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全國千位語文教師共聚西安:閱讀究竟重要到何種程度?

閱讀究竟重要到何種程度?

1987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約瑟夫·布羅茨基在演說中是這樣沉重地說的:“鄙視書、不讀書, 是深重的罪過。 由於這一罪過, 一個人將終生受到懲罰;如果這一罪過是由整個民族犯下的話, 這一民族就要因此受到自己歷史的懲罰。 ”

閱讀是破解一個民族文化密碼的過程, 也是繼承和創造民族文化的過程。 對語文教育而言, 把閱讀提高到關係一個國家未來、民族前途和未來公民素質的高度, 一點也不為過。 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是一個國家教育發展的戰略選擇。 (教育部國家語文課程標準研製修訂組專家,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鄭國民)

著名語文教育家于漪說:閱讀推廣要在落實上下功夫。 閱讀推廣難度很大, 更要在“行”上作出既周密又可行的舉措。

為中國未來而讀, 我們在行動!

2017年7月15—16日, “為中國未來而讀——2017閱讀行動論壇”在陝西西安高新第一中學初中校區舉行。

來自中國教育學會中語專委會、西安教育學會中語專委會、商務印書館的領導、專家, 與來自全國各地的校長、教研員、一線語文教師等近千位教師參加了本屆論壇。

本次論壇由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主辦, 商務印書館、西安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承辦, 西安高新第一中學初中校區、西安高新第一中學協辦。

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原理事長蘇立康、商務印書館總編輯周洪波、西安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賈玲、西安高新第一中學初中校區校長王鳳進在開幕式上分別致辭。 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顧之川在閉幕式上做總結。

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原理事長蘇立康

商務印書館總編輯周洪波

西安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賈玲

西安高新第一中學初中校區校長王鳳進

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顧之川

此次推出的《中學生閱讀行動讀本》以“體現核心價值、培育現代公民、宣導問題驅動、關注當下生活、立足多元開放、踐行立體閱讀”為理念,覆蓋多個領域,全面提升中學生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跨學科核心素養。商務印書館將持續不斷地為學生提供傳統文化教學資源,將推動閱讀真正落到實處。

本屆論壇主題是“閱讀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旨在貫徹中央《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精神,推動全民閱讀和校園閱讀,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提高師生的傳統文化素養。

論壇邀請北京師範大學李山教授、北京師範大學蔣重躍教授分別做了題為《課本中的國學專題》《秦漢思想與中華文明》主題報告。

李山教授在報告中指出,現行中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具有文化深意的古典篇章,老師們應挖掘解讀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延伸闡釋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從而更好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帶入到課堂教學之中。

蔣重躍教授認為,語文教育的核心是理解文本,而所有的文本都有特定的歷史背景,從這個意義上講,語文老師學習中國思想史、理解中國文化的精神實質是非常必要的。

北京四中特級教師、北京版高中語文實驗教材主編顧德希教授結合近些年中小學生學習使用的傳統文化教學資源,在論壇上分享了如何在語文教學改革中運用好這些資源,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論壇設置了“公開課+課例研究工作坊”環節,分初中、高中兩個會場同時進行。來自北京、西安等地的老師們組成教研團隊,分別從文學、歷史、社會等領域進行多文本閱讀的課例展示,通過編撰詩文選、排演課本劇、撰寫演講稿等形式讓學生真正參與到閱讀行動中去。

中國教育學會中語專委會原理事長蘇立康、中國教育學會中語專委會副理事長楊樺、廣西語文教研員蔣玉萍等專家對公開課進行了精彩的點評。課例研究工作坊和四節公開課成為論壇最受關注的內容之一,與會教師積極回饋,反響熱烈。

在論壇交流環節,賈玲、銀豔琳、楊春俏、蔡可等專家分別從經典閱讀、閱讀推廣、閱讀測評、閱讀教學等方面分享了各自的心得體會。與會教師認為,當下傳承中國傳統文化,除了響應政府的號召和制度的保障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中小學生從小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將傳統文化帶入孩子的生活,讓其文化素養和精神品質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2017閱讀行動論壇,已是商務印書館舉辦的第五屆“為中國未來而讀”暑期論壇。從安徽、青海、河南、四川,到今年的陝西,足跡跨越我國的東、中、西部地區,“閱讀行動”理念愈加深入人心,已成為中學語文教育界的品牌活動,是商務印書館引領教育發展方向、努力實踐新課程標準改革、深入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重要舉措。

