 遠觀日出、雪峰與涓涓溪流,近覽圖瓦人家,是拍攝日出、晨霧、木屋、禾木河的絕佳取景地。

4、葡萄溝

從吐魯番市遙望火焰山,赤砂灼灼,草木不生。但火焰山峽谷中距市區約15公里的葡萄溝,卻別有洞天,景色秀麗。與溝外形成鮮明的對照。一進溝口,鋪綠疊翠,茂密的葡萄田漫山遍穀。溪流、渠水、泉滴,給溝穀增添了無限詩情畫意,桑、桃、杏、蘋果、石榴、梨、無花果、核桃和各種西瓜、甜瓜及榆、楊、柳、槐等多種樹木,遍佈溝中,使葡萄溝又成了“百花園”、“百果園”。春季,繁花似錦;盛夏,碩果累累。溝中藤蔓交織,曲徑通幽,串串葡萄,舉手可及。葡萄溝南北長約8公里,寬半公里,居住著維吾爾、回、漢三個民族共約6多人。

5、樓蘭古城

樓蘭古城地處羌若縣東北部,距縣城約3公里,位於羅布泊以西偏北岸邊。 這裡在古代曾是一個水草豐茂、地勢平坦的地方,農、牧、漁都十分發達,西元前後,曾有過有一個繁華的樓蘭國,它是當時是聞名遐邇的絲路重鎮。

樓蘭古城四周的牆垣,1多處已經坍塌,只剩下斷斷續續的牆垣孤伶伶地站立著。城區呈正方形,面積約十萬平方米。樓蘭遺址全景曠古凝重,城內破敗的建築遺跡了無生機,顯得格外蒼涼、悲壯。

6、魔鬼城

魔鬼城又稱烏爾禾風城。位於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的佳木河下游烏爾禾礦區,西南距克拉瑪依市1公里。有一處獨特的風蝕地貌,形狀怪異、當地人蒙古人將此城稱為“蘇魯木哈克”,哈薩克人稱為“沙依坦克爾西”,意為魔鬼城。其實,這裡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區域,“雅丹”是維吾爾語“陡壁的小丘”之意,雅丹地貌以新疆塔里木盆地羅布泊附近的雅丹地區最為典型而得名,是在乾旱、大風環境下形成的一種風蝕地貌類型。

這座城堡,似亭臺樓閣,似城廊街道,似羅刹寶殿,城門西側有“石猴望海”,城內有突兀拔地的“富士山”,佛塔林立的“吳哥窟”,雄偉壯觀的“布達拉宮”和酷似眼鏡蛇、大鵬等物的造型。各種景象,真可謂千姿百態,絢麗多彩,形成了一個夢幻般的迷宮世界。

7、那拉提草原

那拉提草原又名鞏乃斯草原,突厥語意為“白陽坡”,堪稱伊犁草原的精華之所在,以獨特的自然景觀、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濃郁的民族風情構成了獨具特色的邊塞風光,交錯的河道、平展的河谷、高峻的山峰、茂密的森林交相輝映,還可體會濃厚的哈薩克民俗風情。

那拉提草原是發育在第3紀古洪積層上的中山地草場,東南接那拉提高嶺,西北沿鞏乃斯河上游谷地斷落,地勢大面積傾斜,是鞏乃斯草原的重要夏牧場。

8、塔克拉瑪幹沙漠

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南新疆塔里木盆地,維吾爾語中,“塔克”、“塔格”、“柏格‘達’”的“達(克/格,輕聲)”都是山的意思。“拉瑪幹”,準確的翻譯應該是“大荒漠”,引申有“廣闊”的含義;那麼“塔克拉瑪幹”就是“山下面的大荒漠”的意思。

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中國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央,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同時還是是世界最大的流動性沙漠。這裡,金字塔形的沙丘屹立于平原以上3米。狂風能將沙牆吹起,高度可達其3倍。沙漠裡沙丘綿延,受風的影響,沙丘時常移動。沙漠裡亦有少量的植物,其根系異常發達,超過地上部分的幾十倍乃至上百倍,以便汲取地下的水份;那裡的動物有夏眠的現象。

9、果子溝

果子溝的另一個名字是“塔勒奇達阪”,是一條北上賽裡木湖,南下伊黎河穀的著名峽谷孔道,全長28千米。1218年成吉思汗西征,命次子察合台台率軍,鑿石理道,刊木為橋,始成車道。該溝古為我國通往中亞和歐洲的絲路北新道的咽喉,有“鐵關”之稱。現為312國道(烏伊公路一級公路段)所經。果子溝以野果多而得名,溝內峰巒聳峙、峽谷回轉、松樺繁茂、果樹叢生、野花競放、飛瀑湧泉、風光秀麗,被清人祁韻士稱為“奇絕仙境”。

10、博斯騰湖

博斯騰湖古稱“西海”,唐謂“魚海”,清代中期定名為博斯騰湖,位於焉耆盆地東南面博湖縣境內,維吾爾語意為“綠洲”,一稱巴格拉什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吞吐湖。博斯騰淖爾,蒙古語意為“站立”,因三道湖心山屹立於湖中而得名。

夏季,湖中漁船與彩雲映襯,群魚共飛鳥逍波。金秋十月,葦絮輕飆,蘆葦金黃,秋水凝重,飛雁驚鴻。冬季來臨,冰封千里,湖面銀似鏡,一派北國風光。博斯騰湖除了迷人的景色,還有美麗的傳說。

