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橘紅、陳皮和化橘紅的區別

陳皮、橘紅、化橘紅是2000年版《中國藥典》收載的三種不同中藥。

橘皮與橘紅同來源於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變種。 因二者加工不同分為陳皮與橘紅。

橘成熟時採摘, 剝取果皮, 陰乾稱為陳皮或橘皮。 橘成熟時採摘, 剝取果皮, 去掉橘皮內部白色部分後, 曬乾稱為橘紅。 橘皮去白留紅者為橘紅。

化橘紅來源於芸香科植物化州柚Citru grandis Osbeck var.tomento a Hort或柚Citrus grandis Osbeck的乾燥未成熟外果皮。 前者習稱“毛橘紅”, 後者習稱“光七爪”。

陳皮入藥歷史悠久, 橘皮療氣大勝, 以東橘為好, 西江者不如, 須陳久才為良, 故習稱陳皮。

橘皮以色紅日久者為佳, 故曰紅皮、陳皮, 去白者曰橘紅。

化橘紅, 外皮淡紅色, 內腹皮白色, 周身亦有豬鬃皮, 此種皆柚皮, 亦能消痰。 又一種為世所重, 每個五片如爪, 中用化州印, 名五爪橘紅, 亦柚皮所制, 較掌片為佳。 ”現商品化橘紅以毛橘紅(原植物為化州柚)為正品, 光橘紅(原植物為柚)也作化橘紅入藥。 李時珍曰:“橘皮紋細色紅而薄, 內多筋脈, 其味苦辛, ……柚皮最厚而虛, 紋更粗, 色黃, 內多膜無筋, 其味甘多辛少, 但以此別之,

即不差矣。 ” 可見古代本草就指出橘有多種不同品種。

三者在功效上也不盡相同。 《本草綱目》:橘皮“和中理胃藥則留白, 下氣消痰藥則去白” ;“橘紅溫燥之性勝於橘皮, 並兼發表散寒, 外感風寒咳嗽痰多者用之為宜”。 化橘紅無發散之性, 兼能消食, 咳嗽痰多又兼食積或消化不良者用之較宜。 :“柚子皮厚, 味甘不如橘皮, 味 辛而苦, 其肉亦如橘, 有甘有酸”。 李時珍曰:“橘皮性溫, 柑、柚皮性冷, 不可不知”。 寇宗爽曰:“本草橘柚一條, 蓋誤傳也, 後世不知, 以柚皮作橘紅, 是貽無窮之患也。 此乃六陳之一, 天下日用所須”。 《中國藥典》1977年版一部收載橘紅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乾燥未成熟外果皮。 1985年版及1990年版一部收載橘紅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外層果皮。

未單獨收載化橘紅。 至1995年版, 才將化橘紅與橘紅分別收載。 另外, 1995年版以後的《中國藥典》化橘紅和橘紅性味與功效主治完全一致, 這也是造成化橘紅與橘紅臨床使用混亂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見, 歷代本草在陳皮(橘皮)、橘紅、化橘紅的性狀及使用上均有區別, 將此三者混用是為不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