商務印書館一直致力於國民閱讀和學生閱讀,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面進行了有力的探索。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蓋小學至高中各年級,引導學生將對傳統文化最初的直觀感受上升為理性認識;“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系中國首套系統梳理中華學術百年發展脈絡的大型叢書,收錄上自晚清下至20世紀80年代末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海外華人學者的原創學術名著。

“語文教師小叢書”選取普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典範之作,旨在提升語文教師的素養;《學生國學叢書新編》擷取經史子集之精華,引領學生走入泱泱國學之門庭;《國學經典規範讀本》是北京大學國學班教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班推薦國學教材。

由國學大師任繼愈先生主編、十余位國內知名專家編寫的《國學讀本》以閱讀學習經典為主,加以導讀、注釋、評析,輔以中外名家的相關評論,配有參考書目與思考題,普及與提高並重;《古代詩詞典藏本》《新編諸子集成》《唐宋詞舉要》《中華民族的人格》等精品圖書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

特別推薦: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國中小學生教育用書,根據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編寫。由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近100位專家學者、教研員和一線教師策劃編寫。

閱讀經典,俯仰古今,對話反思,繼承創新。

小學、初中、高中,共10冊。

這套教材的體例很新,新在將傳統文化的精神要素與知識體系都列入,但主要不是用文言文的元典做教育載體,而是用典籍原文作引子,更多用現代議論與理念——也就是現代人的白話文章做主要內容。

——王甯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

書中編選的“文化”的覆蓋面較廣,有一定的層次性。小學、初中和高中三個階段內容的安排思路很恰當,閱讀材料後的活動、對話、問題等也都對學生頗有助益。該教材選編的閱讀材料,在幫助學生瞭解傳統文化的同時,也有助於提高思考理解能力和語文素養。

——巢宗祺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

小學1至2年級:以繪本形式,讓兒童在“我的一天” “我的一年”等具體活動情境中,體驗感受身邊的傳統文化,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親切感。

小學3至6年級:以傳統文化元素為線索組織學習單元,培養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受力。精選名家名篇,通過有趣的故事、生動的小品文、經典的古代詩詞,引領學生走進豐富深厚的傳統文化。

初中7至9年級:以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組織學習單元,培養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力。精選文化經典、名家解讀、拓展閱讀;介紹必要的文化常識;設計36個內涵豐富的文化活動。 讓學生在閱讀、思考、活動以、探究中,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理解,踐行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增強文化的自覺,促進精神的生長。

高中:通過文化經典和文化論著的專題研讀,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性認識。在專題閱讀的基礎上,設計“思考與探究”,提出問題,引發思考與對話,加深對傳統文化精神內涵的理解,引發對傳統文化的反思、對當代文化建設的思考。引導學生通過深度閱讀、系統梳理、反思和研究,增強民族自信心和文化建設的使命感,努力成為中華文化的傳人和創造者。

2.《中學生閱讀行動讀本》:名校一線教師教學成果的凝聚。全面提升中學生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跨學科核心素養。

體現核心價值 培育現代公民

宣導問題驅動 關注當下生活

立足多元開放 踐行立體閱讀

《中學生閱讀行動讀本》共12冊。

初中6冊,高中6冊。每冊8個單元,覆蓋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社會、科學、博物等多個領域,全面提升中學生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跨學科核心素養。

為便於學生閱讀,每單元前有導語,介紹相關背景知識;每篇選文都有助讀導語和助讀系統。每組選文設置拓展閱讀書目連結和多個探究問題,幫助學生開闊閱讀視野,在研討中提升思維品質。既可以供學生自主閱讀,也可以對接學校課程教學。

《中學生閱讀行動讀本》(七年級上):選文在注重民族優秀文化傳統與歷史積澱的同時,根據社會與時代發展的要求,加大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領域文章的比重,目的是指向實踐能力的培養與個人素養的發展,為學生未來的成長精選閱讀內容。

《中學生閱讀行動讀本》(高一 上):圍繞我國普通中學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所提出的“學科核心素養”和“學生發展核心素齊”理念,借助多領域的閱讀,全面提升中學生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跨學科核心素養。將國家立德樹人的要求落到實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3.語文教師小叢書(第一輯):大家經典小書,語文教師必讀。