遠觀日出、雪峰與涓涓溪流,近覽圖瓦人家,是拍攝日出、晨霧、木屋、禾木河的絕佳取景地。

4、葡萄溝

從吐魯番市遙望火焰山,赤砂灼灼,草木不生。但火焰山峽谷中距市區約15公里的葡萄溝,卻別有洞天,景色秀麗。與溝外形成鮮明的對照。一進溝口,鋪綠疊翠,茂密的葡萄田漫山遍穀。溪流、渠水、泉滴,給溝穀增添了無限詩情畫意,桑、桃、杏、蘋果、石榴、梨、無花果、核桃和各種西瓜、甜瓜及榆、楊、柳、槐等多種樹木,遍佈溝中,使葡萄溝又成了“百花園”、“百果園”。春季,繁花似錦;盛夏,碩果累累。溝中藤蔓交織,曲徑通幽,串串葡萄,舉手可及。葡萄溝南北長約8公里,寬半公里,居住著維吾爾、回、漢三個民族共約6多人。

5、樓蘭古城

樓蘭古城地處羌若縣東北部,距縣城約3公里,位於羅布泊以西偏北岸邊。 這裡在古代曾是一個水草豐茂、地勢平坦的地方,農、牧、漁都十分發達,西元前後,曾有過有一個繁華的樓蘭國,它是當時是聞名遐邇的絲路重鎮。

樓蘭古城四周的牆垣,1多處已經坍塌,只剩下斷斷續續的牆垣孤伶伶地站立著。城區呈正方形,面積約十萬平方米。樓蘭遺址全景曠古凝重,城內破敗的建築遺跡了無生機,顯得格外蒼涼、悲壯。

6、魔鬼城

魔鬼城又稱烏爾禾風城。位於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的佳木河下游烏爾禾礦區,西南距克拉瑪依市1公里。有一處獨特的風蝕地貌,形狀怪異、當地人蒙古人將此城稱為“蘇魯木哈克”,哈薩克人稱為“沙依坦克爾西”,意為魔鬼城。其實,這裡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區域,“雅丹”是維吾爾語“陡壁的小丘”之意,雅丹地貌以新疆塔里木盆地羅布泊附近的雅丹地區最為典型而得名,是在乾旱、大風環境下形成的一種風蝕地貌類型。

這座城堡,似亭臺樓閣,似城廊街道,似羅刹寶殿,城門西側有“石猴望海”,城內有突兀拔地的“富士山”,佛塔林立的“吳哥窟”,雄偉壯觀的“布達拉宮”和酷似眼鏡蛇、大鵬等物的造型。各種景象,真可謂千姿百態,絢麗多彩,形成了一個夢幻般的迷宮世界。

7、那拉提草原

那拉提草原又名鞏乃斯草原,突厥語意為“白陽坡”,堪稱伊犁草原的精華之所在,以獨特的自然景觀、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濃郁的民族風情構成了獨具特色的邊塞風光,交錯的河道、平展的河谷、高峻的山峰、茂密的森林交相輝映,還可體會濃厚的哈薩克民俗風情。

那拉提草原是發育在第3紀古洪積層上的中山地草場,東南接那拉提高嶺,西北沿鞏乃斯河上游谷地斷落,地勢大面積傾斜,是鞏乃斯草原的重要夏牧場。

8、塔克拉瑪幹沙漠

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南新疆塔里木盆地,維吾爾語中,“塔克”、“塔格”、“柏格‘達’”的“達(克/格,輕聲)”都是山的意思。“拉瑪幹”,準確的翻譯應該是“大荒漠”,引申有“廣闊”的含義;那麼“塔克拉瑪幹”就是“山下面的大荒漠”的意思。

塔克拉瑪幹沙漠位於中國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央,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同時還是是世界最大的流動性沙漠。這裡,金字塔形的沙丘屹立于平原以上3米。狂風能將沙牆吹起,高度可達其3倍。沙漠裡沙丘綿延,受風的影響,沙丘時常移動。沙漠裡亦有少量的植物,其根系異常發達,超過地上部分的幾十倍乃至上百倍,以便汲取地下的水份;那裡的動物有夏眠的現象。

9、果子溝

果子溝的另一個名字是“塔勒奇達阪”,是一條北上賽裡木湖,南下伊黎河穀的著名峽谷孔道,全長28千米。1218年成吉思汗西征,命次子察合台台率軍,鑿石理道,刊木為橋,始成車道。該溝古為我國通往中亞和歐洲的絲路北新道的咽喉,有“鐵關”之稱。現為312國道(烏伊公路一級公路段)所經。果子溝以野果多而得名,溝內峰巒聳峙、峽谷回轉、松樺繁茂、果樹叢生、野花競放、飛瀑湧泉、風光秀麗,被清人祁韻士稱為“奇絕仙境”。

10、博斯騰湖

博斯騰湖古稱“西海”,唐謂“魚海”,清代中期定名為博斯騰湖,位於焉耆盆地東南面博湖縣境內,維吾爾語意為“綠洲”,一稱巴格拉什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吞吐湖。博斯騰淖爾,蒙古語意為“站立”,因三道湖心山屹立於湖中而得名。

夏季,湖中漁船與彩雲映襯,群魚共飛鳥逍波。金秋十月,葦絮輕飆,蘆葦金黃,秋水凝重,飛雁驚鴻。冬季來臨,冰封千里,湖面銀似鏡,一派北國風光。博斯騰湖除了迷人的景色,還有美麗的傳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