精選作者

中國本土學術大家

篇幅適中的經典之作

涵蓋語文相關學術領域

充分考慮語文學科特點

綜合性、實踐性

語言、思維、審美、文化四大語文核心素養

《詩境淺說》(俞陛雲 著):久負盛名的唐詩鑒賞啟蒙讀本。意淺韻純,沾溉後人。

《詞學十講》(龍榆生 著):從音樂性講解詞的情味意境。

《經典常談》(朱自清 著): 朱自清先生代表作,傳統文化經典入門必讀書。沒有經典,我們會停止思考。

《文字學ABC》(胡朴安 著):中國傳統文字學入門必備書。

《古書今讀法》(胡懷琛 著):通往古書和傳統文化的門徑,今天如何讀古書。

西安高新第一中學初中校區校長王鳳進

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顧之川

此次推出的《中學生閱讀行動讀本》以“體現核心價值、培育現代公民、宣導問題驅動、關注當下生活、立足多元開放、踐行立體閱讀”為理念,覆蓋多個領域,全面提升中學生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跨學科核心素養。商務印書館將持續不斷地為學生提供傳統文化教學資源,將推動閱讀真正落到實處。

本屆論壇主題是“閱讀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旨在貫徹中央《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精神,推動全民閱讀和校園閱讀,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提高師生的傳統文化素養。

論壇邀請北京師範大學李山教授、北京師範大學蔣重躍教授分別做了題為《課本中的國學專題》《秦漢思想與中華文明》主題報告。

李山教授在報告中指出,現行中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具有文化深意的古典篇章,老師們應挖掘解讀其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延伸闡釋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從而更好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帶入到課堂教學之中。

蔣重躍教授認為,語文教育的核心是理解文本,而所有的文本都有特定的歷史背景,從這個意義上講,語文老師學習中國思想史、理解中國文化的精神實質是非常必要的。

北京四中特級教師、北京版高中語文實驗教材主編顧德希教授結合近些年中小學生學習使用的傳統文化教學資源,在論壇上分享了如何在語文教學改革中運用好這些資源,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

論壇設置了“公開課+課例研究工作坊”環節,分初中、高中兩個會場同時進行。來自北京、西安等地的老師們組成教研團隊,分別從文學、歷史、社會等領域進行多文本閱讀的課例展示,通過編撰詩文選、排演課本劇、撰寫演講稿等形式讓學生真正參與到閱讀行動中去。

中國教育學會中語專委會原理事長蘇立康、中國教育學會中語專委會副理事長楊樺、廣西語文教研員蔣玉萍等專家對公開課進行了精彩的點評。課例研究工作坊和四節公開課成為論壇最受關注的內容之一,與會教師積極回饋,反響熱烈。

在論壇交流環節,賈玲、銀豔琳、楊春俏、蔡可等專家分別從經典閱讀、閱讀推廣、閱讀測評、閱讀教學等方面分享了各自的心得體會。與會教師認為,當下傳承中國傳統文化,除了響應政府的號召和制度的保障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中小學生從小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將傳統文化帶入孩子的生活,讓其文化素養和精神品質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2017閱讀行動論壇,已是商務印書館舉辦的第五屆“為中國未來而讀”暑期論壇。從安徽、青海、河南、四川,到今年的陝西,足跡跨越我國的東、中、西部地區,“閱讀行動”理念愈加深入人心,已成為中學語文教育界的品牌活動,是商務印書館引領教育發展方向、努力實踐新課程標準改革、深入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重要舉措。

商務印書館一直致力於國民閱讀和學生閱讀,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面進行了有力的探索。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蓋小學至高中各年級,引導學生將對傳統文化最初的直觀感受上升為理性認識;“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系中國首套系統梳理中華學術百年發展脈絡的大型叢書,收錄上自晚清下至20世紀80年代末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海外華人學者的原創學術名著。

“語文教師小叢書”選取普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典範之作,旨在提升語文教師的素養;《學生國學叢書新編》擷取經史子集之精華,引領學生走入泱泱國學之門庭;《國學經典規範讀本》是北京大學國學班教師、中國人民大學國學班推薦國學教材。

由國學大師任繼愈先生主編、十余位國內知名專家編寫的《國學讀本》以閱讀學習經典為主,加以導讀、注釋、評析,輔以中外名家的相關評論,配有參考書目與思考題,普及與提高並重;《古代詩詞典藏本》《新編諸子集成》《唐宋詞舉要》《中華民族的人格》等精品圖書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

特別推薦: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國中小學生教育用書,根據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編寫。由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近100位專家學者、教研員和一線教師策劃編寫。

閱讀經典,俯仰古今,對話反思,繼承創新。

小學、初中、高中,共10冊。

這套教材的體例很新,新在將傳統文化的精神要素與知識體系都列入,但主要不是用文言文的元典做教育載體,而是用典籍原文作引子,更多用現代議論與理念——也就是現代人的白話文章做主要內容。

——王甯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

書中編選的“文化”的覆蓋面較廣,有一定的層次性。小學、初中和高中三個階段內容的安排思路很恰當,閱讀材料後的活動、對話、問題等也都對學生頗有助益。該教材選編的閱讀材料,在幫助學生瞭解傳統文化的同時,也有助於提高思考理解能力和語文素養。

——巢宗祺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

小學1至2年級:以繪本形式,讓兒童在“我的一天” “我的一年”等具體活動情境中,體驗感受身邊的傳統文化,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親切感。

小學3至6年級:以傳統文化元素為線索組織學習單元,培養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受力。精選名家名篇,通過有趣的故事、生動的小品文、經典的古代詩詞,引領學生走進豐富深厚的傳統文化。

初中7至9年級:以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組織學習單元,培養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力。精選文化經典、名家解讀、拓展閱讀;介紹必要的文化常識;設計36個內涵豐富的文化活動。 讓學生在閱讀、思考、活動以、探究中,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理解,踐行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增強文化的自覺,促進精神的生長。

高中:通過文化經典和文化論著的專題研讀,增強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性認識。在專題閱讀的基礎上,設計“思考與探究”,提出問題,引發思考與對話,加深對傳統文化精神內涵的理解,引發對傳統文化的反思、對當代文化建設的思考。引導學生通過深度閱讀、系統梳理、反思和研究,增強民族自信心和文化建設的使命感,努力成為中華文化的傳人和創造者。

2.《中學生閱讀行動讀本》:名校一線教師教學成果的凝聚。全面提升中學生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跨學科核心素養。

體現核心價值 培育現代公民

宣導問題驅動 關注當下生活

立足多元開放 踐行立體閱讀

《中學生閱讀行動讀本》共12冊。

初中6冊,高中6冊。每冊8個單元,覆蓋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社會、科學、博物等多個領域,全面提升中學生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跨學科核心素養。

為便於學生閱讀,每單元前有導語,介紹相關背景知識;每篇選文都有助讀導語和助讀系統。每組選文設置拓展閱讀書目連結和多個探究問題,幫助學生開闊閱讀視野,在研討中提升思維品質。既可以供學生自主閱讀,也可以對接學校課程教學。

《中學生閱讀行動讀本》(七年級上):選文在注重民族優秀文化傳統與歷史積澱的同時,根據社會與時代發展的要求,加大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等領域文章的比重,目的是指向實踐能力的培養與個人素養的發展,為學生未來的成長精選閱讀內容。

《中學生閱讀行動讀本》(高一 上):圍繞我國普通中學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所提出的“學科核心素養”和“學生發展核心素齊”理念,借助多領域的閱讀,全面提升中學生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跨學科核心素養。將國家立德樹人的要求落到實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3.語文教師小叢書(第一輯):大家經典小書,語文教師必讀。

精選作者

中國本土學術大家

篇幅適中的經典之作

涵蓋語文相關學術領域

充分考慮語文學科特點

綜合性、實踐性

語言、思維、審美、文化四大語文核心素養

《詩境淺說》(俞陛雲 著):久負盛名的唐詩鑒賞啟蒙讀本。意淺韻純,沾溉後人。

《詞學十講》(龍榆生 著):從音樂性講解詞的情味意境。

《經典常談》(朱自清 著): 朱自清先生代表作,傳統文化經典入門必讀書。沒有經典,我們會停止思考。

《文字學ABC》(胡朴安 著):中國傳統文字學入門必備書。

《古書今讀法》(胡懷琛 著):通往古書和傳統文化的門徑,今天如何讀古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